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引言:中小学建筑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关乎学生的舒适度、安全性和教学效果。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和新时代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也需要与时俱进。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包括建筑布局与功能设置、教室设计、体育场馆规划等内容。
一、建筑布局与功能设置1. 校园整体规划中小学校园的整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地域条件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确保交通便捷、安全有序。
2. 教学楼设计教学楼的布局应满足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室组织形式,同时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 行政楼和办公区设计行政楼和办公区的布局应便于教职员工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并与教学楼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
4. 图书馆和多功能厅设计图书馆和多功能厅作为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应注重空间设计、声学效果和设备配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和演讲环境。
二、教室设计1. 教室面积和布局中小学的教室面积应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每个学生应保证一定的活动空间。
教室内的布局应合理安排,包括教师讲台、学生桌椅和设备摆放等。
2. 教室采光与通风教室的采光要求充足,可以通过大窗户和天窗等方式实现。
同时,教室的通风也应得到重视,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
3. 教室设备与设施教室内应配备适当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辅助设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三、体育场馆规划1. 运动场设计中小学运动场的设计应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田径跑道等设施的设置。
2. 游泳池设计游泳池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并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3. 体育馆设计体育馆是学校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和集会的场所,其设计需要考虑场地面积、观众席、场地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四、安全与紧急疏散设计1. 火灾安全中小学建筑需要配备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疏散通道、照明设备和灭火器等,确保学校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和处置。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篇

主要教学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
教师休息室: 小学3.5 中学3.5 实验员室: 小学12 中学12 仪器室: 小学18 中学24 药品室: 小学18 中学24 准备室: 小学18 中学24 标本陈列室:小学42 中学42 计算机资料室、语言资料室、美术教具室:
小学24 中学24 乐器室: 小学24 中学24 舞蹈更衣室:小学12 中学12
教学用房的门窗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散通道门不得使用弹簧门、旋转门、 推拉门、大玻璃门。
2、各教学用房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开启的门扇不得挤占走道的疏散通道;
3、教室内隔墙的窗开启后,不得挤占走道 的疏散通道,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4、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临空外窗的开启不得 外开。
疏散通行宽度
中小学校内,每股人流的宽度应按0.6米计算。 疏散通道宽度最小应为2股人流,并应按0.6米 的整数倍增加疏散通道宽度。
楼地面宜采用易冲洗、耐酸碱、耐腐蚀做法, 并装设密闭地漏。
综合实验室中部宜设100平米开敞空间。 演示实验室宜设计为阶梯教室。 史地教室应配置挂镜线。 计算机教室应设置书写白板。 语言教室宜采用架空地板。不架空时,应铺 设可敷设电缆槽的地面垫层。 美术教室应有良好的北向天然采光。 美术教室应设置书写白板,应配置挂镜线。
教学用房的楼梯间应有天然采光和自 然通风。
教室疏散
每间教学用房的疏散门均不应少于2个,疏散 门的宽度应通过计算;同时,每樘疏散门的通行 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当教室处于袋形走道尽端 时,若教室内任一处距教室门不得超过15.0米, 且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小于1.5米,可设1个门。
普通教室及不同课程的专用教室对教室内课 桌椅间的疏散走道宽度要求不同,教室内疏散走 道的设置应符合规范对教室设计的规定。
中小学校校门建筑设计标准

中小学校校门建筑设计标准
中小学校门是学校校园的门面和标志,不仅需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展现出一定的美观性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中小学校门建筑设计标准的要点。
一、建筑结构和布局
1. 校门宜设在学校正门或主要入口处,方便师生、家长和游客进出。
2. 校门可采用单孔石拱门、砖混结构或现代化结构,校门尺寸应根据学校规模和需求确定,宽度应保证多人同时通过。
3. 校门的高度一般为4-5米,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同时要考虑通行车辆的限制。
二、外观设计
1. 校门应与学校整体建筑风格相一致,反映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学校特色。
2. 校门上方可以设置学校的英文名称、校训、校徽等标识,突出学校的个性。
3. 校门的材料应选择环保、经久耐用的材料,如镀锌钢板、石材、木材等。
4. 校门颜色宜选择鲜明、活泼的色彩,符合校园的整体氛围。
三、功能配置
1. 校门宜设置人行通道和车辆通道,需考虑到人、车分流的需求。
2. 人行通道宜设斜坡或台阶,方便行人进出,同时保证无障碍通行。
3. 车辆通道宜设置起降杆或道闸,确保车辆经过时的安全性。
4. 校门附近宜设置柱灯或路灯,保证夜间通行的照明需求。
四、安全设施
1. 校门宜设置监控摄像头,加强安全监管。
2. 校门周围宜设置防撞柱或护栏,防止车辆撞上校门或与行人发生意外。
3. 校门的开启方向应考虑到进出校园的人流量,避免拥挤和堵塞。
总之,中小学校门建筑设计标准是为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校园安全,同时也要注重美观性和文化内涵,展现出学校的特色和形象。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2.1.1学校主要教学用房外墙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270辆/h的道路同侧路边距离不应小于80m,否则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线穿过。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及公路、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2,2.2 学校建筑容积率,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
2.2.3 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之用。
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 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
学校田径运动场尺寸:小学环形跑道200m,直跑道两组60m;中学环形跑道250—400m,直跑道两组100m。
直跑道每组按6条计算。
位于市中心区的中小学校,用的确有困难,跑道的设置可适当减少,但小学不能少于一组60m直跑道,中学不能少于一组100m直跑道。
2.2.4 学校绿化用地,中学不应小于每学生1m2,小学不应少于每学生0.5m2。
2.3.5 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超过300辆/h的道路,校门外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2.3.6 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南向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时数不应小于2h。
两排教室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
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间距不应小于 25m。
3.2.1课桌椅排距,小学不宜小于0.85m,中学不宜小于0.9m。
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0。
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m,最后排课桌前沿与黑板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m,中学不宜大于8.5m。
教室后部应设不小于0.6m的横向走道。
3.4.6 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3.11.2 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1/12。
4.2.6学校教学楼厕所的卫生器具数量,小学:女20人一个大便器,男40人一个大便器和1m长的小便槽;中学:女25人一个大便器,男50人一个大便器和1m长的小便槽。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其建筑设计理念应该以孩子们的需求
和成长为中心。
一个优秀的中小学学校建筑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学校建筑应该注重安全性。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安全是最
基本的需求。
因此,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防火、防盗、防灾等方面的设施和设备,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其次,学校建筑应该注重教学环境的舒适性。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场
所的设计应该注重采光、通风、隔音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应该能够满足学生们的日常活动需求,比如足球场、篮球场、操场等。
再次,学校建筑应该注重功能性。
学校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机构,建筑设计应
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生活、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功能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最后,学校建筑应该注重文化和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
文化和环境特色,融入当地的建筑风格和自然景观,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
总之,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以孩子们的需求和成长为中心,注重安
全性、舒适性、功能性和文化环境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1定义及类型1、中小学校中小学校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
完全小学: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非完全小学: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场所,设1年级~4年级,属义务教育。
初级中学:对青、少年实施初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高级中学:对青年实施高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
完全中学: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含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育的学校。
其中,1年级~3年级属义务教育。
九年制学校:对儿童、青少年连续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共有9个年级,其中完全小学6个年级,初级中学3个年级。
属义务教育。
2、每班人数2总体规划1场地1、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2、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m。
3、学校周界外25m范围内已有邻里建筑处的噪声级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有关规定的限值。
2用地中小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
有条件时宜预留发展用地。
(1)、建筑用地建筑用地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全部建筑的用地;有住宿生学校的建筑用地应包括宿舍的用地;建筑用地应计算至台阶、坡道及散水外缘;2.自行车库及机动车停车库用地;3.设备与设施用房的用地。
(2)、体育用地体育用地应包括:体操项目及武术项目用地、田径项目用地、球类用地和场地间的专用甬路等。
设400m环形跑道时,宜设8条直跑道。
中小学校体育用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运动场地应平整,在其周边的同一高程上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空间。
2 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为了确保中小学校建筑的安全、舒适和适用性,制定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设计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遵守规范。
1.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根据学校的规模和需求,合理布局教室、办公区域、实验室、图书馆、多功能厅、食堂和卫生间等功能空间,确保每个空间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确保主要功能区域之间的通道宽度合适,以提供足够的流动空间,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交流。
2.安全设计:-保证校园通道和出入口的通行安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设置适当的灭火设备,并确保相关人员能方便地获取和使用。
-考虑儿童的安全需求,包括适当的手动和自动门的高度,以及栏杆和楼梯的高度和间距。
3.建筑材料选择:-选用环保、无毒与安全的建筑材料,避免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使用耐久的材料,以降低维护成本和材料更换的频率。
4.照明和通风:-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和合理的人工照明布局,确保教室和学生活动区域的光线充足。
-设计适当的通风系统,提供新鲜空气和温度调节,确保学生和教师在整个学校建筑内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5.耐震设计:-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确保学校建筑能够抵御地震的影响,并保持结构的稳固性。
6.辅助设施:-考虑学生的身体特点和需求,设置合适的坡道、楼梯扶手和无障碍设施,以提供便利和安全。
-考虑学生和教职工的娱乐和锻炼需求,设置运动场地、游乐设施和健身房等。
7.环境绿化:-在校园内设置适量的绿化空间,包括草坪、花坛和树木等,以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空气净化功能。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宜人的户外活动区域,鼓励他们进行户外学习和休闲活动。
总而言之,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校建筑的安全、舒适和适用性,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富有启发性和鼓舞人心的学习环境。
通过合理的布局、安全设计、适宜的材料选择和良好的环境绿化等措施,中小学校建筑可以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各种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有益于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提供规范,以确保学校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设计规范:1. 建筑安全规范- 学校建筑应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安全标准和建筑法规。
- 建筑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和耐久性要求。
- 建筑结构应足够坚固,以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的影响。
2. 教室设计规范- 教室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以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 教室内应有足够的座位,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行动空间和舒适感。
- 科学合理地布置教桌、板书等设施,以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3. 实验室和图书馆设计规范- 实验室应考虑到安全性和实验需求,包括适当的通风系统、实验台和设备储存空间。
- 图书馆应提供宽敞明亮的研究环境,同时考虑到书架的合理摆放和舒适的阅读区域。
4. 办公室和会议室设计规范- 办公室和会议室应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会议环境,包括舒适的座椅、充足的储物空间和配套设施。
- 对于需要保护机密信息的办公室,应考虑到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5. 健身和运动场所设计规范- 健身和运动场所应有适当的面积和设备,以满足学生们的体育运动需求。
- 运动场地应具备良好的维护和管理条件,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运动的顺利进行。
6. 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包括能耗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 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 无障碍设计规范- 学校建筑应提供无障碍设施,以方便残疾人士的进出和使用。
- 包括无障碍通道、坡道和升降设备等。
请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采用本文档所述的建筑设计规范,以确保中小学校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的满足。
为了维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权益和安全,我们还建议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一、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学校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
3. 音乐教室、琴房和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 学校的门不应开向城市主干道,门外应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5. 建筑间距:2h日照;两边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的距离≥25m。
(二)学校总平面各组成部分
1.建筑用地:
2.运动用地:距教学楼厕所超过90m时应设室外厕所,其面积为15%×总学生数。
3.绿化用地:包括实验园地、发展用地以及道路、园林绿地
(三)学校总平面布置方式:
二、教学楼设计
1.普通教室:分班教室,排距900,纵走道600,第一排距黑板≥2000。
最后一排距黑板
≤8500
2.专用教室:实验室和准备室、语言教室和准备室、音乐教室和乐器间、练琴房、舞蹈教
室、微机室、美术教室、史地、书法和自然教室等。
3.公共教室: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50人或≥50m2的房间要开
设相距≥5m的两个门。
4.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行政办公楼应靠近校区大门,方便对外联系;教师办公室与教师
休息室的区别。
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休息室应设洗手盆和挂衣钩等。
三、辅助用房和水平垂直交通设计
1.卫生间:小学:女生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
中学:女生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
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教学楼内厕所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
教学楼内宜分层设饮水处,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2.走廊:外廊栏杆高1100(中学),1000(小学),宽2400~3000
3.门厅:公共集散地
4.楼梯和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30m(至防烟或封闭楼梯间+5m),袋形走道≤20m(至防
烟或封闭楼梯间+2m);踏步尺寸150×300,楼梯栏杆高:900(室内),1100(室外);楼梯间开间3000~3900,多为平行双跑。
更详细的内容同学们自己查资料,可主要参考李风编著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和相应的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
四、图片讲解
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