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导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导学案

本章知识点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3、透镜的分辨方法(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

5、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三、生活中的透镜1、幻灯机与投影仪:幻灯片或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

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 1 页。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2.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手影B.放大镜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D.潜望镜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4.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没有光屏,眼睛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像B.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D.凸透镜既可以成正立的像,也可成倒立的像5.如图所示有四幅图,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是()A.甲、丁B.乙、丙C.乙、丁D.甲、丙6.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7.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B.小明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8.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所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乙图属于光的漫反射C.丙图中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镜间的距离无关D.丁图表明太阳光中有多种颜色的可见光9.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D.正立、缩小虚像10.小宇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画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凸透镜的左侧位置,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屏上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A.B.C.D.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2.小明在电影院看电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放映时,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放映时,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二、填空题13.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镜头,应使照相机______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_____胶片;在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______银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_____投影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实 的,则这像一定是 像。若成的是正立的 虚 像,则此像一定是放大的 像。
4.若有一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在凸透镜另一侧30cm处
的光屏上显示出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 15cm 焦距是 。
5. 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凸透镜成像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U>2f U=2f f<U<2f U=f U<f 像的特点 物像位置 像的性质 异 侧 倒立.缩小 实 像 异 侧 实 像 倒立.等大 倒立.放大 异 侧 实 像 不成像 正立.放大 同 侧 虚 像 应用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二、透镜成像作图3
3、透镜成像各区域的特点
综合练习题目:
1.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当物距为 25cm
时,这时成的是 倒立、缩小、的 实 像;如果物 距为20cm,则会成 倒立、 等大、的实像 ;如果 物距为16cm,则会成 倒立、 放大、的 实 像;如 果物距为8cm,则会成 正立 、 放大、的 虚 像。
3.有一个物体经过某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倒立
的地方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现将一个物体放在离此凸 透镜8厘米的主光轴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等大的实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6.有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cm处
沿主光轴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C ) A B C D 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离凸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离凸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答案解析)(4)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A.甲、丁B.乙、丙C.甲、丙D.乙、丁2.艾力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4 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20 cm C.30 cm D.40 cm3.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手影的形成B.湖面上树的倒影C.放大镜使光会聚光D.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8 cm B.10 cm C.12 cm D.15 cm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B.虚像一定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来承接C.小孔成像形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D.商贩在橘子上打蜡,使橘子看起来更光亮,利用了光的漫反射7.小春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阳光学业评价》,观察到了图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成像为放大正立的虚像B.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大于10cmC.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将变小D.图中的透镜与近视眼镜镜片的透镜种类相同,均为凸透镜8.将某一物体放在距一个凸透镜30厘米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厘米处,由此可以判定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9.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B.照相机就是利用如图所示的成像原理制成的C.该实验用的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D.蜡烛靠近凸透镜,在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变小10.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1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12.如图,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图象的形状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这是万二中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2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cm。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下列光学器具中,不是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制成的是()A.汽车后视镜B.近视眼镜C.穿衣镜D.牙医内窥镜3.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现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则()A.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B.一定成倒立放大实像C.可能成正立放大虚像D.一定成正立放大虚像5.下列光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是等大的实像B.木工师傅用一只眼沿棱的方向看,检查木板的棱是否平直,是利用光的反射C.水中筷子看上去向下弯折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物体距凸透镜距离在f和2f之间时,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6.将某一物体放在距一个凸透镜30厘米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60厘米处,由此可以判定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7.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实像B.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8.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向下并且向右移B.向下并且向左移C.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9.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10.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镜片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这只眼睛存在视力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测试试题和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测试试题和答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测试题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基本知识点归纳: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①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②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规律简化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

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2.光学仪器的操作1)照相机的操作: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

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3.眼睛1)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常见的光学仪器PPT课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常见的光学仪器PPT课件

物距的变化会引起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
内容讲解
制定计划与 进行实验
1.选用蜡烛、凸透镜(焦距己知)、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调节 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内容讲解
制定计划与进行 实验
2.改变物体(点燃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从远到近,观察像 的大小、正倒、虚实各怎样变化。测量出每一种情况下物体和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凸透 镜的2倍焦距。
物距在2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 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
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数据处理
内容讲解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课堂小结____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典题剖析
例2 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被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
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
A.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焦距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f/cm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内容讲解
制定计划与 进行实验
3.在成虚像和成实像的两种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 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还是向右侧偏斜。注 意像与物的左右关系。
内容讲解
数据处理
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课件(BS)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透镜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课件(BS)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透镜

f 焦距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
F
f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焦点 F 主光轴
f
正确理解会聚作用 F
F
会聚后的光线不一定相交。
会聚能力与焦距
F
f
F
f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光从凹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凹透镜有焦点吗? 虚焦点
F
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看一看。
f
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透镜
一、透镜
我们生活中有各 种各样的透镜
学习目标
01 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02 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重点)
理解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
03
散作用。(重难点)
04 会画透镜的光路图。(重难点)
课堂导入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
照相机
投影仪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凸透镜测焦距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 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 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 斑变的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这就是焦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学生与老师一起讨论举出各种镜子:穿衣镜,三棱镜,哈哈镜,交通镜,平光镜,老花镜、近视镜等.
学生讨论黑板上的例子可分为几种类型:镜面是平的,是弯曲的,只能反射光的,能透光的.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由学生回答各种透镜的不同之处: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
学生体会近视眼镜中间较薄,边缘较厚,是凹透镜;远视眼镜中间较厚,边缘较薄,是凸透镜.
(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的过程,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勇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并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学生探究实验过程:将蜡烛火焰与透镜的距离由远及近,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观察成像特点.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分下面几种情况研究:
(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
(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
(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
(5)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6)在以上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或右侧偏斜,找出物和像的左右、上下关系.
总结并画出或投影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说明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结合教材中的讲解(可用投影片或课件辅助),使学生认识到透镜表面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讲述《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冰透镜来生火?引出下面要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一:用太阳光找凸透镜的焦点.
课后作业
《学物理》相应习题
板书设计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
1、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距大于焦距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2)物距远远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物距稍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
讨论得出:放入凸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小、变亮,放入凹透镜,光照范围变大、变暗.
学生练习作图.
小结
透镜的类型,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对光的作用.
课后作业
1、教材P4-2、3
2、《学物理》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一、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老花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镜
2、透镜都有主轴和光心。
引导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和讲台上的大屏幕后,接着问:“凸透镜为什么会成不同特点的像?成不同特点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提练学生猜想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节探究活动.
在此给学生介绍物距(u)、像距(v)的意义.
“你如何设计方案来验证你自己的猜想?”
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并说明原因.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问题提出
1透镜的种类
进行猜想
2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归纳总结
3.焦点和焦距
问:“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调动学生将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镜子都写出来,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镜子进行分类.
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子即透镜.
发给学生各种类型的透镜.每个发给学生的透镜都要配有镜头纸,告诉学生用手摸透镜时要垫着镜头纸,但不能触摸透镜的光学面,以保护光学器材,养成爱护光学器材的好习惯.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跟凸透镜有关的仪器都有哪些?
【讲述】(结合实物介绍)
投影仪的主要构造有:聚光镜、光源、镜头、反光镜、屏幕和投影片.聚光灯为一组凸透镜,其作用是将光线会聚到一起,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板画】
【问题】(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
①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C.量出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
D.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
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
选择现有器材,自己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探究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学生设计实验中要用到的表格.
2.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1)平行光会聚法
(2)远物成像法
3.认识光具座,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并注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重点,大多数学生都能听得懂,但要想熟练掌握还应多做练习
教学课题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杨学武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幻灯机和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老师指出这一点我们叫它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让太阳光直接通过透镜射到眼睛,以免损伤眼睛).再让学生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重复上面实验,还能否在纸上找到亮点.
实验二:观察手电筒光射向透镜后,透过透镜的光照范围
引导学生观察放入透镜后,透过透镜区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围的变化.
提出: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看到什么现象?
重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物距、像距和实像、虚像的概念
教具准备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问题的提出
1.凸透镜可以成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进行猜想
制定计划
教学过程
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
交流合作
3.归纳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会有什么现象呢?”
【讲述】(可以让了解照相机原理的同学讲解.)
光圈环和快门的作用:光圈环和快门的配合使用,能够控制暴光量.课后阅读书P85阅读材料.
胶片在经显影、定影就可成为照片的底版了.
【讲述】我们能够利用放大镜看清较小的物体,但是要想看清细胞等微小的物体,放大镜就不能满足要求了.这是我们会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的过程就相当于显微镜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由两组镜片构成,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也就是我们所说得物镜和目镜.
强调为什么要共轴.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
分析部分学生的数据中出现的错误,和学生一块探讨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
学生讨论得到的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倒立,光屏可接到,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实像.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教学反思
本节概念较多,并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
应注重多结合图和实物进行讲解
教学课题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杨学武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光的折射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重点
探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难点
引导学生从真实复杂的物理实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教具准备
老花镜、近视镜、透镜一组、光源、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
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特征
教具准备
照相机的挂图、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1.投影仪
2.照相机
3.显微镜
4.望远镜
【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写成副板书,以便学生学习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时使用.)
【讲述】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虚像
u=f
不成像
进一步总结得到:一倍焦距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I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两侧且倒立;虚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且正立.
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I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小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如何得出的?从哪几个角度入手进行研究的?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讲述】(可以结合实物、挂图、模型或教学软件.)
可以让同学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照相机的主要构造有: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它们所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屏幕、调焦环、光圈环、快门、取景窗.
【问题】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称的像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