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名言警句
励志名言大全:关于误解的格言警句

励志名言大全:关于误解的格言警句1、人遇误解休怨恨,物过严冬即回春。
——《格言集锦》2、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曾仕强3、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钱钟书《围城》4、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欲常常被误解为一个人投身人类事业的神圣热忱。
——埃·哈伯特5、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就能避免争论,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有错。
——戴尔·卡耐基6、你信任人,人才对你忠实。
以伟人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人的风度。
——爱默生误解,圣解也!——钱钟书《围城》7、对于诗人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由于误解而受到钦佩。
——科克托8、谁要是选择吝啬鬼做朋友或信赖自私和怯懦者的虚假友谊,谁就有被误解的可能。
——托·布朗9、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贝多芬10、何必一定要求他人的理解呢?只要不被误解就行了。
11、鲁迅的短篇小说写得非常好,但他只适宜写Short-winded(短气)的文章,不适宜写Long-winded(长气)的,像阿Q便显得太长了,应该加以修剪才好。
周作人把文学机械地分为“载道”与“言志”两类,对文学“源流”的推断是根本的误解,周作人主要是依据公安派没有成为正统文学这一事实,而不是文学本身。
载道和言志之间并非格格不入的两个命题,只是分工不同,无所谓两派。
正是公安派起劲地鼓吹“八股文”,而八股文恰是周作人深恶痛绝的。
——钱钟书12、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
——菲利普·古德里尔13、人由于天赋和教育的不同,其志向自然有高下,志向高的想做高尚的事业,志向低的只想做低微的事情。
各人的志向大体上都有一定方向,这是肯定的。
但是,这里要讨论的是,有大志的未必能成大业,成大业的也未必从童年时代就预见日后的成功,即使大体上决定了志向,但是他的意图和事业都是随时变化,随时进退,进退变化永无穷尽的。
有哪些被误解的名言(精选2篇)

有哪些被误解的名言(精选2篇)有哪些被误解的名言「篇一」摘要: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有些名言常常被误解,造成了混淆和误导。
本文探讨了十句常被误解的名言,包括关于成功、爱情、友谊等方面的名言,并对每个名言进行了解读和澄清。
正文:1. "成功是一种态度"这句名言经常被误解为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就能取得成功。
然而,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态度,还需要实际行动和努力。
2. "爱情无需言语"这句名言被误解为爱情不需要交流和沟通。
事实上,爱情是建立在真诚的交流和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无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3. "友谊长久"这句名言被误解为友谊一旦建立就能永远持续下去。
实际上,友谊需要双方的付出和维护,只有经过努力才能维持长久。
4. "沉默是金"这句名言常常被误解为沉默就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沟通和表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 "心有多远,脚就有多远"这句名言被误解为只要有决心就能成功。
然而,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实际行动和努力。
6.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被误解为失败本身就是成功。
实际上,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通过失败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7. "刀锋两面"这句名言经常被误解为人们必须做出二选一。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人们可以找到平衡点,在两个对立面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8.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名言被误解为只有年纪大的人才需要学习。
实际上,无论年龄大小,学习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技能。
9.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被误解为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取得胜利。
实际上,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样重要,只有全面了解整个局势,才能制定更好的战略。
10. "信任要靠时间积累"这句名言被误解为只要时间长了就会建立信任。
被断章取义的名言警句

被断章取义的名言警句有一些耳熟能详的警句,来自于先贤,被奉为至理名言,却因为误读而被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甚至完全背离了先人们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响却流传甚广。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那些我们深信不疑的名言警句,究竟误导了我们多久?一、上句:三思而后行下半句:子曰“再,斯可矣”从前有个人叫季文子,办事特墨迹,总是要纠结好多次才去做。
孔子听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做事要思考,但是不要想太多,想得太多了就容易犹豫不决,事情反而难成,所谓的“过犹不及”了。
二、上句:父母在,不远游下半句:游必有方平常我们想去哪里玩的时候,经常有人搬出这句话教育我们,而这句完整的话连起来的意思其实是:父母在,不要远游,远游的话,必须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作为父母,只有知道子女们身在何处,才能安心。
三、上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下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首诗其实是有来头的,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
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
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
只为了告诉后人:我这都是被逼的啊!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正是大乘佛法的菩萨精神,此住持可谓真正的慈悲心食肉。
四、上句:言必行,行必果下半句:硁(kēng)硁然小人哉话说有天孔子吃饱了,和自己学生们聊天。
子贡问:师父,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士?孔子说:能代表国家办大事人。
子贡又问:那次等人的呢?孔子说:当然是人人都夸的人。
接着问:那第三等的呢?孔子说:那些说啥就必须做啥的人,一看就是固执浅薄的,但是看在他不骗人的份上,算他个三等吧!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一个人做事,应明辨是非,学会变通,不能死守指令。
五、上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下半句: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这句算得上是被误解得最夸张的,看字面意思好像是在说:不孝有三种,不结婚生子的罪最大。
但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没有尽到作为后辈的责任的罪最大!当年舜想娶尧的女儿当老婆,但是心里估摸着老爹肯定不同意,于是没说一声就直接娶了。
有哪些被误会的名言(精选2篇)

有哪些被误会的名言(精选2篇)有哪些被误会的名言「篇一」有哪些被误会的名言摘要:名言是许多人口头传承的智慧结晶,然而,由于语境、时间和传播不准确等原因,一些名言常常被误解和误会。
本文将介绍十句常被误会的名言,并探讨真正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正文:1. “钱是万恶之源。
”这句名言常被误为钱本身是邪恶的来源,实际上,它的原意是指贪婪和对金钱无止境的追求是邪恶的根源。
2. “时间就是金钱。
”这句名言常被理解为时间与金钱价值相等,实际上,它更多强调时间的宝贵与有效利用。
3.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有时被误为生活除了现实的困境别无他途,实际上,它更强调追求更高尚、有品质的人生境界。
4. “人定胜天。
”常被误认为人类可以超越自然规律,实际上更强调人的努力和智慧可以改变命运。
5. “知识改变命运。
”被理解为纯粹的学历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实际上,它更强调知识与智慧的积累能够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6. “忍耐是一种美德。
”常被误解为默默忍受和忍让,实际上它更强调忍耐是面对困难和阻碍时的一种冷静、镇定和耐心。
7. “人人生而平等。
”误解为人人的才能和机会都完全相等,实际上更强调人类在权利和尊严上应该享有平等对待。
8. “草木皆兵。
”常被误解为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危险敌意警觉,实际上更强调在战争中要警惕敌人的可能动向。
9. “聪明才智出自勤奋。
”被误会为天赋才智和智商决定一切,实际上它更强调勤奋对于培养聪明才智的作用。
10. “一寸光阴一寸金。
”常被误解为时间就像金子一样宝贵不可挥霍,实际上更加强调时间的珍贵和善用时间的重要性。
结论:名言的误解与误会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通过正确理解名言,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智慧和启发,使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营养和指导。
有哪些被误会的名言「篇二」标题:揭秘20句常被误会的名言背后的真实含义摘要:名言作为智慧的结晶,往往被广泛引用于各种场合。
然而,由于语境和理解的差异,一些名言往往被误解,甚至被恶意扭曲。
那些年被我们误解的名言名句

那些年被我们误解的名言名句那些年被我们误解的名言名句父母在,不远游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释义: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和理由。
哭晕的理由:不是不让你出去啊有木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释义: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哭晕的理由:就是告诉你你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啊,傻了吧!三思而后行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释义: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
孔子知道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哭晕的理由:老人家的意思是两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就OK 了,不要想太多!Just do it!想来想去的还不行动,墨迹啥那!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原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道济禅师(活佛济公)释义:这句话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话说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还强迫寺里和尚吃肉。
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答应不屠城,我就吃肉。
”张献忠答应了,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念着这句话。
他是为了城里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
哭晕的理由:济公认为只是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吃肉。
而济公自己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
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尽管吃肉,做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持戒吧!老来多健忘原文:“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释义:这句就很好理解了吧~重点是不忘相思呀!哭晕的理由:人家诗人是想跟老婆表白浪漫一下说无论老成啥样,神马都不记得都不会忘了想你,不是说自己老了就痴呆了!你说孩子们怎么就那么不懂事呢?闭门造车原文:“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朱熹《〈四书〉或问》卷五释义: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就算关起们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符合规格,就能合辙。
精选的有关错误的名言警句大全

精选的有关错误的名言警句大全导读:1、一个人一生不犯一些错误,也许就是一种错误。
——欧洲2、如果没有一个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以后,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的。
3、“正统”这个词不仅不再意味着正确,事实上它意味着错误。
4、如果没有人向我们提供失败的教训,我们将一事无成。
我们思考的轨道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二者择一,而且错误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的频率相等。
5、非难别人,找别人的错处,这和礼仪是直接对立的。
人们无论犯了什么过失,或者当着别人的面,把它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宣布出来。
任何人有了污点都会感到羞耻。
缺点一旦被人发现了,他总会感到有点不安的,哪怕仅仅被人疑心有缺点也一样。
6、当理智难以战胜观点上的错误时,这种错误是可以容忍的。
7、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
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元·陈草庵8、谄媚者的艺术是:利用大人物的弱点,沿袭他们的错误,永不给予可能会使他烦恼的忠告。
9、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
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吸力。
——雨果《悲惨世界》10、如果没有人向我们提供失败的教训,我们将一事无成。
我们思考的轨道是在正确和错误之间二者择一,而且错误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的频率相等。
——刘易斯·托马斯11、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选集》12、任何人都要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的犯错误(小孩子的弄火伤手、吃东西、戏水等,都是一串的犯错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
——刘少奇:《人为什么犯错误?》13、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
——利斯特14、智者的全部错误合起来,也会堆成大山的。
——非洲15、犯错误是无可非议的,只要能及时觉察并纠正就好。
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
16、我看到正确,同时也赞成它;我遣责错误,然而错误却随之而来。
有哪些被人误解的名言(精选2篇)

有哪些被人误解的名言(精选2篇)有哪些被人误解的名言「篇一」有哪些被人误解的名言摘要:名言是人们言简意赅的智慧结晶,然而有些名言在流传过程中却遭到了错误的理解和解读。
本文将探讨二十句常被人误解的名言,揭示其原本的真正含义,旨在纠正观念的错误认知。
正文:1. 名言:钱能使鬼推磨。
误解:金钱能够实现一切,包括不可能的事情。
正解:这句名言实际强调的是人性的贪婪和追逐金钱的盲目行为,暗指金钱并非能解决所有问题。
2. 名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误解:君子只关注金钱,只要合法获取即可。
正解:这句名言强调了君子应该懂得取得财富的方法和道德准则,追求的是合理、正当的取得财富方式。
3. 名言: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误解:对任何欲望都持否定态度,应该摈弃欲望。
正解:这句名言指出过度的欲望会带来痛苦,而不是要完全摈弃欲望。
适度的欲望也是人类生活的动力。
4. 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误解:只要对敌人了如指掌,就能取得胜利。
正解:这句名言强调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重要性,只有充分了解双方,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良好的结果。
5. 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误解:只有个别个人才能担负天下之责。
正解:这句名言指出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不仅限于统治者。
6. 名言:势如破竹。
误解:势头如同破竹,势不可挡。
正解:这句名言形容事物势头迅猛,但并不表示无法被阻挡或改变。
7. 名言: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旅程。
误解:终点并不重要,只有旅程才有价值。
正解:这句名言强调旅程中的成长、经验和收获同样重要,但并不否定达到目标的重要性。
8. 名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误解:人生短暂,应该追求无忧无虑的享乐主义。
正解:这句名言提示人们珍惜生命,积极地去寻找快乐,而并非放任享乐主义。
9. 名言:天助自助者。
误解:只有自己努力,没有上天的帮助。
正解:这句名言意味着努力和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但也承认合适时机的运气和机遇的重要作用。
10. 名言:知足常乐。
误解:只有满足于现状才能获得快乐。
学会闭嘴的名言警句

学会闭嘴的名言警句1. 因为闭嘴,会让你变得更聪明。
2. 闭嘴是智慧者的选择。
3. 闭嘴不仅能防止口误,还能避免麻烦。
4. 闭嘴是学习的好方法,因为我们可以倾听他人的声音。
5. 智者凡事三思而后行,闭嘴不仅是态度更是智慧。
6. 公众场合,学会闭嘴是一种修养。
7. 高尚的人会选择闭嘴,因为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言论。
8. 闭嘴是谦逊者的表现,懂得不必在每个场合都发言。
9.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语无伦次。
闭嘴是为了避免意气之争。
10. 闲言碎语多闭口,少言寡语削少年。
11. 闭嘴有时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12. 如果你不知道说什么,那就闭嘴。
13. 闭嘴前请三思,以免成为后悔的原因。
14. 闭嘴是为了给别人空间,也是为了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15. 嘴如利剑,轻者伤人,重者自伤。
16. 有时,闭嘴比千言万语还能更好地表达。
17. 闭嘴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他人。
18. 对于一些敏感话题,闭嘴是最好的选择。
19. 听多说少,闭嘴是学问。
20. 闭嘴是为了增长见识,倾听他人的智慧。
21. 做人嘴要闭,逆耳心不生。
22. 学会闭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表现。
23. 沉默胜于雄辩,闭嘴胜于争辩。
24. 闭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不必为每个人开口。
25. 闭嘴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26. 有时,沉默胜于言辞。
27. 与其说错话,不如闭嘴。
28. 闭嘴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29. 学会闭嘴并不代表软弱,而是代表有修养。
30. 闭嘴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内敛,更加有魅力。
31. 听多说少,闭嘴是一种智慧。
32. 闭嘴不仅对他人有益,也对自己有益。
33. 高山仰止,闭嘴有时可以使自己更加谦卑。
34. 听多说少,闭嘴是一种悟道。
35. 闭嘴是为了让他人发声,倾听他们的声音。
36. 闭嘴是为了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打扰。
37. 闭嘴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
38. 沉默是金,闭嘴是智。
39. 闭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不被别人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年被误解的名言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儒理学家和一群封建卫道士们总是如此曲解这句话,认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然而事实仍然是卑鄙的社会群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原文进行断章取义所制作的封建枷锁。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没有做到后辈的本分为最。
舜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就自行娶了妻子,是无视尊卑、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
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极大的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吾生有崖,而知无崖。
”一向被尊为金科玉律。
原句:“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
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一直被翻译为: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论根据。
实际上,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质高,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不高,就要教化他们。
这和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思想相吻合。
不同的断句,大相径庭的意思。
断章取义害死人啊。
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思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
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变成写夫妻关系的了。
5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其实这句话中的小人是被严重曲解的,“小人”在古代是指没有渊博学识和高雅情志的人,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区别,并且孔子说出这个话是有前提和原因的,也就是说此话中的“女人”与“小人”是特指,而非针对所有的女人。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于是丑之,去卫”。
随后留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也就是说孔子觉得自己被当作花瓶了,感到没面子,很郁闷,所以鸣了一下不平:卫国公老婆怎么跟一个普通百姓似的,一点涵养也没有,难以交流,靠近了就看见了那副骄扈无知的模样,疏远了还会招来埋怨。
6以德抱怨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说:“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以德抱怨”。
但是,由于被人曲解,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7网开一面一般认为是捕鸟时,把网围三面开一面。
其实真正的意思是这样的:就开一面网等鸟钻进来。
当然,这个典故的主旨没有被曲解。
(这不是断章取义和曲解)8人尽可夫一般认为是指“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
说明女子的作风问题。
”但实际上,这只是字面解释,“人尽可夫”本身根本没有奇淫的意思。
是后来的夫子理学断章取义,用以戕害女子。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
原文:(郑)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
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
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
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春秋时期,郑厉公深恨相国祭足专政,暗命祭足的女婿雍纠去把其老丈人干掉,就可接任相国的位子。
雍纠对老丈人不好,可夫妻感情倒不错。
回家后面对老婆有点心虚,被老婆雍姬看出问题,一番逼问,就坦白交待了。
雍姬回家问母亲:“父与夫孰亲?母亲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就是天下男子了。
雍姬随将事情原委告知父亲,祭足反杀雍纠,厉公逃往别国,祭足又拥立了郑昭公。
可见,“人尽可夫”现在的意思,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断章取义和曲解。
9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
实际上,“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学者将这句译为:“做好了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曲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正确解释: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11刑不上大夫曲解:古时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够公正,所以在高官犯法之后可以不受惩罚,不受刑罚。
实际上,孔子说这句话的原意是,提醒士大夫们要洁身自爱,千万不要触犯法律。
而一旦犯法,将有刑具加身,则应赶紧自杀,不能受辱。
12 无毒不丈夫这句在电视剧中被一号反派角色滥的俗语,其实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讹传。
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无毒不丈夫”呢?这里的毒,可能是发音相近而被误传,本意应是“豁达大度”的“度”才对。
13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这句原话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名言已被歪曲成赞赏见风使舵,甚至是对为虎作伥的认同,这与原意大相径庭。
识时务,时务指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清形势和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
是对隆中卧先生的赞誉,说他未出隆中,却已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而且有极深刻的见解。
14无奸不成商古代成语“无尖不成商”也变了味儿,叫“无奸不成商”。
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
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不够资格当商人。
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
15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原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关于这句,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标点错误“女子”中间应有标点断开,如“女、子”。
“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儿子,“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类。
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女”为“汝”字的通假,“女子”实为“你们这些小子”,是孔子对门下弟子的称呼。
怎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这要在当时的具体环境里找答案。
在《论语·阳货》这一篇里,孔子先是受到阳货的戏弄,然后又有“子由质疑”、“子路不悦”、“乡愿败德”、“辞客不见”、“宰予不仁”等一系列纠葛,而且孔子早就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的话,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结合自己怀才不遇,不被理解和任用的处境,心中难免有些不快。
再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不可能不产生矛盾,这些不快和矛盾恰好在子贡问师(或者当着更多弟子的面)时引发出来,于是孔子便有了“唯女(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慨叹,意思是说:“你这小子(或你们这些小子)和奴才一样是不好教养的,(传授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传授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有怨言。
”16金屋藏娇你觉得是给小三弄个格外幽会地点?实际上,这个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当初娶陈阿娇(比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要早)时说的句话:“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
”所以……【金屋藏娇的“娇”实际指的是大老婆啊。
】17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其实是倒装句式,改回来就是“己不为人,天地诛灭”好象更好理解。
这里的“为人”窃以为是为人不做亏心事的为人。
同样的一句话,理解不一样其结果大相径庭。
有的是理解有误,有的是为我所用,故意颠倒黑白。
认真起来,弄个是非曲直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语境差,不容说真话。
换句话说,就不是说理的地方。
有的是不知道厉害关系,只知道跟风;有的是知道是非,为了自己的利益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胡言乱语颠倒黑白。
“人不为己”还有一种说法:此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之意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18登堂入室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
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才能进入内室。
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入室为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
19烂醉如泥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指酩酊大醉的样子,瘫倒在地扶不起来。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指一种长在南海中的虫类。
这种虫没有骨头,一上岸就会“失水而醉”,因此就有了“烂醉如泥”的说法。
20女子无才便是德出处:清·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辩)是才,女子无才便(辩)是德。
’此语殊为未确。
”错解: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正解:女子不与人争辩是有道德修养的缘故。
实际古意应大概为:女子有才能,但不在丈夫面前显露,而是表现得谦卑,柔顺,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
21相濡以沫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
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