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2)
教育学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A.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B.教育者、指导者和促进者C.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D.教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2.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发展学生的智力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D.教书育人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B.进行技术的发明C.进行科学的发现D.探索未知领域4.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引导性D.长期性5.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复杂性D.长期性6.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7.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A.教师的专业理想B.教师的专业知识C.教师的专业能力D.教师的专业自我8.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指()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9.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10.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指()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价值性知识11. 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12.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A.专业理想B.专业情操C.专业性向D.专业自我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A.“虚拟关注”阶段B.“生存关注”阶段C.“任务关注”阶段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的主体B.是教育的客体C.是认识的主体D.是学习的主人15.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宣言》D.《儿童利益公约》16.198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保护公约》C.《儿童权利宣言》D.《儿童利益公约》17.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入职教育C.自我教育D.包括以上三者18.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D.包括以上三者19.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A.心理关系B.教育关系C.伦理关系D.社会关系20.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B.了解和研究学生C.主动与学生沟通D.热爱尊重学生二、填空题1___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
第六章 课程论

第六章课程论什么是课程?一、课程定义的多样性课程在教育活动中是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的,因此课程概念也就是课程论首先和必须正面回答、清楚界定的,是课程论最基本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课程论所有研究和发展的理论出发点。
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学生(学)教师(教)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身上成为现实自身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的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通过所设置的课程而进入教学过程的,教育目的或目标本身并不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
课程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体现;而教学则是以课程为依据展开的。
作为教与学的内容,课程是教和学活动的中介,并制约着教与学的方法。
正是通过这三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课程的地位如此重要,课程概念却至今没有达成能够得到人们公认的结果,不仅缺乏具有普遍性的科学定义,甚至没有形成若干便于人们使用和沟通的工具性定义。
(一)课程定义多样性的表现关于课程概念的实际状况相当复杂,大致的情况是,一方面,提到课程,人们似乎全部了解所指的是什么,课程是人们经常和普遍使用的概念;另一方面,课程概念又是相当多样化的,以至几乎每一个研究者在探讨它时都必须给出自己的定义或作出自己的界定。
以下是国内有关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表述。
“课程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按照一般的理解,课程一词指的是学校教学内容”;还有人认为,“几乎每个课程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界定,若把各种课程定义加以归类,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课程即教学科目。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即学习经验。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6)课程即社会改造。
在课程论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课程概念的表述更加多样化,不同定义更多。
例如,在一本课程论著作中就曾列举了以下七种定义:(1)研制进行学习所需的产品、书籍和材料的一系列指南;(2)活动的教学大纲、学程设置、单元、课程和内容的编目;(3)由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4)决定教什么的过程;(5)对课程编制中使用的过程的研究;(6)学习者在学校里实际学习的东西;(7)为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另外一本关于课程的书提出,课程术语的“合法运用”实际存在如下三种方式:第一,课程是叙述学校制定的教育工作计划的范围和安排的书面文件。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大纲及习题(有答案)基本概念:教师;学生;师生关系基本问题:1.什么是学生,如何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简析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身份与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1)学生的身份与法律地位:身份:未成年的国家公民;国家宪法与民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
(2)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个人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受教育权。
;义务:受教育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完成规定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等。
3.什么是教师?教师职业的性质是什么?(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人,经师与人师)4.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定位)有哪些?(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4)管理者(5)研究者(专家型、研究型教师)(6)父母与朋友(良师益友)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1)特殊的复杂性(2)独特的创造性(3)鲜明的示范性(4)显效的长期性。
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学科专业素养;(2)教育专业素养;(3)人格特征(魅力);(4)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7.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哪些?爱岗敬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8.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一般包括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
9.简析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式与社会体系模式。
(1)相互作用模式(团体动力学;安德森的两类交互作用:控制型和综合型;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专制、放任、民主式)。
教学论 第六章 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的基本含义?答: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主要对象,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事实、观点、概念、原理和问题。
教学内容的载体庄要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学内容的主要形态是书本知识,是根据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从人类千百年认识成果中精选的特殊的知识系统。
2、影响教学内容确定的因素?关于影响教学内容确定的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基本上人同三因素说,即社会、儿童、学科。
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就必须对社会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研究、对学科进行研究。
(一)社会生活社会历史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而那些对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有基础意义的基础知识是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
一方面,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都会在教学内容上得到反映。
另一方面,学校课程形态、门类、结构及内容等必须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总体期望。
社会生活的变化既是教学内容发展的动力,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
(二)学生教学要通过教学内容把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的精华有效地传递给年轻一代,就必须认真研究儿童的认识特点。
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相应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
类似关于儿童心理特点尤其是认知心理特点的研究,都为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还必须能够提升和促进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水平,不能仅仅追随儿童的认识水平,还必须引领、促进其水平的不断发展。
(三)学科学科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这门学科本身的独特功能,二是这门学科所能起到的一般的教育功能。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对这两个方面的功能都要考虑到,而不能强化一个弱化另一不。
在这三个因素之外,教学内容的确定还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精神气质以及民族情感相关。
但是,社会发展,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的进步,要求教学内容要有相应的变化。
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第六章学生与老师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第二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第三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2.创造性: 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 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 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 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教育机智可概括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二)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三)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四)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考题直击】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_____ A: 长期性B: 示范性C: 主体性D: 创造性 2.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 动的哪一特点? ( )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知识拓展
教师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教 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它 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 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 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教师应该树立信服 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信服威信是由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 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有威信的 教师在学生中常常表现为他的意见特别受学生重视;对他的劝告和教导,学生乐 意接受并执行;他的行为举止被学生当作学习的榜样;他的人格和学问对学生会 产生深远的影响。 【考题直击】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 A. 情感支持B .民主平等C .尊师爱生D .严格要求E .教学相长
06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论语· 先进》篇: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 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六、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
第一,要了解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学。
第二,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建立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第一,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
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第一,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第二,追踪世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做到“常教常新”。 第三,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
化;科研是一所高校获得声誉和资源的有效手段;科研是教师 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 大学的地位靠科研。”
科研兴校,校兴科研!
正因为如此,不少高校把科研看得很重。“大学的生存靠教学,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教学与科研
科研是教师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在职称的晋升上,虽说是教学、科研并重,实际上,
第一,要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
之间的关系,使之既成系统又有一定弹性,能够根据需要灵活 地进行调整。
第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生
校外培训中心办学章程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满足社会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校外培训中心名称)的办学活动,是校外培训中心办学的基本规范。
第三条校外培训中心名称:(校外培训中心名称)第四条校外培训中心地址:(校外培训中心地址)第二章办学宗旨与目标第五条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第六条办学目标:1. 建立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 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4.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第三章办学性质与业务范围第七条校外培训中心性质: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八条业务范围:1. 开展各类学科辅导、兴趣班、特长班等培训课程。
2. 组织各类竞赛、考试辅导、升学指导等活动。
3. 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等。
4. 开展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文化交流等活动。
第四章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第九条组织机构:1. 校长:全面负责校外培训中心的办学工作,领导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
2. 教务处:负责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
3. 学生处:负责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
4. 办公室:负责学校日常行政事务、后勤保障、财务等工作。
第十条管理制度: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保障学生权益。
4.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第五章教育教学第十一条教学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2.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学第6章(扈中平的现代教育)

第一节 教师
• • • • • • 本节课后思考与作业 1、教师劳动特点有那些? 2、教师地位内涵及内容是什么?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是什么?各自包括那些内容? 4、教师专业特征 5、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内涵是什么?或说包括那 些内容? • 6、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是什么? • 7、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包括那些阶段? •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那些?
第一节 教师
• • • • •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沿革 (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 4、西方 ⑴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德国也在 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师范教育的兴起标志着教师职业 专业化开始。 ⑵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对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入职要求和进行选择、确认,标志 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是指加强教师 专业性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师职业专业化 和教师专业发展。
• • • • • • • • • • • • • • •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3、关注阶段理论 由美国学者富勒(Fuller,F)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 ⑴他和鲍恩共同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⑵叶澜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五个价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 • • • • •
•
第一节 教师
• • • • • • • • 三、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 (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教师的义务 概念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 教师的义力包括: 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 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 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 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 等方面全面发展。 ⑸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 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中所处的位置,包括教师参政 的深度、广度、幅度和、 政治待遇、法律保障等。
古代所谓“天、地、君、亲、师”并提。古代民间流传:“一官、二 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农、九儒、十丐” 。现代社 会:“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家有隔夜粮,不做教书匠”。 1978年,教师的平均工资545元,在所有15行中名列13位;90年, 12个部门中居第9位,91、92年,15个行业中居12位;95年,平均 工资5435元,在16行中仍列13行; 在法、德、日等国和我国的澳门地区还将教师列为公务员,香港教师 的工资还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师工资。日本的教师的平均工资比公 务员高16个百分点 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 明确指出:鉴于“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教师这种职务对人类和近代社会 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因而必须确保教师的应有地位。”
教师职业的发展
智者为师
能者为师
教师职业专门化(学校的产生)
原始社会: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 民以猎; 神农始作耒,教民耕种;后稷氏 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古代社会:西周 政教合一,官师一体,专 职的教育官师; 战国(韩非子)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齐国(稷下学宫) 荀子 天、地、君、亲、师
情景2、轻轻捧起、抚平当年我那一不 小心 摔碎在地上的自尊心然后又温柔的 交给我 的那位上课生动幽默的美术老师
我在念小学6年级时,很不显眼,寡言腼腆,成绩平平,很少有 人注意我。期末考试到了,我无意间发现班主任把印好的语文 期末试卷带进了教室后面的办公室。我想:“如果能事先得到 一张试卷,我就能让老师和同学对我刮目相看!”黄昏校园静 悄悄的,推门进去的那一瞬间,我的心脏突然开始猛的撞击着 我的胸膛。我笨手笨脚的打开办公室的窗户,跳进去时地板被 踩得很响。我蹲在那里憋住气一动也不动。良久发现无异常现 象,才开始找试卷。突然有人敲门了,这无异于平地起炸雷, 我无处可逃,惊慌失措,最后钻到桌子下面的一个黑暗角落里。 敲门声终于停了,我的恐惧也达到了极点,因为那人已从窗户 里爬了进来,并很快拉亮了电灯。我绝望了,哆哆嗦嗦站了出 来,依然用双手紧紧地把脸藏起来,顽强的守护着自己最 后一 点可怜的自尊,那人一直沉默,并没有拉下我的手。
自己教的行为,以更好地把学生的行为导向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主体,在教学过程 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
1.示范性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教 师的言行师范而进行的。 其次,教师因其承担的社会角色而 被看作指示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 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车尔尼雪夫斯基:教师把学生培养成 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 人。 卢梭: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 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必 须就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作为专业化职业的教师的内涵; 学生的基本属性; 师生关系的内容及其建设。
难点
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师
教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 教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 花招 教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 雷 教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 教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 室 教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 教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 和厚脸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季羡林先生祝贺 95岁生日
三是教师地位的内容 —— 政治、经 济、职业声望等。
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思考
专业地位----教师的专业地位除了受社会思潮及国家政策的制 约外,主要取决于职业的专门化程度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体现为专业权利、影响能力和奉献精神。
经济地位----是指教师的经济待遇在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 相对高度,包括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 、占有和享用 的状况 以及待遇、生活水平、行业吸引力等。 政治地位----是指教师参政议政的程度以及在社会政治体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
文化常识——最渊博——国学教师被称为博
士 道德观念——最正统——道之所存,师之所
存
行为规范——最完美——师者,人之模范 物质生活——最清贫——安贫乐道 自我修养——最自强——修身立德
(一)反思传统教师的角色行为
思考:这两个案例分别说明了教师应具有怎 样的学生观,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是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师应致力于构建什么 样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以自己 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青年一代传播 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意识,并把他们培养 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 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 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施加影响, 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吕氏春秋· 劝学》
“……听从师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 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魏晋至唐初,师道不传;“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 ,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元代: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之说; 清代(蒲松龄《醒世姻缘传》): 夜晚寻思千条路,惟有开垦几亩砚田,以笔为犁 ,以舌为耒,自耕自凿的过度,雨少不怕旱乾, 雨多不怕水溢,不但饱了八口之家,自己还要心 广体胖……这便是秀才治生之本。
郑板桥《教馆诗》 “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 半饱清闲客,”与“人格”为本, 所谓“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 师也。” 现代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权 利;从业要求——参看《教师法》)
二、教师的地位
一是教师的地位决定于自身的作用 与社会支持(主要是经济); 二是教师隶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 阶层,当然,在不同社会,教师有 不同的社会地位;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 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 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天天学习不懂就问,晋升职称回回被退; 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法律说,教师归属事业单位管理,工资应不低于 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经济说,教师是“臭老九” 神圣一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纯真一点说,教师是孩子王 一个家长说,教师一天到晚在收钱;又一个家长 说,我孩子成绩好,是因为他聪明; 还有一个家 长说,我儿子成绩差,都是老师不会教 应试教育说,都是教师惹的祸 素质教育说,明明白白我的心 教师说,我只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可怜虫
2.复杂性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复杂性
劳动任务的复杂性
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3.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 造性更具有灵活性。
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 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所决定。
--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4.长期性
从教师劳动的社会效益来看: 教师的劳动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这一活动的 特点一是周期长,二是见效慢。
(1)身份特征:专业人员 (2)职业特征:教育教学 (3)工作目的:教书育人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非职业化阶段:“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职业化阶段:东方的儒、墨“私学”;西方的希 腊智者学派 *专门化阶段: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 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的 “南洋公学” 师 范院。 *专业化阶段:“量”向“质”转化,教师的培养 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实施13个年头了, 教师节都过去了21个,教师地位低下的现实诚然 还与教师应有的重要地位不能相称。发生在一份 国际公认的心理问题调查表中显示,认为自己教 师地位“一般”、“不太受尊敬”、“很不受尊 敬”的竟高达59.7%。
教师与公务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师法》规定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 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
过了好久,我渐渐平静下来,那人才开始说话:“小姑 娘,你在这学校里念书吗?”我点点头,我从声音听出 他是教我们美术的易老师。他说:“你不要露出你的脸, 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直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 这儿,是 要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我点点头。“这 东西属于你 吗?”我摇摇头。“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不 管他的价值如何,我们都不应该拿,对不对?”我又点 了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你来上 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现在,每当我 独坐窗前,想起当年把我那一不小心摔碎在地上的自尊 心轻轻捧起、抚平,然后又温柔的交给我的那位上课生 动幽默的美术老师时,我总是一如既往的被感动。
从教师劳动对学生的影响来看: 青少年学生某一具体的、局部的身心特点的 发展变化也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的。
因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时,不仅要从当前的、 而且还应考虑到未来的社会需要。
五、现代教师的角色
教师角色的概念
◆ 教师角色是教师的多种
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在 教学活动中的反映,是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 整套行为规范和人们对 教师的角色期待。
三、教师的作用
1、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化科技知识,对人类社会的 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 (2)培养人的 良好思想,造 就人的高尚品德。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原因:(1) 学校实践活动全程总体上是由教师根据教育
目的 、教育任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的。 (2)教育教学 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反馈性质的信息,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