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习题及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班级:姓名:【习题】一)选择题: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6、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7、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8.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9、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喻10、《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二)理解性默写: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然后回答试题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然后回答试题

1.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然后回答试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第1题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参考答案: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晚年国破家亡、漂泊南方、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表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哀愁与绝望。

第2题词中九组叠字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参考答案:这首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词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直接描述词人内心的感受:她若有所思、若有所待,而又终无所得,有的只有凄惨和忧愁。

而“点点滴滴”虽然是对“梧桐细雨”的客观描绘,但写的仍然是词人心灵的感受,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

这九组叠字,不见前人首刨,亦不见后人有成功的模仿,妙手偶得,别开生面,自然生动。

第3题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感情的?参考答案:这首词以写愁绪贯串始终,运用铺叙的手法,通一过一系列景象与事物的描写刻画,反复渲染,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揭示了词人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

词中首先以七组叠字直接表述内心的感受,奠定了全文哀戚清冷:的抒情基调,后写早晨起来后的冷清,即使喝酒也难以消除。

而看见南飞的鸿雁,更是勾起了自己由北方漂泊到南方的伤心往事。

黄花凋零,正是时光飞逝,容光憔悴的写照,独自一人听梧桐细雨,更觉百无聊赖,凄冷倍增。

最后以“愁”字。

收束全篇,将全篇的愁积累到顶峰,难以忍受,又无从宣泄,照应开头,是直接抒情。

2.阅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日天寒,词人以酒敌急风而不可得,实则表达欲借酒浇愁,但愁苦难以排遣之意。

B.一声雁鸣,寄怀乡之思,北方飞来的孤雁,此时正可以为词人传递书信,联络亲人。

C.词人描绘急风残菊、梧桐细雨等暮秋景物,渲染出遭受国破家亡劫难后的凄苦愁绪。

D.全词语言朴素清新,不假雕饰,选用宋时日常口语入词,用语自由灵活,语浅情深。

2.宋朝罗大经赞本词“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请简要赏析开篇三句连用叠字有哪些“出奇”之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添字丑奴儿》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阕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

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附赏析声声慢【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下列中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情形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10. 下面是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A.李清照是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工诗、文,更擅长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有词集《乐章集》传世。

B.晏殊是北宋仁宗朝的丞相,其词婉约含蓄,写景言情均属上乘,有词作《珠玉集》。

C.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D.古人论词的风格,分豪放和婉约两派,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他们的词写得气魄大而无所拘束,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的词显得婉约含蓄,属于婉约派。

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12 “憔悴损”是写花还是写人的?并说说理由。

(3分)1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是写景的,同时也是抒情的,试作简。

(3分)14.“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参考答案】9.A10.A11.有层次地表现词人寻求、失望,因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

突兀的开头,使词人的愁情第一次迸发出来。

(孤独寂寞,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而一无所得的忧郁,凄凉的状况。

)12.“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会有人来光顾采摘。

13.黄昏时候,雨打梧桐叶,点点滴滴间,更增愁绪,欲说无语,欲泣无泪。

声声慢课内外练习及答案

声声慢课内外练习及答案

声声慢一、选择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6.开头三句字是怎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8.“满地黄花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的感情?声声慢答案1.B2.D(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D(次第:光景,情形)4.B(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从字面上看,是写词人外在的追寻情状和环境的空寂寥落,实则写出了词人内心为战乱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援的失落感和为丈夫去世,形单影只的孤单凄苦情状。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写。

开头七组字,由外到内,极富层次地写出了词人的内心感受。

7.国家亡和丈夫之死。

8.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3《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起句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回环往复中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悲伤之情。

B.作者说空中飞过之“雁"是旧时的相识,可以说是以从前的快乐反衬今日的悲苦。

C.黄花“憔悴损”虽然说的是菊花枯萎到了极点,但我们可以由此想到作者的憔悴。

D.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表明作者当时有悲、喜、爱、恨等多种情感,蕴含丰富。

2.吴小如《诗词札丛》中说“李易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句,写景尤妙”,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李清照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起头三句,用七组叠字构成,实际上反映了女主人公由冷清到凄惨两个层次的精神状态的变化,逐层深入,文情并茂。

B.“乍暖还寒"句、“三杯”句,不说景冷心悲,只说天气无常;不说愁情,只说淡酒不敌晚来急风,笔法腾挪,文意延伸。

C.下阕“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中的“守”字,用得十分准确,既反映出女主人公独自倚窗而立,又写出伫立时间之长。

D.词的结句,是整首词情感的爆发点,一个“愁"字画龙点睛,点明词的宗旨,带动全篇,把女主人公的愁情推向了最高峰。

《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

《声声慢》同步练习(含答案)

《声声慢》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如何通过各种残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3.试分析结句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

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5.词人借由“守着窗儿”调动多种感官表现细腻敏感的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7.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4 声声慢·寻寻觅觅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4 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诗词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作者介绍〗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诗词赏析〗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
答案:
14.(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

(1分)
(2)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

(2分)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

(1分)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