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训家规家风故事推荐表
平潭实验小学“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集表——1

班级
,诚实守信。
礼貌待人,勤俭持家,积德行善,爱国爱民。
背
景
故
事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大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吃饭前妈妈就嘱咐: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要做到不剩饭、不浪费;我爸爸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爷爷是一个十多人大家庭的中的大孙子,吃饭的时候,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饭后爸爸就教我们做人要有礼貌、谦虚诚实、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朋友遇到困难要尽量帮助,养成优良品格的好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热爱祖国,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荣誉感,保护公民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征集要求:
1.语言精练,健康文明,内涵丰富,便于传诵;
2.围绕家庭教育中孝道、和谐、劝学、劝善、勤俭、励志、修养等方面,既能反映传统家庭美德,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每篇家风家训家规文字在60字以内,能结合家庭实际,附上200字左右的背景故事加以说明。
好家风好家训故事

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家,是每个人心中的港湾,好的家风和家训是家庭和谐稳定的基石。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好家风好家训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是家风的起点。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的家风非常好,全家人都十分团结和睦。
小明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但小明总是很孝顺地帮助他们做一些家务。
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明都会主动去爷爷奶奶的房间问候他们,并且主动帮他们拿东西、倒水等。
小明的父母看在眼里,非常欣慰,也都在家里践行着孝顺的家风。
渐渐地,这种孝顺的家风也影响到了小明的同学和邻居,他们也都开始更加关心和孝顺自己的家人。
故事二,诚信是家训的基石。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叫小芳的女孩,她的家庭非常贫困,但是她的父母一直教育她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小芳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她没有犹豫,第一时间送到了失主手中。
失主非常感动,感谢小芳的诚信,还送给她一笔酬劳。
小芳回到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对她非常骄傲,他们说,诚信是家训的基石,小芳做得非常好。
从那以后,小芳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信念,也深受周围人的尊敬和信任。
故事三,和睦是家风的体现。
有一户人家,父母经常吵架,家里充满了负能量,孩子们也经常感到压抑和不安。
后来,父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开始进行沟通和调解,慢慢地,家里的气氛变得和睦起来。
父母也学会了互相尊重和包容,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些家规家训,让家庭更加和谐。
孩子们看到父母的变化,也开始更加关心和体谅父母,家庭氛围也变得越来越融洽。
最终,这个家庭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气息。
好家风好家训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告诉我们,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好的家风和家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无论是孝顺、诚信还是和睦,都是我们每个家庭需要传承和培养的美德。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好家风好家训传承下去,让每个家庭都充满爱与温馨。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收藏文)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收藏文)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股和你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好家风家规家训征集表

“好家训家规”征集表推荐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手机家训家规(100字以内)诚实做人、勤恳做事、孝敬长辈相关说明(300字以内)家规是一面镜子,照着父母也照着我们孩子。
在做人做事方面首先要严于律己,诚实不说谎,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做错事要勇于接受批评。
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不管什么事不要半途而废,这是对自己负责。
孝敬长辈方面父母总是给我们孩子树立榜样,教育我们怎么样孝敬长辈,尊重别人。
—1 —【附件2】:“好家风”征集表推荐单位:作者姓名性别女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手机家庭基本情况— 2 —好家风故事每个行业都有行风行规,而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也有着历久传承的家风。
家风是什么呢?家风就是一种家庭规范,也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文化滋养,或者是有据可依的古法门规,或者是口口相传的人生哲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是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有形的传承。
自己出身普通家庭,父母文化水平有限,给我们孩子的教育更多是以身作则与言传身教,而家风也可以概括为“对外要和、对友要忠、持家要俭”。
记得小时候,弟弟衣服内的羽绒被小伙伴们当做玩具吹得满天飞,爸爸得知后很是生气,质问弟弟为什么没有反抗或者去告诉老师,可弟弟却说,“爸爸,别生气,这又没关系的,我又不疼,衣服少了几根羽绒没啥关系,老师看见已经批评他们了。
”那时,我确实被小家伙的“胸襟”所折服,是的,弟弟这不是懦弱,而是自己对待别人的宽容的做法。
试想,如果当时他就立刻反抗,甚至与小伙伴打做一团,那场面和结果可以想象,但正是他的“平静”化解了一切,看来,“对外要和”这条家训真正深入了他的心,而且这样的事情也是不甚枚举。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
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
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
【附件3】:“好家教”征集表推荐单位: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手机—3 —案例故事(可另附页)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早上要去上学,妈妈突然叫住我,问“放在电视桌上的那些糖是哪来的?”我一点不在意的答道:“从外婆杂货店里拿的”。
好家风好家训故事

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家,是每个人心中的港湾,好的家风和家训是家庭和社会的基石。
在一个家庭中,好的家风和家训能够让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好家风和好家训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爱与尊重。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要有爱和尊重。
有一位父亲,他每天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听他们讲述一天的所见所闻。
在他们的交谈中,父亲总是尊重孩子们的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也因此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和尊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这样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一个家庭中,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家风。
有一位母亲,她教育孩子们要讲真话,做到言而有信。
有一次,她的儿子在学校丢了一本书,他很害怕告诉妈妈。
但是在母亲的教育下,他最终还是告诉了妈妈实情。
母亲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他诚实面对错误,并帮助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三,孝敬父母。
在一个家庭中,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一位年迈的父母,他们的儿女虽然都已成年,但每逢节日和周末,都会回家陪伴父母。
他们给父母做饭、打扫卫生、陪伴聊天,让父母感受到了儿女们的关爱和孝顺。
父母也因此感到幸福满足,他们在家庭中树立了榜样,让孩子们也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以上故事告诉我们,好的家风和家训是家庭和社会的基石。
爱与尊重、诚实守信、孝敬父母,这些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从小培养,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传承好的家风和家训,让家庭成为温馨的港湾,让社会充满爱与和谐。
文明家庭表主要事迹

文明家庭表主要事迹文明家庭推荐表主要事迹(通用7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明家庭推荐表主要事迹(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明家庭表主要事迹1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和我以及可爱的宝贝儿子。
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家敬业、比翼齐飞我夫妻俩恩爱和睦,一起承载工作、生活的重压。
我们都工作在在教学第一线上,工作繁重,但我俩能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
生活上能同舟共济,共同承担家务劳动。
我们要求自己在单位做优秀职工,在家庭做称职的一员,在社会做文明的公民,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完美统一。
我们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的相互支持者。
二、尊老教子,关爱社会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老人辛劳一生,晚年理应享受生活。
我们经常去老人那里问寒问暖,帮忙做一些家务,节假日陪老人聊天,讲些单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趣事,对老人也是一种安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轻说教、重引导,要学会倾听,关注他的感受,锻炼他思考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上不溺爱,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教他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树立远大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有所养,平等关爱,有事业上的成就,也有学业上的进步,在我们家每个人都努力实现着自身价值。
我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和谐家庭,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邻里团结,互相帮助我们所住的小区,谁家有大务小事,,我们都热心帮助。
周围有肮脏的东西,我们常打扫;邻居家忘了带钥匙出门不能进家,我们就请他进来坐或打电话,等家人回来??由于这样,我们邻近住户能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关系非常融洽。
家规家风征集表

涉村三小“我爱我家”-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征集表姓名班级家庭住址
家庭
基本情
况
家庭主要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工作单位、与学生本人的关系
家规
家训
家风
拟定人:
家规、家
训、家风
(简要
释义、说
明)
好家风故事
以自己的家规、家训、家风为主要内容依据,以小故事形式,挖掘家庭中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好家风,展示良好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示范和熏陶作用,要求故事内容真实原创,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感悟深刻,语言生动活泼,引人向善。
不得抄袭。
(可写在背面或附页)。
优秀家风故事推荐6

推荐单位:
镇中心小学 电 话:
学 校: 地 址:
新创作
镇中心小学 二中
姓 名:严
出处或新创作
家 风 故 事 内 容
母亲的布鞋 每当到鞋店买鞋子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做的布鞋来。 小时候,我们家里很穷,根本就买不起运动鞋,即使是黄胶鞋也买 不起。为了让我们四姊妹到了冬天不受冻,每到九月末母亲就开始忙起 来。 她总是把家里的旧的垫单、衣物等收集在一起,洗干净之后,然后准备 一锅浆糊,将布条一层一层的粘帖起来,再用粗针与粗线将鞋底纳起来 。为了保证鞋底的硬度和不穿帮,母亲总是将鞋底多那纳许多针。母亲 不仅给我们四姊妹做鞋子,还给亲戚们纳鞋底。一到冬天,母亲便在昏 黄的煤油灯下纳起鞋底来,我陪着她在油灯下读书。我常常说他道:“ 干嘛要给别人纳鞋底?”母亲总是拍着我的脑袋说:“只要你有能力, 你就要多多帮助别人。你今天给别人做点事,明天别人也会帮你一把。 ”年幼的我总是不明白,总觉得母亲有点傻。 85年的那个春节,母亲提着十来双布鞋回娘家。当她经过鲇鱼须镇 时,河边的鞭炮厂爆炸了,飞溅的砖头砸到了母亲的头上,献血四流。 幸好外婆家的邻居看见了,把她送去医院。幸好送去及时,要不然就会 因失血过多死亡。后来我们四姊妹到外婆家去感谢母亲的救命恩人,那 位大叔却说:“不要谢我,如果不是平时穿过你妈做的布鞋,我也许不 会那样做。” 那次事故之后,我们家里人都要求母亲不要再做布鞋了,因为她的 眼睛再也没了以前的视力,穿针引线常常要费很多时间,而且纳鞋底时 常常扎到自己的手。可是母亲却说:“能够让大家穿上自己做的鞋子, 心里更踏实。”我们拗不过她,只好乖乖的帮她穿针引线。 我上初中时,我还穿着母亲做的布鞋,上高中时,我还穿着母亲做 的布鞋;读大学时,一到冬天,我还穿着母亲做的布鞋。因为我喜欢那 布鞋的温暖与善良。 如今,母亲老了,早已不做布鞋。但是母亲的善良、勤劳、乐观、 无私早已在我们四姊妹身上流淌,并且延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