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附原文与解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附原文与解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附原文与解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答:是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是什么意思1、意思是上天将要降下重任给这个人。
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内。
故容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译文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下》。
②〔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从田亩中被发现起用。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
发,起,被任用。
畎,田地,田间。
③〔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选拔他为相,殷国大治。
举,举用,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④〔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渔民、盐民中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
西伯(周文王)把他推荐给商纣王,得到重用,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鱼盐,鱼、盐贩子或渔民、盐民。
⑤〔管夷吾举于士〕管仲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的。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子,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
古诗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翻译赏析

古诗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翻译赏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OrG/b/21165,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赏析

古诗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赏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自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OrG/b/21171,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
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文及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文及译文赏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③吴既赦越()④与百姓同其劳()26、翻译下列句子。
(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参考答案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2分)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卧薪尝胆(1分)二: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意译亦可)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AD]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原⽂及译⽂赏析舜发于畎亩之中的原⽂及译⽂赏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衡于虑⽽后作,征于⾊发于声⽽后喻。
⼊则⽆法家拂⼠,出则⽆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选⾃《孟⼦·告⼦下》) ⼄⽂: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焦思,置胆于坐,坐卧 即仰胆,饮⾷亦尝胆也。
⽈:“⼥忘会稽之耻邪?”⾝⾃耕作,夫⼈⾃织;⾷不加⾁,⾐不重采,折节下贤⼈,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史记》) 24、⽤“/”给下⾯句⼦划出朗读节奏。
(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
(2分) ⼥忘会稽之耻邪? 27、甲⽂⾸段列举古代六位贤⼠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中的中⼼论点是。
⼄⽂故事可以⽤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参考答案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才 (意近即可) (1分) ⽣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 3、请⽤现代汉语翻译句⼦。
(1)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
(2)然后知⽣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翻译: (1)使他筋⾻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们才会明⽩,因有忧患⽽得以⽣存,因沉迷安乐⽽衰亡。
(意译亦可) 4、孟⼦在选⽂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物的经历告诉⼈们:⼈要成⼤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简介孟子(前385~前304,另一说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孔子名言名句)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被儒家尊为“亚圣”。
孟子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孟子》一书。
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
他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01、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02、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孟子万章上原文和翻译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瓦匠中被举用,胶鬲从贩鱼卖盐的人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中获得释放而得到重用,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被起用,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举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八上孟子三章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篇1:【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篇2:【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舜发于畎亩之中》过关检测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解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畎亩: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3、管夷吾举于士。
士:
4、百里奚举于市。
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任:于:是:
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劳: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饿:空乏:
8、行拂乱其所为。
行:拂乱:所为: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动:忍:
10、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然后:
1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困:衡:作:
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发:喻: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拂:敌国:
1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知:于:
二、译句
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1、“是人”要经历那些磨炼?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①
②
2、孟子认为成才的主观条件是:
3、国家常常灭亡的原因是:
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四、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2、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4、一个国家长久不衰须具备的条件是:,。
5、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6、你怎样理解“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