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doc

合集下载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上墙制度)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上墙制度)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二、治疗、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时消毒剂擦手。

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拖地1~2次,床头柜一柜一抹布,用后消毒处理。

四、换下的脏被服放入污物车内,不随地乱丢,不在室内清点。

五、治疗室、换药室随时保持清洁,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每季度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室内拖把、抹布定点放置、标记明显。

六、各种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规范灭菌;体温计、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中的湿化瓶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水,一次性吸氧装置一人一用。

七、每日晨诊室窗台、候诊椅用清水擦拭,有明显污染时用500含氯消毒液擦拭。

八、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断床等应每天定时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时随时消毒。

九、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十、严重感染及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独病房,隔离治疗。

病人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污染敷料集中处置。

十一、传染病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预防保健科。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二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二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保持高水平的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的不同部门和科室都有独特的消毒要求,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各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以提高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心和满意度。

二、门诊部的消毒隔离制度门诊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接待大量患者。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门诊部实施以下消毒隔离制度:1. 医院入口处设立消毒站,每进入医院的人员都需要接受手部消毒。

2. 门诊诊室每天定期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

3. 接待台、候诊区和诊室内的座椅、桌面等常接触物体每天消毒。

4. 在发热患者就诊时,需要进行隔离处理,并设立专门的发热门诊。

5. 医务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并定期更换。

三、急诊科的消毒隔离制度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救治区域,接待各种急诊病患。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急诊科实施以下消毒隔离制度:1. 急诊科设有专门的隔离病房,用于接收有传染病症状的患者。

2. 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测量体温,并佩戴防护用具,如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等。

3. 急诊室内常用工具、设备等经过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4. 急诊科的病人等候区域设置合理的间距,避免患者之间的接触。

四、内科的消毒隔离制度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

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预防感染的传播,内科实施以下消毒隔离制度:1. 内科病房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病房环境清洁。

2. 内科设有单独的隔离病房,用于治疗有传染病的患者。

3. 医务人员每次接触有传染病的患者后都要进行手部消毒,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4. 病房内床位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五、外科的消毒隔离制度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手术和创伤的治疗。

为了预防手术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外科实施以下消毒隔离制度:1. 手术室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急诊科的消毒隔离工作,规范操作流程,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是指通过各项措施,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

第三条急诊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不得存在漏洞和疏漏。

第四条急诊科应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工作组织,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每一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定期开展消毒隔离工作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工作意识和技能。

第六条急诊科消毒隔离工作应与院感监测、感染控制等相关工作相衔接,形成一体化的整体防控体系。

第二章急诊科消毒工作第七条急诊科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消毒间,配置必要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

第八条急诊科的医疗器械、用品、床单等应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消毒清洁,确保设备和物品的消毒合格。

第九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剂,做到无死角消毒。

第十条急诊科应建立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置制度,确保废弃物安全处理,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定期组织对消毒工作进行自查和核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做到消毒工作零隐患。

第三章急诊科隔离工作第十二条急诊科应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制度,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三条急诊科隔离病人应在专门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进行管理,医护人员应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确保安全。

第十四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对隔离病人的护理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做到病人专人专护,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急诊科隔离病人的床位、床单、用具等应按照规定定期消毒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六条急诊科应根据隔离病人的病情发展和治疗进展,及时调整隔离措施,确保病人获得良好的护理和治疗。

第四章急诊科突发事件处理第十七条急诊科在发生传染病暴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每天都要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那末,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希翼对大家有匡助。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制度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

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先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者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者灭菌 ;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者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 1 2 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者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许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一、前言1.1 本制度是为了确保门诊、急诊场所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得到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维护医院形象,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1.2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门诊、急诊室以及相关辅助设施,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

1.3 本制度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洁净手消毒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

二、消毒隔离措施2.1 消毒措施2.1.1 普通门诊、急诊2.1.1.1 消毒频次:在日常工作中,每个工作日至少消毒2次。

2.1.1.2 消毒方式:使用该科室指定的专业消毒剂,按消毒剂说明精准使用。

2.1.1.3 消毒地点:该科室所有工作台、医用设备、手术器械等。

2.1.1.4 消毒时长:不少于5分钟。

2.1.1.5 消毒剂配置:消毒剂的配制应该根据说明书,确保消毒效果,并避免浪费。

2.1.2 传染性疾病诊疗2.1.2.1 医务人员防护: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帽子、手术衣等。

2.1.2.2 医疗器械消毒:采用标准消毒剂进行消毒。

2.1.2.3 患者隔离:在开展诊疗服务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应隔离规定,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

2.2 隔离措施2.2.1 隔离措施的目的是保护医务人员和病患,防止疾病的传播。

2.2.2 适用于以下状况:感染性疾病的病患、疑似病患等。

2.2.3 隔离措施的实施:在诊疗过程中或独立隔离区内开展隔离。

三、应急措施3.1 出现意外事件、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时,门诊、急诊科室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3.2 医院应当配备专业化的应急卫生队伍,按照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效果评价4.1 门诊、急诊科室应当配合各项监测与评估工作,定期开展质量自查和考核。

4.2 消毒隔离效果应当达到国家卫生部门的标准和规定。

五、本制度和修改5.1 本制度由负责医院行政管理的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如有需要,可由相关部门进行修改。

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本文将从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和产房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1. 门诊:(1) 医护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并配戴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2) 门诊诊室、待诊区、候诊区等公共区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清洁与通风。

(3)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按照相应的隔离措施进行收治,并加强消毒措施。

2. 急诊:(1) 急诊科需设立传染病诊室,以隔离治疗传染性疾病患者。

(2)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识别,并且配备相关的手术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3) 对于有可能产生飞沫传播的诊疗操作,如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需严格按照消毒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手术室:(1) 必须实行严格的洗手消毒制度,要求手术室内所有医护人员都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时机和方法进行手卫生。

(2) 手术室应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和无菌处理,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手术,应进行隔离手术,保证手术过程的无菌。

4. 供应室:(1) 供应室内的物品应进行分类存放,保持清洁整齐,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 进行感染性患者物品的清洗和消毒时,必须佩戴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

(3) 对于有可能引起污染的物品,如刀片、针头等应采取集中消毒处理,严禁混合使用。

5. 产房:(1) 产妇进入产房前应接受洗澡消毒,保持身体清洁。

医护人员应做好手卫生并佩戴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

(2) 产房每个月进行大规模的清洁消毒,并对产妇之间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 对于有产妇分娩后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传播。

以上是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操作规程和要求还需要根据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三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三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院和科室的消毒隔离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毒隔离是预防和控制医院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各医院和科室应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一般部门的消毒隔离制度1. 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病区是医院中最高风险的区域之一,因此对于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尤为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1)病区进入人员应做好手部消毒,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等,并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入病区。

(2)对于病人的隔离,应根据不同的病种进行分区隔离,并定期进行消毒。

(3)病区内的不同区域,如护士站、病人床位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2. 门诊部门的消毒隔离制度门诊部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待着大量患者。

因此,门诊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也尤为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1)门诊部门进入人员应做好手部消毒,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等。

(2)对于门诊室、候诊区、医生工作台等区域,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3)对于有传染病病人的门诊,应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确保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三、各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1. 内科的消毒隔离制度(1)内科病房要做好进出人员的登记和消毒工作,实行进人员体温检测制度。

(2)对于不同的感染病例,应当进行相应的分区隔离,并定期消毒。

(3)对于进出病区的医护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2. 外科的消毒隔离制度(1)外科手术室要做好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的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室的清洁。

(2)对于手术室进出的医护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对于手术室中的不同患者,应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和消毒。

3. 儿科的消毒隔离制度(1)儿科病房的进出人员要做好登记和消毒工作。

(2)对于有传染病的儿童患者,应做好相应的隔离工作,并定期进行消毒。

(3)进出儿科病房的医护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门诊隔离消毒管理制度

门诊隔离消毒管理制度

门诊隔离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门诊隔离消毒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门诊医疗机构的隔离病房和隔离区域的消毒管理工作。

第三条门诊医疗机构应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建立健全门诊隔离消毒管理工作的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任务和要求。

第四条门诊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隔离消毒意识和技能,确保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到位。

第五条门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门诊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门诊隔离消毒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第六条门诊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门诊隔离消毒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第二章隔离措施第七条门诊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传染性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隔离治疗。

第八条对于需要隔离治疗的患者,门诊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

第九条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提供患者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第十条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应标明“隔离区域,严禁入内”等警示标识,确保非相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第十一条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的通风设施应保持畅通,保持空气的流通性,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第十二条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第十三条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的医疗废物应按规定分类存放,定期进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三章患者管理第十四条隔离治疗的患者应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安排,服从治疗和护理措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隔离消毒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隔离治疗的患者应按规定使用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的各项设施和器具,不得私自更换或调整。

第十六条隔离治疗的患者应按规定进行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第十七条隔离治疗的患者应接受门诊医疗机构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报告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第十八条隔离治疗的患者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践踏医疗秩序,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急诊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二、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三、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一定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四、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紧急情况下配备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五、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六、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

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七、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

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八、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

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以及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九、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

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于1:8金星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十、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十一、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应视传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终末消毒措施。

十二、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十三、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