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广东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3—2030 年)二○来自三年十二月1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 3
一、基础和条件 ................................ 3 二、机遇和挑战 ................................ 5 三、重大意义 .................................. 6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7 一、指导思想 .................................. 7 二、基本原则 .................................. 7 三、战略定位 .................................. 8 四、发展目标 .................................. 9 第三章 空间布局 ................................. 12 一、构建组团式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 12 二、打造功能完善的八大发展组团 ............... 15 三、核心区与芙蓉新城空间布局 ................. 17 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20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 23 一、构建高效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 ............... 23 二、构建低碳清洁的能源体系 ................... 26 三、构建智慧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 27 四、构建健全优质的给排水体系 ................. 27
韶关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导则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导则(试行)韶关市城乡规划局目录附件2-1:附件2-2:附件2-3:附件4-1:附件4-2:附件4-3:附件4-4:附件4-5:附件4-6:附件4-7:附件4-8:附件4-9:附件5-1:附件5-2:附件5-3:附件7-1:附件7-2:附件7-3:附件7-4:附件7-5:附件7-6:附件7-7:附件7-8:附件7-9:附件7-10:附件7-11:第一编总则第一条为完善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韶关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适用于本导则。
第三条根据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建立分级审查办理制度,即科室审查办理、局审查办理、规划委员会审查办理三种方式。
第四条科室审查办理的项目,由科室经办人初步审查,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领导批准。
部分较为重要的项目,科室可征询局总工办意见,分管领导也可根据情况要求局总工办出具意见。
第五条局审查办理项目,由科室签署初审意见,报局总工办组织技术审查并签署意见后,转由科室报分管领导批准或提请局务会议审查。
局总工办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可以采取总工办负责人签署审查意见和组织技术审查小组集体讨论形成会议纪要等两种方式进行办理。
对于部分情况复杂且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总工办可以要求召开技术审查扩大会议进行审查。
第六条规划委员会审查办理项目,科室提出初步意见后,由局总工办组织技术审查,经局务会议讨论后,报规划委员会审议,局总工办根据规划委员会审议结果签署意见,交由科室呈局长批准。
第七条规划审批流程图:注明:窗口指市行政服务中心城乡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
第八条对于情况复杂、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需要提交技术审查鉴定或者规划委员会讨论的,主办科室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送交局总工办,同时通过办事窗口书面告知申请人,待申请人根据城乡规划局要求完善技术审查程序后重新报请行政审批。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6•【字号】粤府函〔2023〕194号•【施行日期】2023.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194号韶关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韶府请〔2023〕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韶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韶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奋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二、韶关市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粤北门户枢纽城市、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北部生态发展区区域中心城市。
韶关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职能和本地实际,将建设人民城市作为新时代韶关城市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发展路线。
要着力增强韶关在北部生态发展区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携手共建生态宜居的北部绿色城镇组群,共筑粤北生态屏障。
要主动对接融入和支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广州都市圈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统筹各类资源与要素配置,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要深化粤湘赣区域合作,共同促进生态共保共治,着力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建设商贸物流转运枢纽。
韶关市浈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韶关市浈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编制目的 (1)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三、规划编制原则 (2)四、规划范围 (3)五、规划期限 (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5)一、土地利用现状 (5)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7)三、土地利用形势 (8)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与目标 (11)一、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11)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二、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17)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一、耕地保护 (21)二、基本农田保护 (22)三、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力度,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24)四、实施耕地及基本农田动态监测 (25)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6)一、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26)二、提高地均产值 (27)三、控制人均用地指标 (27)四、降低经济增长耗地量 (27)五、加强土地市场及地类变化情况的监测 (28)六、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分类引导 (28)第七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0)一、允许建设区 (30)二、有条件建设区 (31)三、禁止建设区 (31)四、限制建设区 (32)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33)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33)二、一般农地区 (34)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4)四、独立工矿区 (35)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36)六、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36)七、林业用地区 (37)第九章中心城区及乡镇土地利用 (39)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9)二、其他镇土地利用 (44)第十章土地整治安排 (48)一、土地开发 (48)二、园地山坡地改造 (48)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49)四、“三旧”改造 (50)第十一章重点建设项目 (51)一、交通项目 (51)二、水利项目 (51)三、旅游项目 (52)四、物流项目 (52)五、科教文卫项目 (52)六、工业项目 (53)七、新农村建设 (53)第十二章土地生态建设 (54)一、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54)二、生态用地格局 (5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7)一、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57)二、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 (59)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59)四、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60)五、落实全社会参与制度 (61)附表 (62)附图 (71)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落实《广东省韶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上级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土地用途导向及土地利用调控目标,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以节约集约用地、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合理调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障重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点产业建设用地,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特点及对策研究

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特点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历程,广东许多小城镇经历过城市数量激增与规模扩大后,韶关的小城镇基本都步入了追求质量的新阶段,但也日益暴露了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和提出对策,来促进韶关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本文以韶关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区域规划的重要性,概括了韶关市小城镇城市规划的现状,并以其他地方的成功发展模式为例,最后提出了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的对策与创新。
关键词:韶关,小城镇,城市规划,对策Abstract ]: This paper taking Shaoguan tow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irst elaborated the importance of regional planning, summed up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Shaoguan city planning situation, and to other parts of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mode for example,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 towns in Shaoguan city planning and innovation.Key words: Shaoguan, small town, city planning, strategy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论断后,小城镇逐渐成为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和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的热点研究问题。
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发展后,目前以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的小城镇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日益凸显出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新对策来促进发展与成长。
在韶关市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是在整个大都市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旅游规划的不足与思考——以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旅游规划的不足与思考——以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为例摘要:城市总体规划是统领区域全局发展的法定规划,在现今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旅游规划的内容指导意义较弱,且与其他专项缺乏较好的融合,而这与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因此通过树立全域旅游与大旅游的理念、注重城市统领、提升与其他专项的融合等方面,切实发挥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全域旅游、大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系统、城市统领、阶段特点引言随着当今旅游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国家全域旅游规划战略部署的提出,旅游的对于城市及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的认识。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全局性、战略型和综合性的规划,其规划重点在于确定城市及其行政区域内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而旅游规划在编制中常被作为其一个较为次要的章节来研究,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难以对旅游发展发挥较好的指导作用。
1.总体规划中旅游规划的不足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规划”)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全域旅游规划的大背景下开展、完成的。
规划很好的落实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于全域旅游规划也有提及,但总体而言,未能摆脱总体规划一直以来在旅游规划方面指导意义极弱的状况,同时也存在对全域旅游的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就资源言旅游,形象定位存偏差形象定位上在总体规划中规划以“岭南风度、禅韵丹霞”作为韶关旅游形象,定位分别为韶关旅游的四处知名景点,均可以认为是韶关旅游的代表,但作为旅游形象定位而言却存在理解偏差,旅游形象内涵应该包含物质(包括旅游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等)、行为(包括旅游规范制度、公共政策和市民及服务人员行为表征)、心理,其核心是旅游价值观,而文化是贯穿于形象主要线索。
根据彭华教授大旅游的观点,区域的旅游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具体旅游景点、旅游企业或单纯旅游行业的形象,而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1],即旅游形象具有综合性,而规划忽视了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多元因素,同时多项资源的并列,使得特点不够鲜明。
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初稿)委托单位:韶关市旅游局规划单位: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单位)项目进行时间:2007年11月-2008年04月项目负责人:陈南江总规划师、博士技术负责人:余颖规划师、硕士主要技术人员:相阵迎规划师、硕士黄宜良经济师梁江川规划师、硕士杨智涛规划师、硕士方泽君建筑师刘艳霞规划师、副博士康乐规划师、硕士目录战略篇 (1)规划篇 (4)第一章规划概论 (4)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期限 (4)三、规划依据与参考资料 (4)四、上层规划对韶关所作定位 (4)第二章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5)一、韶关市概况 (5)二、韶关市旅游发展现状 (7)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9)一、旅游资源类型 (9)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17)第四章地缘关系与区域竞合分析 (20)一、地缘关系 (20)二、韶关在广东省的旅游地位与竞争格局分析 (21)三、区域竞合分析 (21)第五章旅游市场分析 (25)一、韶关市历年旅游接待情况 (25)二、市场分析数据来源 (25)三、游客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25)第六章SWOT分析 (30)一、优势条件(Strength) (30)二、劣势条件(Weakness) (31)三、机遇(Opportunity) (31)四、挑战(Threat) (32)第七章旅游发展模式及目标 (32)一、旅游发展模式 (32)二、韶关旅游发展战略 (35)三、韶关旅游发展目标 (35)四、韶关旅游产业定位 (35)五、韶关旅游产业发展指标 (35)六、市场定位...................................................................................................................................... 35第八章总体布局与区域组团 (37)一、区域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原则 (37)二、“一核三轴”的空间布局结构 (37)三、“一个中心、四大组团”的功能布局 (37)第九章重点旅游产品规划 (39)一、产品开发指导思想 (39)二、观光旅游产品 (39)三、度假旅游产品 (40)四、专项旅游产品 (40)第十章重点旅游项目策划 (41)一、丹霞山 (41)二、大南华 (42)三、珠玑古巷——梅关古道 (42)四、南雄龙华山温泉 (43)五、世界恐龙地质公园 (43)六、始兴深渡水生态旅游区 (44)七、始兴总甫温泉 (44)八、乳源瑶族风情园 (44)九、南岭生态旅游区 (45)十、翁源四季花果生态旅游区 (45)十一、新丰云髻山旅游区 (46)十二、乐昌三龙谷生态旅游区 (46)第十一章韶关度假旅游发展规划 (48)一、开发条件及现状 (48)二、开发指引 (48)第十二章韶关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50)一、韶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50)二、韶关乡村旅游发展指引 (51)三、韶关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51)四、乡村旅游的运营和管理规划 (51)五、案例借鉴——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开发 (52)第十三章韶关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53)一、民俗民族文化资源 (53)二、宗教文化资源 (54)三、历史文化资源 (54)四、生物地质文化资源 (55)第十四章自驾车旅游发展与旅游线路规划 (56)一、自驾车旅游在广东省的发展 (56)二、自驾车旅游的特点分析 (56)三、自驾车旅游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因素 (56)四、韶关自驾车旅游发展策略 (57)五、韶关自驾车旅游发展规划 (57)六、精品旅游线路设计 (59)第十五章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60)一、旅游住宿业 (60)二、餐饮业 (61)三、娱乐业 (62)四、旅游商品规划 (63)五、旅行社业规划 (63)六、旅游交通规划 (64)七、旅游安全与环卫设施规划 (65)第十六章旅游形象与市场开拓规划 (67)一、韶关旅游形象策划 (67)二、旅游市场开拓规划 (67)第十七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1)一、旅游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1)二、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71)三、旅游资源分级保护措施 (72)四、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73)五、生态环境保护应该遵循的原则 (73)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4)第十八章分期开发规划 (76)一、近期规划(2008-2010年):产品升级,形象塑造 (76)二、中期(2011-2015):结构优化,形象升华 (77)三、远期(2016-2020):完善提高,全面发展 (77)第十九章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78)一、旅游管理体制规划 (78)二、实施旅游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79)三、大力开拓融资渠道 (79)四、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79)战略篇韶关旅游资源高度富集,品位高,被公认为广东之首。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06•【字号】韶府办发函〔2024〕31号•【施行日期】2024.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3月6日韶关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23年版)为加强区域环境噪声治理,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以及《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区划方案。
一、区划范围本区划范围为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的东河、车站、风采、新华、惠民、松山等6个街道,新韶、乐园、十里亭、犁市、西河、西联、龙归、大塘、马坝、白土等10个镇。
二、区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三)《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五)《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评估工作方案》(环办便函〔2023〕98号);(六)《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八)《韶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规划条文韶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第一章 总则第1.1条 编制目的为指导韶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编制《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5-2035年。
其中规划近期为2015-2020年,规划远期为2021-2035年。
第1.3条 规划空间层次1、市域:韶关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3个市辖区,乐昌市、南雄市2个县级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5个县,面积为18412.53平方公里。
2、3、城市集中建设区:包括丹霞机场及桂头镇镇区,以及北至煤矸石发电厂、南至韶关港、西至天子岭、东至G106国道,面积为562.8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浈江区车站街道、东河街道、风采街道、田螺冲办事处、乐园镇、十里亭镇、新韶镇、犁市镇,武江区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河镇、西联镇、重阳镇、龙归镇,曲江区马坝镇、白土镇、大塘镇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不包括草田坪村)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555.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即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1.4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市域规划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将韶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珠三产业共建和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区”。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大类指标。
(见附表1)。
第2.1.2条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群融入战略: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南融北联中聚,加强交通互联互通,融入大珠三角城市群。
2、产业融合战略: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韶关配套区,配套珠三角发展装备制造、物流、农业和旅游业。
3、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人口城镇化,加快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完善城乡民生保障体系。
4、生态文明战略: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严控生态底线,保护粤北生态屏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
5、中心城扩容提质战略:推动新老城协调发展,彰显自然山水特色,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文化自信,提升宜居水平。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2.2.1条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为36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5%。
第2.2.2条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1+2+5”、“两带三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1个市级主中心:即韶关中心城区。
2个市级副中心:包括乐昌城区、南雄城区。
5个县域中心城市:包括始兴城区、仁化城区、乳源城区、新丰城区、翁源城区。
24个重点镇:包括花坪镇、乌石镇、樟市镇、沙溪镇、长来镇、坪石镇、廊田镇、梅花镇、黄圃镇、乌迳镇、南雄黄坑镇、珠玑镇、官渡镇、翁城镇、江尾镇、马市镇、顿岗镇、长江镇、董塘镇、周田镇、马头镇、回龙镇、大桥镇、大布镇。
两带:两条市域发展带,包括广佛肇-韶湘发展带、深莞惠-韶赣发展带。
三区:包括北部生态融合发展区、中部核心发展区以及南部先行融合发展区。
第2.2.3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1座市域中心城市(韶关中心城区)、2座市域副中心城市(乐昌城区、南雄城区)、5座县域中心城市、24个重点镇、57个一般镇(包括56个建制镇和1个铁龙林场)。
市域城镇规模分为五级。
1座100万人以上的一级城镇(韶关中心城区),2座30-100万人的二级城镇(乐昌城区、南雄城区),4座10-30万人的三级城镇,24座1-10万人的四级城镇,57座1万人以下的五级城镇。
市域城镇职能分为六类,包括综合型城镇、工贸型城镇、农贸型城镇、商贸型城镇、商贸物流型城镇、旅游型城镇。
第2.2.4条县城发展指引乐昌城区:打造粤湘开放合作先行区、粤北门户城市和韶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板块。
建设乐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韶关市重要的卫星城镇,武水流域地区信息加工与服务业基地和重要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农副产品集散地,是以区域性的加工工业和旅游商贸并重发展的生态城市。
南雄城区:打造对接江西的粤北门户城市。
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粤北赣南边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具有岭南历史文化特色的粤赣湘省际旅游服务中心之一,南雄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新丰城区: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重点转移区,粤中北经济节点,韶关南部工业生长极,新丰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
始兴城区:粤湘赣邻接区域的交通节点、商贸物流副中心和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韶关东部的旅游服务中心,始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生态型工业为主导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
仁化城区:仁化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是韶关都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丹霞山旅游风景区的服务基地,是以加工业为主、旅游商贸并举发展的粤北山水风貌城市。
乳源城区: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韶关绿色生态示范区,韶关市民族经济开发试验区,韶关西部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乳源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具有民族文化、生态宜居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翁源城区:打造融入珠三角的先行发展区。
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重点转移区,珠三角绿色食品的供应地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翁源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第三节市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第2.3.1条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各项城市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要严格审批,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第2.3.2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节水机制,制定节水灌溉政策法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实现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完善水工程体系,增加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建立以供定需管理为内容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严格保护饮用水源。
第2.3.3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森林的管护,完善“三防”体系建设,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适度开展森林旅游,完善公园旅游服务体系,保护游客安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第2.3.4条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保护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矿产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水平及现状,协调好矿业开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
第2.3.5条环境保护与管理划定市域范围内水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大气环境以及声环境功能区,分别严格执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
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大气、噪声、土壤、固废等污染综合防治,强化环境安全监管,营造城市宜居环境。
第四节乡村振兴规划第2.4.1条乡村振兴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2.4.2条乡村振兴思路加大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鼓励农业与旅游业、制造业结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推进以“农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全面开展示范村、生态村等不同梯度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反哺力度,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第2.4.3条乡村分类发展指引将乡村划分为“更新型”、“引导型”、“保育型”三类,并引导其分类发展。
(1)更新型村庄。
推进村庄改造,集中布局,建设花园小区。
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与周边城市地区相协调。
(2)引导型村庄。
实施资源整合、更新改造、集中居住。
提高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
产业配合大型项目,集中镇级以上工业园区统筹安排。
重点改造市(县、区)重大项目及重点镇周边村庄。
(3)保育型村庄。
划定控制范围,允许在内部进行改建,严禁扩大规模。
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重点控制城市组团生态廊道内的村庄用地规模,改造空心村,逐步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
第三章中心城区规划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第3.1.1条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为粤北门户,广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山水生态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
城市职能为对接珠三角、辐射粤湘赣的华南区域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区域性旅游服务基地,韶关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服务和信息中心。
第3.1.2条城市发展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00万人;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45万人。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第二节空间布局第3.2.1条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1、发展方向城市主导向南、辅以向东发展,其他方向以完善建设为主。
2、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带两翼三心,一主七组团”。
“一带”:“三江六岸”滨江生活和公共服务发展带。
“两翼”:东翼产业发展区和西翼产业发展区。
“三心”:位于芙蓉新城的新城中心、位于小岛的老城中心和韶关南部城区(曲江城区)。
“一主”:主城区,立足芙蓉新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新城建设促进老城功能、人口疏解,同时带动新城开发建设。
“七组团”:浈江产业组团、莲花大道组团、华南先进装备产业组团、沐溪-阳山-甘棠-龙归产业组团、白土-乌泥角产业组团、空港产业组团、南华寺-马坝人遗址公园旅游组团。
第3.2.2条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的管控至2035年,中心城区内有条件建设区占建设用地比例约4.7%,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及有条件建设区用地范围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
在保障城市空间结构、组团主导功能、控制线及其他管控要素贯彻实施的前提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对具体用地形态布局和边界进行调整优化。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3.3.1条公共服务中心体系重点构建由区域(市-区)级公共中心、片区级公共中心及专业服务中心组成的公共中心体系,考虑城市公共中心的规划结构与城市功能结构相呼应,将区域(市-区)级公共中心划分为主、次中心两个等级。
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多级”的城市公共中心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