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岩石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01年5月修改)

合集下载

岩石数据库工作指南

岩石数据库工作指南

岩石数据库工作指南(中国地调局2000年7月发布)1.引言《岩石数据库工作指南》是为了适应地质调查部门开展地质调查和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而拟定的。

其目的是建立岩石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源。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主题内容本指南规定岩石数据文件格式 个,基本数据项 个,给出了每个数据项的定义和填写说明;确定了图形及属性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工作流程及质量要求。

2.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1:50000、1:200000和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形成的岩石分析测试数据库建设。

其它比例尺的岩石数据库建设可参照执行。

3.引用标准GB/T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 2801-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DZ/T 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T 1392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DZ/T0146-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4.术语数据文件:指岩石一组相关信息数据集合。

数据文件格式:指组成数据文件的数据项序号、数据项名称、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以及数据项的计量单位。

数据项名: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名称。

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表现的数据属性。

本指南中Cn为字符型、Nn.m为数字型。

其中n 表示数据总的字节数,m表示小数部分的位数。

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只有点、多边形二种类型。

图层:由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素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一组相关的岩石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5.命名规则岩石数据库以图幅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其文件命名按下述规定执行。

5.1 图层文件命名图层分类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图幅基本信息图层为J、取样点位图层按岩石样品分析方法区分)。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1、概述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数据库建设前期准备2.1 确定需求和目标2.2 确定数据采集方式2.3 确定数据库结构2.4 确定硬件和软件要求2.5 制定项目计划3、数据采集3.1 确定数据源3.2 数据采集方法3.3 数据清洗和处理3.4 数据验证和质量控制4、数据库设计4.1 确定数据库模型4.2 设计数据库表结构4.3 设计索引和关系4.4 设计数据字典4.5 进行数据库优化5、数据库建设5.1 安装数据库软件5.2 创建数据库5.3 导入数据5.4 配置数据库参数5.5 进行性能测试和调优6、数据库维护与管理6.1 数据备份与恢复6.2 数据库安全性管理6.3 数据库性能监控与优化6.4 数据库升级与迁移6.5 故障排除与修复7、数据库应用与展示7.1 数据库查询与分析7.2 数据可视化7.3 数据报告7.4 数据共享与发布8、数据库更新与维护8.1 定期更新数据8.2 数据库版本控制8.3 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持续改进 8.4 定期进行数据库维护附件:1、数据库设计文档2、数据字典表格3、数据采集流程图4、性能测试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数据保护法:概括了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

2、知识产权法:规定了关于版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3、数据共享协议:约定了数据共享的权限、限制和责任等方面的协议。

4、数据合规性:保证数据采集和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合规性。

岩石数据库录入软件说明

岩石数据库录入软件说明

岩石数据库录入软件说明首先要建立本省的词典库,词典库有地质年代词典、工作单位词典、微量元素词典、稳定同位素词典、岩石词典及重砂矿物词典。

注意:在标准中没有的,自定义的词典内容,都要作上标记。

1.进入数据录入界面,录入图幅(或专题)信息:双击yr0123y,进入岩石数据库数据录入界面,图1岩石数据库数据录入界面依次录入图幅(或专题)信息。

2.进入样品基本信息数据录入界面,录入样品基本信息点击进入样品基本信息数据文件,进入样品基本信息数据录入界面,图2 样品基本信息数据录入界面依次录入样品基本信息数据。

3.1进入常量元素分析数据录入界面,录入常量元素分析数据点击进入常量元素分析数据文件,进入常量元素分析数据录入界面,依次录入常量元素分析数据。

点击返回进入图23.2进入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录入界面,录入稀土元素分析数据信息点击进入稀土元素分析数据文件,进入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录入界面,图4 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录入界面依次录入稀土元素分析数据。

点击返回进入图23.3进入岩石薄片鉴定数据录入界面,录入岩石薄片鉴定数据信息点击进入岩石薄片鉴定数据文件,进入岩石薄片鉴定数据录入界面,图5 岩石薄片样品鉴定数据录入界面依次录入岩石薄片鉴定数据。

当录入到素描照片时,在素描照片的位置上点击鼠标右键,出现图6,图6选择插入对象,出现图7,图7建议选用由文件创建,用浏览(B)…选择扫描好的薄片素描照片的所在路径,双击已扫描好的薄片素描照片文件,便完成了薄片素描照片与数据库的链接。

点击返回进入图23.4进入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录入界面,录入微量元素分析数据信息点击进入微量元素分析数据文件,进入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录入界面,图8 微量元素样品分析数据录入界面依次录入微量元素分析数据。

当录入子窗体时统一编号无须录入,系统自动带入,分析元素代码建议尽可能用列表框功能。

点击返回进入图23.5进入人工重砂鉴定数据录入界面,录入人工重砂鉴定数据信息点击进入人工重砂鉴定数据文件,进入人工重砂鉴定数据录入界面,依次录入人工重砂鉴定数据。

第五讲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第五讲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LOGO
3、数据库属性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形式。在 开始阶段,数据采集和输入采用Mirosoft Access 2000软件的MDB格式;数据库图形采 用MAPGIS和ARCINFO(或ARCVIEW)软 件的矢量数据格式;在成果汇总阶段,数据统一 采用MS SQL SERVER格式。 4、数据库基础坐标统一采用地理坐标系统,即 以地球椭球面上的实际经纬度标定的空间曲面坐 标体系。数据显示或输出可采用GIS系统提供的 动态投影技术进行表达和实现。

LOGO
图2 数据库关系示意图


LOGO
简介: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应用系统(KCD 1.0)",是集数据源与应用为 一体、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库共存、实现对矿产地据库进行数据管 理、数据查询、检索、编辑维护、空间分析和输出等功能的单机版数 据库管理系统。编制完成了全国矿产地分布图集,制作了便于查阅的 矿产地分布回放图。全国矿产地数据库资料收集齐全,数据采集规范, 技术先进、质量监控措施完备,数据质量可靠,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完备,界面规范、易于用户操作。为了保证全国矿产地数据库数据的 可靠性、准确性、权威性,在建库工作过程中,对数据质量采取严格 的质量监控措施,保证了矿产地数据库的数据质量。全国矿产地数据 建库工作的完成,对我国的固体矿产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建库, 并实现了方便、快捷的查询检索。该数据库的完成有助于对全国矿产 资源有全面的了解,摸清我国资源家底,为进一步做好资源潜力评价 和矿产资源预测,为国家科学地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决策,以及部署矿 产资源战略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建设的完成也是我 国矿产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系
1、数据库结构 矿产地属性数据库的内容初步拟包括矿产地11个数据文件,156个属性数 据项(详见《矿产地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修订版)。11个数据文件分别是: (1)矿产地基本情况,包括矿产地编号、矿种、矿产地名、交通位置、 地理经度、地理纬度、矿床成因类型、共生矿、伴生矿、矿床规模、成矿时 代、三级成矿带、四级成矿带、地质工作程度和开采情况15个数据项。 (2)矿区地质情况,包括矿产地编号、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岩石地层单位、 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地质构造特征、围岩蚀变、年龄测定方法种类、 同位素地质年龄、采样位置、样品编号、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和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14个数据项。 (3)矿体特征,包括矿产地编号、矿体数、主矿体数、矿体形状、矿体埋 深、矿体走向、矿体倾向、矿体倾角、矿体侧伏方向、矿体长度、矿体斜长、 矿体厚度、氧化带深度、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矿石的矿物 组成、矿石品位、矿石品级、伴生有益组分、矿石工业特征和矿石工业类型 22个数据项。 (4)煤矿产特征,包括矿产地编号、含煤地层、含煤层数、可采煤层层数、 可采煤层累计厚度、煤层总厚度、煤层型别、宏观煤炭类型、工业牌号(煤 类)、煤层倾向、煤层倾角、埋藏深度、煤层顶板、煤层底板、露天开采、 矿井瓦斯、自燃倾向等级和地温状况18个数据项。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

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Regulation For Establishing Geological Perambulation Programming Database)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2)5 数据源 (3)6 数据库建设 (3)7 数据库成果内容及要求 (7)8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 (12)9 检查验收及评价 (14)附录1 (规范性附录)图式图例 (16)附录2 (规范性附录)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提交成果清单 (23)附录3 (规范性附录)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规划元数据信息采集表 (24)附录4 (资料性附录)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记录表 (32)前言为指导和规范各省按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特编写本规范。

本规范对数据采集、整理、建库及检查等过程做了规范性描述,并明确提交成果的要求,是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引言为指导全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建库的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保证数据库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地质勘查规划成果技术要求》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参照相关领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及信息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重点从建库的数据采集整理、格式转换到成果检查验收阶段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明确提交最终成果的内容形式和检查验收的指标体系、方法程序,详细规定了元数据的填写形式。

全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建设按本规范执行,地(市)级地质勘查规划数据库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地方各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范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能与本规范相抵触,补充规定需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实施。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第五讲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第五讲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LOGO
图2 数据库关系示意图


LOGO
3、由项目综合技术组组织对各单位矿产地数据 库进行汇总,建立全国矿产地空间数据库。内容 包括: 数据库的拼接和合并; 数据库检查和修正;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的集成; 建立全国矿产地数据库查询、检索等应用系统; 建立全国矿产地数据库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LOGO

二、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关系
1、数据库结构 矿产地属性数据库的内容初步拟包括矿产地11个数据文件,156个属性数 据项(详见《矿产地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修订版)。11个数据文件分别是: (1)矿产地基本情况,包括矿产地编号、矿种、矿产地名、交通位置、 地理经度、地理纬度、矿床成因类型、共生矿、伴生矿、矿床规模、成矿时 代、三级成矿带、四级成矿带、地质工作程度和开采情况15个数据项。 (2)矿区地质情况,包括矿产地编号、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岩石地层单位、 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地质构造特征、围岩蚀变、年龄测定方法种类、 同位素地质年龄、采样位置、样品编号、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和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14个数据项。 (3)矿体特征,包括矿产地编号、矿体数、主矿体数、矿体形状、矿体埋 深、矿体走向、矿体倾向、矿体倾角、矿体侧伏方向、矿体长度、矿体斜长、 矿体厚度、氧化带深度、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矿石的矿物 组成、矿石品位、矿石品级、伴生有益组分、矿石工业特征和矿石工业类型 22个数据项。 (4)煤矿产特征,包括矿产地编号、含煤地层、含煤层数、可采煤层层数、 可采煤层累计厚度、煤层总厚度、煤层型别、宏观煤炭类型、工业牌号(煤 类)、煤层倾向、煤层倾角、埋藏深度、煤层顶板、煤层底板、露天开采、 矿井瓦斯、自燃倾向等级和地温状况18个数据项。

基于PRED“十二五”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实现

基于PRED“十二五”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实现
基子 P E “ R D 十二五 ”大遗址重点 保护项 目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实觋
■ 陈曦 胡春 大 遗 址 即 大 型 的 古 代 文 化 遗址 ,是遗 存 本体 和 与其 相 关 联 的环 境 载 体 共 同 构成 的综 合 体 。我 国 “ 二 五 ” ( 0 — 十 21 1 2 1 年 ) 间 , 大遗 址 重 点 保 护 项 目数 量 由 “ 一 五 ” 的 05 期 十
大遗 址数 据 库 结构 图
书馆 。此外 ,联合 国科 教文组织在 多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管理 中引进GI进行信 息管理、保护规划制定 、环境评估等。在我 S 国,文化遗产GI技术应用起源于 “ S 十五 ”计划 ,至今成果主 要有博物馆的文物珍藏品数据库、考古过程数据库等。
2基 于 P E 系 统 的数 据 库 框 架 . RD 世 界 环境 与 发 展委 员会 将 当前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动 荡 起 伏 等 一 系列 问题 归 纳 为 四 个主 要 方 面 :人 口 问题 ( o uai P pl o tn Po l rb ms)、 资 源 问 题 ( eo re rbe e R s uc Po lms)、 环 境 问 题 ( E v o me tPo l n i n n rb ms) 、 和 发 展 问 题 r e (D v l ee p o Po l rb ms),简 称 P E e R D问题 。 本 数 据库 基于 P E R D的评 价 模 式 ,形成 大遗 址 基础 数据 和 区域 P E 数 据 两部 分并 行 的 数据 RD
因素 。
2 .链接 功 能 .3 3
b按大遗址空间位置查询。大遗址空间位置查询是按照 . 大遗址 的地理 区位查询的功能。既能实现大遗址服务半径 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岩石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01年5月修改)1.引言《全国岩石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为了适应地质调查部门开展地质调查和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而制定的。

其目的是将以往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所取得的岩石及矿物的各类分析测试原始鉴定报告数据及资料,按本指南统一技术要求,建立全国岩石数据库,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主题内容本指南规定岩石数据文件格式及基本数据项,给出了每个数据项的定义和填写说明;确定了图形及属性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工作流程及质量要求。

2.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1:50000、1:200000和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形成的岩石及矿物分析测试数据库建设。

其它地质调查形成的岩石分析测试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可参照执行。

3.引用标准GB/T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GB958-9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T 1392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DZ/T0146-94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4.术语数据文件:指一组相关信息数据的集合。

数据文件的数据项格式:指组成数据文件的数据项序号、名称、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

数据项名: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名称。

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表现的数据属性。

本指南中Cn为字符型、Nn.m为数字型。

其中n 表示数据总的字节数,m表示小数部分的位数。

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图形单位,本数据库中只有点、多边形二种类型。

图层: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素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5.命名规则岩石数据库以图幅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其文件命名按下述规定执行。

5.1 图层文件命名(图幅基本信息图层为J、取样点位图层Y)。

(C-1:25万;R-1:20万;E-1:5万;P-专题研究)(图幅基本信息为J、样品基本信息为Y、)。

(C-1:25万;R-1:20万;E-1:5万;P-专题研究)规定填写,具体见数据库文件及其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由四段十一位数字组成,第一段两位数字取第三段四位数字为省内图幅统一图幅内分析方法的样品顺序码(4位数)省内图幅统一编码的顺序号(4位数)区域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类别 (C-1:25万;R-1:20万;:5万;P-专题研究)(1位数)省区划代码(2位数)例如:山东省某1:5万区调项目某样品分析方法第一件样品的编号为:37E03630001。

6.图层及数据分类6.1图层按样品特征可分为如下二类(1)图幅基本信息图层(Yx△△△△J)。

包括图幅的基本信息。

(2)取样点图层(Yx△△△△Y),包括取样点位及分析结果等相关信息。

6.2数据按数据特征可分为如下三类:(1)图幅基本信息数据文件(Yx△△△△J)。

(2)样品基本信息数据文件(Yx△△△△Y)。

(3)样品分析结果数据文件,按分析方法又分为若干个数据文件:表1 岩石样品分析类型分析类型分析类型代码数据文件名Yx△△△△CL常量元素分析 30Yx△△△△XT稀土元素分析 21微量元素分析基本信息 39 Yx△△△△WL微量元素分析鉴定结果 39 Yx△△△△WJ人工重砂样品基本信息 04 Yx△△△△RG人工重砂样品鉴定结果 04 Yx△△△△RJ粒度分析基本信息 05 Yx△△△△LD粒度分析鉴定结果 05 Yx△△△△LJ电子探针基本信息 06 Yx△△△△TZ电子探针鉴定结果 06 Yx△△△△TJYx△△△△YK岩石薄片鉴定 07稳定同位素基本信息(WT) 09 Yx△△△△WT稳定同位素鉴定结果(WT) 09 Yx△△△△WJ17. 数据文件格式及填写说明7.1 图幅基本信息数据文件表2 图幅基本信息数据文件(Yx△△△△J)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是否允许为空值1 1∶万图幅编号 CHAMAA C162 1∶万图幅或专题名称CHAMAC C503 地理经度DWAAC C74 地理纬度DWAAD C65 承担单位CDDW C506 完成日期WCRQ C67 常量元素样品总数PKHFR_CL N48 稀土元素样品总数PKHFR_XT N49 微量元素样品总数PKHFR_WL N410 人工重砂样品总数PKHFR_RG N411 粒度分析样品总数PKHFR_LD N412 电子探针样品总数PKHFR_TZ N413 岩石薄片鉴定样品总数PKHFR_YK N414 稳定同位素样品总数PKHFR_WD N415 数据采集日期SDAFAF C616 项目负责人 QDAED C207.1.1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1.1.1 图幅编号指原始地形图编号,按原编号填写。

7.1.1.2 图幅或专题名称指原始地形图名称填写汉字,专题填专题名称。

7.1.1.3 地理经度指地形图左下角点的经度,按度、分、秒填写。

7.1.1.4 地理纬度指地形图左下角点的纬度,按度、分、秒填写。

7.1.1.5承担单位指项目(原始资料)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

7.1.1.6 完成日期指项目(原始资料)完成日期,即报告封面日期。

7.1.1.7 常量元素样品总数指图幅内的常量元素样品总数。

7.1.1.8 稀土元素样品总数指图幅内的稀土元素样品总数。

7.1.1.9 微量元素样品总数指图幅内的微量元素样品总数。

7.1.1.10 人工重砂样品总数指图幅内的人工重砂样品总数。

7.1.1.11 粒度分析样品总数指图幅内的粒度分析样品总数。

7.1.1.12 电子探针样品总数指图幅内的电子探针样品总数。

7.1.1.13 岩石薄片鉴定样品总数指图幅内的岩石薄片鉴定样品总数。

7.1.1.14 稳定同位素样品总数指图幅内的各类稳定同位素样品总数。

7.1.1.15 数据采集日期指图幅岩石数据录入日期。

7.1.1.16 项目负责指各省及地调中心岩石数据库建设负责人。

7.2 样品基本信息数据文件表3 样品基本信息数据文件(Yx△△△△Y)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是否允许为空值1 统一编号 PKIAA C11 否2 图幅编号 CHAMAA C16 否3 图幅或专题名称CHAMAC C50 否4 地理经度DWAAC C9 否5 地理纬度DWAAD C8 否6 岩石名称QDAE C30否7 岩石名称代码PKIIQ C58 地质年代DSE C209 填图单位名称TTDWMC C2010 填图单位代号TTDWDH C2011 分析测试种类FXCSZL C1007.2.1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2.1.1 统一编号对岩石分析测试采集样品的统一编号,具体见编号规则(5.4)。

7.2.1.2图幅编号填写岩石样品所在的图幅编号。

按原始编号填写。

7.2.1.3图幅或专题名称填写岩石样品所在图幅或专题名称。

7.2.1.4 地理经度岩石样品所处地理经度位置,用度,分,秒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7.2.1.5 地理纬度岩石样品所处地理纬度位置,用度,分,秒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7.2.1.6 岩石名称所采集样品的岩石名称,用汉字描述,用岩矿鉴定名称,没有鉴定名称的,按野外定名填制。

7.2.1.7 岩石名称代码岩石名称所对应的代码,按GB 958-99标准执行。

岩石名称没有对应代码的,按基本名称的代码填制或按编码原则自行编制并加以说明。

7.2.1.8 地质年代样品的地质年代,以地质报告或地质图为准,按《GB 958-99 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中年代地层及地质年代单位代号填写。

7.2.1.9 填图单位名称指样品所在地质体的填图单位名称,按GB 958-99。

7.2.1.10 填图单位代号指样品所在地质体的填图单位代号,按GB 958-99。

7.2.1.11 分析测试种类指样品进行过分析测试的种类,如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人工重砂分析等(直接用汉字填写)。

7.3 常量元素分析数据文件表4 常量元素分析数据文件(Yx△△△△CL)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是否允许为空值1 统一编号 PKIAA C11 否2 样品编号 PKHFB C15 否3 分析单位 HXGG C40 否4 测定时间 HXGB C6 否10-25 SiO2 SiO2 N6.310-26 TiO2 TiO2 N6.37 Al2O3 Al2O3 N6.3 10-28 Fe2O3 Fe2O3 N6.3 10-29 FeO FeO N6.3 10-210 TFe TFe N6.3 10-211 MnO MnO N6.3 10-212 MgO MgO N6.3 10-213 CaO CaO N6.3 10-210-214 Na2O Na2O N6.310-215 K2O K2O N6.310-216 P2O5 P2O5 N6.317 H2O+ H2OP N6.310-210-218 H2O- H2ON N6.319 CO2 CO2 N6.310-210-220 SO3 SO3 N6.321 F F N6.3 10-222 Cl Cl N6.3 10-223 烧失量 HXDCA N6.3 10-224 总量 HXDCF N7.3 10-225 备注 PKIIZ C1007.3.1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3.1.1统一编号同7.2.1.1。

7.3.1.2样品编号指进行常量元素分析的送样号。

7.3.1.3分析单位指分析测试单位名称。

7.3.1.4测定时间指提交分析测试成果报告的时间,表示到月,没有具体月份的,加两个零。

7.3.1.3总量按分析测试成果报告的内容填制。

7.4稀土元素分析数据文件表5稀土元素分析数据文件(Yx△△△XT)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是否允许为空值1 统一编号 PKIAA C11 否2 样品编号 PKHFB C15 否3 分析单位 HXGG C40 否4 测定时间 HXGB C6 否5 镧 La C7 10-66 铈 Ce C7 10-67 镨 Pr C7 10-68 钕 Nd C7 10-69 钐 Sm C7 10-610 铕 Eu C7 10-611 钆 Gd C7 10-612 铽 Tb C7 10-613 镝 Dy C7 10-614 钬 Ho C7 10-615 铒 Er C7 10-616 铥 Tm C7 10-617 镱 Yb C7 10-618 镥 Lu C7 10-619 钇 Y C7 10-620 钪 Sc C7 10-621 氧化镧 La2O3 C7 10-622 氧化铈 CeO2 C7 10-623 氧化镨 Pr6O11 C7 10-624 氧化钕 Nd2O3 C7 10-625 氧化钐 Sm2O3 C7 10-626 氧化铕 Eu2O3 C7 10-627 氧化钆 Gd2O3 C7 10-628 氧化铽 Tb4O7 C7 10-629 氧化镝 Dy2O3 C7 10-630 氧化钬 Ho2O3 C7 10-631 氧化铒 Er2O3 C7 10-632 氧化铥 Tm2O3 C7 10-633 氧化镱 Yb2O3 C7 10-634 氧化镥 Lu2O3 C7 10-635 氧化钇 Y2O3 C7 10-636 氧化钪 Sc2O3 C7 10-637 备注 PKIIZ C1007.4.1数据项定义或说明7.4.1.1统一编号同7.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