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铁路牵引供电设备技术规范

铁路牵引供电设备技术规范

目录第一部分、铁路牵引变电系统概述 (7)1.速度目标值 (7)2.设计边界条件 (7)3.主要参数 (7)第二部分、铁路牵引变电设备技术条件 (8)1、33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单相 (8)2、330kV牵引变压器油浸、V接 (14)3、330kV电力变压器油浸、三相 (21)4、22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单相 (29)5、220kV牵引变压器油浸、V接 (35)6、220kV电力变压器油浸、三相 (42)7、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单相 (50)8、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VX接 (56)9、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V接 (64)10、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斯科特 (71)11、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平衡 (78)12、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三角形 (85)13、110kV电力变压器油浸、三相 (91)14、55KV逆斯科特变压器干式、三角形 (99)15、55KV逆斯科特变压器油浸、三角形 (103)16、自耦变 (109)17、27.5KV所用变压器干式 (115)18、27.5KV所用变压器油式 (120)19、330KV电压互感器电容式油浸 (127)20、220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油浸 (135)21、220KV电压互感器电容式油浸 (139)22、110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油浸 (148)23、110KV电压互感器电容式油浸 (152)24、55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油浸 (160)25、55KV电压互感器电容式油浸 (164)26、27.5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油浸 (172)27、27.5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环氧树脂浇注 (176)28、330KV电流互感器油浸 (181)29、330KV 电流互感器干式 (185)30、220KV电流互感器油浸 (193)31、220KV电流互感器干式 (197)32、110KV电流互感器油浸 (205)33、110KV电流互感器干式 (209)34、55KV电流互感器油浸 (217)35、55KV电流互感器干式 (221)36、55KV电流互感器环氧树脂浇注 (228)37、27.5Kv电流互感器油浸 (233)38、27.5KV电流互感器干式 (237)39、27.5KV电流互感器环氧树脂浇注 (244)40、330kV氧化锌避雷器 (246)41、220kV氧化锌避雷器 (248)42、110KV氧化锌避雷器 (249)43、27.5kV氧化锌避雷器 (252)44、330KVSF6断路器双极/三极 (254)45、220KVSF6断路器双极/三极 (259)46、110KVSF6断路器双极/三极 (264)47、27.5KV真空断路器手车型 (269)48、27.5KV真空断路器户外式 (272)49、33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电动 (275)50、33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手动 (280)51、22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电动 (284)52、22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手动 (289)53、11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电动 (293)54、11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手动 (298)55、2X27.5KV隔离开关双极/电动 (302)56、2X27.5KV隔离开关双极/手动 (307)57、27.5KV隔离开关单极/电动 (311)58、27.5KV隔离开关单极/手动 (316)59、2X27.5KV负荷开关双极/电动 (320)60、27.5KV负荷开关单极/电动 (325)61、330KVGIS组合电器 (330)62、220KVGIS组合电器 (341)63、110KVGIS组合电器 (352)64、27.5KVGIS 开关柜 (363)65、27.5KV空气开关柜 (367)66、箱式分区所 (370)67、过分相装置 (378)68、27.5kV干式串联电抗器 (379)69、27.5kV油浸式串联电抗器 (384)70、27.5kV电容器 (390)71、集中接地柜 (396)72、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 (399)73、牵引供电控制终端 (413)74、供电调度系统 (418)75、交流电源屏 (425)76、直流电源屏 (429)77、33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芯 (437)78、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芯 (442)79、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芯 (447)80、27.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芯 (452)81、330kV电缆附件预制(无) (455)82、330kV电缆附件冷缩(无) (456)83、330kV电缆附件热缩(无) (457)84、220kV电缆附件预制(无) (458)85、220kV电缆附件冷缩(无) (459)86、220kV电缆附件热缩(无) (460)87、110kV电缆附件预制 (461)88、110kV电缆附件冷缩(无) (465)89、110kV电缆附件热缩(无) (466)90、27.5kV电缆附件预制 (467)91、27.5kV电缆附件冷缩 (472)92、27.5kV电缆附件热缩 (476)第三部分、试验方法及要求 (477)1、33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单相 (477)2、330kV牵引变压器油浸V接 (493)3、330kV电力变压器油浸三相 (509)4、22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单相 (525)5、220kV牵引变压器油浸V接 (542)6、220kV电力变压器油浸三相 (559)7、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单相 (576)8、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VX接 (593)9、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V接 (609)10、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斯科特 (625)11、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平衡 (641)12、110kV牵引变压器油浸三角形 (657)13、110kV电力变压器油浸三相 (673)14、55KV逆斯科特变压器干式三角形 (689)15、55KV逆斯科特变压器油浸三角形 (701)16、自耦变 (714)17、27.5KV所用变压器干式 (727)18、27.5KV所用变压器油式 (739)19、330KV电压互感器电容式油浸 (751)20、220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油浸 (753)21、220KV电压互感器电容式油浸 (755)22、110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油浸 (757)23、110KV电压互感器电容式油浸 (759)24、55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油浸 (761)25、55KV电压互感器电容式油浸 (763)26、27.5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油浸 (765)27、27.5KV电压互感器电磁式环氧树脂浇注 (767)28、330KV电流互感器油浸 (769)29、330KV电流互感器干式 (771)30、220KV电流互感器油浸 (773)31、220KV电流互感器干式 (775)32、110KV电流互感器油浸 (777)33、110KV电流互感器干式 (779)34、55kV 电流互感器油浸 (781)35、55KV电流互感器干式 (783)36、55KV电流互感器环氧树脂浇注 (785)37、27.5Kv电流互感器油浸 (787)38、27.5KV电流互感器干式 (789)39、27.5KV电流互感器环氧树脂浇注 (791)40、330kV氧化锌避雷器 (793)41、220kV氧化锌避雷器 (795)42、110kV氧化锌避雷器 (797)43、27.5kV氧化锌避雷器 (799)44、330KVSF6断路器双极/三极 (801)45、220KVSF6断路器双极/三极 (802)46、110KVSF6断路器双极/三极 (803)47、27.5KV真空断路器手车型 (804)48、27.5KV真空断路器户外式 (805)49、33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电动 (806)50、33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手动 (808)51、22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电动 (810)52、22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手动 (812)53、11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电动 (814)54、110KV隔离开关双极/三极手动 (816)55、2X27.5KV隔离开关双极/电动 (818)56、2X27.5KV隔离开关双极/手动 (820)57、27.5KV隔离开关单极/电动 (822)58、27.5KV隔离开关双极/手动 (824)59、2X27.5KV负荷开关双极/电动 (826)60、27.5KV负荷开关单极/电动 (828)61、330KVGIS组合电器 (830)62、220KVGIS组合电器 (833)63、110KVGIS组合电器 (836)64、27.5KVGIS 开关柜 (839)65、27.5KV空气开关柜 (841)66、箱式分区所 (842)67、过分相装置(无稿) (843)68、27.5KV干式串联电抗器 (844)69、27.5KV油浸串联电抗器 (850)70、27.5KV电容器 (856)71、集中接地柜 (859)72、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 (861)73、牵引供电监控终端 (865)74、供电调度系统 (869)75、交流电源屏 (874)76、直流电源屏 (876)77、33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芯 (880)78、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芯 (884)79、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芯 (888)80、27.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单芯 (892)81、330kV电缆附件预制(无) (895)82、330kV电缆附件冷缩(无) (896)83、330kV电缆附件热缩(无) (897)84、220kV电缆附件预制(无) (898)85、220kV电缆附件冷缩(无) (899)86、220kV电缆附件热缩(无) (900)87、110kV电缆附件预制 (901)88、110kV电缆附件冷缩(无) (906)89、110kV电缆附件热缩(无) (907)90、27.5kV电缆附件预制 (908)91、27.5kV电缆附件冷缩 (916)92、27.5kV电缆附件热缩(无) (922)第一部分、铁路牵引变电系统概述1.速度目标值2.设计边界条件3.主要参数第二部分、铁路牵引变电设备技术条件1、330kV牵引变压器油浸、单相1概述本技术条件规定了电气化铁路AT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用330kV单相牵引变压器的使用条件、基本参数、技术要求、以及试验项目、标志、包装、吊装、运输及储存。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不断地得到了改善,铁路交通的发展也变得日益重要。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是指规范铁路交通的电力供应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的规范,旨在确保电力供应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提高铁路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中国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已经与时俱进,为中国铁路的现代化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体部分:一. 物理环境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必须适应不同的物理环境,如风、陆地和水域等。

必须考虑到气候、地质、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系统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的稳定性。

二. 能源供应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能源供应必须考虑到电力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采用高品质的电力网络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处理各种电力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损失和浪费。

三. 保护和控制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保护和控制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采用先进的保护和控制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内部的保护和控制,并处理故障和灾害事件,以确保电力供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 设计和建设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必须适应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以提高电力供应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建设技术,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精密度和效率,并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五. 运营和维护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必须考虑到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采用先进的运营和维护技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检查系统的性能,发现和处理问题和故障。

结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是保证铁路电力供应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中国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规范已经完全符合最新的技术和政策要求,并遵循国际标准。

在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秉承可靠性、安全性、精密度、信息化、高效性和环境保护的原则,加快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推动铁路交通的升级、改善和改进。

铁路牵引网的供电方式与接触网结构

铁路牵引网的供电方式与接触网结构

铁路牵引网的供电方式与接触网结构1 牵引网的供电方式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地方电力系统的电能引入牵引变电所,通过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等,向电力机车提供持续电能。

牵引网主要由馈电线、接触网、钢轨、回流线组成。

馈电线(Feeder)是指从牵引变电所母线连接出来连接到接触网之间的传输导线。

接触网(Catenary)悬挂在铁道钢轨线正上方,对地标称电压27.5kV,是沿电气化铁路架空敷设的供电网,通过受电弓向电力机车或动车组提供电能。

接触网主要由承力索、吊弦、接触线组成,接触线与路轨轨面的高度通常为 6.5m。

牵引网供电方式主要有:直接供电方式、BT供电方式、AT供电方式、CC供电方式。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普遍采用带回流线的AT 供电方式。

1.1 AT供电方式AT(Auto-Transformer)供电方式的即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AT 供电方式具有更好的防干扰效果和更大的牵引能力,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和载重铁路基本使用AT 供电模式,牵引变电所的进线电源为交流110kv或220 kV,出线电压为交流2×27.5 kV。

牵引变电所主变压器输出二次侧分别接于牵引馈线(T)相和(F)相,每隔10~15km 设立一个自耦变压器所,并联接入牵引网中,变压器的首端和尾端与接触网的(T)相和(F)相相连,绕组的中点与钢轨相连接。

接触网和正馈线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电流大小仅为电力机车电力的一半,减少了电弧对接触网烧伤和受电弓滑板等问题,对邻近通信线路的干扰大大降低。

与其它供电方式相比,线路上的电压降可以减少一半,因此供电臂可延长一倍,达到50km—60km。

采用AT 供电方式无需加强绝缘就能使供电回路的电压提高一倍,在AT 区段电力机车是由前后两个AT 所同时并联供电,因此适宜与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等大负载电流运行。

图1 A T供电方式2 接触网结构高速铁路接触网功能是从牵引变电所引入电能,并将电能输送到沿铁路钢轨运行的电力机车的受电弓上。

铁路规范大全(中铁建技术中心网站)

铁路规范大全(中铁建技术中心网站)

一、线路1、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T 2098-2007)2、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3、工务作业标准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换碴作业(TB/T2658.20-2004)4、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5、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6、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7、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二、地质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T10403-2005)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5、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2003)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7、铁路工程地质风沙勘测规则(TB10053-98)8、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程(TB10055-98)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测规范(TB10049-96)10、铁路工程地基土旁压试验规则(TB10046-96)11、铁路工程地质盐渍土勘测规则(TB10045-96)12、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10042-95)1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1-95)14、铁路工程地质软土勘测规则(TBJ38-93)15、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6、铁路工程地质岩溶勘测规则(TBJ28-91)17、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则(TBJ27-91)18、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19、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20、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96)21、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22、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规则(96年局部修订版)(TBJ15-96)2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2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三、机车1、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34-2002)2、铁道动力装置用柴油机认证试验实施细则(TB/T 3098-2004)3、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试验台技术条件(TB/T 2229-2004)4、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条件(TB/T 1491-2004)5、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1-2000)6、铁路机车车辆修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四、高速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ZT216-2007)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8号)3、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1-2005)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4-2005)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0、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2-2005)1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4、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函[2004]157号)1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1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7、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18、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19、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下册)(铁建设[2003]13号)五、其它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07 J269)2、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2007 J774)3、铁路路基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4、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5、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3)8、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9、铁路工程基本术语(GB/T50262)10、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211-86)11、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TB10113-96)12、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13、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BJ16-86)14、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15、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216-94)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17、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18、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TB10061-98)19、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20、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21、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B10044-98)2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23、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2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5、铁路采石管理规则26、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2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28、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B10016-2002)29、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B10079-2002)六、路基1、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 10118-2006 J532)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6 J 158)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J 127)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6、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9、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0、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七、桥涵1、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TB/T2092-2003)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3043-2005)3、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 2484-2005)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 2331-2004)5、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2004)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8、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10、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11、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12、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3、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条文说明14、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TBJ106-91)15、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16、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17、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TBJ107-92)18、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19、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TB10116-99)20、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21、铁路桥梁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99)2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23、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25、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TB10052-97)26、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27、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28、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八、轨道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06)2、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GB/T 10411-2005)3、轨枕螺栓机动扳手通用技术条件(TB/T 3099-2004)4、混凝土枕用轨下调高垫板技术条件(TB/T 1781-2004)5、高锰刚辙叉技术条件(TB/T 447-2004)6、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技术条件(TB/T 412-2004)7、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8、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9、铁路轨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3-98)10、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11、轨道车管理规则12、铁路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2003年)九、隧道1、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5、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6、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8、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9、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10、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11、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十、电力1、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4、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TB10208-98)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98)6、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TB10080-2002)7、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64-2000)8、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TB10065-2000)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TB10117-98)10、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99)11、铁路电力施工规范(TB10207-99)1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1-2000)13、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22-2000)十一、测量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2、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2002)3、吸水式锚固包技术条件(TB/T2093-2002)4、混凝土岔枕技术条件(TB/T 3080-2003)5、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 3054-2002)6、预应力混凝土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 1879-2002)7、预应力混凝土枕疲劳试验方法(TB/T 1878-2002)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9、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10、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1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1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1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1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TB10425-94)15、填土密度湿度核子仪测试规程(TB/T10217-96)16、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17、铁路工程水质分析方法(TBJ104-87)18、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TBJ103-87)19、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20、铁路工程地基土十字板剪切试验规程(TB10051-97)21、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TBJ105-88)2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3、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97)2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25、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十二、安全规则1、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 3089-2004)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1-2003)4、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2-87)5、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6、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0-87)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9-87)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9、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3-87)10、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2-87)11、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1-87)12、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十三、通信1、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5部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5-2004)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4-2004)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3-2004)4、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2部分:塑料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2-2004)5、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TB/T3100.1-2004)6、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10034-2005)7、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TB10112-2005)8、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2005)9、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2003)10、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8-2000)11、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12、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13、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TB10060-99)14、铁路光缆PHD通信工程施工规范(TB10215-2000)15、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9-2000)16、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TB10221-2000)17、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TB10222-2002)1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十四、站场1、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2007)2、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091-2006)3、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4、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TB10083-2005)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6、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J209-96)8、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9、铁路单层砖房抗震设计规范(TB10040-93)10、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TBJ19-88)11、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TB10011-98)12、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10-98)1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98)14、铁路站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3-98)15、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TB10062-99)16、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TB10056-98)1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TB10114-97)18、铁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19、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B10066-2000)20、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TB10078-2001)21、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2002年)一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

牵引供电规程与规则

牵引供电规程与规则

2.《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安全规定精神,保证电气化铁路沿 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适应电气化铁路发展以及新建电气化线路送电通 车的安全宣传要求,铁道部自1979年4月26日以(79)铁机字654号文发布 实施。要求对通往电气化区段的乘务人员、押运人员及电气化铁路沿线 路内外职工、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组织传达学习和广为宣传,为有效地预 防触电伤亡事故发生,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第二讲

公用规章
二、行车安全监测设备
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技术设备 ,应具备 监测、记录、报警、存取功能,保持其作用良好、准确可靠,并定期进行 计量校准。

三、供电、给水及其设备
接触网额定电压值为25kV,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最低工作电压 为19kV。
接触网一般采用链型悬挂方式,其最小张力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接触线一般采用铜或铜合金线。
课题讨论1
1
安全安 安全运输 全
铁路技术管理规则
接触网事故抢修规 则
供电事管理规则
第二讲

公用规章
事故处理规定
第二节

一、事故分类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列车脱轨辆数、中断铁路行车时 间等情形,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二、事故应急救援
事故发生后,列车司机或者运转车长应当立即停车,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对 无法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邻近铁路车站、列车调度员进行处置。
第一讲

管理规章
2.《牵引供电事故管理规则》 为了加强对牵引供电事故的调查分析,做好事故的统计管 理,制定有效的防止措施,搞好安全运输生产,铁道部自 1985年6月1日以(85)铁机字124号文发布实施,现场简称 《供电事规》。 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 为了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一旦接触网发生故障,能迅速 出动,及时抢修,尽快地恢复供电和行车,最大限度地减 小事故损失和对运输的干扰,铁道部自2009年3月21日以 铁机(2009)39号文发布实施。现场简称《抢规》。

TB_10117-2008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

TB_10117-2008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

TB_10117-2008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TB 10117-2008J 807-2008铁路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power supplydispatching system2008-06-06 发布 2008-06-06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铁建设函[2005]1026号文《关于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制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新形势下铁路供电调度体制变化的需要,认真吸取了我国铁路供电调度系统工程建设的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后定稿。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

执行(或采用)单项或局部标准,并不免除勘察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整体工程和系统功能质量问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规范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远动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供电维护管理系统、房屋及其他要求等。

本规范系首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邮政编码:430063),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温建民、余心沪、宁建斌、马克明、吴树强、1冯在福、周铁军、管亚敏。

2目次1 总则 ..................................................................... ...................... 1 2 术语 ..................................................................... ...................... 2 3 基本规定 ..................................................................... .................. 3 4 远动系统 ..................................................................... (5)4.1 一般规定...................................................................... (5)4.2 系统构成...................................................................... (5)4.3 监控对象...................................................................... (6)4.4 系统配置及功能 (8)4.5 被控站配置及功能 (11)4.6 系统软件要求 .....................................................................124.7 通道要求...................................................................... . (13)4.8 系统技术指标 .....................................................................13 5 安全监控系统...................................................................... .. (14)5.1 一般规定...................................................................... . (14)5.2 监控对象...................................................................... . (14)5.3 系统主要功能 .....................................................................155.4 系统配置...................................................................... . (16)5.5 系统技术指标 .....................................................................16 6 供电维护管理系统 ......................................................................186.1 一般规定...................................................................... . (18)6.2 系统构成...................................................................... . (18)36.3 系统功能...................................................................... . (18)6.4 系统配置...................................................................... . (19)6.5 在线监测装置 .....................................................................19 7 房屋及其他要求 ..................................................................... .. (21)7.1 一般规定...................................................................... . (21)7.2 调度控制室要求 (22)7.3 机房要求...................................................................... . (22)7.4 电源要求...................................................................... . (23)7.5 接地要求...................................................................... . (23)7.6 通信要求............................................................................. 24 本规范用词说明 ..................................................................... .......... 25 《铁路供电调度系统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26)41 总则1.0.1 为适应铁路供电调度系统建设需要,统一铁路供电调度系统工程设计标准,制定本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Design code of railway electrictraction feedingTB10009-2005J 452- 2005主编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2005年4月25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 0 0 5年·北京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统一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的技术要求,使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和维修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 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 km/h的I、Ⅱ级标准轨距铁路,采用单相工频(50 Hz)、接触网额定电压为25 kV的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

1.0,3电力牵引应为一级负荷,牵引变电所应有两路电源供电,当任一路故障时,另一路仍应正常供电.1.0,4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应保证向电力机车供电。

当地区无电源且技术经济合理时,也可向铁路其他用户及地方负荷供电。

1.0,5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应能满足电力牵引的要求,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应积极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新设备、新材料。

设计中或采用标准设备。

当必需采用非标准设备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其主要技术条件。

1.0.6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应采用远动装置。

远动系统的传输通道应采用铁路通信系统中有专用通道,并应设置主、备通道。

1.0.7在繁忙干线的双线区段、牵引供电设汁应满足V形综合维修天窗的需要,并根据行车需要考虑反向行车的条件。

l.0.8当电力牵引供电设备绝缘试验电压无专用标准时,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中35 kV和66 kV 电压等级的规定办理。

1.0.9 电气化铁路上的各种建筑物应满足电力牵引区段建筑限界的要求。

牵引供电设备除有明确的毅定外,一般条件下应满足超级超限的限界要求。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总则#+$+#!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统一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的技术要求!使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和维修方便!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的!""级标准轨距铁路!采用单相工频%’$01&"接触网额定电压为&’-2的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设计##+$+3!电力牵引应为一级负荷!牵引变电所应有两路电源供电!当任一路故障时!另一路仍应正常供电##+$+)!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应保证向电力机车供电#当地区无电源且技术经济合理时!也可向铁路其他用户及地方负荷供电##+$+’!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应能满足电力牵引的要求!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应积极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新设备"新材料#设计中应采用标准设备#当必需采用非标准设备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其主要技术条件##+$+,!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应采用远动装置#远动系统的传输通道应采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专用通道!并应设置主"备通道##+$+4!在繁忙干线的双线区段!牵引供电设计应满足2形综合维修天窗的需要!并根据行车需要考虑反向行车的条件##+$+5!当电力牵引供电设备绝缘试验电压无专用标准时!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中3’-2和,,-2电压等级的规定办理##+$+%!电气化铁路上的各种建筑物应满足电力牵引区段建筑限界的要求#牵引供电设备除有明确的规定外!一般条件下应满足超级超限的限界要求##+$+#$!当设计线路需要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时!其设计还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电力牵引供电及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语&+$+#!电力牵引供电系统!67689:;89:<89;=>?66@;>A B C B96.由牵引变电所"牵引网以及其他辅助供电设施组成的供电系统#&+$+&!牵引网!9:<89;=>>69D=:-由接触网和回流回路构成的供电网络#))$!"#&+$+3!单相牵引变压器和三相2!E结线牵引变压器!B;>A76F/<B69:<89;=>9:<>B?=:.6: <>@9/:66*F/<B62!E8=>>689;=>9:<89;=>9:<>B?=:.6:包括单相结线"单相2!E结线和三相2!E结线牵引变压器#单相结线方式!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绕组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中的两相!二次侧$低压侧%绕组的一端接钢轨!另一端接入牵引侧母线#单相2!E结线方式!在牵引变电所设置两台双绕组单相变压器!联结成开口三角形!一次侧$高压侧%绕组的两个开口端和一个公共端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低压侧%绕组将公共端与钢轨大地相连!两个开口端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三相2!E结线方式!由一台三相双绕组牵引变压器连接成开口三角的结线方式#&+$+)!三相&二相平衡牵引变压器!9/:66F/<B6*9D=F/<B6G<7*<>86@9:<89;=>9:<>B?=:.6:当一次侧$高压侧%接到电力系统的三相电网时!则二次侧$低压侧%就产生相位差%$H的二相平衡电压!当二次侧两个供电臂负载平衡时!一次侧三相为对称系的牵引变压器#&+$+’!三相牵引变压器!9/:66F/<B69:<89;=>9:<>B?=:.6:包括三相I J!@##结线和I J!@##!@#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I J!@##结线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三相结线为I型!分别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低压侧%结线为"型!其一角和大地相连!另两角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I J!@##!@#组成的十字交叉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三相结线为I型!二次侧$低压侧%@##!@#结线的两个三角形线圈结成对顶三角形!对顶角接大地!其他各角分别接入牵引侧不同母线#&+$+,!自耦变压器!<K9=*9:<>B?=:.6:两个或多个绕组有一公共部分的变压器#&+$+4!吸流变压器!G==B96:9:<>B?=:.6:变换比为#的变压器!其中一个绕组与接触悬挂串联!另一个绕组与绝缘回流导线串联# &+$+5!并联电容补偿装置!8=.F6>B<9=:=?F<:<776:8<F<8;9<>86并联在母线上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及串联电抗器等的总称#&+$+%!分束供电!G:<>8/?66@;>A在枢纽$含大型客站及区段站%的各分场中!为方便供电和检修的需要!按电化股道群不同供电分区进行供电#&+$+#$!电分段!B689;=>;>A在纵向或横向将接触网从电气上互相分开的区段#&+$+##!分相装置!>6K9:<7B689;=>接触网中用于两段不同电压或不同相位处!避免接触网在受电弓通过时被连通的装置#&+$+#&!加强线!7;>6?66@6:为改善接触网的电压水平或载流能力!同接触线并联以增加其横截面积的架空导线#&+$+#3!自耦变压器供电线$L M线%!<K9=*9:<>B?=:.6:?66@6: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中起回流作用的导线#&+$+#)!自耦变压器中线$J线%!>6K9:<7D;:6=?<K9=*9:<>B*?=:.6: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的牵引网中!从自耦变压器绕组中点端子引出的导线#((%$#"&+$+#’!保护线!N O线"!F:=9689;E6D;:6在L!供电方式中#因保护的需要#将绝缘子的双重绝缘部分或者腕臂支持零件#连接到钢轨上的架空电线$&+$+#,!保护线用接轨线!P N O线"!8=>>689=:=?F:=9689;E6D;:6连接保护线和钢轨!或扼流变压器中点"的导线$&+$+#4!馈电线!供电线"!?66@6:8<G76接触网与牵引变电所%自耦变压器所%开闭所%分区所之间的连接导线$&+$+#5!架空地线!=E6:/6<@6<:9/;>A D;:6在接触网的接地系统中#为减少对钢轨的连接#作为接地回路一部分而专门设置的架空导线$&+$+#%!闪络保护地线!6<:9/;>A D;:6?=:?;<B/=E6:F:=9689;=>在闪络保护接地回路中#设置的架空地线$&+$+&$!吸上线!G==B9;>A D;:6相邻两吸流变压器间或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中#连接回流线与钢轨的导线$&+$+&#!硬横跨!F=:9<7B9:K89K:6由线路两侧的支柱及其上的横梁组成的门式结构$&+$+&&!软横跨!/6<@B F<>B K B F6>B;=>用横向承力索及定位索代替横梁的门式结构$&+$+&3!牵引供电远动系统!67689:;89:<89;=>?66@;>A:6.=968=>*9:=7B C B96.由控制站和被控站的远动设备及连接两者之间的通道设备组成的对牵引供电设备进行远距离实时监控的系统$它实现对牵引供电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显示等功能$&+$+&)!控制站!主站"!8=>9:=7B9<9;=>监控系统中对被控站进行远距离控制%监视%测量的场所$&+$+&’!被控站!子站"!8=>9:=776@B9<9;=>监控系统中受控制站监视和控制的场所$&+$+&,!远动终端!:6.=968=>9:=796:.;><7K>;9在被控站内按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输出和执行等功能的设备$&+$+&4!双工?K77*@K F76Q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的通信工作方式$&+$+&5!&2停’控制站!&2停’站"!&2B9=F’8=>9:=7B9<*9;=>在开设2形天窗的区段中#对接触网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进行集中控制的场所$3!牵引供电3+#!一般规定3+#+#!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应与电力部门商定外部电源供电方案#并核算系统电压损失$3+#+&!枢纽牵引供电系统设施的布点方案#应考虑近%远期供电的合理性和供电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可结合相关干线电气化工程分期实施$同枢纽相连的城市交通#当作为枢纽电气化的组成部分时#宜与枢纽供电制式相同#否则应有可靠的不同制式的衔接措施$((#$#"与电气化铁路干线相衔接的电气化铁路支线和铁路专用线!当其牵引供电系统为干线的组成部分时!供电方案应统一确定"3+&!牵引供电系统3+&+#!牵引变电所的分布应由供电计算并综合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布点应按远期需要设置$&!靠近负荷中心$3!满足接触网最低电压水平的要求$)!牵引变电所的供电范围应考虑运营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供电范围不应跨铁路局$’!向邻线及支线供电方便$,!外部电源工程量小"3+&+&!牵引变电所进线电源的电压等级应为##$-2或&&$-2"3+&+3!供电方式的选用应综合铁路%电力系统%铁路内外通信线路防护要求等技术经济因素比选确定"可采用直接供电方式%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或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一般情况宜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在通信防护不能满足要求的局部区段!可采用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繁忙干线%重载干线或沿铁路电力系统电源点&电厂%地区变电站’较少区段!可采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同一条电气化铁路的不同区段可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3+&+)!双线铁路区段的接触网末端可采用上%下行并联供电!两相邻牵引变电所间应设分区所"3+&+’!在相邻两牵引变电所供电的电分相处应设联络开关!当需要时可实现越区供电"不同电力系统供电的接触网分相装置区段!应加强绝缘!严禁将两个电力系统接通"3+&+,!牵引网需要分段&或分区’供电时!可设开闭所!并应符合下列设置原则及进线要求# #!当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供电臂较长时!可在供电臂中部设分段式开闭所$&!当地无牵引变电所且需要较多独立供电线时!可设馈线式开闭所!开闭所电源进线不宜少于两回$3!当开闭所供电范围的铁路线路有两个以上方向的干线引入时!其开闭所的电源进线应分别从两个干线方向引入$)!开闭所的电源进线优先采用独立供电线!也可利用接触网作为电源线路"3+&+4!接触网设置独立供电线应遵守下列原则##!双线铁路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及机务段等应设独立供电线!有条件时折返段可设独立供电线"&!牵引变电所%馈线式开闭所所在的双线铁路5股道以上的车站及单线铁路,股道以上的车站宜设独立供电线"3!大型枢纽的编组站各分场应设独立供电线!每个分场内宜在当地实行分束供电!分束原则可根据行车组织及检修需要!一般3#’股道为一束")!大型客站应设独立供电线!并实行分束供电!分束原则可根据客运需要按不同方向列车进站径路或站台划分$当客站上设牵引变电所或开闭所时!每束可单设供电线"’!铁路专用线和支线有条件时宜按独立供电设计"((&$#’3+&+5!2形综合维修天窗停电单元的划分!应根据行车组织的需要"线路设施和供电设备情况等综合比较确定#3+&+%!铁道干线电力牵引变电所牵引侧母线上的额定电压为&4+’-2!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为&R&4+’-2$电力机车"电动车组受电弓和接触网的额定电压为&’-2!最高电压为&%-2$电力机车"电动车组受电弓上最低工作电压为&$-2$电力机车"电动车组在供电系统非正常情况下%检修或事故&运行时!受电弓上的电压不得低于#%-2#3+&+#$!单相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三相不平衡影响!应满足有关标准规定值!必要时可在电力系统"牵引供电系统采取改善措施#牵引供电系统可采取下列措施’#!相邻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原边换接相序!合理安排牵引网的分段及相序$&!牵引变电所采用三相(二相平衡变压器#3+&+##!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谐波影响!应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谐波预测计算!当大于规定值时!应采取改善措施#3+3!牵引变压器"吸流变压器"并补装置"导线3+3+#!牵引变压器容量应根据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年需要的通过能力"机车类型"列车牵引重量"追踪间隔时分等条件计算$按紧密运行时客车和货车平行图分别进行校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需要通过能力按运量计算时!应预留一定的储备能力!单线采用&$S!双线采用#’S$近期按调查运量计算时!还应考虑货运量的波动性$远期按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计算时!应仅考虑储备能力#&!需要通过能力小于线路通过能力的’$S时!可按#+’#&+$倍的需要通过能力计算!此时不再考虑波动系数和储备系数#3!牵引能耗应按各类电力牵引列车计算!当客车"空车比重较小时!可按满载货物列车的牵引能耗计算#)!应充分利用牵引变压器的过负荷能力#3+3+&!牵引变压器应采用下列固定备用方式’每个牵引变电所宜设两台牵引变压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每台变压器容量应能承担全所最大负荷#3+3+3!牵引变压器宜采用单相结线!也可采用三相2!2或2!T结线"三相(二相平衡结线%包括斯柯特结线及阻抗匹配平衡结线等&"三相结线%包括I J!@##及I J!@##!@#十字交叉结线&等其他能满足供电要求的结线#3+3+)!吸流变压器的容量!应根据牵引网负荷大小及负载阻抗确定#3+3+’!当需要改善牵引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及吸收部分高次谐波时!应装设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其补偿度可采用$+#&#补偿后!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平均功率因数不应低于$+%# 3+3+,!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宜设在牵引变电所二次侧母线上#当采用固定并联电容补偿装置不能满足功率因数要求时!宜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的安装容量应根据要求的近期年运输量!并考虑#$S的余量计算选定#选定后应进行谐波校验#3+3+4!供电臂各导线的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和牵引负荷的要求!各导线应满足下列具))$$#’体要求!#!列车紧密运行时有效电流产生的温升校验"&!牵引网短路时各导线的动热稳定性校验"3!改善牵引网电压水平增设的附加导线#其截面可根据改善电压的设计需要确定#并应满足载流能力#但在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中不宜采用该加强措施$3+)!吸上线%保护线与钢轨连线3+)+#!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的吸上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吸上线宜设于相邻两吸流变压器中间#当路内外通信线路防护需要时也可偏置$ &!吸上线应与钢轨或扼流变压器线圈中点牢固连接$3!区间吸上线的截面#应按所在区段一列车最大电流选定"变电所处应按接触网最大电流选定$)!变电所处&供电臂首端’吸上线应设两处#一处与铁路正线相连"一处与变电所专用线或站线相连#双线区段上%下行正线应各设吸上线$’!相邻两吸上线的间距在自动闭塞区段应大于一个闭塞分区"吸上线处无扼流变压器时#在保证信号轨道电路正常工作条件下#可增设空扼流变压器#但不得在相邻两闭塞分区内同时增设$,!双线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并联供电的供电臂#回流线末端也应并联$3+)+&!带回流线直接供电方式的吸上线和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的钢轨连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吸上线和钢轨连线在自动闭塞区段#其间距不应小于两个闭塞分区$&!吸上线和钢轨连线应与钢轨或扼流变压器线圈中点牢固连接$3!吸上线和钢轨连线的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及具有承受短路电流的能力"与自耦变压器J线相连的钢轨连线还应满足自耦变压器供电范围内最大负荷电流的需要$ )!变电所处吸上线的设置及截面应与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的要求相同$)!牵引变电所)+#!所址选择和总布置)+#+#!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和自耦变压器所的所址应根据供电计算确定的分布方案进行选择#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便于架空或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不占或少占农田$3!当铺设铁路岔线时#应便于铁路岔线出岔及铺设#并力求岔线短捷"铺设公路时#便于与公路衔接#并力求避免跨越站场$)!具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及地基承载力#并避开危岩%流砂%滑坡%落石等地质不良地带"不宜设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避开高填方%大量拆迁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地区$,!不宜设在空气污秽地区$4!牵引变电所的围墙#距最近股道的线路中心#不宜小于#$.$5!牵引变电所的所址高程宜在#$$年一遇的高水位之上"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的所址高程宜在’$年一遇的高水位之上!否则应有防护措施!所址不应被积水淹没!山区变电所的防洪设施应满足泄洪要求"%!确定所址时!与电台#雷达站#机场#弱电线路以及地下管道#电缆#储油设施等邻近设施和周围环境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所与所外的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方便职工生活及水源条件较好")+#+&!牵引变电所总布置应保证运行安全可靠!力求紧凑合理!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远期发展方便扩建的可能")+#+3!所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宜利用原有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对坡度较大的场地!可采用阶梯形布置!但应便于所内运输#检修及巡视’&!建筑物#场地#道路和电缆沟的高程!同基础和管线的埋深应互相配合!统一安排!建筑物的室内地面宜高出室外地面3$$..’3!所区内应有排水措施!场地设计坡度不应小于$+’S!不宜大于,S!当土质易受冲刷时!不宜大于’S’)!电缆沟内应采取有效的防水和排水措施!沟壁顶面的高程!应高出地面#$$..以上")+#+)!所区围墙应设实体墙!高度不宜低于&+&.!在山区人烟稀少地区或无人值班条件下!可增高至&+’#3.")+#+’!牵引变电所应设公路或铁路岔线与外部公路或车站衔接"所内道路宜设置回车道!其所内#外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3+’."主要设备运输道路的宽度可根据运输要求确定"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内应设便于检修汽车出入的道路"所区内道路宜采用次高级及以上的路面")+#+,!牵引变电所所区内铁路岔线宜设计为平坡#直线!岔线轨面宜与场地高程一致!岔线的车挡后面不应设置建筑物")+#+4!所内巡视小道宽度宜为#.!并可利用电缆沟盖板作为巡视小道")+#+5!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的平面设计应节约占地面积!在布置上可采用半高型或高型方式布置’当占地很困难或盐雾等腐蚀性较强的地区!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组合电器或室内布置")+#+%!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室外电气设备区的地面宜硬化"绿化区应严防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主接线)+&+#!牵引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根据铁路与电力部门协商的原则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回路数#设备特点#铁路等级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安全可靠#接线简单灵活#操作方便和节约投资等要求")+&+&!##$#&&$-2进线为两回路时!宜采用分支接线"当有穿越功率时!可用桥形接线(固定备用时采用外桥接线)"分支接线的变电所!根据运行及检修的需要!可在两回路进线之间设置由隔离开关分段的跨条"**’$#’)+&+3!&4+’-2及’’-2配电装置中!断路器的备用方式应根据运输繁忙程度"断路器的类型"检修周期等确定#)+&+)!当牵引变电所向铁路其他用户供电时!可由高压侧为’’-2或&4+’-2的动力变压器供电!动力变压器的结线型式应根据牵引变压器的结线型式确定#)+&+’!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当牵引变压器的低压侧为&R &4+’-2时!牵引变电所可不设置自耦变压器#)+&+,!双线区段中分段式开闭所的主接线应满足在$2停%反行时!能实现接触网上"下行的纽接#)+&+4!自耦变压器&R &4+’-2侧可装设电动或手动隔离开关!在无电时进行投切#)+3!室内配电装置)+3+#!室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并应按图)+3+#*#和图)+3+#*&进行校验#图)+3+#*#!室内!#!!&!"#!"&!#!$值校验图图)+3+#*&!室内"#!%值校验图当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面小于&+3.时!应装设固定遮栏#&(’#$&表)+3+#室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符号适!用!范!围额定电压!-2"3#$&4+’!3’"’’!,,"##$(!#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网状和板状遮栏向上延伸线距地&+3.处与遮栏上方带电部分之间4’#&’3$$’’$5’$!&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带电部分之间4’#&’3$$’’$%$$"#栅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5&’54’#$’$#3$$#,$$"&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4’&&’)$$,’$%’$ #无遮栏裸导体至地!楼"面之间&’$$&’$$&,$$&5’$3#’$ $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导体之间#54’#%&’&#$$&3’$&,’$ %通向室外的出线套管至室外通道的路面)$$$)$$$)$$$)’$$’$$$!!注##!##$(系指中性点有效接地电网$&!当采用平衡变压器时%由于$&%两相间电压大于3’-2%在设计中!&值应适当增大$3!当为板状遮栏时%其"&值可取!#U3$..$)!通向室外配电装置的出线套管至室外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中所列室外部分之#值$’!海拔大于#$$$.时%!值应进行修正$,!本表所列各值不适用于制造厂的产品设计$)+3+&!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的选择应满足在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不应危及人身和周围设备的安全$)+3+3!&4+’-2及’’-2配电装置室内采用网栅间隔结构且双列布置时%其维护操作通道可采用&4,$..$室内配电装置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应符合表)+3+3的规定$当采用&4+’-2手车式开关柜%柜后有维修工作量时%柜后通道不宜小于#$$$..$ )+3+)!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栅栏高度%不应小于#&$$..%栅栏最低栏杆至地面的净距和栅条间的净距不应大于&$$..$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遮栏高度%不应小于#4$$..%遮栏网孔不应大于)$..R)$..$围栏门应装锁$表)+3+3室内配电装置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通道种类布置方式维护通道操!作!通!道固!定!式手!车!式设备单列布置5$$#’$$单车长U#&$$设备双列布置#$$$&$$$双车长U%$!!注##!通道宽度在建筑物的墙柱个别突出处%允许缩小&$$..$&!手车式开关柜不需进行就地检修时%其通道宽度可适当减小$3!固定式开关柜靠墙布置时%柜背宜离墙’$..$’)’#$’)+3+’!当电压等级为3#&4+’-2!3’-2"时#室内油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宜装设在两侧有隔墙!板"的间隔内%当电压等级为’’!,,"###$-2时#室内油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应装设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4+’-2!’’-2"室内真空断路器可安装在两侧有网栅的间隔内&总油量大于#$$-A的室内油浸电力变压器#宜装设在单独的防爆间内#当布置有困难时#也可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并应设置消防设施&)+3+,!室内单台电气设备总油量在#$$-A以上应设置贮油设施或挡油设施&挡油设施宜按容纳&$S油量设计#并应有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事故油无法排至安全处时#应设置能容纳#$$S油量的贮油设施&排油管内径的选择应能尽快将油排出#并不应小于#$$..&)+3+4!&4+’-2!’’-2"配电装置室内采用成套开关柜时#应设置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闭锁装置%当采用网栅间隔结构时#宜设置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闭锁装置&)+3+5!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5的规定&就地检修的室内油浸变压器#其所在室的室内高度可按吊心所需最小高度加4$$..确定#宽度可按变压器两侧各加5$$..确定&表)+3+5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的最小净距!.."变压器容量!-2’L"#$$$及以下#&’$及以上变压器与后壁$侧壁之间,$$5$$变压器与门之间5$$#$$$干式变压器的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的净距不应小于,$$..#干式变压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并应满足巡视与维修的要求&但全封闭型的干式变压器可不受此距离的限制&)+3+%!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3+%规定&表)+3+%牵引变电所等各所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最低耐火等级建$构筑物名称火灾危险性类别最低耐火等级主控制室$继电器室!包括蓄电池室"戊二级配电装置室每台设备油量,$-A以上丙每台设备油量,$-A及以下丁二级油浸变电器室丙一级有可燃介质的电容器室丙二级材料库$工具间!仅贮藏非燃烧器材"戊三级电缆沟及电缆隧道用阻燃电缆戊用一般电缆丙二级!!注(主控室$继电器室的戊类应具备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安全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09—20XX (452 — 20XX 20XX年4月25日发布20XX
年4月25日实施 1总则 1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统一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的技术要求,使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和维修方便,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 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I、\级标准轨距铁路,采用单相工频绕组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中的两相,二次侧绕组的一端接钢轨,另一端接入牵引侧母线。

单相V,结线方式,在牵引变电所设置两台双绕组单相变压器,联结成开口三角形,一次侧绕组的两个开口端和一个公共端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绕组将公共端与钢轨大地相连,两个开口端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三相V,结线方式,一台三相双绕组牵引变压器连接
成开口三角的结线方式。

2. 0. 4 三相一二相平衡牵引变压器 three phase—two phase bal—anced traction transformer 当一次侧就产生相位差90°的二相平衡电压,当二次侧两个供电臂负载平衡时,一次侧三相为对称系的牵引变压器。

5 三相牵引
变压器 three phase traction transformer
包括三相YN,dl1结线和YN,dl1,dl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YN,dl1结线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三相结线为Y型,分别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结线为\型,其一角和大地相连,另两角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YN,dl1,dl组成的十字交叉变压器,一次侧三相结线为Y型,二次侧dl1,dl结线的两个三角形线圈结成对顶三角形,对顶角接大地,其他各角分别接入牵引侧不同母线。

6 自稱变压器 auto—transformer 两个或多个绕组有一公共部分的变压器。

2. 0. 7 吸流变压器 booster transformer
变换比为1的变压器,其中一个绕组与接触悬挂串联,另一个绕组与绝缘回流导线串联。

2. 0. 8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xxpensator of paraller capacitance
并联在母线上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电容器组、放电线圈及串联电抗器等的总称。

9 分束供电 branch feeding
在枢纽的各分场中,为方便供电和检修的需要,按电化股道群不同供电分区进行供电。

2. 0. 10 电分段 sectioning
在纵向或横向将接触网从电气上互相分开的区段。

2. 0.
11 分相装置 neutral section
接触网中用于两段不同电压或不同相位处,避免接触网在受电弓通过时被连通的装置。

12 加强线 line feeder 为改善接触网的电压水平或载流能力,同接触线并联以增加其横截面积的架空导线。

13 自稱变压器供电线auto—transformer feeder 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中起回流作用的导线。

14 自耦变压器中线neutral wire of auto—trans — former 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的牵引网中,从自耦变压器绕组中点端子引出的导线。

1928 15 保护线的导线。

17 馈电线feeder cable 接触网与牵引变电所、自耦变压器所、开闭所、分区所之间的连接导线。

18 架空地线 overhead earthing wire 在接触网的接地系统中,为减少对钢轨的连接,作为接地回路一部分而专门设置的架空导线。

19 闪络保护地线earthing wire for fiashover protection 在闪络保护接地回路中,设置的架空地线。

2. 0. 20 吸上线 boosting wire
相邻两吸流变压器间或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中,连
接回流线与钢轨的导线。

21 硬横跨portal structure
线路两侧的支柱及其上的横梁组成的门式结构。

2. 0.
22 软横跨 head span suspension
用横向承力索及定位索代替横梁的门式结构。

23 牵引供电远动系统 electric traction feeding remote con —trol system
控制站和被控站的远动设备及连接两者之间的通道设备组成的对牵引供电设备进行远距离实时监控的系统。

它实现对牵引供电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显示等功能。

24 控制站controlled station 监控系统中受控制站监视和控制的场所。

2. 0. 26 远动终端 remote control terminal unit
在被控站内按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输出和执行等功能的设备。

2. 0. 27 双工 full —duplex
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的通信工作方式。

28 “V 停”控制站(“V 停”站)“Vstop'ontrol sta—tion 在开设V形天窗的区段中,对接触网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进行集中控制的场所。

3牵引供电—般规定
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应与电力部门商定外部电源供电方案,并核算系统电压损失。

枢纽牵引供电系统设施的布点方案,应考虑近、远期供电的合理性和供电需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可结合相关干线电气化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