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综合阅读提升训练18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李白B. 林黛玉C. 杜甫D. 王维2.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呐喊》3. 以下哪个是李白的诗句?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 以下哪个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A. 宋江B. 林冲C. 贾宝玉D. 唐僧5. 以下哪个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A. 孙悟空B. 贾宝玉C. 林黛玉D. 岳不群二、判断题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等人的故事。

()3.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4. 《呐喊》是鲁迅的散文集。

()5.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三、填空题1.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和______。

2. 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他的作品《______》。

3.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林冲等人的故事,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逼上梁山,最终形成了______。

4. 鲁迅的代表作有《呐喊》和《______》。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是______。

四、简答题1.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2. 简述《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故事。

3. 简述李白的主要诗歌创作特点。

4. 简述鲁迅的文学成就。

5. 简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五、应用题1. 请用李白的一首诗来描述一下你的家乡的美景。

2. 请用《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来形容一下你的一个朋友。

3. 请用《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来比喻一下你的一个经历。

4. 请用鲁迅的一篇作品来阐述一下你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5. 请用《西游记》中的一个情节来描述一下你的一个梦想。

六、分析题1.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出师表》的作者?A. 诸葛亮B. 司马迁C. 杜甫D. 白居易2. 《水浒传》中,下列哪个角色是“智多星”?A. 宋江B. 武松C. 吴用D. 林冲3.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以上都是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A. 三顾茅庐B. 草船借箭C. 望梅止渴D. 以上都是5. 下列哪个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勃B. 杜甫C. 白居易D. 李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3.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是如意金箍棒。

()4. 《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是“及时雨”。

()5.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______。

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创作主张。

4.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领袖是______。

5.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士被称为“鬼才”,他的名字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特点。

2.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背景。

3.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4.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

5.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忠诚的方式。

2. 请分析《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情节对他的形象塑造有何作用。

3.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的对比。

4.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

5. 请分析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创作特点。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试卷带答案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试卷带答案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试卷带答案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试卷带答案初三的学生经常进行语文综合训练,可以有效巩固知识点,提高语文水平。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试卷以及详细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试卷一、(满分35分)1、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恰当地填入读音为“cuì”的同音字。

(4分)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出类拔( )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秉着一颗火热而纯( )的忠义之心,为蜀汉鞠躬尽( ),奉献了毕生的智慧。

( )柏森森,守侯在武侯祠前,记载着千百年来人们不尽的追念。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提了两个同学感兴趣的建议。

B、她是一位优秀的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名牌大学的哲学女教师。

C、文采出众是决定一篇中考作文得分高低的重要标准。

D、修建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市加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3、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4、古诗词默写(10分)(1) ,背灼炎天光。

(2)鸡声茅店月,。

(3)斜晖脉脉水悠悠,。

(4) ,载不动许多愁。

(5)浊酒一杯家万里,。

(6)了却君王天下事,。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8)《沁园春雪》上阕的写景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5、走进名著(6分)(1)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2)他是梁山好汉,江湖人称“黑旋风”,挥一双板斧,勇猛无比。

招安时,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的诏书,杀了钦差…… ,(3)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生活。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

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

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

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

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

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

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

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

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

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

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

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卷第Ⅰ卷(共70分)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狭隘.(yì)津.津有味(jīn)B.剔.透(tī)步骤.(zhòu)既往不咎.(jiù)C.濒.临(bīn)颈.椎(jīng)载.歌载舞(zǎi)D.庇.护(pì)广袤.(mào)中流砥.柱(jī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先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即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其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与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与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在下面语段中,一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运动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兀鹰来说,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但是只要 B.所以因此只要C.因为因此如果 D.所以但是如果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18年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出师表》的作者?A. 诸葛亮B. 司马迁C. 曹操D. 刘备2. 以下哪个选项是《红楼梦》的作者?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以下哪个选项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A. 李逵B. 关羽C. 林冲D. 张飞4. 以下哪个选项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A. 唐僧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5. 以下哪个选项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A. 曹操B. 诸葛亮C. 关羽D. 张飞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出师表》是曹操所作。

()2. 《红楼梦》是罗贯中所作。

()3. 《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有关羽。

()4.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杜甫。

()5.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刘备。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出师表》的作者是______。

2.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3. 《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

4.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

5.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出师表》的作者。

2. 请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

3. 请简要介绍《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

4.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

5.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列举《出师表》中的三个名句。

2. 请列举《红楼梦》中的三个名句。

3. 请列举《水浒传》中的三个名句。

4. 请列举《西游记》中的三个名句。

5. 请列举《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名句。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出师表》的主题和风格。

2.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和风格。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以《出师表》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 请以《红楼梦》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以《出师表》为主题的宣传海报,要求包含诸葛亮形象和至少三个名句。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钓者①“文化大革命”中,那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仄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

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人钓鱼,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

我感到新奇,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小鱼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

那人还是不动。

我却急了:“钓,快钓!”②他仍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③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

我立即掉头逃走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④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

他总是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

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鱼来。

⑤一天,一头牛病了,半下午我就赶牛回队牛圈,在那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

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

……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

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⑥我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

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拉上来看也不看一眼。

我走过去,说:“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⑦“钓鱼。

”他说。

⑧“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⑨“鱼可怜见的。

”⑩“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⑪“钓愁!”⑫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⑬后来,我就慢慢了解清楚这个怪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后答题(一)语文能力提升训练——18班级姓名父亲的舞蹈张大楷码头还没有吊机的时候,那一艘艘船运来的砖块只能靠肩膀挑。

码头的挑夫是一群外来的民工,个个黑得能拧出油来。

那时,坐在码头边垂钓是我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一天,一位来自四川的民工忽然对我殷勤起来,他特意搬来了靠椅,还为我搭起了棚子。

搭好棚子,他开始盯着盛鱼的桶不放。

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心里有些不快,但嘴上仍说:“等下你拿几条去烧菜吧。

”没想到,他把桶里最小的鱼拿走了。

我有些过意不去。

他却说:“够了,够了,我只是给孩子玩。

”他说差不多一年没见儿子了,着实想他,便让妻子无论如何带儿子来一趟。

几天后,我见到了他儿子,六七岁的样子,坐在码头上冲着他喊:“爸爸,爸爸!”他的脸像喝醉酒一样,喊儿子宝贝、乖乖、亲亲,其它工友跟着哄笑,他并未发现自己喊出的名称有多肉麻,仍一个劲地喊。

码头上响着他们欢快的声音。

连接码头与船的是块窄窄的踏板,他挑着沉重的砖头走在上面,眼睛却一个劲地望向孩子这边。

好几次,他险些落入水中,身子左右摇摆好一阵才渐渐平稳下来,然而,他对儿子说:“爸在跷板上给你跳舞呢,好看不?”年幼的孩子咯咯笑着点头,于是,他故意用腿蹬了踏板几下,整个踏板开始剧烈地抖动起来,他也跟着上下晃动,豆大的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淌下。

他应该不会忘记,几个月前,他的一位工友就是从这里连人带砖头掉入水中,再也没起来。

但他却更加使劲地用双腿蹬踏板。

几块砖头从担子里滑落,掉入水中,一位工友冲他喊:“你还要不要命呀!”他这才罢休,上了码头时,我清楚地看见他的腿在抖。

他却什么事没发生一样,摸着孩子的脑袋说:“爸再唱歌给你听。

”他给他唱《路边有颗螺丝帽》,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他这么大年纪的人,这么粗的嗓门,那几首儿歌经他的口出来,居然也像模像样。

他的儿子也奶声奶气地跟着学,码头上父子俩的歌声越飘越远。

他的妻子不知什么时候来到码头边,眼里含满笑,一曲唱毕,我听见她问他:“你什么时候学会唱歌了?”他便憨憨地笑:“想娃了,就跑到附近幼儿园看其他孩子,我估计那里孩子唱的歌咱儿子也喜欢,就偷偷地跟着学,没想到还真学会了。

”他脸上的笑容越堆越厚,“以后我就做咱儿子会唱歌的玩具,他想听啥我就唱啥。

”他接着说:“我还给儿子准备了‘钢琴’呢。

”他说着,上下抬动肩膀,那根正被沉重的砖块压得弯弯的扁担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时而紧促,时而缓慢,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裳,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响,他说这一下是“哆”,那一下是“啦” ……望着他,我的眼前渐渐迷蒙起来,我想他的儿子,肯定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他的儿子一定不会忘记,伴随他成长的“舞蹈”、“歌唱”、“琴声”。

这些父亲用爱与智慧演绎的快乐,将带给他世间最迷人的记忆及一辈子的陶醉。

(选自《人生与伴侣》,文章有改动)1.为了使儿子快乐,这位父亲用“爱与智慧演绎”了哪些事情?(3 分)2.下列是文中描写“笑”的句子,请你品析出他们内心不同的快乐。

(4 分)(1)他喊儿子宝贝、乖乖、亲亲,其它工友跟着哄笑。

(2)他脸上的笑容越堆越厚。

3.文章明明只写了一位父亲,但结尾却说“这些父亲”。

这是为什么?(3 分)4.读完此文,你也许和作者一样“眼前渐渐迷蒙起来”。

请你联系上文,说说你所收获的感动或感悟。

(3 分)(二)(12 分)精神呼吸俞天白①《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话: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每当我反刍罢这一节文章之后,总是把这种人生境遇与肺部活动那一种呼吸区别开来,而给了一个形象性名词:人生大呼吸。

②呼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生命就是在这种呼吸中保持与延续,这是近于废话的常识。

然而,宇宙万物都以其不同方式,在做着生命的大呼吸,只是一般人没有如此理解罢了。

举其大者,有日升月落的白天和黑夜,天体的运行才会保持平衡,那是宇宙的大呼吸;天有阴晴云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取得养料繁衍生命,这是大自然的大呼吸;有平原与峡谷,高山与河川,而后才有山河之雄壮秀丽,这是大地的大呼吸;有潮涨潮落,才有大海丰富恒久的生命与多变的性格,这是大海的大呼吸……文化巨人司马迁以及他所列举出来的这许多巨人,他们都在人生的大起大伏大悲大苦中,打磨出他们非凡的意志,坚韧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独有的理解与思考,而后成就其大业,功垂后代。

③是的,只有善于作这种生命的大呼吸,人生才能超越生理价值,获得恒久的生存境界,闪烁出生命的光泽,成为真正的人,人上之人。

④这就是人生在世最为珍贵的精神呼吸。

⑤其实,这种人生大呼吸,一般人都有可能遭遇到,只是未必能够把它作为超越生理的精神呼吸,从中去获取生命的养料,并在逆境中完善人生成就其自身。

孔子、孙子、屈原、司马迁、左丘明等等,他们的大呼吸,都是付出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巨大代价。

他们是从高位堕入尘埃,从天堂打入地狱的巨大的生命落差中,完成了这种大呼吸。

但还有另外一种,生于底层,从苦难的污浊泥潭里走向高山之巅,像狄更斯、高尔基、杰克·伦敦等等,苦难的童年让他们直接从经济生活的贫困、出身的低贱、世道的不公等残酷黑暗的人生大波动中,感受人生,体验生命,并学会了这种大呼吸,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养料而后显示了非凡的生命价值。

⑥不管他们以何种形式接受了这种人生大呼吸,都说明这种精神呼吸,对于生命的升华,是不可或缺的。

人生在世,生活的道路不可能平坦。

事业得失,健康状况,自然灾害等等无不在伺机向我们发出袭击。

不同的是,有的人,当这种袭击临头的时候,把它看作生命大呼吸的开始,接受它,并变被动为主动,沉潜下来,反复反观自省,透视社会,解剖人生,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吐故纳新,补缺堵漏,工其事,利其器,转害为利,避短扬长,忍辱含垢,毅然地让精神站起来,而且稳稳地站到一个新的生命台阶上去;有的人却不是这样,灾难一旦降临或偶遇挫折,就垂头丧气,眼前一片黑暗,悲天悯人,诅咒人生,以致自暴自弃自残自戕,一蹶不振而自甘沉沦。

⑦可见,这种精神大呼吸,是生存必需的一种优秀的心理素质。

这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修养或在困苦中磨炼出来的,而且,一旦拥有,就会明白,既然生而为人,一息尚存,就要继续修持。

而我们的孩子,尤其需要懂得这个生存基本功。

(选自《文汇报》,文章有改动)5.第①段中例举《太史公自序》中的那段话有什么作用?(3 分)6.作者在第④段提出的人生“最为珍贵的精神呼吸”是什么?请联系上文回答。

(3 分)7.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种精神呼吸,对于生命的升华,是不可或缺的”?(3 分)8.本文气势如虹,例证丰富。

请你结合②⑤段的相关语句或内容加以简要赏析。

(3 分)(三)(4 分)初晴游沧浪亭 [宋] 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9.诗中以动衬静的句子是。

(2 分)10.一个“弄”字,描绘出怎样的景象?(2 分)(四)(8 分)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 分)①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②以为车固若是()③效而为之者相属()12.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解释它(2 分)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13.结合上面的材料,说说越国后来大败给你的启示。

(3 分)语文能力提升训练 18 参考答案(一)1.在踏板上“跳舞”;学唱儿歌给儿子听;在肩膀上为儿子弹奏“钢琴”。

回答“献殷勤换回小鱼;肉麻地喊儿子宝贝、乖乖、亲亲”也可以。

2.①工友们对他的肉麻感到好笑,同时也在分享着他的快乐。

②特意为儿子准备的“舞蹈”“歌声”赢得了儿子天真的笑声和妻子的赞赏,内心的幸福和甜蜜就在脸上“越堆越厚”。

3.示例:伴随他成长的舞蹈、歌声、琴声。

4.示例:这些“父亲们”,他们虽然没有丰裕的物质带给他们的家人,但他们用生命演绎“舞蹈”、“歌唱”和“琴声”给家人带来快乐,是给孩子最“昂贵”的礼物。

他们是世界上最朴实的父亲,也是世界上最浪漫的父亲。

(二)(12分)5.引出本文的论题“人生大呼吸”(精神呼吸),或具体说明什么是人生大呼吸。

6.在人生的大起大伏大悲大苦中,打磨出非凡的意志,坚韧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独有的理解与思考,超越生理价值,获得恒久的生存境界,闪烁出生命的光泽。

7.因为人生在世,生活的道路不可能平坦。

当挫折临头的时候,只有把它看作生命大呼吸的开始,接受它,并变被动为主动,沉潜下来,反复反观自省,才能让精神站起来,而且稳稳地站到一个新的生命台阶上去。

8.示例:第②段列举了大量生命大呼吸的现象,用排比铺陈的方法,造成了一种强大的说理气势,文采斐然;第⑤段列举大量中外名人,他们在遭受人生苦难后学会了这种人生大呼吸,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养料,显示了非凡的生命价值,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4 分)9.时有乳鸠相对鸣。

10.示例:一个“弄”字(将云拟人化,赋予灵动之美)描绘出时而娇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

(四)(8 分)11.(3 分)曾经;本来;效仿。

12.(2 分)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13.(3 分):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附【译文】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

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

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