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概论考试B.doc

合集下载

研究生复合材料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复合材料试题及答案

复合材料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判断题(2分×10=20分)1.复合材料的自振频率比单一材料要低, 因此可以避免工作状态下的共振。

2.玻璃陶瓷又称微晶玻璃。

3.纤维与金属类似, 也有时效硬化现象。

4.立方型的BN, 因在结构上类似石墨而具有良好的润滑性。

5.在溶解与润湿结合方式中, 溶解作用是主要的, 润湿作用是次要的。

6.石墨纤维的制造与Al2O3纤维类似, 都是采用直接法。

7.纯金属的表面张力较低, 因此很容易润湿纤维。

8.E-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9.良好的化学相容性是指高温时复合材料的组分之间处于热力学平衡, 且相与相之间的反应动力学十分缓慢。

10.(TiB+TiC)/Al是一种混杂复合材料。

二、填空题(1分×18=18分)1.Bf/Al 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以()为主。

2.纤维增强CMCs的断裂模式有()、()、和()。

3.非线性复合效应有()、()、()和()。

4.复合材料的设计类型有()、()、()、()和()。

5.CVD法制造B f的芯材通常有()、()、()和()。

原位复合材料中, “原位”是指()。

三、简答题(4分×5=20分)1.池窑拉丝法在那些方面比坩埚法生产玻璃纤维更为先进?2.温度因素是如何影响复合材料中基体对增强体的润湿性?3.Bf表面为什么通常要进行涂层?4.简述现代界面模型的主要观点。

纤维增强ZrO2复合材料的主要增韧机制有哪些, 并简述其增韧原理。

四、问答题1.说明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横向弹性模量遵循混合效应(12分)。

2.写出2种液态法制造MMCs的方法, 并简述其工艺过程和优缺点(12分)。

画出CMCs的应力-应变曲线, 将其与低碳钢作比较;简述CMCs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断裂过程, 画出示意图。

(20分)一、判断题1×2√3×4×5×6×7×8×9√10√(每小题2分)1.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8分)2.机械结合3.脆性断裂韧性断裂混合断裂4.相乘效应诱导效应系统效应共振效应5.安全设计单项性能设计等强度设计等刚度设计优化设计6.钨丝碳丝涂钨的石英纤维涂碳的石英纤维增强体不是采用外加方法进入基体的, 而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在基体内部生成的三简答题1.(1)池窑拉丝法采用的漏板上小孔数目大幅度增加, 提高了拉丝效率;(2)池窑拉丝采用玻璃料直接熔化而不是采用玻璃小球, 提高了原料利用率(3)池窑拉丝的废料可以直接再熔化, 减少了浪费满分4分, (2), (3)共2分。

复合材料试题B卷及答案

复合材料试题B卷及答案

2014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程考试《复合材料》本科 试卷(B 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 六 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2.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得分: 】1.复合材料中的“碳钢”是( )A 、玻璃纤维增强Al 基复合材料。

B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C 、碳纤维增强塑料。

D 、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

2.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 )A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

B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

C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

D 、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

3.在体积含量相同情况下,纳米颗粒与普通颗粒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 A 、前者成本低 B 、前者的拉伸强度好 C 、前者原料来源广泛 D 、前者加工更容易 4、Kevlar 纤维( )A 、由干喷湿纺法制成。

B 、轴向强度较径向强度低。

C 、强度性能可保持到1000℃以上。

D 、由化学沉积方法制成。

5、碳纤维( )A 、由化学沉积方法制成。

B 、轴向强度较径向强度低。

C 、强度性能可保持到3000℃以上。

D 、由先纺丝后碳化工艺制成。

6、聚丙烯增强塑料的使用温度一般在:( )A 、120℃以下B 、180℃以下C 、250℃以下D 、250℃以上 7、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受吸湿影响,原因之一是( )A、环氧树脂吸湿变脆。

B、水起增塑剂作用,降低树脂玻璃化温度。

C、环氧树脂发生交联反应。

D、环氧树脂发生水解反应。

8、玻璃纤维()A、由SiO2玻璃制成。

B、在所有纤维中具有最高的比弹性模量。

C、其强度比整块玻璃差。

D、价格贵、应用少。

9、生产锦纶纤维的主要原料有()A、聚碳酸酯。

B、聚丙烯腈。

C、尼龙。

D、聚丙烯。

10、晶须()A、其强度高于相应的本体材料。

2017年西南大学1024《复合材料概论》习题答案

2017年西南大学1024《复合材料概论》习题答案

2017年西南大学1024《复合材料概论》习题答案1024《复合材料概论》习题1、一维增强体顾名思义,增强体在一维上比较长,二另外两维比较短,又称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2、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的高分子量(通常可达10~106)化合物。

3、碳纤维详细答案:11813653264、晶须5、陶瓷基复合材料6、金属基复合材料7、混凝土8、聚合物材料9、钛基复合材料10、复合材料基体的作用是什么11、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可分为哪四类)?12、在制备复合材料时为什么对增强体表面处理?13、窗体底端14、金属基复合材料与陶瓷基复合材料相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有哪些?15、窗体底端16、什么是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7、什么是碳/碳复合材料?18、窗体顶端19、窗体底端20、什么是无机凝胶材料?21、镍基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均可做为高温材料使用,试比较两种材料优缺点?22、镍基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均可做为高温材料使用,试比较两种材料优缺点?窗体顶端23、为什么说航空技术和复合材料息息相关,复合材料的技术是开发航空航天技术的必备条件?24、窗体顶端25、试列举出石墨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点.26、窗体顶端27、窗体底端28、试列举出钛基复合材料的优点.29、窗体底端30、窗体顶端31、窗体底端32、陶瓷基复合材料按基体分类有哪些,与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较其优缺点?33、窗体顶端34、窗体底端35、窗体顶端36、金属基复合材料有哪些,其性能特点如何?<br< p="">37、试举出生活中你所接触到的复合材料,并指出其基体和增强体。

38、畅想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人类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变革39、窗体底端40、窗体顶端41、窗体底端42、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优缺点。

43、窗体底端44、名词解释:颗粒增强复合材料45、窗体顶端46、论述题:复合材料复合的初衷是什么?你所接触到的复合材料用哪些,试举三例,并说明其特点。

复合材料概论考试复习题

复合材料概论考试复习题

复合材料概论复习提要一、名词解释1、复合材料2、基体3、增强体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5、金属基复合材料6、陶瓷基复合材料7、水泥基复合材料8、碳/碳复合材料9、玻璃钢10、脱模剂11、复合材料的蠕变12、CVD13、玻璃纤维14、碳纤维15硼纤维16氧化铝纤维17、晶须18、A玻纤、E玻纤、S玻纤、M玻纤19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20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21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22、单模、对模23、等代设计法。

24、水泥二、重要知识点1、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有三种主要作用。

2、复合材料的界面的作用和效应。

3、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以及意义、如何设计防腐蚀(碱性)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4、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沃兰(V olan)的结构式,沃兰和有机硅烷对玻纤表面处理的机理。

5、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的生产过程以及性能(优点和缺点)、表面处理方法。

6、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以及性能(优缺点)。

7、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主要性能。

8、铝基复合材料的制造与加工。

9、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10、晶须或者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和成型加工方法。

11、RTM成型工艺、模压成型工艺和手糊成型工艺。

12、在连续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拉丝时要用浸润剂的原因。

13、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形式以及影响界面稳定性的因素。

14、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

(完整版)复合材料试卷B

(完整版)复合材料试卷B

《复合材料》试卷(B)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碳纤维:2.强度:3.比模量:4.玻璃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晶须的分类:金属晶须、陶瓷晶须、、、。

2.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

3.常用的陶瓷基体主要包括、、、等。

4.热塑性聚合物是指具有线型或支链型结构的那一类有机,这类聚合物可以反复,而冷却后变硬。

5.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和。

6.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可以分成、、。

7.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通常也成为,可分为、和三类。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复合材料的类别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这一种是()A金属基复合材料 B. 树脂基复合材料C.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2.飞机,火箭的机翼和机身以及导弹的壳体,尾翼中的复合材料是()A. 金属基复合材料B. 树脂基复合材料C. 绝缘基复合材料3.下列产品或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①玻璃钢②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的钓鱼竿③飞机机身④航天飞机隔热陶瓷片⑤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A. ①⑤B. ①②③ C. 全部4.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弹头盔能抵御多种手枪子弹的射击,最大限度的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这利用了复合材料的()A. 高强质轻B. 耐热抗高温C. 耐腐蚀稳定性好5.下列物质中哪项是复合材料()A、合金B、水泥C、混凝土6.下列哪种纤维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气相沉积法()A、碳化硅纤维B、氧化铝陶瓷C、硼纤维7.SiC纤维()A、用浆体成型法制成。

B、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成。

C、有时含有Y芯。

8.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为纤维状,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碳纤维,玻璃纤维等。

对纤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玻璃在一定条件下拉成极细的丝,可用于纺织宇航服等,但其拉伸强度却接近同强度的钢。

B、玻璃纤维易断,不能用于纺织。

C、碳纤维化学性能好,耐酸碱腐蚀,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

9.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为纤维状,对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伸强度接近同强度的钢一样。

复合材料原理考试总结整理

复合材料原理考试总结整理

复合材料原理考试总结整理复合材料原理第一章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是什么?(1) 密度低;(2) 耐腐蚀;(3) 易氧化、老化;(4) 聚合物的耐热性通常较差;(5) 易燃;(6) 低的摩擦系数;(7) 低的导热性和高的热膨胀性;(8) 极佳的电绝缘性和静电积累;(9) 聚合物可以整体着色而制得带色制品。

(10) 聚合物的一些力学性能随其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变化。

2.复合材料区别于单一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不仅保持原组分的部分优点,而且具有原组分不具备的特性2、区别于单一材料的另一显著特性是材料的可设计性3、材料与结构的一致性3.增强体和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代表性的作用是什么?(1)填充,用廉价的增强体,特别是颗粒状填料可降低成本。

(2)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可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增强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等。

(3)赋予功能,功能体可赋予聚合物基体本身所没有的特殊功能。

功能体的这种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第二章1.复合效应特点?1.线性效应:平均效应平行效应互补效应相抵效应2.非线性效应:相乘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系统效应线性效应: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成正比关系。

非线性效应:非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成曲线关系。

1.平均效应:是复合材料所显示的最典型的一种复合效应。

2.平行效应:增强体(如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很弱的复合材料所显示的复合效应,可以看作是平行效应。

3.相补效应: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体,在性能上能互补,从而提高了综合性能,则显示出相补效应。

4.相抵效应:基体与增强体组成复合材料时,若组分间性能相互制约,限制了整体性能提高,则复合后显示出相抵效应。

1.相乘效应:两种具有转换效应的材料复合在一起,有可能发生相乘效应。

2.诱导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复合材料中的一组分材料可以通过诱导作用使另一组分材料的结构改变而改变整体性能或产生新的效应。

3.共振效应:两相邻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机械的或电、磁的共振。

复合材料概论个人整理版(考试专用)

复合材料概论个人整理版(考试专用)

第一章总论1.1 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第一代:1940年到1960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第二代:1960年到1980年,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时期;第三代:1980年到1990年,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第四代:1990年以后,多功能复合材料。

纵观复合材料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早期发展出现的复合材料,由于性能相对比较低,生产量大,使用面广,可称之为常用复合材料。

后来随着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性能高的先进复合材料。

1.2 复合材料的定义什么是复合材料? (Composition Materials , Composite)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材料=基体(连续相)+增强材料(分散相)1.3 复合材料的命名复合材料在世界各国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和命名方法,比较共同的趋势是根据增强体和基体的名称来命名,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强调基体时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2)强调增强体时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

(3)基体材料名称与增强体材料并用。

这种命名方法常用来表示某一种具体的复合材料,习惯上把增强体材料的名称放在前面,基体材料的名称放在后面。

例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或简称为“玻璃/环氧复合材料”。

碳纤维和金属基体构成的复合材料叫“金属基复合材料”,也可写为“碳/金属复合材料”。

碳纤维和碳构成的复合材料叫“碳/碳复合材料”。

国外还常用英文编号来表示,如MMC(Metal Matrix Composite)表示金属基复合材料,FRP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表示纤维增强塑料,而玻璃纤维/环氧则表示为GF/Epoxy, 或G/Ep(G-Ep)1.4 复合材料的分类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复合材料、粒状填料复合材料、编织复合材料、其他: 层叠、骨架、涂层、片状、天然增强体按增强纤维种类分类: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复习题

复合材料复习题

复合材料复习题第一篇:复合材料复习题《高分子复合材料》复习题基本概念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形变或断裂的能力。

2 3 4 5 比强度材料极限强度与密度的比值。

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为模量。

比模量模量与密度的比值。

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若复合产物为液体或气体时就不称为复合材料。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增强同一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称为混杂复合材料。

按基体材料分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8 按材料作用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纤维起着主要承载作用。

在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主要作用应是以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性能为主。

11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是主要承载物,基体的强度对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铁、镍元素在高温时能有效地促使碳纤维石墨化,破坏了碳纤维的结构,使其丧失了原有的强度,做成的复合材料不可能具备高的性能。

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大致可分为轻金属基体和耐热合金基体两大类。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一般选用纯铝或含合金元素少得单相铝合金,而颗粒、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则选择具有高强度的铝合金。

用于1000℃以上的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主要是镍基、铁基耐热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较成熟的是镍基、铁基高温合金。

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包括传递效应、阻断效应、不连续效应、散射和吸收效应及诱导效应。

17 常用的陶瓷基体主要包括玻璃、玻璃陶瓷、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等。

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有三种主要的作用:把纤维粘在一起;分配纤维间的载荷;保护纤维不受环境影响。

19 降解指聚合物主链的断裂,它导致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使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坏。

交联是指某些聚合物交联过度而使聚合物变硬、发脆,使物理力学性能变坏。

20 热固性树脂分类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指有线性结构的,主链上同时具有重复酯键及不饱和双键的一类聚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 |
+ 309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B )
课程名称:有机化工工艺学
共]页 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100分
考试方式: 闭卷
适用专业(班级): 应化0801、080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有机化工工艺学的定义是-
2、 石油组成非常复杂,其•中所含炷类有、和 三种。

3、 天然气中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1) ;
(2 ) ; (3 ) -
4、 煤的气化是指 o
5、 K SF 是指,能较合理地反映裂解进程的程度。

6、 管式裂解炉主要由 和 两大部分组成。

7、 炷类热裂解装置中的五大关键设备分别是管式裂解炉、、、
、和 3
8、 深冷分离方法实质是 的过程。

9、 目前工业上分离对、间二甲苯方法主要有、 和。

10、 费-托合成是指。

11、 低压合成甲醇工艺流程的四个工序是、、、
和 3
12、 用于低压合成甲醇:工艺采用 和 两种反应器,其中
反应器是直接冷却的。

13、 乙烯轮盐络合催化氧化一段法生产乙醛的工艺流程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和 O
14、 在乙醛液相催化日氧化生产醋酸的工艺流程中,采用的反应器是具有外循环冷
却器的 ____ 反应器。

1 5、甲醇低压洗化制醋酸所用的催化剂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

16、乙烯氧氯化制取1, 2-二氯乙烷,工业上普遍采用的催化剂是 o
二、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烯炷液相环氧化是使烯烷直接转化为环氧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工业上此合成方法通称哈康 (Halcon )法,请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哈康法的生产原理。

2、 乙烯与氯液相加成合成1, 2-二氯乙烷的工艺有低温氛化法和高温氯化法两种,简述高温 氯化法采用的反应器结构特点,以及采用这种型式反应器进行高温氯化的优点。

3、 乙烯杷盐络合催化氧化可得到乙醛,请简述这一转化过程包括的三个基本反应。

4、 低级烷炷的取代氯化以甲烷氯化最为重要,常用的方法是热疑化法,反应在气相中进行。

以 甲烷热氯化为举例,写出其反应机理。

+ 3H 2O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丙烯腊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

50年代末,开发了丙烯氛氧化一步合成丙烯腊的新方法,1960 年建立了第一套工业生产装置。

请写出该方法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丙烯疑氧化采用的催化剂是什么?
2、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制苯和二甲苯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加压临氢气相歧化法、常压
气相歧化法和低温歧化法。

加压临氢气相歧化法采川什么类型的反应器?所用的催化剂是什么?然后用图示或文字表示加压临氢气相歧化法的工艺流程0
3、工业上用乙烯和苯为原料生产乙苯,采用传统的无水三疑化铝法的工艺,该工艺存在哪些缺点?
请指出近年来对此工艺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原料乙烷进料量1 000Kg/h,反应掉乙烷量为650 Kg/h,得乙烯350 Kg/h,求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

2、有一芳烷汽化器,每小时把100Kg 293K液体加热为373K气体苯,压力为0. 1Mpa,求所需的热量。

芳炷的分子量为106.
己知液体芳烧373K汽化热△ H v =30. 756kJ/ mol 0
在293K至373K温度区间的平均热容Cp = 1 40. 52J/ mol - K
3、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酎,反应式是
设邻二甲苯的转化率为80%,空气用量为理论量的150%,每小时投料400 Kg,请作物料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