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液成分特点和输注指征

合集下载

血液成分输注指征

血液成分输注指征

加分 维持基本正常心输出量 所需肾上腺素输注速度
0
不需要
+1
≤0.05μg/kg.min
+2
≥0.06μg/kg.min
维持SpO2≧ 95%时 所需吸入气氧浓度
≤35% 36-50%
≥51%
中心体温
心绞痛
<38℃ 38-40℃
>40℃

运动或体力劳动 或激动时发生
日常活动或休息 安静时发生
• 例2:评分时患者不需要使用肾上腺素,吸入35%氧气 SpO2<95%,但吸入50%氧气时SpO2=96%,体温<38℃, 患者在1周前体力劳动时发生心绞痛。
全血并不“全”
① 全血采集后在2-6℃保存,血袋中保存液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 ② 血小板在22土2℃ 保存,在2-6℃保存24小时几乎全部失去功能 ③ 凝血因子Ⅷ不稳定, 2-6℃保存24小时活性显著降低;稳定的凝血
因子在2-6℃保存5天后活性显著降低。
红细胞输注指征
内科患者: Hb <6 g/dL。临床上执行很好! 围术期患者:Hb <7g/dL(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
• 该患者POTTS计算方法为起评分6分+1(吸入36~50%氧气可 维持SpO2≥95%)+1(体力劳动时发生心绞痛),总分为8分
加分 维持基本正常心输出量 所需肾上腺素输注速度
0
不需要
+1
≤0.05μg/kg.min
+2
≥0.06μg/kg.min
维持SpO2≧ 95%时 所需吸入气氧浓度
≤35% 36-50%
加入CPDA保存液的RBC在2~6℃保存35天(美国42天) 几种红细胞特殊制剂

各血液成分输血指南

各血液成分输血指南

附件一成分输血指南一、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一)红细胞品名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证备注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0.7-0.8。

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

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4±2℃24小时作用:(同CRC)适用: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

规格:由400ml或20ml全血制备(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洗涤红细胞(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

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临床用)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临床用)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1.成分血的适应征1.1全血(WB)需交叉配血200ml为1个单位(u)。

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稳定的凝血因子。

适应证:严重的急性失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时);体外循环;换血治疗。

目的:用于补充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扩容。

剂量:成人(60kg)每输入1u大约可提高Hb5g/L、HCT0.015;儿童每kg体重6ml输入,大约可提高Hb10g/L。

1.2.悬浮红细胞(CRCs)需交叉配血全血200ml移去血浆在剩下的浓缩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晶体盐保存液约50ml)即成悬浮红细胞液1个单位(u)。

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

1. 外伤、手术、消化道、呼吸道、产科大出血需输血的;2. 容量正常的贫血需输血的;3. 心、肝、肾功能不全需输血的;4. 特别适用于儿童慢性贫血。

剂量:儿童增加Hb(g/l)所需血量=0.6×体重(kg)婴儿每kg体重输红细胞10ml可使Hb升高30g/l输注:输前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边输边摇。

1.3.浓缩红细胞(CRC)需交叉配血将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后将血浆移去,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的血浆即浓缩红细胞。

HCT70—80% 。

1u容量为120ml±10%,含200ml全血中的红细胞、30ml血浆、15ml抗凝剂。

适应证:同红悬液。

输注:通过Y型管加生理盐水输注,一般1u CRC加50ml生理盐水。

1.4.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C)要求ABO血型相同使用白细胞滤器可去除99.9%的白细胞,红细胞回收率90%以上。

1u总量约120ml 红细胞60—80ml 生理盐水50ml。

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同CRC。

优点:1.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2.降低了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3.防止部分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4.预防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

血小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 向或表现的患者.外科血小板计数×109/L之间,应根据 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溶血决定.如术中出 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不受上述限制.内科血小板计数(10~ 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 注,血小板计数10者为输注有效。

外科: ◆ 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 Hb70~100g/,伴有: 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 高龄) 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 克)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4)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 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 即便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 还会有1/3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 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意,休克没得 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FPP的使 用,必须达到l0~l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PP 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5)小儿输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确需输血者 由经治医师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后进行。
临床输血指征与血液成分的临床 应用
传统的输血指征是:Hb< 100g/L或 Hct< 30%。然而,近年随着对用血安 全的关注,已重新评估了输血指征。 就血液的运氧能力而言,即使Hct< 20%,血液的运氧能力依然能保持正 常。
ASA(血液成分疗法)输血实践指南规定: 1、Hb(血红蛋白)> 100g/L,一般不必输血; 2、Hb< 60g/L,才需输血; 3、Hb在60~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 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血细胞比 容)凝血功能的检查结果外,还需根据病人的 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 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常见成分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常见成分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⒉ SAGM红细胞悬液(代浆血): 制备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把离心 后的全血中血浆尽可能移出,加入等量 代 血 浆 。 常 用 代 血 浆 为 SAGM , S : NaCl,A:腺嘌呤,G:葡萄糖,M:甘 露醇。作用与适应症:与RCC相同,由 于它比RCC便于输注和保存(保存期同 全血),因此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红细胞 制剂。
(五)凝血因子制剂 ⒈ 冷沉淀(Cryo) 制备方法:将新鲜冰冻血浆(FFP)置于 4℃冰箱过夜,让其自然融化,离心分离出沉 淀物即冷沉淀,由200ml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含 Ⅷ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250mg,20℃以下保存1年。主要应用于Ⅷ因子、纤维 蛋白原等缺乏引起的出血、大手术、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重症感染等。适应症:甲型血友病 (先天性Ⅷ因子缺乏),遗传性假性血友病, 获得性Ⅷ因子缺乏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输血的最大作用是解决患者体内的血 液携氧功能不足问题,而补充血容量应 输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来解决。因此,红 细胞输血是成分输血的主流。目前已把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比例,视为衡量一个 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掌握与运用 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迟 迟不能开展成分输血的国家、地区、单 位,被视为落后的象征。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 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 大量丢失。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 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 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 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 增高以及年龄因素决

成分输血及输血规范

成分输血及输血规范
◆血浆: 1.新鲜冷冻血浆(FFP),即于采血后6小时内分离血
浆,并于-20摄氏度下冰冻保存一年以内。融化后等同新 生鲜血浆。
★用于大量输用库血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低蛋白血症、大面积烧伤引起的血液浓缩症。
2.普通冰冻血浆(FP),即于采血8 小时后分离出的血浆,或FFP保存一年 以后即为普通冰冻血浆。
学习文档
学习文档
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划分 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
学习文档
输全血的缺点:
1.全血并不全: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保存 液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
2.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 量,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过快会发生急性肺水 肿。 3.加重病人代谢负担:全血中细胞碎 片多,全血血浆内乳酸、钠、钾、氨 等成分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 代谢负担越重。
十对: 1)姓名 2)性别 3)床号 4)住院号 5)年龄
6 )血型和凝血因子
7)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8)血袋号 9)血的种类 10)血的剂量
学习文档
『取血』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接受: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 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4.血液从血库拿出后,不得退回
学习文档
『输血前准备 』
1.输血前护士应了解受血者病情、输血指征,测 量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2.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破 坏而引起溶血。另外,血液不能加温以免血红蛋 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 得超过30分钟,在30分钟内进行输注。

输 血

输    血

输血常见血液成分的特性和临床应用临床常用的血液和血液成分:>>全血>>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我国规定200ml全血为1个单位,从200ml全血中制备的任一血液成分均为1个单位。

血液成分发保存温度:>>全血、红细胞:4±2℃>>血小板:22±2℃,连续震荡保存>>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20℃>>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相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一)全血全血主要作为制备各种血液制品的原料。

全血中有效成分主要为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等,输注后起到补充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扩容作用。

目前主要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的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一个体重60Kg、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1单位的全血(200ml)可提高Hb 5g/L。

输注血液成分的优点1.疗效好2.副作用小3.节约血液资源4.便于保存和运输(二)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其中浓缩红细胞现基本被悬浮红细胞所取代。

输血适应证急性失血1)根据循环失血量评估红细胞输血需求:①血容量减少15%(750ml)以内的,无需输血;②血容量减少15%~30%(750~1500ml)的,适量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必要时输入红细胞;③血容量减少30%~40%(1500~2000ml)的,除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可适当输入红细胞及血浆;④血容量减少40%以上(>20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需要输入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其他成分。

2)根据血红蛋白及患者病情评估红细胞输血需求:①Hb>100g/L,不必输血;②Hb<70g/L,应考虑输注悬浮红细胞;③Hb介于70g/L~100g/L,根据患者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如发热)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六种成分血输血操作注意事项

六种成分血输血操作注意事项

六种成分血输血操作注意事项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广为应用,成分输血能根据临床治疗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患者输血需求,提供不同血液成分制品,具有血液成分浓度高,治疗针对性强,临床疗效好,输血反应少,血液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而全血输注由于细胞碎片和抗原物质等成分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且大量血浆的存在易增加输注者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尤其是慢性贫血的患者可能诱发心衰或急性肺水肿。

因此临床输血治疗首选成分血输注,并在特定病理状态下使用。

全血输注在临床上运用情况不多见,一般仅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

一、成分输血概念成分输血是指把人体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物质,用物理或化学等先进技术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制剂,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贫血患者可以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输注单采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输注新鲜或冰冻血浆。

下面本文将对六种成分血输血操作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二、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PC)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以恢复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

单采血小板1U(袋)即1个治疗量,血小板含量≥2.5×1011个。

人体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少于20×109/L或出现出血倾向,则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品以快速提升血小板的数量。

临床上使用血小板的注意事项:1、输注前要将血袋轻摇、混匀。

2、血小板需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因故未及时输用最好室温下置于血小板振荡箱内保存,不能放冰箱,可保存5天。

3、血小板输注应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最大速度输入,临床上常控制在80-100滴/分,20分钟内完成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泠沉淀凝血因 子
单采血小板 单采少白细胞血小
板 单采粒细胞 单采新鲜冰冻
浆 单采红细胞
全血制剂分类
全血
红细胞 特殊类型红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FFP/普通血浆
手分浓缩血小板
去冷沉淀血浆
冷沉淀
红细胞的制备
全血经离心后分离出红细胞与富含血小板血浆。分离后的红 细胞为浓缩红细胞(pRBC),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后即为悬浮 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 细胞制剂
血浆的制备
血浆:成分单采或全血分离后获得 新鲜冰冻血浆(FFP):全血采集后8h内(中国18h内)分离
血浆,速冻至-20℃ ,并在-20℃保存一年。一单位FFP的量是 100ml,它含所有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 普通冰冻血浆(FP):采血后24h内(超过8h)分离并冰冻至 -20℃保存的血浆。与FFP相比,FP的FVIII水平相当于FFP的6580%,其他凝血因子轻度减少,但对正常凝血是足够的
加入CPDA保存液的RBC在2~6℃保存35天(美国42天) 几种红细胞特殊制剂
成分 少白红细胞 辐照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红细胞种类
特性 白细胞<2.5×106/u
灭活淋巴细胞 去除血浆 长期贮存
适应症
减少白细胞效应
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减少过敏性反应 稀有血型; 自体储血
黑色:无输血 绿色:1U 黄色:2U 蓝色:3-5U 红色:≧6单位
10,289例患者; 49% 输血; 8223例OR; 9748例ICU
随着红细胞输注量增加,患者生存率降低
Ann Thoracic Surgery 2006,81:160-7
输血增加心脏手术后感染
前瞻性研究纳入5,158例成人心脏手 术 2,481例患者(48%)至少输血I单位 RBC 术后随访65天
PBM:是基于循证医学和多学科联合的方法,在医疗过程
中通过诊治患者贫血,改善止凝血功能,减少失血,优化机 体对贫血耐受能力和限制性输血等措施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 目的是改善患者转归。 药物治疗贫血,减少失血,自体血液回收,限制性输血等。 PBM是预防异体输血,把输血的关口前移。 需要多学科联合,所有输血相关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2010年世界卫生大会建议:手术患者从术前开始实施PBM
在中国实施PBM的必要性
输血风险
传染性 非传染性风险
血源紧张
医疗质量管理
血液供应和医疗需 求快速增长的矛盾 社会老龄化
可以避免的输血 节流!
改善患者转归
减少出血和输血, 减少并发症和医疗 费用
医疗模式转变
输血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长期生存率
血液制剂的分类《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
血液制剂 Labile blood
全血 成分血
红细胞类成分血
血小板类成分血
血浆类成分血
单采成分血
浓缩红细胞
浓缩血小板
悬浮红细胞
混合浓缩血小板
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

新鲜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新鲜 冰冻血浆
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冰冻 血浆
常用血液成分特点和输注指征
主要内容
常用血液成分及特点 患者血液管理简介 围术期血液成分的输注指征和剂量 大量输血策略(MTP)
血液成分的分类
血液产品 Blood Product
血液制剂 Labile blood
血液制品 Derivatives
细胞和组织
全血 Whole Blood
成分血 Blood Components
围术期血液成分输注量占全国总血液采供量的70%, 中国约为60%。
围术期输血是紧急、抢救性,是挽救生命的治疗措施 部分围术期输血是可以避免的!
什么是患者血液管理?
贫血
失血 和
出血
是影响手术 患者预后的 三个独立 危险因素
输血
Farmer SL., Towler SC, Leahy MF, Hofmann A. 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 2013. 27(1): p. 43-58.
Fig 1. Distribution of transfusions by intraoperative (Intra-Op) versus postoperative (Post-Op) timing, or both.
Ann Thorac Surg , 2013;95(6):2194-2201
患者血液管理的核心内容
药Op物ti治m疗ise re贫d血cell
mass
减M少in出im血i,se b回lo收o失d 血loss & bleeding
Harness & optimise p限h制ys性io-
l输og血ical reserve of anaemia
患者血液管理(PBM)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一个单位冷沉淀(10-20ml)约含75mg~100mg纤维蛋白原 (在美国为200mg)和40国际单位FVIII,通常用于治疗纤维 蛋白原缺乏。
血小板
成分 手分浓缩血小板 机器单采血小板
容量 25~38ml/u 250~300ml/u
血小板含量 ≥2×1010/u ≥2.5×1011/u
一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10个单位浓缩血小板
血浆种类
成分 新鲜冰冻血浆(FFP)
特性 含有所有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
普通冰冻血浆(FP)
含有的FVIII水平相当于FFP的65%-80%
去冷沉淀血浆
含有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
冷沉淀的制备
FFP在1~6 ℃解冻后,血浆中的高分子物质沉淀在底部,将其 分离出并冰冻至-20 ℃保存,即冷沉淀,可保存一年。冷沉 淀富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FV、FVIII、vWF。
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凝血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治疗细胞 组织
脐血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全血中各种血液成分的相对密度
血浆 (1.025-1.030) 血小板(1.030-1.060) 淋巴细胞(1.050-1.078) 早幼粒细胞(1.058-1.066) 单核细胞(1.065-1.066) 网织红细胞(1.078) 粒细胞(1.080-1.095) 晚幼粒细胞(1.080) 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1.087-1.092) 红细胞(1.090-1.111) 老化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