自然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导论共6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既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生命的特征:细胞、原生质、新陈代谢、调节、生长、繁殖、应激性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17世纪中叶——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中叶——(蒸汽机)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电气革命;20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核物理(20世纪上半叶,现代物理学黄金半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解放手脚;20世纪——信息革命——解放大脑;21世纪——生物技术革命——创造生命维纳——控制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申农——信息论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生物气体燃料:天然沼气;发酵沼气沼气发酵的优点:白色能源;增加肥效;消除病害;处理污泥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1.所有生物都是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3. 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裂)而来。

原核生物的特征:1.遗传物质仅一个环状DNA 2.无核膜 3.无细胞器,无细胞骨架 4.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例子:支原体、细菌、蓝藻、螺旋藻真核生物三大系统:膜系统、细胞核系统、骨架系统内质网: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与修饰(糖基化等)、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和脂的运输、蛋白质的分泌等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为新细胞的产生创造条件。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刘宇航 1120100180随着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早已渗如我们生活的每个部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等的研发与成功,生命科学已成为现代科学中心。

生命科学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生命科学的21世纪。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着怎样的奇异本领?模仿这些本领,人类又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机器?人类到底能活多久,会长生不老吗?外形人是否侵略地球,我们终将移民别的星球?这些都是生命科学一直探索的内容。

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1世纪,人类社会科技文化飞速发展,为人类探索生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各科学家深入了解生命世界,揭示着生命科学的真谛。

自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探索。

各种资料显明近50年生命科学的发展超过了此前500年的总和,特别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生命科学领域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所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指导和引发下,近50年来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在20 世纪的最后20 年中, 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更加令世人瞩目。

正在运行中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着生命科学已进入大科学时代,成为了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

1997 年宣布的体细胞克隆绵羊多利的克隆成功是 20 世纪自然科学最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之一,利用基因技术培育的转基因食品已摆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基因疗法已开始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克隆技术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等的发展,各种仿生品的问世,生命的起源、记忆与思维的分子机理、衰老的本质、肿瘤的防治等将获得重大突破,,人们不禁为当前科学发展而激动。

这些成果也为生命科学工作者的研究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一直以来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层出不穷,作为人类智慧杰出代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们身上拥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

生存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地球的整体环境即受到来自自身内部运动即地壳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广袤宇宙的影响,例如宇宙射线,星体间的引力,太阳的活动等,因此就宏观来看地球的生态环境并非我们所见的那么稳定。

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能够不断去改变自己的生物生理状态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在演变中留存下来。

一、自然选择所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其中的“适”是“适”谁呢?毫无疑问这个“适”的对象是大自然。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

”这一学说。

自然选择指生物的遗传特征在生存竞争中,由于具有某种优势或某种劣势,因而在生存能力上产生差异,并进而导致繁殖能力的差异,使得这些特征被保存或是淘汰。

基因是遗传特征的基础,也是自然选择的单位,自然选择则是演化的主要机制。

经过自然选择而能够称成功生存,称为“适应”;当一个物种中的不同族群因为自然选择而产生生物分类学上的差异时,则称为“物种形成”;若是族群因为不受自然选择青睐而导致族群规模缩小进而消失,则称为“灭绝”。

通俗来讲,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也就是生物的生理形态,而生物的性状直接决定其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例如桦尺蠖,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森林地区的树上,,树上布满了地衣(白色)由于保护色的原因,白色桦尺蠖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遗传基因很容易被保存下来.而黑色的桦尺蠖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又来越少.后来,曼彻斯特地区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黑烟使地衣不能生存,而且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是反而黑色的桦尺蠖更容易生存下来,且白色桦尺蠖骤减。

在这里,桦尺蠖的黑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对应的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

环境发生变化之前,决定白色形状的基因能够正常遗传,环境发生变化后,白色桦尺蠖被天敌消灭的几率增长,留下来的更多是黑色桦尺蠖,决定黑色性状的基因在种群中遗传更稳定,最终的结果就是决定黑色性状的基因倍环境选择决定白色性状的基因被环境淘汰。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1100530108 罗英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而生命科学导论则主要介绍了生命科学知识和理论、生物体的组成、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着重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生物工程和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等与当今人类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希望的世纪,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能源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与生命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有关。

所以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我们对生命科学有所了解,而生命科学导便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媒介。

生物体的元素主要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Mo Cl Mn B Ni Zn Fe Cu。

其中生物C含量占很大比重,生物大分子都是以C为骨架,而非生物界C含量就比较少。

C H O都是组成水、脂质和糖类的元素。

C H O N 则是组成蛋白质缺一不可的元素。

C H O N P 则是核酸组成的主要元素。

K对人体内环境的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一般成年人体内约含钾元素150克左右,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人体一旦缺钾,正常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

缺钾不仅精力和体力下降,而且耐热能力也会降低,使人感到倦怠无力。

严重缺钾时,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全身肌肉无力、懒动。

此时,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少出汗而过量地饮用盐开水。

但这样做却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使体内钾、钠失调。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全校性通识课《生命科学导论》第一讲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一、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1、21世纪将面临的许多世界性的难题人口膨胀、粮食紧张、环境污染、能源紧缺、遗传疾病2、生命科学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当前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1)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DNA重组技术(3)原生质体融合技术(4)人类基因组计划3、生命科学充满未解之谜“猛犸之谜”“恐龙灭绝之谜”龟鳖家族的长寿之谜4、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1)农业方面(2)医药卫生方面(3)轻工业、食品工业、酶工程(4)其他方面二、生命的起源和定义1、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

2、生命的起源:(1)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2)古代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3)达尔文的探索: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有以下5要点:a遗传b变异c繁殖过剩d生存斗争e适者生存(4)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5)米勒的实验——生命起源于无机物3、生命的本质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生物体是由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以及C、H、O、N、P、S等无机元素组成。

(2)严整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

合成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分解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技术进步改变未来正文: 你瞧,那鸥鸟鸣集和鱼翔浅底;你瞧,那林木葱茏和绿草茵茵;你再瞧虎豹的威猛雄烈和猿猴的捷敏灵性;而最具奥妙的则是智慧、勇敢、富于创造、形体美丽的“人”。

但是透过这些千变万化的表象,生命是什么?掌握生命的密码又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问号以一直追溯到生命的起源。

现在,问题有了答案:基因。

回答这个问题的正是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它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回答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对于生命科学相信大家并不是很陌生,在高中生物课本上就讲过很多关于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酶、抗生素、干扰素等知识。

因为我是文科生所以以前学的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

庆幸的是,这一学期选修了“生命科学导论”这一门课程,尤其是听了高义霞老师对它精彩的精心讲授,我又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开拓了曾经重文轻理的狭窄眼界,让我对世界的多姿多彩感叹不已,在这里我衷心的谢谢老师。

下面就是我对我们与这门科学的一些认知和相关阐述,并对部分做了一些必要的拓展,进行了引用和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科技成果评选总不会离开生物学的最新成果,无论从这些还是从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来看,生命科学都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核心,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但生命科学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科学家的解释也许太过复杂。

那么请听听以下的新闻吧!从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问世,新中国科研人员白手起家,在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只不过用了10年。

北医大从1984年组建生殖工程研究组开始试管婴儿研究到临床妊娠成功,张丽珠和她的同事们不知多少次重复着诱发超排卵、监测卵泡发育、及时取卵、精子获能、人工受精、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试验步骤。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一、对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认识生命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一个从非生命物质演变成原始生命的过程。

人们对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问题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如“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

关于“宇宙来源说”,学者们认为生命起源与地球的形成不同源,在原始地球形成后,原始生命物质可能通过不同方式从空间来到地球后,不断演变、化合、凝聚和缔合形成原始生命,再由原始生命形成真正的生命体。

地球上最早有机体的起源,是由于宇宙天体早已有生命存在,其微生物“孢子”通过陨石带到原始的地球上以后,就在适合的环境逐渐而且缓慢地发展为这些有机体,这些有机体从而成为地球上各种生命类型的祖先,1963年利用射电望远镜观察星际空间的尘埃云,分析其无线电波谱,发现太阳系其它无生命的行星上都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存在,,本世纪80年代初已探知由C、H、O、N构成的星际分子共37种,其中80%是有机化合物,并未发现木星的大气层成分和嘉定的地球原始大气成分是一致的。

从陨石的提取物中,科学家们也有对有机物的发现。

1986年有人在坠落在澳大利亚的陨石中检验出了天然的氨基酸,1967年米勒报导,在澳大利亚陨石中存在的氨基酸都已在模拟的放电实验中找到。

此外他们还在月球样品中检出了形态和地球上发现的微玻璃陨石几乎一样的物质。

由此可见,宇宙空间广泛存在着化学进化过程。

关于“地表化学起源说”,学者们认为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的形成是同源的,原始地球形成后,原始生命是通过地球表面的含C、H、O、N的一些化合物通过漫长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原始生命不来自于宇宙空间,而是源于地表及其原始大气层。

生命可能诞生于“海水泡沫”,即原始肉汤中,1993年,美国学者路易斯·莱尔曼认为“海水泡沫是生命的产房”。

据他的理论认为漂泊地海面上的泡沫黏住由火山或彗星带进空气中的含碳分子、泥土和金属微粒就暴露于空气中,通过紫外线、电离辐射或闪电作用引起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分子——氨基酸、DNA、RNA和脂肪酸等,这些分子与雨水一道落到地面上,形成第一个细胞,也即原始生命体。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的起源)从古至今,有很多说法来解释生命起源的问题。

如西方的创世说,中国的盘古开天地说等。

但直到十九世纪,伴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生物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同时也为人类揭示生命起源这一千古之谜带来了一丝曙光,这就是现代的化学进化论。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在1953年首先得到了一位美国学者米勒的证实,米勒描述的生命起源的事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就是在早期,地球上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的原始大气圈,比如说甲烷、氨气、水、氢气,还有原始的海洋,当早期地球上闪电作用把这些气体聚合成多种氨基酸,而这多种氨基酸,在常温常压下,它可能在局部浓缩,再进一步演化成蛋白质和其他的多糖类、以及高分子脂类,在一定的时候有可能孕发成生命,这就是米勒描述的生命进化的过程。

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老子在《道德经》里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少到多,慢慢演化而来。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就是一,而这个一是由天地而生,用今天的话说,可能就是由无机界所形成。

生命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

因而,生命的起源过程应当从宇宙形成之初、通过所谓的“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谈起。

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

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在46亿年前形成了。

接着,冰冷的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引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热能,致使温度升高,加上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发生增温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状态。

高温的地球在旋转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发生分异,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为地核,较轻的物质构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出现了圈层结构。

这个过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大约在38亿年前出现原始地壳,这个时间与多数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龄一致。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