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2.21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2.21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2.21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2.2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面前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智者能言善辩2.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 )

A.提倡有教无类B.推崇“美德即知识”C.崇尚意志自由D.反对狭隘民主

3.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 ) 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 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

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 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C.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5.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材料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 )

A.主张用暴力反抗教皇干预德意志 B.认为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

C.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 D.主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

7.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喜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 )

A.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 B.法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

C.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 D.建立理性王国的条件成熟

8.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声称他不赞成“平民公决”,为了防止出现谋求私利和考虑不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这一权利属于政府成员”,人民只能“对法律表示同意”。这体现了卢梭的观点是( ) A.反对直接民主B.反对代议制民主C.公意高于个人意志D.立法权应当属于政府

9.下列对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伽利略等人的研究为其奠定了坚实基础

C.牛顿个人的巨大努力D.同时代众多科学家的通力合作

10.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11.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序言中说:“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方法论证其他的现象。”据此,牛顿注重( )

A.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B.实验和数学运算的有机结合

C.实验、理论和应用相结合D.运用哲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12.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人物形象。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

A.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B.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批判社会罪恶C.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D.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13.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

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他们认为对自然界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

D.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

14.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15.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16.普罗泰格拉是伯利克里的挚友,古代雅典最受人尊敬的“智者”。但其晚年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其主要原因是(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提出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思想

C.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改革 D.首次提出了“美德即知识”

17.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18.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9.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20.他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他以超乎寻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此人可能是( ) A.哥白尼B.牛顿 C.达尔文 D.普朗克

21.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是( )

A.人类认识水平B.特定的地理环境C.气候的差异D.物种的数量

22.英国学者皮尔森指出:“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这表明达尔文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用大量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B.全球科学家的大力支持

C.首次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科学论断 D.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23.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4.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物种起源》强调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进化论观点

C.《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D.《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

25.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的哪一句话可以最恰当地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

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

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26.恩格斯曾赞誉一部1859年出版的科学巨著所阐述的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该书分为十五编,其中有“……第二,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第三,生存斗争;第四,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第十二,生物的地理分布……第十四,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形表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该书( )

A.第一次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B.表明地质学研究的成果丰富了作者的自然科学理论

C.通过比较解剖学研究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确立

D.继承注重个体的研究方法,但得出了不同结论

27.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和“粉碎达尔文”,而支持者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里的牛顿”。这说明了( )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上帝创世说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潮流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8.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C.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D.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29.“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B.量子论的提出C.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30.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达尔文在他于1859年出版的主要著作《物种起源》中更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起源》诞生的思想条件。(8分)

(2)根据材料,指出达尔文学说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由此,谈谈影响科学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2分)

11.21周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解析:选A 智者高尔吉亚能够说服“议事会”“顾问委员会”“审判官法庭”的社会条件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人文精神是思想根源,故B项错误;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政治无关,故C项错误;智者能言善辩是个人因素,不是社会条件,故D项错误。

2解析:选C 根据材料“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苏格拉底不愿充当金钱的奴隶,崇尚人格和精神的自由,故C项正确。

3.解析:选A 据材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可以得出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冲击基督教信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故D项错误。

4.解析:选 C 人文主义者利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歌颂自然与人性,反对教会精神独裁,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5.解析:选 D 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这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6解析:选C 根据材料“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说明马丁·路德主张皇权高于教权,消除教皇干预德意志民族国家,故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7.解析:选C 根据材料“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可知,启蒙思想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刺激了法国革命的狂热,故C项正确。

8.解析:选 A 据材料可知,卢梭反对每个人由自己来提出新的法律,主张需要政府成员来决定和推行,说明卢梭认为自由和人权并不是无限制的,至少在法律创设这件事上反对由个人意志来表达,因此反对的是直接民主,故A项正确。

9.解析:解析:选D A项是当时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和条件;B项是该体系产生的基础;C项是该体系产生的主观条件;牛顿力学体系是牛顿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创新,故D项错误,故选D项。

10.解析:选A 牛顿力学体系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故材料中“17世纪一位科学家”说的就是牛顿,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故A项正确;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初提出的量子论和相对论,故B 项错误;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的理论,故C项错误;阐明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的是相对论,故D项错误。

11.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中“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方法论证其他的现象”得出牛顿注重实践,不是注重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故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对数学运算的论述,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方法论证其他的现象”得出牛顿注重的是实验、理论和应用相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哲学的任务,不是运用哲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故D项错误。

12.选A 根据材料可知,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其特征有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反对封建制度,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故选A项。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排除;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排除;D项是亚非拉文学的特征,排除。

13.解析:选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使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思想家开始把研究的重点由自然界转向人和人类社会,因此选B项。

14.解析:选B“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体现出否定神的意志。“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体现出反思人类自己。B项符合题意。

15.解析:选A“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故选A项。

16.解析:选A普罗泰格拉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杰出代表,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是因为普罗泰格拉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而和当时的统治相矛盾。

17.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的真谛,故选A项。

18.解析:选A“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特征,高度认可道德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所以选A项。

19.解析:选B“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具有直接紧密的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所以选B项。

20.解析:选B 牛顿力学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解释了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本题选B项。

21、解析:选A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科学和宗教之所以有分歧,根本原因是人类认识水平有限,达尔文进化论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而做出的,它能解释生物之间的关联和发展变化过程,这正是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22、解析:选A“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表明达尔文成功主要原因是用大量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选A项。

23、解析:选D 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数量明显多,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数量明显多,这是典型的“自然选择”结果,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所以选D项。

24、解析:选B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思想观点极大地激发了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促进了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所以选B项。

25、解析:选B 人们把达尔文葬在牛顿墓旁,表明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正确答案为B项。

26、解析:选B“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生物的地理分布”“形表学”体现了地质学研究的成果,故选B项。

27、解析:选C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要求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排除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排除④。

28、解析:选C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认为生命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的,从而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C项正确。达尔文的理论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虚假性,B项错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A项错误;分子生物学出现于20世纪,D项时间不符合。

29、解析:选B 20世纪初,普朗克的量子论把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推进到微观世界,故选B项。

30、解析:选A“寄托在空想的世界”“未来理想化”说明是注重情感的浪漫主义美术流派,所以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说明哲学贡献的表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智者学派及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影响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哲学贡献:阐述了人的价值。(3分)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6分)意义: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3分)

(2)共同看法: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4分)继承和发展;尊崇理性;创立逻辑学。(4分)

32、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人们敢于挑战教会等角度回答思想条件。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政治上”“经济生活中”“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概括归纳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时代要求、立场、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

答案:(1)条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人们敢于挑战教会。(8分)

(2)影响:政治:促进了以德国统一为代表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经济: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为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借口。因素:时代要求、立场、社会环境等。(1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