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942食品微生物学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942食品微生物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内容结构参见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是非题3.填空题4.简答与论述题二、考查目标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微生物学知识与原理解决食品加工、保鲜及发酵食品生产等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基础微生物部分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的发展历史、地位及作用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菌、放线菌结构、功能、化学组成及繁殖方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霉菌、酵母菌的结构、功能、化学组成及繁殖方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章病毒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物及功能,微生物的营养机制。
培养基的制备及应用。
微生物的代谢及其产物,微生物的产能模式。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环境条件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法,灭菌消毒防腐等概念,物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影响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和育种微生物的遗传性与变异性,突变和诱变育种,生产菌种保存。
基因工程育种。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与分类和鉴定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关系;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微生物通用分类单位,微生物命名与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第二部分:食品微生物部分第一章食品制造与微生物利用一、微生物发酵的类型、工艺和设备二、微生物代谢与调节三、细菌的利用(醋、泡菜、发酵乳制品的生产)四、酵母菌利用(黄酒、啤酒的生产)五、霉菌的利用(糖化酶、豆腐乳、酒曲及酱油的生产)第二章食品变质与微生物一、食品变质的基本因素二、食品中的微生物(罐藏食品、乳与乳制品、肉鱼类、禽蛋、果蔬)三、食品中微生物的杀灭方法第三章食品卫生与微生物一、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及控制二、有关食品微生物标准及检验方法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3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食品微生物学》(3版)何国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 3)《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吴祖芳,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Nationwide Master's Program Unified Admissions Examination,简称“考研”或“统考”)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所录取学历类型为普通高等教育。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命题科目考试分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
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
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报名人数为438万,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5日。
网上报名工作安排在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工作安排在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信号与系统》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大纲

《信号与系统》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833信号与系统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学习内容(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和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基本运算,奇异信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系统的模型及其分类,系统的方程、框图的表示方法,系统的性质及判定。
学习要求:1.了解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定义、表示式和波形。
2.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理解奇异函数及其性质。
3.了解信号的分类和系统的分类。
4.掌握系统的方程和框图描述方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5.了解信号与系统分析基本方法。
(二)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分析方法;连续系统响应的划分,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固有响应与强迫响应、稳态响应与暂态响应;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连续卷积的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和性质。
学习要求:1.掌握连续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求解。
2.掌握连续系统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基本概念并求解。
3.理解卷积积分及其主要性质。
4.掌握利用卷积积分求解连续系统时域响应。
5.了解连续系统固有响应与强迫响应、稳态响应与暂态响应的概念。
(三)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离散系统响应的划分,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与全响应;卷积和的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和性质。
学习要求:1.掌握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求解。
2.掌握离散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求解。
3.理解卷积和及其主要性质4.掌握利用卷积和求解离散系统时域响应。
5.了解离散系统固有响应与强迫响应、稳态响应与暂态响应的概念。
(四)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典型周期信号的频谱结构,频带宽度;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性质;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时域抽样定理。
广西科技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初试) 816艺术设计专业基础

816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专业:135108 艺术硕士(设计)学院: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主要考核考生的设计类的基础综合素质,要求考生掌握设计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具有熟练的艺术设计创意能力、设计思维分析和艺术设计表达的能力。
本科目考试围绕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内容进行创意设计方面的命题,考生需要在绘图专用纸上进行答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总分:150分(四)考试题型及分值题型命题创意设计设计说明分值约120分约30分三、考试内容及所占分值(一)手绘命题创意设计(约120分)。
(二)设计说明(约30分)。
(三)考试题型与范围:命题创意设计。
(四)考查要点:1.考生的答题需要体现考试命题的具体内容。
2.答题内容能体现专业所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等专业内容。
3.卷面干净美观,字迹清晰,能展示个人设计风格与特色。
(五)考试工具:(专业绘图工具,考生自备)1.纸类:A3纸2-3张,绘图纸、素描纸皆可。
2.工具类:铅笔、毛笔、针管笔、水粉笔、橡皮、尺等。
3.颜料(上色工具由考生按需要自行选择准备):马克笔、彩色铅笔、色粉笔、水粉颜料、水彩颜料等。
四、主要参考书目(一)《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第二版),尚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二)《外国工艺美术史》(修订版),张夫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三)《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四)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到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内容。
(五)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及设计表现的相关书籍。
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参考大纲 338生物化学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生物化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8)学院名称(盖章):生命科学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23年6月12日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生物化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38)一、考核要求《生物化学》是为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初试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择优录取、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等方面有如下要求:(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
二、评价目标《生物化学》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理解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说明、提出、分析和解决这些学科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说、规律和论断;运用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可以就某一问题设计出实验方案;准确、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三、参考书1. 魏民等主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2020。
2. 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17年。
四、考核内容第1章氨基酸、肽和蛋白质考核要点:氨基酸的结构、酸碱性质及氨基酸的化学反应,氨基酸的光学活性;氨基酸混合物分析分离的原理及技术。
肽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其测定方法。
主要考核内容:1.氨基酸—蛋白质的单体亚基蛋白质的水解;α-氨基酸的一般结构2.氨基酸的酸碱性质氨基酸的解离;氨基酸的等电点3.氨基酸的化学反应α-羧基参加的反应;α-氨基参加的反应;α-氨基和羧基共同参加的反应4.氨基酸的旋光性和光谱性质氨基酸的旋光性和立体化学;氨基酸的光谱性质6. 氨基酸混合物的分析和分离分配层析法的一般原理;分配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7. 肽肽和肽键的结构;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8. 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分子大小和结构层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分类;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组织层次9.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化学测序的策略10. 蛋白质测序的一些常用方法末端残基分析;二硫键的断裂;氨基酸组成的分析;多肽链的部分裂解;肽段氨基酸序列的测定;肽段在原多肽链中的次序的确定;二硫键位置的确定11. 氨基酸序列与生物进化序列的同源性、同源蛋白质和蛋白质家族;同源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物种差异;同源蛋白质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第2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考核要点:肽键的性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和亚基缔合;蛋白质的变性主要考核内容:1.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概述蛋白质构象主要由弱相互作用稳定;肽键具有刚性和平面的性质;多肽主链的折叠受到空间位阻的限制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氨基酸序列影响α螺旋的稳定性;β构象;β转角和Ω环;无规卷曲3.纤维状蛋白质α-角蛋白;丝心蛋白和β-角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4.蛋白质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超二级结构;结构域5.球状蛋白质与三级结构三级结构的形成;球状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特征;球状蛋白质三级结构/结构域的类型6.四级结构和亚基缔合有关四级结构的一些概念;四级缔合的驱动力;亚基相互作用的方式7.蛋白质的变性、折叠和结构预测蛋白质的变性;氨基酸序列规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蛋白质肽链折叠的动力学和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第3章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考核要点:通过学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主要考核内容:1.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2. 氧结合蛋白质—肌红蛋白:贮存氧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辅基血红素;O2与肌红蛋白的结合;O2的结合改变肌红蛋白的构象3. 氧结合蛋白质—血红蛋白:转运氧血红蛋白的结构;氧结合引起的血红蛋白构象变化;血红蛋白的协同性氧结合(Hb氧结合曲线);H+、CO2和BPG对血红蛋白结合氧的影响4. 血红蛋白分子病分子病是遗传的;镰刀状细胞贫血病第4章蛋白质的性质、分离纯化和鉴定考核要点:蛋白质酸碱性质、胶体性质和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与原理主要考核内容:1.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蛋白质的酸碱性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和蛋白质沉淀2.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3.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等电点沉淀和盐析、有机溶剂分级分离、透析和超滤、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凝胶过滤、凝胶电泳、等电聚焦和双向电泳、离子交换层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亲和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4.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凝胶过滤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SDS-PAGE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和沉降速度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5.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与纯度鉴定第5章酶的催化作用考核要点:酶的化学本质及其分类和命名;酶的专一性;酶的活力测定;核酶的概念主要考核内容:1.酶是生物催化剂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2.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化学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物3.酶的命名和分类习惯命名法;国际系统命名法;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六大类酶的特征和举例4.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有关酶作用的专一性的假说5.酶的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酶活力的测定;酶的分离纯化6. 非蛋白质生物催化剂—核酶核酶(ribozyme)的概念;核酶的种类;核酶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第6章酶动力学考核要点:米氏方程和米氏常数的意义;酶的抑制作用;温度、PH及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主要考核内容:1.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测定;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各级反应特征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中间复合物学说;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多底物的酶促反应动力学3.酶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抑制作用的类型;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的鉴别;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一些重要的抑制剂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5.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6.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第7章酶作用机制和酶活性调节考核要点:酶活性部位的概念和特点;酶促反应机制及酶活性的别构调节;酶活性的共价调节;同工酶的概念主要考核内容:1.酶的活性部位酶活性部位的特点;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2.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3.酶促反应机制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金属离子催化;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底物的形变和诱导契合;多元催化和协同效应;活性部位微环境的影响4.酶活性的别构调节酶的别构效应和别构酶的性质5.酶活性的共价调节酶的可逆共价修饰类型;酶的不可逆共价调节—酶原的激活6.同工酶第8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考核要点:核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和结构;DNA的结构和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主要考核内容:1.核酸的发现2.核酸的种类和分布3.核酸的化学组成4.DNA的结构和功能5.RNA的结构与功能第9章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考核要点:核酸的水解;核酸的紫外吸收;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核酸的分离纯化主要考核内容:1.核酸的水解2.核酸的酸碱性质3.核酸的紫外吸收4.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5.核酸的分离和纯化第10章维生素和辅酶考核要点: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及生物学功能;B族维生素与其相应辅酶的关系主要考核内容:1.维生素概论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和硫胺素焦磷酸;维生素PP和烟酰胺辅酶;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泛酸和辅酶A;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维生素B12(氰钴胺素)及其辅酶;生物素;叶酸和四氢叶酸;硫辛酸;维生素C第11章新陈代谢总论考核要点: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主要考核内容:1. 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第12章生物能学考核要点:自由能的概念和标准自由能,生物体内ATP与磷酰基转移主要考核内容:1. 自由能的概念2. 标准自由能变化3. ATP与磷酰基转移第13章六碳糖的分解和糖酵解作用考核要点:糖酵解作用的反应机制及能量转变;丙酮酸的去路及糖酵解作用的调节主要考核内容:1. 糖酵解过程概述2. 糖酵解第一阶段的反应机制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形成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转变成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3. 糖酵解第二阶段的反应机制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高能磷酸键基团形成ATP;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二磷酸甘油酸;2-二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产生一个ATP分子4. 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5. 丙酮酸的去路6. 糖酵解作用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是关键酶;2,6-二磷酸果糖对酵解的调节作用;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对糖酵解的调节作用第14章柠檬酸循环考核要点:丙酮酸的脱氢脱羧过程及柠檬酸循环过程;能量转换及调控主要考核内容:1. 丙酮酸转化成乙酰辅酶A的过程2. 柠檬酸循环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 转化成琥珀酸并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延胡索酸水合形成L-苹果酸;L-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3. 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4. 柠檬酸循环的调控5. 柠檬酸循环在代谢中的双重角色6. 乙醛酸途径第15章氧化磷酸化作用考核要点: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主要考核内容:1.氧化还原电势氧化-还原电势;生物体中某些重要的氧化-还原电势;电势和自由能的关系;标准电动势和平衡常数的关系2.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呼吸链概念的建立;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过程;电子传递的抑制剂3.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质子梯度的形成;ATP合成机制;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细胞溶胶内NADH的再氧化;氧化磷酸化的调控;一个葡萄糖分子彻底氧化产生ATP分子数的总结算第16章戊糖磷酸途径考核要点:戊糖磷酸途径及其生物需意义主要考核内容:1.戊糖磷酸途径的主要反应2.戊糖磷酸途径反应速率的调控3.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物学意义第17章糖异生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考核要点:糖异生作用的途径及其调控主要考核内容:1.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的途径;糖异生途径总览;由丙酮酸形成葡萄糖的能量消耗及意义;糖异生作用的调节;乳酸的再利用和可立氏循环2.乙醛酸途径第18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考核要点:糖原的降解和合成过程主要考核内容:1.糖原的生物学意义2.糖原的降解糖原磷酸化酶;糖原脱支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作用;6-磷酸葡糖磷酸酶3.糖原的生物合成催化糖原合成的三种酶4.糖原代谢的调控糖原磷酸化酶的调节机制;糖原合酶的调节机制;G蛋白及其对激素信号的传递作用第19章脂质的代谢考核要点:脂肪酸的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酮体的生成;脂质的生物合成主要考核内容:1.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转入线粒体;β-氧化;脂肪酸氧化是高度放能过程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生成丙酰-CoA;脂肪酸还可发生α-或ω-氧化3.酮体乙酰-CoA的代谢结局;肝中酮体的形成;肝外组织使用酮体作为燃料4.脂肪酸代谢的调节5.脂质的生物合成贮存脂肪;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酰甘油的生物合成;磷脂类的生物合成;其他脂类的生物合成第20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考核要点:蛋白质的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尿素的形成过程;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氨基酸与一碳单位主要考核内容:1.蛋白质降解蛋白质降解的特性;蛋白质的降解的反应机制;机体对外源蛋白质的需要及其消化作用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其他的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氨的命运3.尿素的形成尿素循环的发现;尿素循环;尿素循环的调节4.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形成乙酰-CoA的途径;α-酮戊二酸途径;形成琥珀酰-CoA的途径;形成延胡索酸途径;形成草酰乙酸途径5.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6.由氨基酸衍生的其他重要物质氨基酸与一碳单位;氨基酸与生物活性物质第21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固氮考核要点: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主要考核内容:1.氨的同化作用—氨通过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掺入生物分子2.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由α-酮戊二酸形成的氨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由草酰乙酸形成的氨基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由丙酮酸族的氨基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丝氨酸族的氨基酸—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3.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第22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考核要点: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主要考核内容:1.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核酸的降解;核苷酸的分解;嘌呤碱的分解;嘧啶碱的分解2.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核苷一磷酸转变成核苷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4年硕士大纲 701-数学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701科目名称:数学分析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80分钟(3个小时),满分150分。
二、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题型计算题(7小题,105分)和证明题(3小题,45分)。
四、试卷内容及结构1.数列极限,占约10%(1)实数概念、确界(2)数列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占约30%(1)导数概念及几何意义(2)求导公式求导法则(3)高阶导数(4)微分(5)微分中值定理(6)L’Hospital法则(7)Taylor公式(8)应用导数研究函数(9)不定积分法与可积函数类(10)定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11)定积分的应用(12)广义积分3.级数,占约20%(1)数项级数的敛散判别与性质(2)函数项级数与一致收敛性(3)幂级数(4)Fourier级数4.多元函数微积分,占约40%(1)欧氏空间(2)多元函数的极限(3)多元连续函数(4)偏导数与微分(5)隐函数定理(6)Taylor公式(7)多元微分学的几何应用(8)多元函数的极值(9)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10)重积分的计算(11)二重、三重广义积分(12)含参变量的正常积分和广义积分(13)曲线积分与Green公式(14)曲面积分(15)Gauss公式、Stokes公式及线积分与路径无关五、参考书目《数学分析》(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本大纲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
二、考试目标通过本考试,旨在选拔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考试科目与分值分配1. 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2. 英语一/英语二(满分100分)3. 数学一/数学二(满分150分)4. 专业课(满分150分)四、考试形式与时长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时长: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1. 思想政治理论(1)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2)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英语一/英语二(1)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部分。
(2)考试要求:考生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3. 数学一/数学二(1)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部分。
(2)考试要求:考生应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 专业课(1)考试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而有所不同,具体科目和考试范围由招生单位自行确定。
(2)考试要求:考生应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六、试卷结构1. 选择题:约30%2. 填空题:约20%3. 简答题:约25%4. 论述题:约20%5. 案例分析题:约5%。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04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2)664沉积岩石学 (2)973地质学基础 (4)974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 (6)983地球科学概论 (9)复试考试大纲 ..................................... H F0401地质学综合 (11)F0402地球物理勘探综合 (11)初试考试大纲664沉积岩石学一、考试性质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为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专业(一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查目标沉积岩石学是岩石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研究沉积岩的形成作用、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以及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等内容。
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沉积岩石学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方法,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并具有利用沉积岩石学理论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15%简答题:55%论述题:30%四、考试内容综合考查考生对沉积岩的形成作用、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掌握程度以及各部分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1掌握沉积岩的形成机理,包括沉积物来源、搬运和沉积作用、成岩作用2.掌握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3.掌握沉积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各类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以及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异同4.掌握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沉积相主要识别标志,常见沉积相特征及其相模式5.掌握沉积岩石学的主要研究方法6.了解沉积岩石学在地质历史重建中的应用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否。
973地质学基础一、考试性质《地质学基础》是海洋地质学和资源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地质资源勘探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课程,主要用于检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攻读硕士学位所必备的地质学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试卷内容包括农业机械与装备、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三门课程,每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各为50分,总分150分。
《农业机械与装备》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范围及目标
《农业机械与装备》考试内容包含耕地机械部分、整地机械部分、播种施肥机械部分、栽植机械部分、田间管理机械部分和收获机械部分。
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农业机械中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栽培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的农业技术要求、基本概念、分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能够运用农业机械原理知识进行机构分析、运动和力分析及农业机械的设计实验,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5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约40%;基本理论分析题约30%;综合应用题约30%。
三、考试内容要点
1. 耕地机械
耕地机械分类,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与土壤耕作的关系,铧式犁、旋耕机、深松机械等耕地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整地机械
圆盘耙、水田整地机械、联合整地机械等整地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播种施肥机械
播种的农业技术要求和方法,种子的物理机械特性,肥料的种类、物理力学特性和施肥方法,各类排种(肥)器、开沟器、谷物条播机、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精密播种机械、免耕播种机械等播种施肥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栽植机械
水稻种植的农业技术要求,水稻工厂化育秧特点,育苗机械与设备、水稻插秧机等栽植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田间管理机械
防治病虫草害的意义、施药方法,国内外植物保护的主要方法,机动喷雾机构造和工作原理,喷雾法的各种喷头结构及其雾化原理,农田灌溉的方法和特点,滴灌机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排灌系统组成,农用水泵的分类、构造和工作原理。
6. 收获机械
收获的农业技术要求,谷物收获方法,收割机械、脱粒机械、清选机械、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收获机械的种类、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范围及目标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考试内容包含数据库概述、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关系模式规范化设计、数据库设计等五部分。
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知识、关系模式规范化设计相关理论模型,能够使用关系代数及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关系进行查询和更新,利用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5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约40%;基本理论分析题约30%;综合应用题约30%。
三、考试内容要点
1. 数据库概述
(1)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2) 数据模型的组成,基本的数据模型。
(3)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及组成。
2. 关系数据库
(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 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结构及关系完整性。
(3) 使用关系代数及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关系进行查询和更新的方法。
3. 数据库管理
(1) 数据库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策略。
(2) 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及完整性约束的设计,事务的基本概念及数据库恢复、并发控制等概念。
4. 关系模式规范化设计
(1) 函数依赖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候选键的概念及求解算法。
(3) 关系模式规范化的过程。
(4) 范式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Armstrong公理及其推论的基本理论。
(5) 最小覆盖的求解算法,关系模式分解的基本概念。
(6) 无损连接和依赖保持的模式分解的算法。
五、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
(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3) 用E-R模型表示数据库概念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4) 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的方法和步骤。
《网络技术与应用》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范围及目标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考试内容包含计算机网络概述、物理层及数据通信基础、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等七部分。
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技术中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组建和管理简单局域网的能力,能够搭建、管理简单的小型网络,能够制作个人网页并发布,能够熟练应用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5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约40%;基本理论分析题约30%;综合应用题约30%。
三、考试内容要点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3)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
2. 物理层及数据通信基础。
(1) 物理层规程的特点。
(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3) 数据编码、数据调制、多路复用、数据交换等技术的概念。
3. 数据链路层
(1)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2) 广播信道的CSMA/CD,点对点信道的PPP。
(3) 以太网的概念与以太网卡的作用与以太网的扩展方法。
4. 网络层
(1) 虚拟互联网的概念,IP地址与硬件地址,ARP协议,IP协议及数据报格式。
(2)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会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3) 路由器的构成,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RIP和OSPF的区别。
5. 运输层
(1) 运输层的作用及端口的概念,UDP与TCP的特点。
(2) TCP的连接管理方法,TCP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实现的流量控制方法,TCP拥塞控制的常见方法。
6. 应用层
(1) 应用层的作用和概念,DNS的功能。
(2) 万维网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3)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和原理。
7. 网络安全
(1)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2) 数字签名、报文鉴别,防火墙等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