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超声波测距实验报告082039140程稳
超声波测距实训报告毕业设计 精品

超声波测距实训报告姓名:孙志平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目录超声波测距实训报告 (1)目录 (2)1绪论 (3)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5)2 总体方案论证 (6)2.1 设计方案论证 (6)2.1.1 测距传感器 (6)2.2 系统方案 (7)3.1 单片机系统设计 (9)3.1.1 单片机的选择 (9)3.1.2 单片机引脚功能 (10)3.1.3 单片机最小系统 (13)3.2 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电路设计 (14)3.2.1 超声波发射电路设计 (15)3.2.2 超声波接收电路设计 (15)3.2.3 HR-SR04超声波集成模块 (16)3.3 显示报警模块设计 (18)3.3.1 液晶片显示模块设计 (18)3.3.2 报警模块设计 (19)3.4 系统整体电路 (20)4 系统软件设计 (21)4.1 主程序设计 (21)4.2 中断处理程序 (23)4.3 计算及显示模块设计 (24)4.4 报警模块设计 (26)5 硬件组装及性能调试 (26)6 结论及展望 (29)结束语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附录A 整体电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程序清单 (33)1绪论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已逐渐进入不少百姓家。
汽车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从而由此导致的倒车交通安全问题也非常严重,道路交通压力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也是面临严峻挑战。
在面临如此严峻的交通安全问题,许多涉及安全问题的汽车辅助系统也纷纷现世。
而本设计就是利用单片机知识、传感器知识等,进行的汽车防撞装置的设计,在汽车倒车时,这种装置可以在驾驶员对车尾与障碍物体的距离远近无法目测和判断时进行报警。
超声波测距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距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1.掌握超声波测距的基本原理;2.熟悉超声波测距仪器的使用;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实验原理超声波测距是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原理,通过测量超声波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被测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3. 实验器材与步骤3.1 器材1.超声波测距仪;2.连接线;3.测量物体。
3.2 步骤1.连接超声波测距仪与电源;2.打开超声波测距仪,进行自检;3.将测量物体放置在合适的位置;4.调整超声波测距仪的测量范围;5.记录测量数据;6.分析数据,计算距离。
4. 实验数据与分析本实验共进行五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序号 | 测量距离(cm) | 误差(cm) |— | ———— | ——– |1 | 150.0 | 2.0 |2 | 152.5 | 1.5 |3 | 148.0 | 2.0 |4 | 151.0 | 1.0 |5 | 149.5 | 1.5 |平均距离 = (150.0 + 152.5 + 148.0 + 151.0 + 149.5) / 5 = 150.0 cm最大误差 = 2.0 cm最小误差 = 1.0 cm5.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掌握了超声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被测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150.0 cm,最大误差为 2.0 cm,最小误差为 1.0 cm。
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测距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建议与改进1.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测量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在测距仪的测量范围内;2.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减小人为误差;3.后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超声波测距仪进行实验,比较其性能和精度。
7. 实验拓展7.1 超声波测距的应用领域超声波测距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交通、安防等领域,例如:1.工业领域:测量物体的尺寸、厚度、距离等;2.农业领域:测量土壤湿度、作物高度等;3.医疗领域:测量人体内部器官的距离、厚度等;4.交通领域:车辆测距、速度检测等;5.安防领域:监控设备、报警系统等。
超声测距模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超声波测距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超声波测距模块的硬件连接与软件编程。
3. 学习使用超声波测距模块进行距离测量。
4. 了解超声波测距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二、实验原理超声波测距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来测量距离的一种方法。
当超声波发射器发出超声波时,它会遇到障碍物并反射回来。
通过测量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障碍物与发射器之间的距离。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
设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为d,超声波从发射器传播到障碍物并返回所需的时间为t,则有:\[ d = \frac{v \times t}{2} \]其中,v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t为超声波往返所需的时间。
三、实验设备1. 超声波测距模块HC-SR042. STM32单片机开发板3. 调试工具4. 电源5. 导线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超声波测距模块的VCC、GND、TRIG和ECHO引脚分别连接到STM32单片机的3.3V、GND、GPIO和中断引脚。
(2)将STM32单片机的电源和地连接到实验平台的电源。
2. 软件编程(1)编写STM32单片机的程序,用于控制超声波测距模块。
(2)程序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初始化GPIO和中断引脚;- 发送触发信号;- 读取回响信号;- 计算距离;- 显示距离。
(3)使用HAL库函数实现上述功能。
3. 调试与测试(1)将程序烧录到STM32单片机中。
(2)使用调试工具检查程序运行情况。
(3)调整超声波测距模块的位置,测试不同距离下的测量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得到以下数据:| 距离(cm) | 测量值(cm) || :--------: | :--------: || 10 | 9.8 || 20 | 19.7 || 30 | 29.6 || 40 | 39.5 || 50 | 49.4 |2. 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测距模块的测量精度较高,误差在±1cm以内。
超声波测距仪-实习总结

超声波测距仪-实习总结第一篇:超声波测距仪-实习总结电子实习总结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0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实习与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所采用的题目均是“超声波无线测距仪设计”。
该题目是贯彻机电系教学改革精神,根据实践教学要求,新近设计研发的实习内容。
经过两周的实习过程,对于其中一些进步的方面与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为接下来的教改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对于此次设计过程,一些收获令人满意:第一,从教师团队的角度来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锻炼机会。
无论对于设计研发的老师,还是对参与实习指导的老师,都从中得到了全方面的提高。
相对于原先的教学套件,本设计从理论基础,到软硬件设计,老师们都能够做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指导的针对性相较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
学生反响较好。
同时,在实习结束时进行答辩,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实践效果的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第二,从学生角度来说,一周的时间,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安排,进行了全方面的理论学习,到元器件焊接,最后进行设计分组答辩。
时间紧凑,内容充实。
从实习答辩过程与实习报告的反馈来看,大家都能够做到主动思考,积极求解。
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非常主动,令人印象深刻。
尤其在答辩过程中,将固定的“老师问——学生答”方式实现反转,变成“学生问——教师答——教师问——学生答”,用答疑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尝试,对于实习过程总结与提高意义重大。
尤其是鼓励每名同学积极主动的寻找问题,用启发式的问题促进每个人去思考问题,符合我们教学改革的目的。
同时,让每名老师的身份由“考官”变为考生,也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师们的学习能力,为更好的了解学生所想,打下基础。
建议将此经验进行系内教研讨论。
第三,从系部角度来说,由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由任课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实习内容也是大势所趋。
实训报告超声波测距仪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方法,了解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和特点,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训内容1. 超声波测距原理超声波测距仪是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原理进行距离测量的设备。
当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信号后,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接收器接收反射信号,通过计算超声波往返时间,即可得到距离。
2. 超声波测距仪设计(1)硬件设计本次实训所设计的超声波测距仪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1)超声波发射模块:采用超声波发射器产生40kHz的超声波信号。
2)超声波接收模块:采用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
3)单片机模块:采用AT89S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负责控制超声波发射、接收、数据处理和显示。
4)显示模块:采用四位共阳数码管显示距离。
5)电源模块:采用稳压电源为整个系统供电。
(2)软件设计1)初始化:设置单片机工作状态,初始化各个模块。
2)超声波发射:单片机控制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信号。
3)超声波接收:单片机控制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
4)数据处理:计算超声波往返时间,根据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距离。
5)显示:将计算出的距离显示在数码管上。
3. 超声波测距仪调试(1)硬件调试:检查各个模块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软件调试:编写程序,调试单片机控制程序,使超声波测距仪能够正常工作。
三、实训过程1. 硬件制作(1)按照电路图连接各个模块,焊接电路板。
(2)组装超声波发射器、接收器和数码管。
2. 软件编写(1)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编写程序实现超声波发射、接收、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
(2)调试程序,确保超声波测距仪能够正常工作。
3. 调试与测试(1)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调试单片机控制程序,使超声波测距仪能够正常工作。
(3)进行实际测量,测试超声波测距仪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测量精度通过实际测量,超声波测距仪的测量精度在1厘米以内,满足日常使用要求。
超声测距实验报告

超声测距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超声测距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和掌握利用超声波进行距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估测量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 20kHz 的机械波,其在空气中传播时具有良好的指向性和反射特性。
超声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发射后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
具体计算公式为:距离=(超声波传播速度×传播时间)/ 2 。
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通过测量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 t,就可以计算出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超声测距模块:包括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
2、微控制器:用于控制超声模块的工作和处理数据。
3、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测量结果。
4、电源:为整个系统供电。
5、障碍物:用于反射超声波。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超声测距模块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正确连接到微控制器的相应引脚。
连接电源,确保系统正常供电。
将显示设备与微控制器连接,以便显示测量结果。
2、软件编程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编写控制超声模块工作和处理数据的程序。
实现测量时间的计算和距离的换算,并将结果输出到显示设备。
3、系统调试运行程序,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调整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以获得最佳的测量效果。
4、测量实验将障碍物放置在不同的距离处,进行多次测量。
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以下是在不同距离下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距离(米)|测量值 1(米)|测量值 2(米)|测量值 3(米)|平均值(米)|误差(米)||||||||| 05 | 048 | 052 | 050 | 050 | 000 || 10 | 095 | 105 | 100 | 100 | 000 || 15 | 148 | 152 | 150 | 150 | 000 || 20 | 190 | 205 | 195 | 197 | 003 || 25 | 240 | 255 | 245 | 247 | 003 || 30 | 290 | 305 | 295 | 297 | 003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较近的距离(05 米至 15 米)内,测量误差较小,基本可以准确测量。
超声波测量检测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超声波测量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超声波测距仪器的操作技能;3. 学会利用超声波测量检测技术进行实际应用;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类听觉上限(20kHz)的声波。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
超声波测量检测技术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或反射时间来获取距离信息。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超声波测距仪;2. 超声波发射器;3. 超声波接收器;4. 数字示波器;5. 电源;6. 测量距离的标尺;7. 实验平台。
四、实验内容1. 超声波测距仪器的使用与操作;2. 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3. 超声波反射系数的测量;4. 超声波衰减系数的测量;5. 超声波测距的实际应用。
五、实验步骤1. 超声波测距仪器的使用与操作(1)打开超声波测距仪,调整仪器至正常工作状态;(2)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如距离测量、速度测量等);(3)将超声波发射器固定在实验平台上,确保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固定;(4)将超声波接收器放置在距离发射器一定距离的位置;(5)启动超声波测距仪,观察测量结果。
2. 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1)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2)启动超声波测距仪,记录超声波往返传播时间;(3)根据超声波往返传播时间,计算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超声波反射系数的测量(1)将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固定值;(2)启动超声波测距仪,记录超声波往返传播时间;(3)根据超声波往返传播时间,计算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4)利用超声波传播速度和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计算超声波的反射系数。
4. 超声波衰减系数的测量(1)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2)启动超声波测距仪,记录超声波往返传播时间;(3)根据超声波往返传播时间,计算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4)利用超声波传播速度和超声波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计算超声波的衰减系数。
超声波测距仪实训报告

超声波测距仪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超声波测距仪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掌握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实训原理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往返时间来计算距离。
超声波发生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
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米/秒,根据计时时间 t 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 s,即 s = 340t/2。
三、实训设备与材料1、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包括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2、单片机开发板3、显示屏4、杜邦线若干5、面包板6、电源适配器四、实训步骤1、硬件电路设计将超声波传感器模块与单片机开发板进行连接,使用杜邦线将发射探头连接到单片机的某个输出引脚,接收探头连接到单片机的某个输入引脚。
将显示屏连接到单片机的相应引脚,以便显示测量到的距离值。
2、软件编程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如 C 语言和 Keil 软件。
编写初始化程序,包括单片机引脚的配置、定时器的设置等。
编写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控制程序,实现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并计算往返时间。
根据距离计算公式,将计算得到的距离值转换为合适的格式,并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
3、系统调试硬件调试: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电源是否正常,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等。
软件调试:通过单步调试、设置断点等方式,检查程序的执行流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综合调试: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进行调试,不断修改和优化程序,直到系统能够稳定准确地测量距离。
五、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测量误差较大问题描述:测量得到的距离值与实际距离存在较大偏差。
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硬件电路的干扰或者软件算法的不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plc的高速计数模块进行超声波测距实验
―――――微型控制计算机暑期设计实验报告
082039140程稳
利用51单片机来驱动超声波模块测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要结合定时中断和外部中断,利用12M或更高的晶振频率即可精确获取从发射到接收到超声波之间的时间,平均1ms对应 3.4cm的行程,本GE比赛设计需要物位测量的最大距离是30cm,即需要30*2/3.4=17.64ms,而GE PAC RX3i的PME软件梯形图程序得扫描周期2ms以上,就算是最快的定时节点也有1ms,所以若直接用PLC的普通离散量输入模块IC694MDL654输入节点来测量接收到超声波回波的时间的误差为1ms,误差距离3.4/2=1.7cm,结果自然不理想,更严重的问题在于PLC该模块无硬件中断响应功能,是不能测电平宽度的。
总之PLC的IO口工作在低速模式下是难以胜任高速测量任务的,但可喜的是GE PLC 的高速计数模块HSC304能处理2MHZ的信号,但仍无硬件中断功能。
于是想能否干脆把单片机测出的电平时间数据通过串口发送给PLC,我也试着这样连线测试,不过PLC串口的使用不像单片机这么简单,没有相关资料,PLC内部寄存器找不到PLC从单片机接收的数据。
于是仍决定放弃此方案,回到高速计数模块。
再认真阅读此模块配置信息和实验调试后,发现其可以测量出外部信号频率,于是想既然PLC无法直接测电平宽度,那干嘛不测量频率,有了频率自然有周期,有周期自然有电平宽度!
利用plc的高速计数模块检测超声波测距仪的信号接收端的频率,正常情况下应使用频率直接求得周期接而来计算时间,但由于实际测得这样根本很难实现,所以直接测频率,并利用示波器查看该频率的波形,并修改程序使得在所测距离变化的情况下,一周期内的低电平保持不变(高电平所持续的时间表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到所经历的时间,低电平是延时,为了使得波形正常),然后测出频率及其所对应的距离。
以下是用虚拟示波器测出的超声波模块在不同距离测量回波接收脚电压波形:
利用matlab 进行曲线拟合(拟合方法是:输入频率及所测距离利用plot (f ,d ,“*”)函数绘制图像,并利用tool 下的basic fitting 选择拟合方式进行拟合并得到曲线的公式)从而利用频率计算距离
d=[64.5 52.6 46.7 39.5 26.2 23.3 17.3 12.9 6.4 3]%用卷尺测量出探头与障碍物距离
x=[168 177 183 190 204 209 216 222 231 237 ]%PLC 高速计数模块HSC304测出的频率
plot(x,d,'*')
MA TLAB二次曲线拟出的公式如下:
y = p1*x^2 + p2*x +p3
Coefficients:
p1 = 0.0016329
p2 = -1.2635
p3 = 244.32
Norm of residuals =
1.6316
实验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
测距的误差与反射超声波的物质有关及超声波测距仪的摆放位置有关:
(1)当反射物质为水时,超声波测距仪在水桶的外面,这时所测的距离与实际相差很大,当放在桶内时则测量准确
(2)当用海绵作为反射物时则测量不精准
测量的精度与单片机延时有关系,并与plc高速计数模块的扫描时间有关系,扫描时间越长越准确,但时间越长更新的速度越慢,所以时间要设置合适,一般在1~2s 建议取1.5s
这样的精度是 5mm
鉴于此实验的创意改造,即不需要测出电平宽度而直接测出频率,故也只需要求51单片机做出的物位传感器不输出时间串行数据信号,而只输出频率信号。
于是单片机的编程设计思想是:触发IO口输出触发信号给超声波模块触发端启动模块发出超声波信号工作后,模块接收到回波后的回波脚后的电平变化信号被单片机另一普通IO口检测出后(电平由低变高),延时5~10ms(低电平),再启动新一轮触发,如此下去,单片机连接模块的回波脚的IO口就是一高电平与距离成正比,低电平不变的矩形波,如上面的虚拟示波器波形。
据此思路,单片机程序如附录所示。
附:超声波的程序(单片机给发射信号)
#include<reg51.h>
#define LED P1
#define SCAN P2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TX=P3^4;
sbit RX=P3^2;
bit flag=0;
bit flag_out=1;
uint fre=0;
void delay_25us(uchar ms)
{
uchar i,j;
for(i=0;i<ms;i++)
for(j=0;j<3;j++);
}
void delay_1ms(uchar ms)
{
uchar i,j;
for(i=0;i<ms;i++)
for(j=0;j<120;j++);
}
void INIT_measure(void) //初始化
{
IE=0X89;//1000 1001 EA T1 INT0 计数器/外部中断0
TMOD=0X10;//0001 0000 CT=0,内部计时器T1采用MODE1 16位定时IT0=1;// 负边缘触发
flag=0;//设INT0中断标志
}
void INT0_RX(void)interrupt 0 //外部中断0
{ uint distance=0;
//EX0=0;//不能关闭INT0中断,神句!!!
flag=1;
}
void TX_measure() //发射超声波
//EX0=1;//开启INT0中断
TX=1;//发射超声波
delay_25us(1);//至少9us
TX=0;//停止发射
}
void main()
{
INIT_measure();
while(1)
{
TX_measure();//发射超声波
RX=1;
delay_25us(10);
EX0=1;//开启INT0中断
flag=0;
while(!flag);//等待接受到返回信号
delay_1ms(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