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练习题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相应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相应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相应的练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⑴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⑵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⑵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因数X 因数=积被除数十除数=商积十因数=因数被除数十商=除数商X除数二被除数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练习1、一个数和0相乘,得()0 —个数和1相乘得( 0。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3、650与250的和减去240除以8的商,算式是()。

4、根据下面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 221X3=663(2217+123=340)208- 16=13340- 17=20663+13=676500—20=480综合算式综合算式5、()X除数=()因数=()-()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练习1. 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出E D2. 填一填,找出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1)从()面和()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从()看从((2)从()面看到的形状是:—4、下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198= 588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知识点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最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基础练习

(最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基础练习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填空。

1、( )+ 减数=被减数 ( )-( )=减数 ( )+( )=和 差=( )-( ) 加数=( )-( )2、在80+91=171这个加法算式里,171是(),80是( )数,91是( )数。

3、在573-291=282这个减法算式里,282是(),291是( )数,573是( )数。

二、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300 +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419+387= 100-97= 35+21=556-28= 34+485= 166-37=四、根据已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相应算式的得数。

977+123=1100587-542=451100 -977= 45+542=1100-123= 542+45=五、判断题。

1、在103-21=82这个减法算式里,103是减数,21是被减数,82是差。

( )2、计算300-88=212时,只能用212+88=300进行检验。

( )六、应用题。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这一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门票?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积=()×因数因数=()÷另一个因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3、(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二、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 800÷()=25 800÷32=()2、425÷17=25 17×25=()425÷()=17三、小明1小时走4千米,根据这一数据填空。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单元练习题及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单元练习题及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

(错误)因为乘法计算过程中末尾也会出现0.第一单元乘法测试题班级___姓名___等第___一、口算(每题1分)60×9= 50×90= 600÷30= 20×34=43×2= 11×600= 13×600= 75-18=70-30= 8000-3000= 120÷3= 3×900=900÷3= 320÷3= 210×4= 70×20=25×100= 75÷3= 125×8= 25×40=二、用竖式计算(每题4分)805×54 126×37 310×1434×930 367×50 800×74三、填空(每空1分)1、365的14倍是。

175是5的倍。

2、□□×□□=1600,□□×□□=2800。

3、125×16=125××2, 250×4×6=250×4、211×39的积大约是,498×21的积大约是。

5、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四、你能算出体育用品商店今年10月份卖出的各种球类的总价吗?(每空3分)球类名称单价数量总价排球59元30个()元足球158元12个()元篮球87元120个()元五、解决问题(每题6分)1、星星小学体育组的15名同学在操场上练习自行车慢骑,平均每人骑800米,他们一共骑了多少米?2、一条船3次装运了1500袋黄沙。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共十种类型,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共十种类型,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加法交换律简算50+98+50二、加法结合律简算488+40+60三、乘法交换律简算0.25×56×4四、乘法结合律简算99×0.125×8五、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65+28.6+35+71.4六、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算25×0.125×4×8七、乘法分配律简算1、分解式25×(40+4)2、合并式135×12.3—135×2.33、特殊题型199×25.6+25.64、特殊题型245×1025、特殊题型399×266、特殊题型45.3×8+35.3×6—4×35.3八、连减简便运算①528—6.5—3.5②528—89—128③52.8—(40+12.8)九、连除简便运算3200÷25÷4十、其它简便运算①256—58+44 ②250÷8×4附: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6 × 8 = __________
2. 45 ÷ 5 = __________
3. 82 - 39 = __________
4. 3.7 + 1.9 = __________
5. 96 ÷ 8 = 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三角形有几条边?
A. 2
B. 3
C. 4
答案:B
2. 200 ÷ 25 = :
A. 8
B. 10
C. 12
答案:B
3. 9 × 4 - 8 = :
A. 32
B. 28
C. 36
答案:B
4. 图中有几个圆?
A. 2
B. 3
C. 4
答案:C
5. 58 + 17 = :
A. 65
B. 72
C. 75
答案:C
三、解答题:
1. 请计算:23 + 35 = __________
答案:58
2. 一共有16个饼干,小明分给他的朋友5个,请问还剩下多少个饼干?
答案:11个饼干
3. 小华有32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糖果?
答案:每个朋友能分到8个糖果
4. 从1数到50,数一数其中包含多少个7?
答案:7、17、27、37、47,共5个
5. 请判断下列哪些数字是偶数:25、38、47、54、61
答案:38、54
以上是一份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总结(知识点+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总结(知识点+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总结(知识点+练习题)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总结本文总结了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应用题,主要包括选方案问题、怎样划算问题和含小数应用题。

选方案问题1、38名同学参观航天展览,成人门票费48元,儿童费是半价。

如果10人以上可以购团体票每人25元,怎样购票最划算?2、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两种方案:方案一是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是团体5人以上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怎样买票最省钱?3、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两种方案:方案一是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是团体5人以上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怎样买票最省钱?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方案一是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方案二是团体10人以上每人100元。

如果成人6人,儿童3人,选哪种方案合算?如果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怎样划算问题1、大船每条24元,限乘6人;小船每条20元,限乘4人。

有50人去划船,怎样租船最省钱?2、大船限载8人,小船限载6人,共38人,怎样才能把人全部坐完?3、35个同学去租船,大船限坐10人,小船限坐6人,大船每条8元,小船每条6元。

你准备怎样租船?4、50名同学游三峡,可以租两条船:大船每条可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坐4人,租金8元。

怎样租船省钱?5、有65名游客去游玩,可以租小车和大车。

一辆小车120元,限乘客10人;一辆大车160元,限乘客15人。

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需要花多少钱?含小数应用题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4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0.6千米。

两天共修了多少千米?2、XXX的妈妈带50元钱去买菜,买荤菜用去28.75元,买素菜用去6.35元。

还剩多少钱?3、XXX买了两本参考书。

《数学教学指导》12.56元,《数学手册》比《数学教学指导》便宜2.5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一、小小知识窗看谁本领高!1、0.78里面有()个0.01,3.6里面有()个0.1。

2、4个百、5个十、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3、0.050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58厘米=()米540克=()千克7元8角3分=()元9吨40千克=()吨5、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10.1千克、1000克、1.1吨、1千克10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7、在○里填上“<”、“>”、“=”。

7.9○8.2 0.09○0.12 5.7○5.83.61米○362厘米284克○0.284千克 5.3米○532厘米8、0.8不改变大小,写成三位小数是()。

9、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

10、□5.□5,使这个数最小是(),使这个数最大是()。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3、4.4时=4时40分。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三、选择。

1、0.9比10少()A、0.1B、9.1C、92、由2、4、5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A、4.25B、2.54C、5.423、大于4.35小于5.35的小数有()个A、9B、10C、无数4、8080.80这个数()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A、百B、十C、百分5、小红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将减数3.8错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A、66.2B、142.2C、10.8四、计算。

1、口算:6.9-6= 0.9+0.6= 1-0.09= 0.9+0.1= 2.7+2.2=0.2+0.8= 0.7-0.7= 5.5+11= 1.3-0= 9.7-7=2、列竖式计算:27.09-9.28 22.45-19.156 9.07+2.88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15.89-(5.89+6.98) 4.9+12.87-5.38 75.6-10.8-9.24、列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部分:基础计算知识点:1.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背诵)2. 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背诵)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差+减数被除数=商×除数3. 0的运算(默写)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除,要商“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一、填空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二、口算二、口算24+0= 13-13= 0×8= 0÷9= 0+2.8=70-0= 0+504= 0÷36= 392×0= 7.8-0=8×125= 4×25= 24×5= 25×8= 125×4=三、笔算(每行的最后一个要验算)46×24= 104×35= 940×34= 13×124=2550÷25=414÷23=816÷51=640÷16=计算过关检测一、填空。

(7分)1、一个数和0相乘,得()。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

时间/秒 3 13路程/km 84 192700-169= 511+479= 4.2-0.359= 738+1.17=36×27= 108×25= 124×31= 18×930=88÷14= 119÷15 =2134÷24=396÷12=364÷70= 64÷22 = 952÷28= 3276÷84=三、解决问题(29分)1.蜗牛每天可爬行120m,21天能爬行多少米?2.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新- 课 -标 -第 -一- 网3.蜗牛每天爬120m,平均每小时爬多少米?(1天=24小时)4.一头大象的题中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体重的8倍,这头牛有多重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 )的运算,叫做(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加数=和-(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 )-减数( )=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 ),乘得的数叫做(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的运算,叫做(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 ),除法是乘法的(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因数因数=积÷(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 ÷除数除数=被除数÷ ( )被除数=商× ( )(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 )×除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 )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 ) ,后算( ) ;先( ) ,后(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的,后算( )的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 )a +0=( ) 0+(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 ) :②一个数减去它自已,结果得( )③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 )a×0=( ) ; ( )×a=0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 )⑥0不能做( )a ÷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 )、再(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 ) ,再看它的( ) ,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 ) 画数量3、从( ) 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4、从( ) 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 ) 的位置,和不( )a+b=()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 ),或者先把( ) 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 ) 不变(a+b)+c=()④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 ) 的位置,( ) 不变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 ) 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 ) 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再把积相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a÷b÷C=()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 ) 来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 )来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 )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 )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 )小数…所以,一位小数表示( )之几,两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之几如:0.5表示( ),0.05表示( ),0.25表示()0.005表示()0.025表示()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 )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 )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 )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 ) 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如:20.375,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 );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 );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 ),10个( ) 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或10个( ) 是1个0.01,10个0.01是1个(),10个( )是整数1…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 )去读,小数点读作()小数部分要()如:31.031读作: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 )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小数部分要()。

百二十点零零九八写作: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这叫小数的性质。

8、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 ) ,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 );整数部分相同,就(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 ),小数就缩小到原来(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 ),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 ) ,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来换算11、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 ),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 ),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 ) ,在数的后面加上“()”字或“()”第五单元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问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3、三角形具有()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 ) 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 ) 第三边。

5、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类。

如:6、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这三类。

如:7、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 )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 )(3)得数末尾有0,一般( )(4)不要忘记了( )。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1)没有括号,按从( )依次计算(2)有小括号,要先算(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 ) 。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 )5.一个整数与一个小数相加减时①先在整数的右边点上( )②再添上与另一个小数部分( )的0③然后再按照( )的计算方法计算6、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 )7、验算加法验算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 )②用减法,把和减去一个加数,看( )减法验算①用加法,把( )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②用减法,把( ),看是否等于减数应用整数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 )及减法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8、简便运算方法(1)几个小数连加时,如果其中的两个小数的( )相加能凑整,先把( ) ,可使计算简便(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小数时,如果这两个小数相加的和能凑整,可以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3)一个数减去两个小数的和,当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相同时,可以先( ),然后再( ),计算比较简便(4)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 )(5)在小数运算中,可以利用( )或( )使计算筒便:①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 )②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 )(6)在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中,交换数据的位置,一定要(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 )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 )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 ),且要用( )4、正方形的( )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 ),最后( )。

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 )。

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线段有( )条对称轴菱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半圆有( ) 条对称轴环有( ) 条对称轴半圆环有( ) 条对称轴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 ).(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梯形( )是轴对称图形。

只有( )梯形是轴对称图形9、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 )的。

比如:中国的赵州桥,印度泰姬陵,英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 )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只改变图形的( )12、利用( ) ,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育平均数1求平均数的方法(1)数据较少: ( )(2)常用方法:先合后分计算总数÷份数=( )2.平均数能清楚地表示( )条形统计图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 )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 )和( )两种。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怎样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 ) 还有横坐标上的“(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 )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4.例如上面两者要有( )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