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蜂蜂蜜生产操作规程.doc-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蜂蜜生产操作规范(可编辑)

蜂蜜生产操作规范(可编辑)
1. 引言
本操作规范旨在确保蜂蜜生产过程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它包含了蜂蜜生产所需的基本步骤和标准,以及相关的卫生和安全准则。
2. 原材料准备
- 选择新鲜、优质的蜂蜜原料。
- 检查原料是否符合卫生和质量标准。
- 清洗和消毒、工具和设备。
3. 酿造蜂蜜
- 准备适当来收集蜂蜜。
- 将蜂蜜原料倒入中。
- 在酿造过程中保持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 根据需要进行搅拌和过滤。
4. 检测和测试
- 针对蜂蜜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
-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5. 瓶装和包装
- 使用清洁和符合卫生标准的瓶子进行蜂蜜的瓶装。
- 标记瓶装蜂蜜的详细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 使用符合规定的包装材料进行蜂蜜的包装。
6. 储存和出库
- 将瓶装好的蜂蜜存放在通风、干燥和无异味的地方。
-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确保蜂蜜的质量和安全性。
- 出库蜂蜜时,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确保蜂蜜的新鲜度。
7. 卫生与安全
-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 定期清洁和消毒操作区域、设备和工具。
- 遵循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蜂蜜的卫生和安全。
以上为蜂蜜生产操作规范的简要内容,详细的操作细节和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蜂蜜加工流程 文档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
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有滋养、润燥、解毒、美白养颜、润肠通便之功效,对少年儿童咳嗽治疗效果很好。
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有些单花蜜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其加工方法如下:1)原料蜜验收原料蜜的质量直接影响加工后的蜂蜜质量,必须对原料蜜的色泽、气味、水分含量、蜜种、淀粉酶值(鲜度指标)和采集时间的长短及含农药残毒等逐一严格检测。
淀粉酶值在8以上才可使用;如果小于8,就不能浓缩加工。
下降到接近于0时绝对不能收购。
2)选配根据订货的要求收购优质蜂蜜拼配蜂蜜小样,根据小样与订货要求指标,再进行大批量蜂蜜加工生产。
3)融化通过加热以防止发酵和破坏结晶核,延缓蜂蜜结晶。
加热温度为60~65℃,时间30分钟,加热时搅拌使蜂蜜受热均匀并加快融化。
4)过滤将加热后的蜂蜜温度保持在40℃,使蜂蜜为最佳流动状态,以便能顺利通过多道过滤,去除杂质和少量的较大粒晶体。
在密封装置中进行加压过滤,以缩短加热时间,减少风味损失。
5)真空浓缩选合适的真空浓缩设备,在真空度720mm汞柱、温度40~50℃条件下使蜂蜜浓缩,对蜂蜜的色、香、味影响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
在浓缩时,应特别注意蜂蜜受热后芳香族挥发性物质的回收。
设置香味回收装置,将挥发性物质回收再溶入成品蜜中,保持蜂蜜特有的气味。
星卓蜂产品公司拥有现代化的GMP车间,可提供蜂蜜的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扣扣:一九九三五五九七九六。
6)冷却将浓缩后的蜂蜜尽快降低温度,以避免较长时间保持在高温下存放而降低蜂蜜品质,同时为分装做好准备。
为了加快冷却,最好能强制循环和搅拌冷却,以使产品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7)检验和包装在浓缩蜂蜜过程中应随机抽样检测,保持加工后的蜂蜜所含的水分稳定在17.5%~18%内不变。
蜂蜜加工操作规程

蜂蜜加工操作规程1. 引言蜂蜜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确保蜂蜜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制定一套科学的加工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蜂蜜加工的操作规程,确保蜂蜜的生产过程安全、高效和符合相关标准。
2. 原料采购与存储2.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蜂蜜原料是保证蜂蜜质量的关键。
采购时应选择无添加剂、无污染、新鲜纯正的蜂蜜原料,并提前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以确保供货的可靠性。
2.2 原料存储蜂蜜原料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中,并且与其他有害物质隔离。
存放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利因素,避免对蜂蜜原料的质量产生影响。
3. 加工设备和作业场所要求3.1 设备选择选择适合蜂蜜加工的设备,设备应具备防腐蚀、耐高温、不易产生有害物质的特点。
加工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洗,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2 作业场所要求蜂蜜加工场所应具备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作业场所应保持清洁,避免蜂蜜受到尘埃、异味和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加工过程中,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以免污染蜂蜜。
4. 生产操作规程4.1 原料准备将采购的蜂蜜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提取所需的蜂蜜原料,并将其过滤、除杂以去除杂质。
4.2 加热处理将蜂蜜原料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应根据蜂蜜的类型和用途确定。
加热过程中应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避免蜂蜜发生过度加热。
4.3 过滤与澄清加热处理后的蜂蜜需进行过滤与澄清以去除残渣和杂质。
可采用压滤器或其他适合的过滤设备进行处理,确保蜂蜜的纯净度和透明度。
4.4 灭菌处理过滤后的蜂蜜需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蜂蜜的卫生安全。
可采用高温杀菌或紫外线辐射等方式进行灭菌处理,杀灭蜂蜜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4.5 充装与封装灭菌处理后的蜂蜜可进行充装与封装,采用适当的容器并按照一定的充装标准进行操作。
充装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氧气和湿气的进入,以延长蜂蜜的保质期。
蜂蜜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X有限公司辅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中文名:蜂蜜1.2汉语拼音:Fengmi2 代码:3 供应商见:见合格供应商名单4 取样文件编号:5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6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
7 质量标准:作为定位用。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g,置烧杯中,精密称定,加10%甲醇适量溶解,并分次转移至50ml量瓶中,精密加入鸟苷对照品溶液1ml,加1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另取鸟苷对照品溶液,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以确定供试品色谱中5-羟甲基糠醛及鸟苷的色谱峰;以鸟苷对照品计算含量并乘以校正因子0.340进行校正,即得。
本品含5-羟甲基糠醛,不得过0.004%。
蔗糖和麦芽糖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分别计算含量。
本品含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不得过5.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Prevail Carbohyrate ES为色谱柱,以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
理论板数按果糖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果糖对照品1.0g,葡萄糖对照品0.8g,置同一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40%乙腈20ml,溶解,摇匀,作为果糖、葡萄糖对照品储备液。
另精密称取蔗糖对照品0.2g,麦芽糖对照品0.2g,置同一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40%乙腈10ml,溶解,摇匀,作为蔗糖、麦芽糖对照品储备液。
分别精密量取果糖、葡萄糖对照品储备液和蔗糖、麦芽糖对照品储备液,加40%乙腈配成不同浓度的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混合对照品溶液。
每一浓度溶液配制中,储备液的用量和稀释体积见下表。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
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40%乙腈20ml,溶解,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蜜制工序操作规程(101)

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材蜜制工序操作规程,使其操作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范围:适用于蜜制岗位。
责任者: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QA检查员有权监督操作人员执行。
规程:1. 准备工作1.1检查蜜制间卫生是否符合该区域清洁卫生要求,生产和更换批号、品种时,必须取得清场合格证方可进行操作。
1.2 检查所用的计量器具是否清洁,符合要求,称量量是否在计量范围之内。
1.3检查生产用具、容器,要求清洁干燥;容器外无原有的任何标记,符合要求。
1.4检查药材外包装是否清洁完好,有明显标志;按生产指令复核领用药材的品名,数量,并确认是合格净药材。
2. 操作法2.1 由于各种药材的药用部位、质地及特点不同,蜜制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根据生产指令要求进行生产。
2.1.1方法一: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净药材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 净药材,用炼蜜25kg。
2.1.2方法二:蜜炙时,应先将部分药材放入炒药锅内炒热,加入炼蜜同炒至蜜融化后,再加入净药材用文火炒至表面均匀附蜜现黄棕色,有光泽,不沾手为度,取出,放凉。
2.2蜜制后药材盛装于周转容器,称量记录,分别注明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每件容器均应附有标志,注明药材名称,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者等。
标准操作规程2.3操作人员填写中间体交接单。
将药材及中间体交接单一同递交下工序。
3. 填写批记录。
4. 清场4.1 按车间清场SOP对蜜制间进行认真清场。
4.2填写清场记录,经QA检查员检查合格并签字后在门上挂上清场合格证。
蜂蜜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与关键质量控制点技术

英文回答:Honey production processing processes and key quality control point technologies are important link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re important for safeguarding the quality of honey product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o—processing industries。
We must insis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lea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trictly close key processes to ensure that honey products are eligible to mee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re is a need to strengthen regul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honey industry and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farmers to grow wealth and promote rural renewal。
蜂蜜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及关键质量控制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蜂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技术引领农业生产,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把关关键工艺环节,确保蜂蜜产品合格,达到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东北黑蜂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 1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B T 9 G 39 空气质量标准 B 5 0 G 33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B 8 8 G 71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B 8 7 G / 1 9-2 0 76 0 2 蜂蜜 B T 8 N 53-20 02 无公害食品 蜂蜜 Y 4 1
GB 9 3 - 2 0 13 0 03
5 1. 蜂花粉 生产 . 4 2
5 1. 安装脱粉器前, . 4 1 2 . 应洗净生产群蜂箱前壁和巢门板_ 的尘土 L 5 1.. 刚采收的鲜花粉不应过多翻动。 . 42 2 51. 脱出的花粉应采用适宜方法及时干燥处理, . 43 2. 密封保存 5 1 质量等级 . 3 蜂蜜质量等级分为优级品、 合格品。 5 1 感官指标 . 4 5 1. 蜂蜜感官指标见表 t . 1 4 o
要
求
不透明的团块或碎片 , 3 ℃以上逐渐变软 有粘性和 可朋性 在 5
5 1. 蜂花粉感官指标见表 4 . 4 4
表 4 蜂花粉感官指标
项 色泽 目
一
要
求
: _ 蜂蜜的理化指标见表 5。 : :
理化指标
GB 9 3 - 2 0 13 0 03
表 5 蜂蜜理化指标
指 项 目 标
优级 品
合格品
5 82 适时断子防治蜂蜡 . .. 58 3 留足越冬饲料。 .. 5 9 越冬管理 . 5 9 1 室外越冬场所应浦洁卫生 、 .. 干燥 、 安静, 越冬保温材料应无毒 、 无污染。
蜂蜜生产过程

蜂蜜加工过程1、原料控制第一控制点:检验长春市天一蜂业有限公司所有蜂蜜原料都必须经过检验后才能作为合格的原料进入仓库。
首先,因为不同的蜂蜜有不同的感官性状(如色泽、香气、口感),采购员在我公司养蜂基地回收蜂蜜前须先做感官验货,感官合格后取样寄回公司化验室检测,化验室检测合格后采购员才能回收。
(附:蜂蜜原料化验单)回收后每一百件抽取一个混合样寄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中国蜂产品权威检测机构)检测。
第二控制点:溯源长春市天一蜂业有限公司要求养蜂基地所有养蜂组必须对每一批次的蜂产品原料都进行持久性的清晰标记,标记格式为:YJ/Y+养蜂组编号+年月日+当天收获件数。
例如YJ/Y082010060809意为:有机原料,8号养蜂组,2010年6月8日收获9件。
2、生产过程控制第一控制点:用料记录生产每一批次的成品时对该批次的成品进行编号标记,并对生产该批次成品所用的原料批次编号进行手工记录,使每一批次的成品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使用原料,建立溯源体系,方便以后追溯。
(附:用料记录单)第二控制点:生产责任记录车间生产每一批次产品时对各个生产工序进行岗位责任记录,包括生产的产品信息、生产时间以及各个岗位的责任人,例如封口责任人、拧盖责任人、贴标责任人等,各个工序由专人负责并进行记录,建立溯源体系,方便以后溯源。
(附:生产责任记录单)生产责任记录单时间:年月日车间编号:YJ - 页3、质检过程控制第一控制点:成品留样车间生产的每一品种的每一批产品都会随机抽取一瓶留作样品放置在样品室,放置期限为该产品的保质期期限,并由质检部做好详细记录,建立溯源体系,方便以后追溯。
(附:样品室成品留样记录单)样品室留样记录单第二控制点:成品检验车间生产的每一品种的每一批产品都会随机抽取一瓶由化验室检验人员进行成品检验,具体检验内容为波美度、等(附:成品检验单)。
检验合格后方下发合格证,然后入库(附:成品入库单)。
成品入库单车间/成品入库仓库编号:YJ - 页库管员签字: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成品由化验人员与车间主任研讨界定是否可以重新加工生产,可以重新生产的返回车间生产并填写重新加工通知单,不可以重新生产的直接销毁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65.140
B 47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T XXXX—2017 东北黑蜂蜂蜜生产操作规程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7年3月27日)
2017-XX-XX发布2017-XX-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黑龙江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丛喜东、赵邵松、刘学、王巍奇、张鑫炎、冯磊、张东来、李艳霞、周绍春、于洪伟、关树平、郝学刚、梁志强、吕跃伟、战立新、徐美臻、田松岩。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东北黑蜂蜂蜜生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北黑蜂蜂蜜生产的基本要求、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病敌害防治、采收贮运、生产档案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规定范围内的东北黑蜂蜂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168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NY/T 1160 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168、NY/T 11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蜂蜜 honey
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
3.2
断子期 none brood time
指蜂王尚未产卵和晚秋蜂王停止产卵期间。
4 基本要求
4.1 环境要求
4.1.1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中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
4.1.2 水质
水质符合GB 3838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要求。
4.1.3 蜜粉源植物
蜜粉源植物以天然林草植物为主。
距蜂场3 km范围内应具备丰富的蜜粉源植物。
4.2 蜂场及设施设备
4.2.1 生产季节,蜂场与村屯、垃圾场、普通农田和其他污染源的距离应达3 km以上。
4.2.2 夏季场地应设有遮荫设施。
4.2.3 蜂场应放置饲水器、饲喂器、移虫针、摇蜜机、起刮刀、割蜜刀、蜂帚、脱蜂器具等必要的蜂机具。
4.2.4 所有蜂机具、设备应采用无毒、无异味材料制成。
蜂箱不宜涂刷油漆或其他容易产生污染的防腐剂。
5 饲养管理
5.1 基本要求
5.1.1 人员
蜂场工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5.1.2 饲养技术
根据东北黑蜂特性,以传统养蜂法和现代养蜂技术相结合,进行饲养管理。
注:传统养蜂法:8框~25框卧式蜂箱,大盖起脊,方形巢脾,暖式布巢,实行自然王台养王,单王繁殖,适度分蜂,定地饲养,强群采蜜,采集成熟蜂蜜。
5.1.3 饲喂
饲喂蜂群宜用蜂蜜和蜂花粉,饲水器中加入0.1%盐水。
5.1.4 蜂群
采蜜群的蜂数应达到4 万只以上。
5.2 分期管理
5.2.1 春季管理
5.2.1.1 每年清明节前后,选择晴暖(气温8 ℃以上)无风、冰雪完全融化的天气,将蜂群直接置于蜂场,对蜂群做全面检查,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物,保持箱体清洁。
5.2.1.2 断子期防治蜂螨1次-2次。
5.2.1.3 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
5.2.1.4 根据气候情况进行箱内或箱外保温。
5.2.1.5 适时补饲或奖饲。
5.2.1.6 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繁殖。
5.2.2 夏季管理
5.2.2.1 定期全面检查,根据蜂数适时扩巢加脾,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
5.2.2.2 采取遮荫、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湿度条件。
5.2.3 秋季管理
5.2.3.1 秋季繁殖期间,采取奖饲、补饲、防病并根据蜂数调整巢脾数量等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
5.2.3.2 10月上旬断子期防治蜂螨1次-2次。
5.2.3.3 留足越冬饲料。
5.2.4 冬季管理
5.2.4.1 室外越冬场所应清洁卫生、干燥、安静,越冬保温材料应无毒、无污染。
5.2.4.2 越冬室应清洁卫生,保持温度4 ℃左右、相对湿度70%~80%。
5.2.4.3 越冬饲料以自然蜜脾为主,窖内越冬。
6 卫生消毒
6.1 蜂场环境消毒
6.1.1 消毒剂
按照GB/T 19168 及NY/T 1160 中相关要求选用消毒剂,应经常更换。
6.1.2 蜂场环境的卫生消毒
6.1.2.1 蜂场应至少每周清理一次,蜂尸应及时掩埋或焚烧。
6.1.2.2 蜂场每季度应至少用石灰水喷洒消毒1次。
6.2 养蜂用具消毒
6.2.1 蜂箱、隔板、隔王栅、饲喂器、脱粉器
蜂箱、隔板、隔王栅、饲喂器、脱粉器等设备的消毒要求如下:
a)越冬后蜂箱应用酒精喷灯火焰灼烧消毒,以竹木为原料的蜂具也可用此方法消毒;
b)以塑料为原材料的蜂具应用0.2%的过氧乙酸清洗消毒。
6.2.2 起刮刀、割蜜刀
起刮刀、割蜜刀可选用酒精喷灯火焰灼烧或75 %的酒精浸泡消毒。
6.2.3 蜂帚、工作服
可选用4 %的碳酸钠水溶液清洗或日光暴晒消毒。
6.2.4 巢脾的消毒与保管
6.2.4.1 巢脾的消毒
可选用0.1%的次氯酸钠或0.2%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浸泡12 h以上对巢脾进行消毒。
消毒后的巢脾应用清水漂洗晾干。
6.2.4.2 巢脾保管
储存前应用96%~98%的冰醋酸按每箱体20 mL~30 mL密闭熏蒸,保存巢脾的仓库应清洁卫生、阴凉、干燥、通风、防鼠。
7 蜜蜂病敌害防治
按照GB/T 19168中相关要求,处理蜜蜂病敌害问题。
原则如下:
a)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
b)可常年饲新王、养强群;
c)应保持蜂机具卫生;
d)应及时隔离治疗患病的蜂群;
e)治螨可在春秋两季断子期进行;
f)生产前两个月应停止用药。
8 蜂蜜采收贮运
8.1 采收基本要求
采收基本要求如下:
a)取蜜场所应清洁卫生;
b)采蜜前,应取出生产群中的饲料蜜;
c)收集蜂蜜可采用摇蜜机,手工脱蜂、割蜜盖。
8.2 采收现场
采收操作场应清洁干净无积水,消除一切污染源,工具、容器摆放齐整,备有清洁水和灭菌消毒器具。
8.3 采收时间
8.3.1 外界有蜜源开花泌蜜,天气晴朗,经过4 d~5 d的采集、酿造,蜂群中空脾上贮满、蜜房上口2/3以上封盖,可进行采收。
8.3.2 操作时间应在上午进行,应尽可能避开采集高峰期和不良天气,操作时气温以不低于20 ℃为宜。
8.4 采收操作步骤
采收操作步骤如下:
a)开启蜂箱,提出成熟的蜜脾;
b)抖落、扫净蜜脾上的蜜蜂;
c)搬运蜜脾到采收操作室内;
d)削去蜜盖;
e)蜜脾放入摇蜜机中;
f)转动摇蜜机,将蜂蜜甩出;
g)用60目以上滤蜜器将杂质滤出;
h)根据不同品种等级分别盛入蜂蜜容器。
8.5 贮运
8.5.1 容器
应选用干净无毒的桶,保持桶内干燥。
8.5.2 运输
8.5.2.1 蜂蜜运输前,必须将蜂蜜桶封好,贴上标签,注明品种产地、蜂场、蜂场主姓名、摇蜜期、浓度等。
8.5.2.2 标签要贴牢、口要封紧。
8.5.2.3 每桶盛装不可过满,应留有20%左右的空档。
8.5.2.4 运输工具要清洁消毒。
运输途中蜜桶要叠好、捆牢。
8.5.3 储存
8.5.3.1 蜂蜜储存要设专用库或专用蜜池,应按品种、等级分别存放,堆码要齐整,放置要平稳,容器口密封。
8.5.3.2 库房内应清洁,阴凉、干燥,通风,库温以5 ℃~10 ℃为宜,不应超过20 ℃,空气相对湿度不应超过75%。
8.5.3.3 蜂蜜严禁露天存放。
9 生产档案记录
9.1 记录原则
东北黑蜂蜂蜜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应进行生产档案记录,记录信息应保留至少三年。
9.2 蜂场内生产档案记录
蜂场内生产档案记录内容参见附录A。
9.3 原料蜂蜜收储档案记录
原料蜂蜜收储档案记录内容参见附录B。
DB23/T XXXX—2017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东北黑蜂蜂场内生产档案记录表格
表A.1 东北黑蜂蜂场内生产档案记录表格
记录人记录日期蜂场负责人
注:表格中未列出项目均可在备注中记录。
6
DB23/T XXXX—201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原料蜂蜜收储档案记录表格
表B.1 原料蜂蜜收储档案记录表格
记录人记录日期原料收储人
注1:蜂蜜品种指蜜源植物种类;
注2:来源指原料蜂蜜收购处;
注3:表格中未列出信息可记录在备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