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58新闻评论写作201410历年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7月自考全国试题及答案解析新闻评论写作

7月自考全国试题及答案解析新闻评论写作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A.群众的思想观点B.读者的思想观点C.作者的思想观点D.领导的思想观点2.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构思酝酿阶段的两个主要环节是选题和()A.论述B.立论C.说理D.选材3.评论标题的最终目的是()A.表明作者的态度B.概括论题范围C.昭示中心论点D.吸引受众注意4.一篇评论的灵魂是()A.论点B.论证C.论据D.表述5.新闻评论按其逻辑结构、分为引论、本论和()A.导论 B.驳论C.立论D.结论6.主编《生活》周刊并主张刊物要成为读者“极好的朋友”的人是()A.毛泽东 B.李大钊C.邹韬奋D.林放7.打好新闻业务根底,首先要掌握调查研究能力和()A.积累知识的能力B.分析问题的能力C.发现问题的能力D.加强政策观念的能力8.在我国,社论作为政论体裁最早发端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A.《循环日报》B.《时务报》C.《民报》D.《民立报》19.短评在发表时()A.不署名 B.必须署名C.必须集体署名D.可署名也可不署名10.按照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大致分为说明性按语、注释性按语和()A.政治性按语B.结论性按语C.议论性按语 D.政论性按语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最早出现于报端而且影响最为广泛的小言论专栏是()A.《人民日报·今日谈》B.《人民日报·人民论坛》C.《人民日报·市场随笔》D.《人民日报·国际论坛》12.新闻评论学是一门()A.政治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科学B.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C.政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D.理论性和政治性很强的科学13.电视评论的标题由()A.单一的文字符号构成B.单一的图像符号构成C.单一的声音符号构成D.多种传播符号构成14.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A.短评 B.评论员文章C.专栏评论D.杂文15.专栏评论的表述方式有赞誉式、论辩式、随感式和()A.议论式B.类比式C.针砭式 D.讨论式16.新闻宣传和新闻评论所赞誉的对象和源泉是()A.重大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B.突发性新闻事件C.社会生活中新人、新事、新经验、新气象D.基层的百姓群众17.述评所选择的新闻事实首先要()A.充分B.典型C.趣味性强D.故事性强18.杂文在表述方法上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区别,在于它()2A.形式不拘一格B.语言诙谐幽默C.常常直抒己见D.形象性强19.广播谈话是一种模拟日常谈话的评论形式,其灵魂和魅力在于()A.平易近人B.轻松活泼C.直接交流D.“类交流”20.电视评论的优势在于()A.可以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B.评论主体自由发挥空间较大C.以连续性画面表现新闻事实和事物D.传播对象为知识精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论作者总会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体现了新闻评论的( )A.政治性B.理论性C.针对性D.时效性2.搞好选题立论的前提和关键是( )A.了解政策精神B.具有丰富知识C.提高逻辑水平D.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3.从功能上看,以下哪一个新闻评论的标题与其它三个不.属同一类型( )A.《赞“自报家门”》B.《岂可一走了之》C.《早稻种了不收引出的思考》D.《不能搞“靓女外嫁”》4.将现实生活中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在求同之中显示事物的实质和趋向的说理方法是( )A.对比法B.比喻法C.例证法D.类比法5.广播评论的“短小精悍”是通过“省意”来实现的。

以下关于“省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省意就是要压缩语言文字,节省篇幅B.省意就是要精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东西C.省意也需要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仔细分析D.省意的目的是做到“短而有物”、“短而易知”6.以下不.属于新闻评论结构原则的表述是( )A.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B.从评论写作的成熟模式出发C.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D.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7.新闻评论结构的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 )A.价值取向B.心理定势C.主观立场D.思维规律18.以下作品中哪一篇不.是毛泽东的作品( )A.《愚公移山》B.《呻吟的哀音》C.《别了,司徒雷登》D.《论人民民主专政》9.对于评论工作者来说,最根本的是要树立(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机动灵活善于变通的思想C.勇于开拓创立品牌的思想D.努力进取争当先进的思想10.“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新闻评论写作06-11年真题汇集

新闻评论写作06-11年真题汇集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评论的内容应当( )A.最能体现作者个人观点B.最具有时效性C.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D.最富有理论色彩2.新闻评论选题和立论的关系是( )A.两者相互独立,可以截然分开B.一般情况下,先立论,后选题C.选题为立论提供基础,立论赋予选题鲜明的思想观点D.实践中,选题相同时,立论也相同3.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是立论是否具有( )A.针对性B.新颖性C.准确性D.前瞻性4.下列评论体裁中必须有标题的是( )A.文前按语B.文中按语C.电视述评D.主持人评论5.《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早稻种了不收引出的思考》这两个评论标题主要体现了标题功能中的( )A.昭示中心论点B.吸引受众注意C.表明作者态度D.概括论题范围6.与其他媒体评论标题相比,广播评论标题的特点是( )A.结构、句式和语言运用上更为灵活多样B.更简洁、平易、生动C.更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D.往往在正文播出后播放7.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中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虚实结合B.论据和论点结合C.破立结合D.严肃和生动结合8.作为论说文的一种,新闻评论的结构特殊之处在于( )A.其谋篇布局为体现逻辑结构服务,为从道理上说服受众服务B.其主要研究篇章之间的关系法则C.相对短小精悍D.以相关性为结构原则9.在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中,形象的作用是( )A.无关紧要的,评论凭借理性逻辑取胜B.形象和说理相互独立,不能融合C.一种重要的方式,使评论更为生动D.削弱了说理的逻辑性,应该少用10.打好新闻业务根底,首先要掌握的能力是( )A.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B.文字修养C.采写新闻D.计算机应用l1.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 )A.启迪性言论B.战斗性言论C.权威性言论D.鼓动性言论12.体裁特点为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的是( )A.编后B.文前按语C.时评D.短评13.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是( )A.编后B.文中按语C..文前按语D.批注l4.在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种是( )A.社论B.短评C.述评D.编者按语15.思想述评侧重于分析( )A.社会道德风尚B.重大新闻事件C.日常生活琐事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状况l6.杂文与一般评论的不同在于它( )A.直抒己见B.形象性较强C.思想深刻D.从大处着眼l7.决定广播评论上口动听这一特点的是( )A.声音传播B.听众状态C.人际传播D.传播技术18.最早出现的口播评论形式是( )A.配合重要新闻播出的口播评论B.以长设栏目形式播出的口播评论C.兼具串联功能的口播评论D.口播导语l9.画面在电视评论中的主要作用是( )A.表现事实B.引出论题C.提供富于实证力的论据D.增强评论感染力2o.广播评论中的论述性语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富有哲理B.说理为主C.客观叙述D.意味隽永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9年04月自考00658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

2019年04月自考00658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卷(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与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是(C)A.用事实说话B.不动声色,客观陈述C.说事实的话D.篇幅短小2.与专栏小言论评论相比较,论坛型专栏评论的文章篇幅明显长一些,其字数一般在(B)A.八九百字左右B.千字左右C.一千五百字左右D.两千字左右3.与新闻报道的标题相比,新闻评论标题(C)A.结构较为复杂B.多为复合性结构C.多为单一型结构D.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4.中国报刊评论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是(B)A.18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B.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C.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5.以下哪-项不属于评论论据中的理论性论据(C)A.公认的道德规范B.古今中外的格言、谚语C.历史资料、统计数据D.科学的定理和法则6.《多交"毡帽朋友”》《飞去“乌纱"又飞来》这两个标题采用的修辞手法是(C)A.比喻B.比拟C.借代D.双关7.编者按语真正成为常用报刊文体则是在1904 年(B)A.《清议报》创刊之后B.《时报》创刊之后C.《新民丛报》创刊之后D.《时务报》创刊之后8.1919年7月14日由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毛泽东任主编,提出只有彻底反帝、反封建才能救国主张的杂志是(D)A.《新青年》B.《大中华》C.《每周评论》D.《湘江评论》9.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中国报刊评论史上先后出现过--些成绩斐然、影响深远的评论大家。

职业报人中最著名的两位评论家是《生活》周刊(小言论》专栏的主笔邹韬奋和(大公报》社论的主笔(A)A.张季鸾B.鲁迅C.瞿秋白D.李大钊10.2015年4月4日《新京报》的社论标题《远离腐败暴利,殡葬才能“清明”》采用的修辞手法是(D)A.比喻B.粘连C.借代D.双关11.在短评的诸多形式中,应用更为普遍的是(B)A.独立成篇的短评B.配发式短评C.署名短评D.不署名短评12.介绍作者身份交代事件背景的按语是(B)A.文前按语B.说明性按语C.注释性按语D.编者后记13.体现广播优势的主要手段,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重要标志的是(B)A.色彩B.音响C.视频D.文字14.电视台记者或者主持人在进行现场直播评论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和突出的要点是(A)A.我在现场B.“画外音”评论C.安排镜头D.剪辑画面15.针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的述评是(C)A.工作述评B.形势述评C.事件述评D.思想述评16.因其新闻报道和评论太激进,评说议论时政常常抓住要害, -针见血,由马克思与恩格斯1848年6月在德国科隆创办又于1849年5月被迫停刊的报纸是(B)A.《纽约每8论坛报》B.《新莱茵报》C.《华尔街日报》D.《法兰克福报》17.录音述评中音响材料起的主要作用是(C)A.引出话题B.展现事实C.支持和说明论点D.烘托气氛18. 20世纪80年代著名杂文家报纸专栏评论家林放主笔的享有盛誉的评论专栏是(A)A.《未晚谈》B.《小言论》C.《今日谈》D.《自由谈》19.依据新闻评论作者的身份进行划分,下列由非媒体专职人员撰写的评论是(C)A.述评B.短评C.时评D.社评20.家常式的电视评论节目最典型的是(D)A.《央视论坛》B.《新闻周刊》C.《新闻1+1》D.《销锵三人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2014.10)真题及答案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2014.10)真题及答案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2014.10)真题及答案一单选1.第三代电视评论以述评为主要形式,在遵循新闻评论共性原则的基础上,用有声的画面语言来论证。

这种模式的形成大约在( )A.1970年前后B.1980年前C.1990年前后D.2000年前后正确答案C知识点名称电视评论的舆论功能难易程度简单讲解第三代电视评论模式的形成大约在1990年前后,它以电视述评为主要形式,在遵循新闻评论共性原则的基础上,用有声的画面语言来论证。

论据是形象化的,论证是由记者,主持人和各界人士共同完成的。

统计刷题次数:400 错误率:88%2.作为广播评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口头评论的播讲者专指( )A.评论撰稿人B.电台播音员C.现场嘉宾D.电台主播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口播评论的特定含义难易程度简单讲解作为广播评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口头评论的播讲者专指电台播音员。

统计刷题次数:430 错误率:70%3.文前按语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 )A.不署名,可拟制标题B.署名,不拟制标题C.署名,拟制标题D.不署名,不拟制标题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文前按语的基本特点难易程度简单讲解一是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二是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统计刷题次数:459 错误率:78%4.使编者按语这一体裁成为编者常用的评论文体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B.<<遐连贯珍>>C.<<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D.<<申报>>正确答案A知识点名称编者按语的功能难易程度简单讲解<<申报>>上开始出现与报道或文章相配合的编后,用以分析评价或引申。

1895年12月16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正式出版,在这份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的强学会机关报上,几乎每期都有附于文前或文后的编者按语出现,写法上多在按语的开头标出"按"字,用几十字到百余字对所配合的新闻和文稿就事论理,评介议论或借题发挥,使编者按语这一体裁成为编者常用的评论文体。

《新闻评论》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参考(新).doc

《新闻评论》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参考(新).doc

临沂师范学院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新闻评论》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填空题(共5题,每空0.5分,共15分)1、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2、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编后;专论、代论、新闻时评、思想评论、微型评论;3、王韬、、梁启超、毛泽东;4、全面部署性的、说理启发性的、业务指导性的、政治鼓动性的;5、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社会素养;6、论说文、论点、论据、论证;7、新闻、议论文。

二、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1.新闻评论答: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牛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屈于论说文的范畴。

(3分)简言Z,是就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1分)新闻评论由于它的独特功能,在报刊上为了区别于其他文字体裁,一般都采用正楷字体, 清晰、醍目。

一些特别重要的评论,有时还以较大字号、显著版面、围框等方式以示庄重。

(1分)2 •时评答:时评是近年來兴起的深受公众欢迎的一种新闻评论,(1分)它往往就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公众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作及时、准确、深刻的评论。

(1分)一事一议,就事论理,注重议题的新闻性、观点的鲜明性、作者的广泛性,是它的基本要求。

(1分)它强调在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发言,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从而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应时而作,评在当口,它要求持论尖锐,文风清新,语言简洁,明白晓畅。

(2分)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1.“新闻评论是判定一家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是提高媒体引导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一环,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媒体工作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答:对。

全国2013年7月自考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全国2013年7月自考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心的痛!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心的痛!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7月全国的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卷及答案解析

7月全国的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6分)1.新闻评论学是( )的一个组成部分。

A.应用学B.新闻学C.评论学D.政论学2.评论写作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 )。

A.重系统、条理性和思辨能力B.重解释、科学性和识别能力C.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D.重揭示、洞察力和客观性3.( )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A.叙事和议论结合B.论点和论据结合C.论据与论证结合D.观点与论证结合4.新闻评论写作在说理论述的实际操作中,下列哪项方法并不是行之有效的?( )A.据事议理B.表格统计C.比较分析D.论辩交锋5.新闻评论结构与一般文章不同在于,它主要依靠( )来谋篇布局。

A.议论说理的要点B.事件发展先后顺序C.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D.逻辑推理规律6.评论性文体的逻辑性指的是大都遵循了( )的议论过程。

A.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B.从产生发展到出现结果C.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D.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7.新闻评论文章的开头一般称之为( )。

A.导语B.本论C.引言D.引论8.( )是说理论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写作者把抽象道理和具体形象相结合,从而使评论生动引人。

A.破与立结合B.论辩说理C.分析对比D.形象说理9.马克思在德国科伦创办并主编的《新莱茵报》十分重视( )。

1A.撰写政论B.撰写社论C.撰写专栏文章D.撰写短评10.近些年来,( )经常尝试以“本报观察家评论”的形式就国内经济问题发表评论,引起读者的注意。

A.《人民日报》B.《参考消息》C.《光明日报》D.《经济日报》11.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是( )的文体写作特点。

A.社论B.短评C.述评D.评论员文章12.在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卷(课程代码00658)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第三代电视评论以述评为主要形式,在遵循新闻评论共性原则的基础上,用有声的画面语言来论证。

这种模式的形成大约在A.1970年前后 B.1980年前后 C.1990年前后 D.2000年前后2.作为广播评论的一种独特形式,口头评论的播讲者专指A.评论撰稿人 B.电台播音员 C.现场嘉宾 D.电台主播3.文前按语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A.不署名,可拟制标题 B.署名,不拟制标题C.署名,拟制标题 D.不署名,不拟制标题4.使编者按语这一体裁成为编者常用的评论文体的报纸是A.《中外纪闻》 B.《退迩贯珍》C.《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D.《申报》5.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的评论员文章是A.本报评论员文章 B.观察家评论C.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D.新闻述评6.在我国,社论作为政论体裁最早发端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A.《大公报》 B.《时务报》 C.《中华民报》 D.《循环日报》7.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揭示其本质意义的分析说理方法是A.算账说理的方法 B.论辩交锋的方法 C.比较分析的方法 D.据事议理的方法8.1996年9月26日,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在所作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这位领导人是 A.胡锦涛 B.江泽民 C.朱镕基 D.李鹏9.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标准是A.论述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 B.说理是否能够用论据说明论点C.选题立论是否具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D.是否占有了充分的新闻材料10.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工作者应当学习、研究和逐步掌握的科学,其科学性体现在实践性和 A.理论性 B.政治性 C.操作性 D.前瞻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11.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主要体现在A.适时的娱乐性 B.现实的针对性C.材料的丰富性 D.观点的多样性E.强烈的时效性12.述评的类型有A.工作述评 B.形势述评 C.国际述评 D.思想述评 E.事件述评13.党报社论在传播渠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在A.编排上强势处理 B.各级报纸对其转载C.上级党委直接指导版面设计 D.电子新闻媒介联播E.面向党员干部精英群体14.新闻评论的开头形式有A.摆出结论 B.提出问题C.亮出靶子 D.借事入题E.交待意图15.新闻评论的结尾形式多样,包括A.举一反三 B.提出呼吁C.引发思考 D.呼应开头E.作出结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6.“类交流”17.新闻评论的文采18.演绎式结构19.易字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0.新闻评论如何做到以情动人?2l.简答评论员文章和社论的关系。

22.简答不同媒介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五、操作与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小题l5分。

第24小题25分,共4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z3.分析题:根据新闻评论写作原理,分析下面作品的写作特点。

(字数600左右)农民“被上楼”症结在于“被"夏树农民“被上楼”已经叫停很长时间了,但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甚至在一些公开的会议上,还时常能够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支持者的理由是,农民上楼以后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过去吃池塘水或是井水,现在用上了自来水;过去居住分散安全没保障,现在住到小区里,有保安、有小广场、有卫生室,还有体育锻炼设施,“农民生活和城里人没两样”。

他们还特别强调土地经过成片治理以后,耕地面积扩大了,生产条件改善了,特别是兴修了水利设施,基本上可以旱涝保收,便于机械化生产,实现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产出率。

持这种观点者多为地方领导。

不能说他们讲的没有道理,但不少地方积极驱赶农民上楼的深层次动因是什么,因为不便摆到台面土,他们自己是不会说出来的。

那就是农民上楼以后,旧村庄被推倒了,农民的宅基地被他们拿走了,“多出来”的土地被换成“地票”,拿到城边上,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轻松地赚取巨额差价,不但解决了财政亏空,还可以用来建设城市,马路越修越宽,大楼越建越高,“让城市漂亮起来”。

这比在城边上低价“收储”农民土地,要“高明”得多,要容易得多。

“谁都无权剥夺农民的财产权。

”反对赶农民上楼者,为什么要大声疾呼,因为他们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的是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他们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觉得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民的财产不应该被掠夺。

笔者在多年以前对安徽肥西县官亭镇农民上楼工程做过调研。

这个镇在合肥城的西边,离城区只有二十多公里,但农民的生活与城市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在一个自然村,农民住在低矮潮湿的小屋里,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池塘,塘水浑浊不堪。

他们每天大清早起来,用水桶挑水,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水缸。

村里的路还是土路,一到下雨下雪,泥烂路滑,孩子们出村上学都很艰难。

治安状况更是糟糕,农民介绍说,夜里小蟊贼骑着摩托车进村,专偷鸡鸭鹅,说是偷其实就是抢,农民听到声响不敢反抗,只好在屋里敲洗脸盆。

笔者当时也对该村农民的宅基地情况进行过调查,大约每户占地一亩多。

当年“学大寨”的时候,为了鼓励农民种树,提出过“庄前屋后,谁栽谁有。

”应该说农民除了宅基地,还有房屋和树木。

绿荫下的村庄垃圾遍地、杂草丛生。

有一个农户举家到广州打工,已经多年没有回来过,木门上的铁锁锈迹斑斑,门前长出的野草有半人高。

村庄的凋敝令人吃惊。

农民的宅基地固然是农民的财产,但除了房基以外,基本上被长期闲置,并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的功能,也没有给农民带来财产收益。

加之,农民渴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我想这应该就是农民“被上楼”时,勉强同意和政府“签合同”的理由吧。

现在的焦点是如何对待农民的宅基地,以及宅基地上的附着物,也就是如何对待农民的财产权。

农民“被上楼”关键是“被”,农民是否被动,首先取决于农民是否愿意放弃宅基地,其次是政府给予补偿的多少。

坦率地说,笔者并不反对农民上楼,也不认为农民住楼就一定会不习惯。

今天城市里的许多人都来自农村,也没听说多少人不习惯住楼。

似乎也不能说农民住在平房里,就是田园风光,住到楼房里就不是了。

正好相反,笔者非常愿意看到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看到宅基地经过整理以后,得到复垦,扩大耕种面积,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新的保障。

问题在于,我们的地方政府不能掠夺农民的财产,更不能昧着良心把从农民那里拿来的财富,大搞形象工程,装点自己的“政绩”。

笔者有一个想法,地方政府可否在帮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过程中,把农民的宅基地丈量出来,经过综合整理之后,作为承包地还给农民耕种?也可以鼓励大户流转。

实现集约经营,但一定要让农民手里攥一个“小本子”,证明那是他的财产,让农民年年都有收益。

对宅基地上的附着物,要确保农民有处置权。

当然,这样做需要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更需要拿出对农民的真感情。

(来源:《农民日报》2012年4月9日) 24.操作题:就下面报道写一篇专栏评论,题目自拟。

(字数800左右)根据新浪政务微博报告资料显示,仅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数量从552个猛增到l8132个。

而到了2013年底,新浪认证政务微博已经超过10万个,包括中国政府网、最高人民法院都已经开通微博。

截至2013年12月,新浪部委微博数量达到77个。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新浪认证政务微博已经超过了11万。

政务微博走过三年光阴。

一方面,有的政务微博“热闹非凡”,从“外交小灵通”,到“跳伞塔派出所”,随时随地和网民沟通,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有的政务微博“死气沉沉”,一个拥有2万粉丝的吉林省卫生厅官方微博,除了一年前的“我们的官方微博发布”信息,再无其他内容;郑州市物价局的官方微博在去年9月以“容量太小,不能满足我局信息发布需要”的理由戛然而止……近日,新浪微博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政务微博榜单,首次曝光了部分“不作为”政务微博。

吉林省卫生厅的官方微博,有2万粉丝,但只发布过一条微博,此后再无任何更新。

这个处于长期休眠的官方微博账号遭到网友的吐槽。

吉林省卫生厅如今已改组成为吉林省卫计委。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了吉林省卫生厅宣传处处长蔡云志,她解释,因为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去年5月合并,之后一直在做“三定”方案。

开通官方微博的具体情况之前她也不太清楚。

因为合并前,政务信息发布一直属于卫生厅办公室负责。

去年5月,省计生、委合并重组后,中间有机构出现撤并,可能是在撤并的过程中把微博忽视了。

“我们绝对不是不作为。

”蔡云志表示,去年11月,吉林省卫计委成立了新的宣传处,也做了新的官方网站。

之前可能因为在内部有分工,政务微博还没有明确出来。

但目前他们的信息,通过吉林省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吉林发布”发布了很多信息,也利用了卫计委的官方网站发布,之前也通过媒体以及内部刊物等其他渠道在发布。

蔡云志提到,在卫计委成立之后,原来办公室的部分职能分离出去了,而此前卫生厅的政务信息都是办公室在负责。

这应该属于分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无论如何,本来目前卫计委就有很多信息需要发布,还一直觉得渠道不够,微博是一个特别好的渠道,他们将立刻汇报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政务微博的管理。

但因为吉林省卫生厅已经不存在了,他们会很快申请并重新注册吉林省卫计委的官方微博。

郑州市物价局的官方微博,开设于2012年3月8日。

发布的第一条微博中提到,“欢迎亲们来互动哈。

”但这第一条微博发布后,郑州市物价局一直到2012年l2月10日,才更新了第二条,内容是关于平价蔬菜超市建设,当天连续发了4条平价蔬菜超市的信息,但几乎没有收到网友评论。

之后,这个官微再次沉睡,一直到2013年9月17日才“苏醒”。

而更新的内容却是“由于微博容量太小,不能满足我局信息发布需要,为此我局对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更新,设立了举报、咨询、留言和互动专栏,你有价格方面的问题请登录我局门户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