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考级试题
文化苦旅练习题

文化苦旅练习题“文化苦旅”这个词组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然而它却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旅行方式。
文化苦旅是指通过参观、学习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方式,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这种旅行方式不仅可以提供与传统旅游不同的体验,还能够让人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来进一步了解文化苦旅。
练习一:探索当地文化一个主要的文化苦旅目标是与当地文化深入接触。
请列举三种方法,以帮助旅行者更好地探索目的地的当地文化。
练习二: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通常是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历史的理想地点。
请描述一个你曾参观过的博物馆,并谈谈你从中学到的文化知识和体验。
练习三:品尝当地美食在文化苦旅中,品尝当地美食被认为是一种绝佳的体验。
请分享一个你曾经尝试过的当地美食,并讲述你对这种美食的印象。
练习四:学习当地手工艺当地手工艺是文化苦旅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请举例说明你曾经学习过的一种当地手工艺,并介绍你对这种手工艺的看法和体验。
练习五:参加民俗活动参加民俗活动是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请描述一个你曾经参加过的民俗活动,并谈谈你对这种活动的感受和影响。
练习六:学习当地语言学习当地语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并与当地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请谈谈你是否曾经学习过一种当地语言,并分享你的经历和收获。
练习七:分享文化苦旅感悟请用一段话总结你对文化苦旅的看法和感悟。
结语文化苦旅既是一种旅行方式,也是一种对世界不同文化的探索与学习。
通过参观博物馆、品尝当地美食、学习当地手工艺、参加民俗活动和学习当地语言等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并体验各个地方独特的文化。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激发你对文化苦旅的兴趣,让你拓展自己的知识与视野。
祝你在未来的旅行中,能够享受到文化苦旅的乐趣!。
阅读考题文化苦旅

课外阅读考题:文化苦旅1 《文化苦旅》收编了______篇散文2 一书中,中的哪个道士叫_______,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___的家,把持这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3 "这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雨的马蹄,如雪的饿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这是作者在看到"全是远年的坟堆"所产生的联想,其中充满了无比的苍凉悲壮.中的这篇似乎也是在抒写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的苍凉悲壮4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舶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挑战者号"的坠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中这段话极具哲理性,这篇文章也是中最富文化哲理的一篇佳作1 收编了37篇散文2 一书中,中的哪个道士叫王圆箓,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这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3 阳关雪4 废墟《都江堰》中,作者认为,都江堰比长城要伟大得多,长城是雄伟的,但更多的是排场,背后是让人惊悸的残暴.而都江堰是质朴的,它造福千年,永久地滋润和灌溉了中华民族.“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而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作者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掩盖历史的创痛和丑恶,指出了长城背后的残暴,而肯定了都江堰的实用与贡献.桥多三桥让人赞叹都小巧玲珑,构筑典雅,即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明清建筑多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名人雅士多朱祥、陈去病、柳亚子⒈“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长城建造的时间比都江堰迟,社会功用比都江堰小.⒉“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试举一例加以证明.如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四川成为中国的大后方.⒊第5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对比.突出了都江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⒋第6 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之自豪,赞美.⒌余秋雨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不同意,两者不具有可比性,长城在古代的作用是都江堰所不能比拟的,没有长城,北方游牧民族就长驱直入了,说不定中原文化就会毁于一旦一.选择题1.作者写完《柳侯祠》后,去了哪里?A 白莲洞B江南小镇C天柱山D 三峡2.作者在描绘莫高窟时,共描绘了莫高窟内壁画的几种色流?A 3种B 4种C 5种D 6种3.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A长城B 都江堰C故宫D兵马俑4.《这里真安静》中的“这里”指的是A 江南小镇B狼山脚下C天一阁D坟地5.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下列的哪一种花?A 桃花B梅花C莲花D不知名的花6.作者在写《五城记》时写了哪五城?A 开封,南京,兰州,广州,成都B 开封,南京,洛阳,重庆,上海C 北京,上海,兰州,成都,南京D 北京,上海,洛阳,重庆,成都7.作者在哪里发现了骆宾王的墓?A 狼山山顶B狼山山脚C天柱山顶D天柱山脚8.天一阁再哪一年被打开,让一位文人进去阅览?A1673年B1674年C 1675年D 1676年9.作者在哪里初识西湖?A 书册上B 画卷上C 折扇上D现实中10.在《三十年的重量》中,作者共写了几件事?A 一件B 两件C 三件D 四件11.《信客》中的信客临终前担任的是什么职位?A 校长B 老师C 信客D 没有职业12.作者在什么天气下去的天一阁?A 暴雨时B 暴雨后C 晴天D 阴天13.是谁第一个被天一阁主人允许进入阅览的?A 薛继渭B 张元济C 黄宗羡D 魏忠贤14.苏东坡,李白,王安石等古代文豪想在哪里安度余生?A 狼山B 天柱山C 江南小镇D 苏州15.下列哪两位名人在洞庭湖留下诗篇?A 柳宗元,李白B 柳宗元,白居易C 范仲淹,柳宗元D 范仲淹,吕洞宾二.判断题1.天一阁是由范仲淹建造的.2.作者认为最值得去的地方是三峡.3.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4.作者诅咒废墟,认为废墟应该清理掉,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5.吴江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6.作者通过例举徐光启来说明过去上海人的某种品质.7.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长江和黄河的强力冲撞,一个庞大名族的异质聚汇. 8.西湖胜迹是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只有苏堤.9.同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退思园.10.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南京却把历史溶解于自然.三.简答题1.作者对废墟有何和感想?2.《信客》中讲了一件什么事?3.为什么《酒公墓》中的“酒公”不让作者在墓碑上写下他的名字,而只称为“酒公”?4.作者为什么怕人借书?5.书中哪几个片段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背景是什么?四.拓展题1.想象作者来到了你的家乡后,你将如何向他介绍你家乡的名胜美景.[150]字左右答案:一.选择题1.A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简答题1.作者对废墟既诅咒,又寄情.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一种形式美.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土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但也不要留存所有的废墟,我们应该携带着废墟走向现代.2.“我”家邻村的一个年轻人受一位老信客之拖.而且自己也无以为生便当了一辈子信客,最后他撑持不了了,开始以代写书信为生,两年后,他被大家选为地理老师,几十年的游历,使他知识增长了很多,不久便当了校长.死后,便依照遗愿将他葬于老信客的墓旁.3.因为他深感自己一生愧对祖宗,也愧对美国上海的师友亲朋,这个名字本身就成了一种天大的嘲虐.4.⑴怕急用的时候便找无着⑵怕归还书籍被弄“熟”弄脏⑶怕借去后彼此忘掉.5.《白发苏州》.《江南小镇》,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四.拓展题发挥想象,合理即可《草房子》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秃鹤的父亲给秃鹤擦 A 让秃鹤长出头发。
《文化苦旅》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

《文化苦旅》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知识清单1、《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
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2、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
3、《文化苦旅》由自序、后记和37篇文章组成,主要内容有: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
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形神俱佳地表现了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
通过文化人格、文化良知的描述和回忆,展示了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以及文化的走向。
4、《文化苦旅》虽有一“旅”字,作家在自序中也表明是漂泊旅程的感悟心得,但却与常规的“游记”大相径庭:其重心并非见闻描述,也非一般意义的借景抒情,更少游记特有的“轻快笔调”,反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
这“苍老”是由于《文化苦旅》的起点和终点不止于地域和空间,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从身体的艰难跋涉到心灵的强烈冲击,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来欣赏景物,而且把对历史的深刻感悟融入其中。
5、余秋雨在散文中更多地是对古代文人的考察、思索;妄图在这里找到一种健全的文化人格,正确的文化走向。
6、思使人睿智、深刻;思使心灵开阔,使灵感汩汩喷发,使艺术的想象奔突倾涌,而真正的思者又必有一颗情感丰润的高尚的心灵。
余秋雨就是这样心灵的激情对理性的滋润及其相生相长,成为《文化苦旅》的主要特质。
他用富有个人魅力的评议使《文化苦旅》不仅闪烁着理性的光泽又浸渍着艺术想象的激情。
7、余秋雨借助散文这种极富亲和力的文体反思文化,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生命哲理,把智性渗入景观,把学理融入世俗,以饱蘸人格情感的笔触阐释自然山水,超越了对有形的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赞叹。
8、《文化苦旅》的艺术特色有三方面:内涵丰富深邃;语言平淡蕴藉;层次多重厚重。
好段欣赏★好段一: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
文化苦旅相关练习题

文化苦旅相关练习题文化苦旅相关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a) 《西游记》b) 《哈利·波特》c) 《鲁滨逊漂流记》d) 《美人图》2. 以下哪个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物?a) 元宵b) 粽子c) 饺子d) 馒头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个是指南针?a) 火药b) 活字印刷c) 纸张d) 指南针4.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乐器?a) 笛子b) 小提琴c) 萨克斯5.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荷花b) 牡丹c) 玫瑰d) 菊花二、判断题1. 京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a) 对b) 错2. 中国传统的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
a) 对b) 错3. 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a) 对b) 错4.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a) 对b) 错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
a) 对b) 错1.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2. 中国的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中国的京剧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形式,请简要介绍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4. 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5. 中国的传统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四、综合题请结合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谈谈你认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文化交流、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等。
五、创作题请你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春节为题材,用一篇短文或者一首诗歌来表达你对春节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包括你对春节的期待、家庭团聚、传统食物、庆祝活动等方面的描写。
朗诵二级考级内容

朗诵二级考级内容
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在朗诵二级考级中,学生需要准备一段口语内容,并以优雅、传神的方式演绎出来。
以下是一些适合朗诵二级考级的内容,分为诗歌、散文和戏剧三个部分。
诗歌部分:
1.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经典的小诗清新优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受广大读者和朗诵爱好者的喜爱。
2. 白居易《琵琶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双楼。
这首诗描绘了大漠沙漠、高山和琵琶的神秘美感,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散文部分:
3. 鲁迅《茶馆》
《茶馆》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讲述一个茶馆里的人物,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以及人性的多样性。
4. 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秋雨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文化苦旅》一书以饱满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力,揭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文化断裂和苦难。
戏剧部分:
5.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戏剧之一。
它以丰富的情感、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6. 莫里哀《喜剧人生》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人生》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讽刺意味的作品。
它以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人们在社会规范和道德压力下的真实生活。
朗诵二级考级要求朗诵者准确、传神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且擅长的内容进行朗诵,通过对语音、节奏、语调以及情感的准确表达,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2019最新】余秋雨《文化苦旅·牌坊》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余秋雨《文化苦旅·牌坊》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①童年的时候,家乡还有许多牌坊。
这叫贞节牌坊,哪个女人死了丈夫,再不嫁人,就立下一个。
晚霞升起来了,红得眼明,晚霞比牌坊低,牌坊比天还高,黑阴阴的,像要压下来。
天更暗了,牌坊的石柱变成长长的脚,有偏长的头,有狭狭的嘴。
一骨碌爬起来,奔逃回家。
夜里,风暴雨狂;早晨,庄稼平了,瓦片掀了,大树折了,赶快去看牌坊,却定定地立着,纹丝不动。
被雨透透地浇了一遍,被风狠狠地刮了一遍,亮闪闪地,更精神了,站在废墟上。
②村外有一个尼姑庵,最后一个尼姑死于前年。
庵空了,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老先生,说要在这里办学堂。
后来又来了几个外地女教师,红着脸细声细气到各家一说,一些孩子上学了。
学了几个字,便到处找字。
乡下有字的地方太少,想牌坊该有字,一座座看去,竟没有。
一个字也没有。
村子里一个很老的老头说,立牌坊得讲资格,有钱人家,没过门的姑娘躲在绣房里成年不出,一听男方死了,见都没见过面呢,也跟着自杀……③孩子们每天走进破残的尼姑庵上学。
尼姑庵真让人吃惊。
进门平常,转弯即有花廊,最后竟有满满实实的大花圃藏在北墙里边。
不相信世间有那么多花,不相信这块熟悉的土地会挤出这么多颜色。
这群孩子只要向它投了一眼,立时入魔,一辈子丢不下它。
往后,再大的花园也能看到,但是,让幼小的生命第一次领略圣洁的灿烂的,是它。
女教师说,这些花是尼姑们种的。
④孩子们渐渐大了,已注意到,女教师们都非常好看。
她们的脸很白,所以一脸红马上就看出来了。
她们喜欢把着孩子的手写毛笔字,孩子们常常闻到她们头上淡淡的香味。
“你看,又写歪了!”老师轻声责备,其实孩子没在看字,在看老师长长的睫毛,那么长,一抖一抖地。
学生一大就麻烦,开始琢磨老师。
寒假了,她们不回家,她们家不过年吗?不吃年夜饭吗?暑假了,她们也不回家,那么长的暑假,知了叫得烦人,校门紧闭着,她们不冷清吗?好像都没有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及答案【精品】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及答案【精品】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jìng qiǎn lán fàn wéi chà nàduó mùfēn biàn càn làn zǐ sèbù jǐn kuò dà二、用“√”选择正确读音。
茁(zuó zhuó)壮脊(jí jǐ)梁大厦(shà xià)延(yán yàn)安一旦(dàn dān)辉煌(huāng huánɡ)春笋(sǔn shǔn)奥(ào ao)秘茅(máo mào)屋昔(xīxì)日明媚(mèi mìe)土炕(kànɡ kánɡ)三、比一比,再组词。
竟(_________)斥(_________)恨(_________)辩(_________)竞(_________)斤(_________)狠(_________)辫(_________)幻(_________)俗(_________)坚(_________)峰(_________)幼(_________)浴(_________)竖(_________)锋(_________)四、补全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耀(___)楣为之(___)(___)(___)顾(___)盼深(___)简(___)斩(___)截(___)(___)楼(___)厦(___)(___)琳琅(___)(___)无畏志存(___)(___)1.画横线的词语中含有一对反义词,请你再写出三个这样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州市实验小学课外阅读书目(1到9级

级
必读书目:
(1)《木偶奇遇记》
(2)《小猪唏哩呼噜》
(3)《逃家小兔》
(4)《安徒生童话选》
推荐书目:(1)《新语文读本》小学卷3、4(广西教育出版社);(2)《日有所诵》(二年级);(3)《书香籀园》2.
《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江上渔者》《夏日绝句》《江雪》《相思》《石灰吟》《早发白帝城》《小儿垂钓》《鹿柴》《清明》《马诗》《江畔独步寻花》《暮江吟》
六
级
必读书目:(1)《荒野的呼唤》(人民文学出版社)
(2)《根鸟》(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3)《铁道游击队》、
(4)《汤姆•所耶历险记》
推荐书目:(1)《中华上下五千年》;
(2)《格兰特船长的女儿》;(3)《新语文读本》小学卷11、12(广西教育出版社);(4)《小游击队员》
《望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如梦令》(李清照)《蝶恋花》(花褪残红清杏小。苏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柳永)《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水调歌头》《满江红》《孔子语录》《念奴娇赤壁怀古》《月下独酌》《匆匆》《再别康桥》
九
级
必读书目:(1)《安娜·卡列尼娜》
(2)《雷雨》、《日出》和《原野》
(3)《阿Q正传》(浙江文艺出版社)
(4)《变色龙》、《套中人》(浙江文艺出版社)
推荐书目:(1)《平凡的世界》(2)《钦差大臣》(3)《文化苦旅》(4)鲁迅小说《狂人日记》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念奴娇》(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曹刿论战》《出师表》《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阿房宫赋》《劝学》《乡愁四韵》(余光中)《乡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苦旅》考级试题
1.《莫高窟》中莫高窟的对面是什么山【】
A.三清山
B.三危山
C.三明山
D.三岛山
2.《阳关雪》中作者是冲王维的哪首诗去寻阳关的【】
A.渭城曲
B.山居秋暝
C.红豆
D.鹿柴
3.《都江堰》中描写的都江堰的缔造者李冰当时的官职是什么?【】
A.郡守
B.刺史
C.县尉
D.州牧
4.《三峡》中三峡的起点在哪里【】
A.宜川
B.白帝城
C.秭归
D.巴东
5.《洞庭一角》中洞庭湖畔修建了一座什么楼【】
A.滕王阁 B.岳阳楼 C.黄鹤楼 D.烟雨楼
6.《洞庭一角》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A.范成大
B.范仲淹
C.滕子京
D.王安石
7.《庐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本世纪20年代有一位诗人就在庐山住过一个半月,但他每天听到的,已不是山风虫鸣,而是石工筑路造房的号子声。
他从这号子里听出了石工的痛苦,写了一首十分奇特的《庐山石工歌》,想把号子传达给读者。
”这位诗人是谁?【】
A.郭沫若
B.胡适
C.闻一多
D.徐志摩
8.《青云谱随想》中出现的“八大山人”是谁的别称?【】
A.朱权
B.朱棣
C.朱耷
D.朱抱墟
9.《白发苏州》中写道,当美国,澳大利亚在庆祝他们建国200周年的时候,我们的苏州悄悄的过了自己几周年的生日?【】
A.2500周年
B.2000周年
C.3000周年
D.1500周年
10.《江南名镇》中明代初年江南首富沈万山的居所沈厅位于哪个镇【】
A.同里
B.西塘
C.周庄
D.南浔
11.《青云谱随想》中郑燮刻过一个自用的印章,其文为“青藤门下走狗”,该文中“青藤”指谁?【】 A.朱耷 B.徐渭 C.原济 D.齐白石
12.《白发苏州》中西施居住的馆娃宫位于苏州哪座山上?【】
A.穹窿山
B.花山
C.灵岩山
D.天平山
13.《寂寞天柱山》中说到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什么?【】
A.东岳
B.南岳
C.西岳
D.北岳
14.《风雨天一阁》中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创办人取哪本书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水,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
A.易经
B.诗经
C.礼记
D.春秋
15.《西湖梦》中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是谁?【】
A.林和靖
B.白居易
C.苏轼
D.陶渊明
16.《狼山脚下》中提到狼山东麓有唐初四杰中哪一位的墓?【】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17.《狼山脚下》中告诉我们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于哪一年正式废除?【】
A.1890年
B.1900年
C.1895年
D.1905年
18.《上海人》中有位明代进士,与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的上海人是谁?【】
A.徐光启
B.杨晋
C.徐阶
D.严世蕃
19.《五城记》中提到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现今的哪个城市?【】
A.洛阳
B.郑州
C.开封
D.杭州
20.《庙宇》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句歌词作者李叔同出家后住在哪个寺庙【】
A.金山寺
B.金仙寺
C.五磊寺
D.石湫头庙
21.《夜航船》中提到一部明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夜航船》的编者张岱是哪里人?【】
A.绍兴
B.余姚
C.宁波
D.上虞
22.《废墟》中叙述到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是什么?【】
A.圆明园
B.古长城
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颐和园
23.《夜雨诗意》中提到的《夜雨寄北》,该诗作者是哪位诗人?【】
A.杜牧
B.李商隐
C.杜甫
D.杜荀鹤
24.《笔墨祭》中“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该句话中的“赵子昂”就是哪位书法家?【】
A.赵孟頫
B.赵其昌
C.赵明诚
D.赵真卿
25.《五城记》中作者对兰州印象最深的两宗美食是什么?【】
A.牛肉面与白兰瓜
B.牛肉面与哈密瓜
C.兰州烧饼与白兰瓜
D.兰州烧饼与哈密瓜26.《腊梅》中描写的一枝腊梅生长于哪里?【】
A.上海西郊的一个病院里
B.上海龙华
C.苏州西山
D.南京
27.《家住龙华》中作者到殡仪馆参加哪位历史学家的葬礼?【】
A.孙思白
B.李新
C.王守稼
D.陈旭麓
28.《三十年的重量》中作者接到中学哪门学科老师的电话,要求作者和同学补画一张春节贺卡?【】A.语文 B.英语 C.数学 D.美术
29.《这里真安静》描写的是新加坡一个什么地方?【】
A.医院
B.旅游景点
C.坟地
D.废墟
30.《漂泊者们》中作者拜访的老人,林再有来自中国哪里?【】
A.福建
B.广东
C.海南
D.广西
答案:
1.B
2.A
3.A
4.B
5.B
6.B
7.D
8.C
9.A 10.C 11.B12.C 13.B 14.A 15.A 16.D 17.D18.A19.C20.C21.A22.A23.B24.A25.A26.A27.D 28.A 29.C 30.A
常熟市谢桥中学赵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