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功率振荡解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

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该系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采集、处理和控制各种电力设备的数据和操作。
因此,制定规范和标准来指导该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旨在提供以下方面的指导和规范:设计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网络架构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规范系统的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
功能需求:明确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设备控制等功能的实现。
通过规范系统的功能需求,可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变电站运行的各种需求,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控性。
数据通信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要求,包括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速率等方面的规范。
通过规范数据通信要求,可以确保系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能够顺利进行,减少通信故障和数据误差。
安全性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包括数据安全、系统防护、权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规范安全性要求,可以保护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运维管理要求:规范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的运维管理要求,包括设备维护、系统监控、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规范运维管理要求,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及时修复故障。
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的制定将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和保障,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规范范围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涉及技术规范的制定将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和保障,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规范范围本文档详述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所包含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文档详述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所包含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 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技术规范“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技术规范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技术规范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技术规范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技术规范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 本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 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技术规范中详细说明。
目次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721)1总则 (723)1.1引言 (723)1.2供方职责 (723)2技术规范要求 (724)2.1使用环境条件 (724)2.2故障录波装置额定参数 (724)2.3装置功率消耗 (724)2.4故障录波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724)2.5故障录波装置具体的技术要求 (726)2.6柜结构的技术要求 (728)3试验 (728)3.1工厂试验 (728)3.2系统联调试验 (728)3.3现场试验 (729)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729)4.1卖方提供的样本和资料 (729)4.2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格式 (729)4.3供确认的图纸 (729)4.4买卖双方设计的图纸 (729)4.5其他资料和说明书 (729)4.6卖方提供的数据 (729)4.7图纸和资料分送单位、套数和地址 (730)4.8设计联络会议 (730)4.9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730)4.10质量保证 (730)4.11项目管理 (730)4.12现场服务 (731)4.13售后服务 (731)4.14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731)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1总则1.1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GB/T 1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概要

Q / GDW 212 — 2008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8 — 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terminal in Smart Substation2010-××-××发布201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Q / GDW 428 — 2010I目次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基本技术条件 ································································································································ 1 4 主要性能要求 ································································································································ 3 5 安装要求 ······································································································································· 4 6 技术服务 ······································································································································· 4 编制说明 (7)Q / GDW 428 — 2010II前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 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智能组件中的智能终端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江苏电科院

目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式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验收规则、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标签、使用说的成套性及质量保证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微机型试验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定义DL/T 860、GB/T 2084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基准值reference value基准条件之一的规定值,是与试验装置性能有关的影响量的规定值。
基准值应带有允许偏差。
3.2.基准范围reference range基准条件之一的规定值的范围。
3.3.真值true value表征在所处条件下,一个完全确定的量的值。
一个量的真值是一个理想概念,无法准确获得。
3.4.约定真值conventional true value一个量的真值的近似值,使用该近似值时,它与真值之间的差别可忽略不计。
—般用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来确定某量的约定真值。
3.5.总有效值total root mean square各次谐波与基波的方均根值。
3.6.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影响试验装置的任一输出量的量。
影响量不是测量的对象,但影响试验装置输出量的准确度。
3.7.影响量的标称范围nominal range of an influence quantity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装置能满足规定要求的影响量的值的范围。
在此范围内,测量试验装置的变量和工作误差。
3.8.影响量的极限范围extreme range of an influence quantity试验装置只经受自发的可逆变化而不必满足任何其他要求的影响量值的范围。
在此范围内,试验装置不致损坏;当恢复到基准范围时,试验装置的性能不应降低。
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范本)

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 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 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
目次智能变电站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537)1总则 (539)1.1引言 (539)1.2供方职责 (539)2技术规范要求 (539)2.1使用环境条件 (539)2.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 (540)2.3装置功率消耗 (540)2.4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总的技术要求 (540)2.535kV及以下母联(分段)保护装置技术要求 (542)2.6柜结构的技术要求 (543)3试验 (543)3.1工厂试验 (543)3.2系统联调试验 (543)3.3现场试验 (543)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543)4.1技术文件 (543)4.2设计联络会议 (544)4.3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544)4.4质量保证 (545)4.5项目管理 (545)4.6现场服务 (545)4.7售后服务 (545)4.8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545)智能变电站66kV站用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专用技术规范(范本)1总则1.1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资料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为进一步规范电网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本规范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及相关网、省电力公司相关管理标准及现场运行实际,参考各省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完成现《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最新版)》,供各单位参考和借鉴。
目录1 总则2 引用标准3 术语4 管理职责4.1 管理部门职责4.2 运检单位职责5 运行管理5.1 巡视管理5.2 定期切换、试验制度5.3 倒闸操作管理5.4 防误管理5.5 异常及事故处理6 设备管理6.1 设备分界6.2 验收管理6.3 缺陷管理6.4 台账管理7 智能系统管理7.1 站端自动化系统7.2 设备状态监测系统7.3 智能辅助系统8 资料管理8.1 管理要求8.2 应具备的规程8.3 应具备的图纸资料9 培训管理9.1 管理要求9.2 培训内容及要求1 总则1.1 为规范智能变电站设备生产管理,促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规范等,并结合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而制定。
1.3 本规范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管理职责、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智能系统管理、资料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1.4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常规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参照执行。
1.5 本规范如与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等相抵触时,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2 引用标准Q/GDW 383-201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10《110(66)kV~22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4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580 《智能变电站改造工程验收规范(试行)》Q/GDWZ4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640 《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11 《220kV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642 《330kV 及以上330~750 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750-2012 《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6]904 号《国家电网公司防止电气误操作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生[2008]1261 号《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电网科[2009]574 《无人值守变电站及监控中心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生[2006]512 号《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国家电网生[2008]1256 号《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理规范(试行)》3 术语3.1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变电站现场运行通用规程智能设备部分培训资料(doc93页)

变电站现场运行通用规程智能设备部分培训资料(doc93页)3.1智能变电站smartsubstation;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3.2智能设备intelligentequipm;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体,具有测量数字化、;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特征的高压设备,是高压设备智;3.3隔离断路器disconnectingcir;触头处于分闸位置时,满足隔离开关要求的断路器;3.4电子式互感3.1 智能变电站smart substation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3.2智能设备intelligentequipment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体,具有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特征的高压设备,是高压设备智能化的简称。
3.3隔离断路器disconnecting circuit-breaker触头处于分闸位置时,满足隔离开关要求的断路器。
3.4电子式互感器electronic instrument transformer一种装置,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于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以供给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
3.5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 ECT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在正常适用条件下,其二次转换器的输出实质上正比于一次电流,且相位差在联结方向正确时接近于已知相位角。
3.6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 EVT一种电子式互感器,在正常适用条件下,其二次电压实质上正比于一次电压,且相位差在联结方向正确时接近于已知相位角。
智能变电站规范

智能变电站相关标准和规范汇总Q/GDW 383-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 393-2009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394-2009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11145-2014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标准化现场调试规范》Q/GDW 11024-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导则》Q/GDW 1808-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通用技术条件》Q/GDW 11024-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导则》Q/GDW 1809-201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规程》Q/GDW 1810-201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测试规范》Q/GDW 11050-2013 《智能变电站动态记录装置应用技术规范》Q/GDW 11051-2013 《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性能测试规范》Q/GDW 11052-2013 《智能变电站就地化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Q/GDW 11053-2013 《站域保护控制系统检验规范》Q/GDW 11054-2013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相位核准技术规范》Q/GDW 11055-201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Q/GDW 414-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422-2010《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Q/GDW 426-2010《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GDW 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Q/GDW 428-2010《智能终端技术规范》Q/GDW 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GDW 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 580-201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Q/GDW 640-2011《110(66)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641-2011《22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642-2011《330千伏-750千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689-2012 《智能变电站调试规范》Q/GDW 690-2011《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校验规范》及编制说明Q/GDW 691-2011《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测试规范》Q/GDW 715-2012《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技术条件》Q/GDW 750-2012《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Q/GDW 1161-2013《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75-2013《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429-2012《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GDW 678-2011《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Q/GDW 1875-2013《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测试及验收规范》Q/GDW 1396-2012《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Q/GDW 733-2014《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验规范》Q/GDW 1976-2013《智能变电站动态记录装置技术规范》Q/GDW 11010-2013《继电保护信息规范》Q/GDW 1914-2013《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Q/GDW 11361-2017 智能变电站保护设备在线监视与诊断装置技术规范Q/GDW 10131-2017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Q/GDW 10422-2017《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Q/GDW 10427-2017 变电站测控装置技术规范Q/GDW 11354-2017 调度控制远方操作技术规范Q/GDW 11661-2017 1000kV继电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662-2017 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技术规范Q/GDW 11663-2017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平台与整定计算软件数据交互接口标准Q/GDW 11765-2017 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建模及编码技术规范Q/GDW 11766-2017 电力监控系统本体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GDW 11794-2017 智能变电站二次光纤回路及虚回路设计软件技术规范图黄色可以删除,有更新,涂红色的为新增的图绿色的11050、1976已经停用由10976替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变电站功率振荡解列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智能变电站功率振荡解列装置采购标准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本标准技术规范(范本)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范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条款及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中“ 1 标准技术参数表”、“ 2 项目需求部分”和“ 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部分中详细说明目次智能变电站功率振荡解列装置采购标准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21 总则- ------------------------------------------------------------------------- 11.1 引言- --------------------------------------------------------------------- 11.2 供方职责--------------------------------------------- 12 技术规范要求-------------------------------------------- 12.1 使用环境条件------------------------------------------- 12.2 装置额定参数------------------------------------------- 22.3 装置功率消耗------------------------------------------- 22.4 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22.5 柜结构的技术要求 ------------------------------------------- 53 试验- ------------------------------------------------------------------------- 63.1 工厂试验--------------------------------------------- 63.2 现场试验--------------------------------------------- 64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64.1 技术文件--------------------------------------------- 64.2 设计联络会议------------------------------------------- 74.3 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74.4 质量保证--------------------------------------------- 74.5 项目管理--------------------------------------------- 84.6 现场服务--------------------------------------------- 84.7 售后服务--------------------------------------------- 84.8 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81 总则1.1 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装置应在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试验、动模试验和IEC61850 的一致性测试(本批投标设备型式试验报告、动模试验报告和IEC61850 的一致性测试报告可在供货前提供)。
投标厂商应满足 2.4.2 中的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招标方在专用技术规范(范本)部分提出的要求投标方也应满足。
投标方除满足本技术规范(范本)要求外,应提供常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同类设备近 2 年运行业绩表。
提供的产品除满足国网公司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设备应用区域的相关规定。
产品使用方如有特殊技术与服务要求,需在招标专用技术规范(范本)中规定。
1.1.1 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提出了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 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范本)的意见和同规范(范本)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4 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 本通用技术规范(范本)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2 供方职责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1.2.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 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并经国家电网(含应用区域网省公司)调度和运行管理部门认可。
1.2.3 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
1.2.4 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1.2.5 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它资料。
1.2.6 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1.2.7 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1.2.8 如标准、规范与本标书的技术规范(范本)有明显的冲突,则供方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突和解决办法告知需方,并经需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
1.2.9 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供方有责任接受需方的选择。
1.2.10 现场服务。
2 技术规范要求2.1 使用环境条件2.1.1 设备储存温度:-25---+70 ℃2.1.2设备工作温度:-5---+45 ℃2.1.3大气压力:86kPa---106kPa2.1.4相对湿度:5%---95%2.1.5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 ,垂直加速度0.15g ,同时作用。
2.2 装置额定参数2.2.1 额定直流电源:220V (110V)2.2.2 打印机工作电源: 交流220V,50Hz2.3 装置功率消耗2.3.1 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
当招标方提出特殊要求导致装置的接入量超过一定规模时,该指标可适当放宽,具体数值在招标专用技术要求中体现。
2.4 装置总的技术要求2.4.1 环境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并且满足规范(范本)所规定的精度。
通过传统互感器、电缆直接采样的装置,装置交流采样及交流二次回路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已有的相应规范和标准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安全稳定自动控制装置卷》相关部分要求。
通过电缆直接跳闸装置,装置跳合闸及二次回路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已有的相应规范和标准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安全稳定自动控制装置卷》相关部分要求。
2.4.2 装置至少应满足最新版本的以下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但不限于以下规定、规范和标准:2.4.3 装置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冲击电压试验和绝缘试验应至少符合国标。
2.4.4 装置与外部的信号交换都须经光电隔离、继电器转接、带屏蔽层的变压器磁耦合等隔离措施,不得有直接电的联系。
2.4.5 屏柜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2.4.6 装置应具有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柜上。
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 直流变换器供电。
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动,同时应在装置内部有输出触点以起动告警信号,且直流消失和装置故障信号应分开。
直流电源电压在80%~120%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
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的恢复)到80%Ue时,装置电源应能自动启动。
直流电源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
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2.4.7 装置应具备DL/T 860.92 或IEC60044-8 接口与合并单元通讯、GOOSE接口与智能终端通讯、MMS接口与站控层设备通信。
装置内部MMS接口、GOOSE接口、采样接口应采用相互独立的数据接口控制器接入网络。
220KV 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元件采样和跳闸网络应采用点对点直采直跳方式。
2.4.8 装置的主要电路、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监视及自诊断功能以便在动作后起动告警信号、远动信号、事件记录等。
2.4.9 装置动作出口指示灯应自保持,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维持动作记录。
只有当运行人员复归后,信号才能复归,复归按钮装在屏上的适当位置,以便于操作,并应有远方复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