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看护护理

合集下载

精神科陪护管理制度范文

精神科陪护管理制度范文

精神科陪护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精神卫生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与生活照料需要精心管理和照顾。

为了保证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与福祉,建立一套合理、科学、规范的精神科陪护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精神疾病患者得到科学、专业的照料,并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康复环境。

同时,规范精神科陪护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规范,保证精神科陪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精神科病房、精神科专科门诊以及社区精神康复机构等各类精神卫生机构。

四、管理要求4.1 精神科陪护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4.2 精神科陪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按照个人防护制度执行,防止交叉感染;4.3 精神科陪护人员应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4.4 精神科陪护人员应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严守保密规定。

五、工作内容5.1 陪护的基本职责包括: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行为举止等;协助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包括饮食、卫生等;协助医护人员执行治疗方案;5.2 陪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5.3 陪护人员应负责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生活习惯、用药情况等,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六、工作要求6.1 陪护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耐力,能够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避免产生冲突与误解;6.2 陪护人员应不得私自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用药,必要时应与医护人员协商和沟通;6.3 陪护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6.4 陪护人员应时刻保持工作状态,认真对待患者需求,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6.5 陪护人员应积极与医护人员交流和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6.6 陪护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七、工作规范7.1 陪护人员应按时到岗,不得迟到早退,若有特殊情况应提前请假并获得批准;7.2 陪护人员应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证,保持个人卫生,不得穿戴过于暴露或不符合工作要求的服装;7.3 陪护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静,定期清洁环境,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7.4 陪护人员应遵守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意愿,不得强制患者进行任何不合理和不适当的活动;7.5 陪护人员应及时报告患者的异常情况,遇有突发事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报告医护人员;7.6 陪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精神病患者如何护理

精神病患者如何护理

精神病患者如何护理
精神病患者如何护理精神病是一种很复杂的脑部疾病,所以发现的时
候大家不要选择逃避,要选择带医院进行医治。

但是医生的治疗是一方面,家属也要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护理好患者也是很重要的,那么该如何护理精神病患者呢
一、首先要正确看待患者。

精神病人家属不可过分娇惯也不可过于冷
淡病人,态度要自始至终如一。

尽量为病人创造宽松的生活环境,尽量减
轻病人的思想压力。

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特殊群体,尽量跟平时一样。

二、其次做好生活护理工作。

精神病人的家属要尽量避免意外事件的
发生。

对待不能自理的患者,要督促并协助其料理好个人卫生,如定期帮
助其洗澡、理发、剪指甲、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等。

对情绪低落,意志
减退的抑郁患者,因常有自杀企图,家属应将居室中危险的物品如刀、剪、绳之类妥善保管,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三、了解相关的精神病知识。

日常生活中尽力配合医生作好病人的治
疗工作,如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陪同病人复诊,做好病人病情的观察
工作。

如做好病人有无幻觉、妄想、怪异行为、药物副反应等症状妥善保
管病人药品,严格按医嘱增减药量,防止病人过量使用药物等。

四、对兴奋躁动、吵闹不休、行为紊乱的病人,居室设置应简单牢固,防其乱砸乱扔,并避免让其与外界接触,防止伤害他人等。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提供安全环境:为病人提供安全、宁静的环境,防止自残或伤害行为发生。

3.监测精神状态: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情绪波动、思维内容等,及时发现异常,并与医生沟通。

4.药物管理: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剂量和时间的准确性,防止药物过量或漏服。

5.定期评估:对病人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6.饮食管理:提供合适的饮食,根据病人的需求和饮食偏好进行个性化的饮食安排。

7.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交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克服精神压力。

8.日常护理:包括病人的个人卫生、营养饮食、床位整理等。

9.协助治疗:配合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如安排心
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10.预防并发症:注意病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的风险。

11.家属教育和支持:向家属提供病情解释、护理建议等信息,给予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请注意,精神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以上内容仅为一般常规,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精神病患者的社区护理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病人们通常会面临许多挑战,如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寻求适当的社会支持等。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住院治疗或家庭护理得到治疗的患者来说,社区护理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社区护理、社区护理的功能、精神病患者社区护理的挑战以及社区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一、社区护理的概念社区护理(Community Nursing)是一种在社区环境中提供的护理服务,旨在为当地人民和社区成员提供健康和医疗保健服务。

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并不限于精神病患者,它包括了许多需要长期看护和照顾的病人,如老年人、残疾人、癌症患者等。

在社区护理中,护理人员会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在社区环境中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二、社区护理的功能社区护理的功能很广泛,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长期看护和照顾社区护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那些需要长期看护和照顾的病人提供服务。

这些病人需要各种不同的护理,这包括了用药、测量生命体征、换药、维持家庭卫生和管理家务等等方面。

2. 促进病人的康复社区护理还包括了促进病人的康复工作。

这是通过提供医疗设备、检查和辅导等服务来实现的。

社区护理工作者会帮助病人恢复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家庭、社交和工作环境,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健康状况。

3. 为家庭提供支持社区护理工作者会协助病人的家庭,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协助。

社区护理可以帮助病人的家庭理解和代替病人完成很多功能和任务,还可以提供安置和住房等问题的建议。

三、精神病患者社区护理的挑战与其他病患相比,精神病患者更需要社区护理,因为他们的病情需要更良好的社会支持来支持他们的病情发展。

但是与其他病患相比,精神病患者社区护理的挑战更大,因为他们需要更高水平的关注和照顾。

1. 心理和社会问题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因社会排斥而颓废,并存在因心理问题自杀的可能,这会给社区护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2. 需要专业知识社区护理的服务需要具有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

精神科护理要点最新版

精神科护理要点最新版

精神科护理要点最新版
前言
精神科护理关乎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和福祉,并影响疾病的预后。

本文为最新版精神科护理要点,旨在帮助护士人员提高精神护理质量,促进精神康复。

要点
1. 人性关怀。

护士要以耐心、理解、尊重和关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尽可能地了解其个性、兴趣、嗜好、生理和心理状况等,以便
更好地帮助他们。

2. 观察护理。

护士应详细地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情感、思维
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干预。

3. 安全护理。

护士应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卫生,必要时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 治疗护理。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安排好相关
的检查、治疗和用药等,确保规范、科学地进行护理。

5. 教育护理。

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
宣传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他们的自我
康复。

结语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细致而有挑战性的工作,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快速的应变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只有护士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他们早日康复。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引言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行为紊乱、情感不稳定和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精神病患者护理措施,希望能对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设定舒适的环境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舒适的环境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设定舒适环境的护理措施:1.提供安静的空间:精神病患者常常对噪音和刺激非常敏感,因此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非常重要。

减少噪音、关闭电视和收音机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安静。

2.保持适宜的温度: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既不能让患者感到过冷,也不能让他们感到过热。

确保供暖和散热设备正常工作,并根据需要调整室内温度。

3.提供合适的照明:合适的照明可以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使用柔和的光线,避免刺眼的强光,同时保持室内的通风。

4.创建整洁的环境:保持患者所处的环境整洁干净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打扫房间,清洁床单和毛巾,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清爽。

建立积极的沟通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立积极沟通的措施:1.保持尊重和耐心: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权益,尽量理解他们的立场和需求。

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问题,并尽量给予积极的回应。

2.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难以理解的词汇。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适当地使用非语言性的沟通手段,如肢体语言和手势。

3.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建立信任关系是成功沟通的关键。

通过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苦衷和困惑,以及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建议来建立信任。

4.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病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

在与他们进行沟通时,用温和的语气,保持平静,并尽量避免引发情绪激动的话题。

提供适当的日常护理适当的日常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供适当的日常护理的措施:1.规律的生活作息:建立起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

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精神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类型。

在护理精神科疾病患者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护理常规,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照顾。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精神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

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是精神科疾病护理的基础。

护理环境应该是安静、整洁、明亮的,同时要保持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护士们应该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亲和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特点是进行精神科疾病护理的重要步骤。

护士应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治疗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和观察是精神科疾病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谈话、观察其行为和情绪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的良好生活习惯也是精神科疾病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康复效果。

重视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是精神科疾病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士应该与患者的家人和社会工作者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出更全面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关怀。

精神科疾病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提供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精神科疾病护理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精神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专业的护理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精神科疾病的护理中,有一些常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精神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希望对护理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在精神科疾病的护理中,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护理环境可以帮助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有助于他们尽快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的整洁干净,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噪音和刺激等不利因素。

精神病的护理措施

精神病的护理措施

精神病的护理措施简介精神病是指一类由于身体、心理或环境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键措施。

1.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与精神病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护士应该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尊重患者的个人空间,积极沟通,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合作性。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

2. 提供安全的环境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自伤和他伤的情况,因此提供安全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应该确保患者的周围环境安全,移除可能导致伤害的物品。

此外,护士还需要定期巡视患者,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稳定。

如有必要,可以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如使用软体约束或设立安全隔离区。

3. 建立日常生活规律稳定和规律的生活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制定合理的日常生活规划,包括定时用餐、作息规律等。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奏,减轻他们的不安和紧张情绪。

同时,护士还应该提供适当的运动和娱乐活动,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4.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精神病患者往往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同时也可能因为病情本身而感到沮丧和焦虑。

护士应该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困扰和烦恼,并给予鼓励和帮助。

此外,护士还应该向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提供相关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增强合作性和治疗依从性。

5. 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病患者管理的关键部分。

护士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地给予患者药物,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护士需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并教育患者及其家庭如何正确地使用和管理药物。

此外,护士还应该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良反应或药物相关问题。

6. 引导社交交往精神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社交障碍和孤立感,护士应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社交关系。

护士可以组织一些群体活动、康复训练和社交技巧培训,以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患者的看护护理…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存在‟
一、作好精神病的护理,看护者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主动收集了解精神病的常识,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2、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及时复诊预防复发
3、合理安排患者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个人自理习惯与生活能力
二、作好精神病的护理,看护着着重注意以下事项
患者有时可能病情不稳定,看护者要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注意安全防护。

需妥善收存身边物品,避免让患者随手取到而发生危险,同时加强看护,时刻有人陪同,随时预防自伤、伤人等意外事件发生。

对于患者的病态言行,看护者必需有正确认识,给予同情和谅解,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如发现患者有失眠、早醒、多梦等睡眠障碍,头痛头晕不适以及多疑、发脾气等情绪障碍时,有可能是病情加重或复发的早期症状表现,应及时反映。

三、看护者护理精神病患者具体方法
1、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病人按时服药,有效地控制病情。

发现病情反常,及时汇报。

2、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

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

3、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

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做些个人卫生等方面的劳动。

4、创造良好的氛围。

充分着重病人,既不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象压常人一样生活,处理事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5、注意发现复发的早期症状入睡困难、紧张、易醒、多梦、头痛、头晕、食欲不佳、乏力、易怒、敏感多疑、话多、发呆、出现零星片段的幻觉和妄想。

6、注意预防自杀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及自杀先兆,自杀者大约有80%曾有结束自己生命意向的表达。

语言先兆: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现在没有人来帮我;流露出无望或无助的神情。

行为方面:抑郁、悲伤、精力缺乏、睡眠习惯的改变(增多或减少)食欲的改变(增强或减少)、烦躁并激越、不能集中精力(变得厌烦及坐立不安)、自残行为、变得不安或活动过多、有危险行为等。

对这类病人要高度警惕,严加防范;并及时向民警报告,同时做好心理疏导。

四、如何与精神病人相处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不同,医护人员、监管人员、看护人员在与患者相处时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区别对待,才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1.兴奋躁动的病人。

对这类患者语气要平和,以安抚为主。

不要对患者施加压力,否则会更加激怒患者,正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患者也会产生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

另外,对患者进行批评或指责也是不可取的,实际上也是无效的。

2.幻觉妄想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既不能过分关心,又不能冷眼视之,要防止患者提出极端要求,如:某女性患者存在言语性幻听,称邻居骂她是“破鞋”,对此患者非常气愤,家人为了显示对其关心,也表示气愤,结果患者反复要求家人找邻居打架。

3.抑郁自责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要态度和蔼,耐心解释以减轻心理压力。

家属在了解病情询问患者时可以用问候或提问性的语言,如“你今天心情好吗?”或“你今天心情怎么样?”尽量避免暗示性提问:如“你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这样会产生误导,不能得到患者的真实情况。

如果病人对疾病过分担心、忧虑,要淡化“病”字,以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

谈话时多鼓励少打断,尽其宣泄,适时表示同情和理解。

4.反复要求自杀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除态度和蔼外,语言表达也要明确,要敢于和病人讨论自杀,主动涉及症状,不要怕刺激患者。

让病人知道家人非常理解患者目前的心情,告诉病人采取自杀行为结束生命将会给家人留下更大的痛苦,是自私的表现。

同时,还要加强看护、检查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5.敏感多疑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要以反复劝说、反复解释或给予适当的保证为主。

由于敏感多疑属于一种人格特征,是能够接受劝说的,但不会持久,类似的疑心还会反复出现。

因此,要对患者不厌其烦地解释。

同时,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看护人员之间讲话时应尽量不要回避患者,甚至要有意识的让患者听清楚,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的误解。

6.易激惹的病人。

对待此类患者要注意谨言慎行,不要激惹病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常常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影响,使其心烦、焦虑,从而继发出现易激惹,医护人员、监管人员、看护人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让病人知道他的感受是真实的,对此表示关心理解,对症状本身不予反驳,也不予辩解,医护人员、监管人员、看护人员在与病人相处时应采取主动回避,投其所好,连哄带夸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