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主编曾建雄以下纯个人观点 2017年4月份考生背要点时最好结合下面的解释背,一些要点下面的解释往往会考一些小选择,特别是书上为了让我们好理解而举的例子只是列出一些重点的,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我们在看书时自己识记注意什么人说了什么话第一章1、新闻评论用事实说话P36(重点)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差异P39(了解)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P40-43(重点)时新性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现实针对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或各种理论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
4、新闻评论的定义P46(名次解释)5、不同类别新闻评论的事件(了解)如:中国钓鱼岛问题属于时政类新闻6、新闻评论的划分P487、曹仁超P49(名次解释)8、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P53-61第二章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写作特点及代表作2、早在18世纪,英美等国的报纸就已经建立起社论P65(了解)3、普利策奖社论版对页P65 李普曼P66(名次解释)4、美国与欧洲的电视评论发展状况P67(了解)5、邸报上没出现报纸新闻评论原因P68(了解)6中文外报—中国新闻评论产生的源头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地位P688、循环日报与王韬P69(名词解释)(重点)9、戊戌变法与梁启超P7010、时报新民说时评P71(名次解释)时评历史地位11、了解每个人与各自的文章12、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P69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评论中唱主角的是政论P71时评的崛起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中国近代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P7113、时间创办人报刊第一份中央机关报P75第一份日报P75第一次国内革命出版时间最长的日报P7614、《大公报》与张季鸾《生活》与邹韬奋(识记)15、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
P8216、两刊一报P83(名次解释)17、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发展新趋势从内容与形式P84第三章1、选题是决定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步骤。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论作者总会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体现了新闻评论的( )A.政治性B.理论性C.针对性D.时效性2.搞好选题立论的前提和关键是( )A.了解政策精神B.具有丰富知识C.提高逻辑水平D.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3.从功能上看,以下哪一个新闻评论的标题与其它三个不.属同一类型( )A.《赞“自报家门”》B.《岂可一走了之》C.《早稻种了不收引出的思考》D.《不能搞“靓女外嫁”》4.将现实生活中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在求同之中显示事物的实质和趋向的说理方法是( )A.对比法B.比喻法C.例证法D.类比法5.广播评论的“短小精悍”是通过“省意”来实现的。
以下关于“省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省意就是要压缩语言文字,节省篇幅B.省意就是要精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东西C.省意也需要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仔细分析D.省意的目的是做到“短而有物”、“短而易知”6.以下不.属于新闻评论结构原则的表述是( )A.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B.从评论写作的成熟模式出发C.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D.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7.新闻评论结构的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 )A.价值取向B.心理定势C.主观立场D.思维规律18.以下作品中哪一篇不.是毛泽东的作品( )A.《愚公移山》B.《呻吟的哀音》C.《别了,司徒雷登》D.《论人民民主专政》9.对于评论工作者来说,最根本的是要树立(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机动灵活善于变通的思想C.勇于开拓创立品牌的思想D.努力进取争当先进的思想10.“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历年自考新闻评论写作真题名词解释汇总

2014.10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6.类交流17.17.新闻评论的文采18.演绎式结构19.易字法2014.04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演绎式结构27.观察家评论28.杂文29.算账说理2013.10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选题27.输入式融合法28.阐述型社论29.“类交流”2012.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电视评论27.短评28.事件述评29.说明性按语2011.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新闻评论27.论坛评论28.编后29.归纳式结构2010.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经济漫谈27.新闻小言论28.广播评论29.观察家评论2009.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口播评论27.编余28.说明性按语29.观察家评论2008.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选题27.电视述评28.政论性按语29.新闻评论2007.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随感式专栏评论27.新闻小言论28.广播谈话29.政论性按语2006.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立论27.经济漫谈28.新闻述评29.电视评论。
新闻评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评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新闻评论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时效性B. 客观性C. 随意性D. 针对性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A. 引导公众舆论B. 传播信息C. 监督社会现象D. 表达个人观点3. 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通常要求是什么?A. 严肃正式B. 幽默诙谐C. 随意口语D. 晦涩难懂4. 在撰写新闻评论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遵守的原则?A. 尊重事实B. 尊重版权C. 尊重被评论者D. 尊重读者5. 新闻评论的撰写通常遵循的结构是什么?A. 引言-主体-结尾B. 标题-正文-署名C. 问题-分析-解决D. 背景-事件-评论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2. 列举新闻评论中常见的三种论证方法。
3. 新闻评论在撰写时应注意哪些伦理问题?4. 描述新闻评论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和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新闻评论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新闻评论如何促进社会进步。
四、写作题(20分)根据以下新闻材料,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新闻评论。
【新闻材料】近日,某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当地一家化工厂非法排放有毒废水,导致周边河流严重污染,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当地政府已经介入调查,并承诺将依法处理。
【写作要求】1. 请围绕上述新闻材料,撰写一篇新闻评论。
2. 评论应包含对事件的分析、对相关责任方的评价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 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说服力。
答案:一、选择题1. C(随意性)2. B(传播信息)3. A(严肃正式)4. B(尊重版权)5. A(引言-主体-结尾)二、简答题1.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主要在于,新闻报道侧重于客观地陈述事实,而新闻评论则侧重于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新闻评论中常见的三种论证方法包括:事实论证、逻辑论证和情感论证。
新闻编辑自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编辑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新闻标题的制作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 客观真实B. 简洁明了C. 吸引眼球D. 以上都是答案:D2. 新闻导语的主要作用是()。
A. 概括全文B. 引导阅读C. 表达观点D. 描述细节答案:B3.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种信息是必须避免的?()A. 事实信息B. 观点信息C. 未经核实的信息D. 背景信息答案:C4. 新闻图片的选择应该()。
A. 与新闻内容无关B. 与新闻内容相关C. 仅用于装饰D. 仅用于吸引注意力答案:B5. 新闻评论的写作应该()。
A. 客观公正B. 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C. 只陈述事实D. 仅表达个人观点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新闻编辑在处理新闻稿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新闻价值B. 受众需求C. 社会影响D. 编辑个人偏好答案:A、B、C2.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包括()。
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及时性D. 娱乐性答案:A、B、C3. 新闻编辑在审核新闻稿件时,应该关注以下哪些方面?()A. 事实的准确性B. 语言的规范性C. 信息的完整性D. 排版的美观性答案:A、B、C、D4. 新闻采访时,记者应该()。
A. 客观记录B. 主动引导C. 深入挖掘D. 保持中立答案:A、C、D5. 新闻编辑在处理突发事件新闻时,应该()。
A. 迅速反应B. 深入调查C. 保持冷静D. 避免炒作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新闻报道应该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对)2. 新闻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新闻的发布顺序。
(错)3. 新闻报道中,事实和观点应该明确区分。
(对)4. 新闻图片的选用可以不考虑新闻内容。
(错)5. 新闻评论可以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
答案:新闻标题的制作应遵循客观真实、简洁明了、吸引眼球的原则。
新闻评论写作真题及答案材料

202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新闻评论写作卷子本卷子共7页。
总分值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局部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l分,共20分)在每题歹硅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荚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抗日X最困难的相持阶段,《第二次世界X的转折点》一文精辟分析了当时世界X的格局与开展趋势,做出了科学的推断和预测,这篇时评盼作者是A.X B朱德C.邹韬奁 D.张季鸾2.在国内众多报纸的专栏小言论中,X代表性的是A.《人民.今日谈》 B《人民·人民论坛》C.《人民.市场随笔》 D.《人民·国际论坛》3.撰写新闻短评的大都为A.党政官员 B.社会名流C.专家学者 D.媒体从业人员4.X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入〞说明文艺的提高和普及的问题,这是说理中的 A.运用群众言语的方法 B.巧用诗文典故的方法C.形象化描述的方法 D.有感而发的方法5.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评论是在A.“用事实说话〞 B.“客观报道事实〞C“说事实的话〞 D.“再现历史真实〞6.电视评论的标题由A.单一的图像符号构成 B单一的文字符号构成C.单一的声音符号构成 D.多种传播符号构成7.与专栏小言论评论相比较,论坛型专栏评文章材料章的字数一般在A.600字左右 B.1000字左右C.1500字左右 D.202X字左右8.将编者按语同新闻报道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这一形式发表意见的报纸是A.《中外纪闻》 B《申报》C《邋迩贯珍》 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9.新闻评论标题《“办班〞热缘何高烧不退》采纳的修薛手法是A.比喻法 B.比较法C.借代法 D.双关法10.在新媒体环境下,针对某些热点事件,新闻评论作者要练就的本领之一是A“慎其言〞 B.“观其行〞C.“出手快〞 D.“小众化〞11.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法属于A.归纳式结构 B递进式结构C.演绎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12.播送评论标题播出的时间通常在A.开播前 B.正文前C.正文中 D.正文后13.门户网站的原创评论有两类,一类是网站常设的由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专栏评论,另一类是A.为历史事件配发的评论 B为一般生活撰写的评论C.为新兴媒体配发的评论 D.为动态新闻事件配发的评论14.引领“以人为本〞的话语内容,亲民贴心的话语方法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首推A.《新闻调查》 B.《东方时空》C.《晚闯新闻》 D.《南京零距离》15.要想对评论对象做出精辟的分析、解读,薪闻评论作者首先要具备A.独立思考和解惑释疑的能力B新闻敏感和迅速精确的推断力C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表达能力D.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16.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的编者按语是A.文前按语 B.文中按语C.编后 D.短评17.杂文和随笔等短小言论的根本特性是A.新闻因素与文艺因素的有机结合B历史因素与文艺因素的有机结合C政论因素与文艺因素的有机结合D.新闻因素与政论因素的有机结合18.“社论是说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4月全国自学考题新闻评论写作试卷

4月全国自学考题新闻评论写作试卷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论作者总会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体现了新闻评论的()A.政治性 B.理论性C.针对性 D.时效性2.搞好选题立论的前提和关键是()A.了解政策精神 B.具有丰富知识C.提高逻辑水平 D.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3.从功能上看,以下哪一个新闻评论的标题与其它三个不属同一类型()A.《赞“自报家门”》 B.《岂可一走了之》C.《早稻种了不收引出的思考》 D.《不能搞“靓女外嫁”》4.将现实生活中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在求同之中显示事物的实质和趋向的说理方法是()A.对比法 B.比喻法C.例证法 D.类比法5.广播评论的“短小精悍”是通过“省意”来实现的。
以下关于“省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省意就是要压缩语言文字,节省篇幅B.省意就是要精练内容,剔除无关紧要的东西C.省意也需要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仔细解析D.省意的目的是做到“短而有物”、“短而易知”6.以下不属于新闻评论结构原则的表述是()A.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 B.从评论写作的成熟模式出发C.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 D.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7.新闻评论结构的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A.价值取向 B.心理定势C.主观立场 D.思维规律8.以下作品中哪一篇不是毛泽东的作品()A.《愚公移山》 B.《呻吟的哀音》C.《别了,司徒雷登》 D.《论人民民主专政》9.对于评论工作者来说,最根本的是要树立()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B.机动灵活善于变通的思想C.勇于开拓创立品牌的思想 D.努力进取争当先进的思想10.“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新闻评论学答案-不全

全国年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分,共分).新闻评论学是( )的一个组成部分。
.应用学 .新闻学.评论学 .政论学.评论写作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 )。
.重系统、条理性和思辨能力 .重解释、科学性和识别能力.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重揭示、洞察力和客观性.( )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叙事和议论结合 .论点和论据结合.论据与论证结合 .观点与论证结合.新闻评论写作在说理论述的实际操作中,下列哪项方法并不是行之有效的?( ).据事议理 .表格统计.比较分析 .论辩交锋.新闻评论结构与一般文章不同在于,它主要依靠( )来谋篇布局。
.议论说理的要点 .事件发展先后顺序.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 .逻辑推理规律.评论性文体的逻辑性指的是大都遵循了( )的议论过程。
.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 .从产生发展到出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 .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新闻评论文章的开头一般称之为( )。
.导语 .本论.引言 .引论.( )是说理论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写作者把抽象道理和具体形象相结合,从而使评论生动引人。
.破与立结合 .论辩说理.分析对比 .形象说理.马克思在德国科伦创办并主编的《新莱茵报》十分重视( )。
.撰写政论 .撰写社论.撰写专栏文章 .撰写短评.近些年来,( )经常尝试以“本报观察家评论”的形式就国内经济问题发表评论,引起读者的注意。
.《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是( )的文体写作特点。
.社论 .短评.述评 .评论员文章.在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是( )。
.短评 .编者按语.小言论 .杂文.上世纪年代,著名报人邹韬奋在《生活》周刊创办的评论专栏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3年4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日期:2013年04月28日双击屏幕自动滚动来源:自考生联盟复制此网址【字体:大中小】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在于通过对事实的分析、提炼、升华,使受众领悟到某种道理,理解事物所包含的A.社会意义 B.作者立场C.具体特征 D.舆论效果2.新闻评论立论的基本要求是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A.显著性 B.前瞻性C.精粹性 D.群众性3.新闻评论的论据主要有两大类:事实性论据和A.观念性论据 B.理论性论据C.归纳性论据 D.学理性论据4.述评中叙事和说理应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获得必要的事实性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事实的A.叙述和评议 B.分析和探讨C.归纳和整理 D.概括和思考5.新闻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最根本的目的是A.积累丰富的知识 B.提高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C.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短评的“新”不仅表现在要有新颖的立论角度,还要有独到的A.观点 B.功能C.风格 D.笔法7.政论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报道或文稿所加的A.评价或议论性文字 B.提示或说明性文字C.依托或超脱性文字 D.批评或论辩性文字8.对于小言论来说,选题立论应更多地注意尚在潜伏或苗头状态中的A.全局问题 B.国内、国际重大问题C.突发事件 D.社会矛盾或思想矛盾9.社论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体裁,而党报的社论又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指导性和A.群众性 B.独到性C.准确性 D.导向性10.组合电视评论符号的重要原则是要做到各种符号A.并重使用 B.便于制作C.协调一致 D.同时运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以下关于立论的表述正确的是A.立论是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 B.立论就是确定论题和论据C.立论是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 D.立论通常在选题之后E.立论统帅一篇评论所有观点和材料12.运用论据应做到A.务必正确、真实、恰当 B.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C.多多益善 D.考虑写作背景E.顾及读者特点13.写好新闻评论离不开调查研究,以下关于调查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A.要把占有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结合起来B.要带着问题去调查C.亲眼所见一定是真实情况D.要把积累资料和研究分析结合起来E.要带着观点去寻找材料14.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政论,以下与鲁迅杂文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鲁迅的杂文集都是按年代顺序编的B.鲁迅的杂文是进行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C.鲁迅的杂文有的像散文、随笔,有的是几段日记或一封信,形式不拘一格D.鲁迅的杂文篇幅短小,表现了“雅人”的“性灵”E.鲁迅的杂文语言有的明白晓畅,有的幽默含蓄,有的隐晦曲折15.电视述评中的夹叙夹议有以下方式A.音响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B.解说词中的夹叙夹议C.屏幕文字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D.同期声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E.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6.新闻评论的标题如何做到生动引人?17.从发挥的作用来看,广播评论中的音响可以分为哪几类?四、论述题(本题15分)18.什么是短评?短评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五、操作与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35分,第20小题20分,共55分)19.依据以下素材,撰写一篇专栏评论。
(字数:800字左右)(35分)如今,一些企业喜欢向员工派送各类唬人的头衔,甚至一个小公司也设有多个市场经理、运营总监;一些人也会想方设法在自己的名片上加印各种头衔。
这些情况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头衔通胀”。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93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9%的人感觉当今社会“头衔通胀”现象普遍,其中38.4%的人表示“非常普遍”。
“我们公司只有几十个人,就有七八个‘总’。
”上海市某公司职员吴莉告诉记者,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公司里只有俩人是真正的老板,给其他人安上“总经理”、“总监”等头衔,就是为了让他们出去谈业务方便一点儿,“没办法,现在社会上就认这些称呼。
”本次调查显示,70.5%的人坦言,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看重头衔。
据了解,其他国家也曾出现过“头衔通胀”的情况。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公司无力支付员工更多的薪水,就给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以此留住员工。
“头衔通胀”现象普遍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80.9%的人首选“社会重头衔,其实就是重权力”,其次是“虚荣心作祟”(67.9%),52.9%的人选择“单位创造头衔满足员工升职希望”。
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满足员工受尊重的需要”(36.3%)、“单位希望员工认识到所负责事务的重要性”(33.2%)、“经营理念的体现”(18.6%)、“行业人才紧缺,拔苗助长”(14.4%)等。
“头衔通胀”会带来什么后果?调查中,人们评出的前三位是:“会引起社会浮夸之风”(79.5%)、“更加争名逐利”(75.5%)、“头衔贬值”(70.5%)。
另有15.8%的人认为,“涨”头衔有利于营销,9.8%的人认为“涨”头衔有助于员工承担更多责任。
调查显示,74.2%的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头衔通胀”的时代。
面对这种现象,69.0%的人表示反对,仅有10.9%的人表示支持,其他20.1%的人表示无所谓。
(来源:201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20.分析新闻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的结构特点和论述特点。
(字数:600 字左右)(20分)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最近,有个“弯道超越”词汇很时新,诸如“正是弯道超越时”、“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常见诸媒体。
“弯道超越”,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指参赛车手在拐弯处比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
有人认为,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处在了“弯道”上,此时正是跨越发展、超越对手的良机。
应当说,经济发展上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新机遇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以“弯道超越”比喻危中之机,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功效。
但算算如下几笔账我们能够看到,这种说法也只能算是一种比喻。
成本消耗账。
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会弯道超越,他们知道弯道超越更加耗油,更易磨损发动机和轮胎,损耗车辆寿命。
赛车选手敢于弯道超越,很大程度因为这本是“烧钱运动”,可以不计后果地“透支”。
不过,经济发展是一项长远事业,毕竟不是短暂的赛车。
在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市场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在正常发展都遇到巨大挑战时,超常规发展就得付出更大成本、更多代价。
那些以超越的名义乱砸钱、乱铺摊子的作为,那种为一时超越让资源能源难以承受的急功近利做法,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歪道超越”。
安全风险账。
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的弯道超越,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换言之,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在弯道处。
“弯道处要敢于踩油门”,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之宝典。
其实,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
好的赛车手,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若遇到了弯道就急着去超车,不翻车才怪。
经济发展的弯道,比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充满着变数。
弯道之处,最需要实事求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讲方法、重技巧,量力而行,否则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半路抛锚甚至翻车”。
实力功力账。
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
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道超越”,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被对手落下较远,超越纯属妄谈。
危机之中,“赶超机遇”的确存在,但能拿到“好牌”的,往往是具有技术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而那些落后生产力,受到危机的冲击更为严重。
“你开的是拖拉机,别人开的是小汽车,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有经济学家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越”泼“冷水”、提建议,不无道理。
细细想来,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超越。
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有机遇也有险情,能“成”也能“败”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要实现“弯道超越”,需要拿出大智慧、大勇气,保持冷静头脑,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把一些该算清楚的账算明白、算到位。
(来源:2009年4月13日《大众日报》,作者:孙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