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 作者张择端, 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 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 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 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 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 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 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 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 直到洛神离去, 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 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 设色艳丽明快, 线条准确流畅, 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 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 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 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 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 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 色彩清丽典雅, 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 作者阎立本, 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 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 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 变化丰富, 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我国油画作品, 1980年创作, 作者罗中立, 1948年生于重庆,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高等教育]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

[高等教育]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

[高等教育]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题(一)绘画作品:1.《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作。

绢本设色长卷,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今天的节日集会。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色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

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

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者匆匆进城。

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

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接踵,桥下舟楫相竞。

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

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

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

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三教九流,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

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

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画中有550余人,各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房屋楼阁30多栋,推车乘轿也有20多件。

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与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2.《洛神赋图》顾恺之,东晋画家。

《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绢本着色画卷。

图的大意是曹植和仆从归途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人在舒展身腰,马在地上打滚。

黄昏时节,停歇在洛水边上。

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丽的洛神。

他和洛神互赠礼物,共登云车,畅叙衷情和遗恨。

2019年成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集锦(8)

2019年成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集锦(8)

2019年成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集锦(8)1.北京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群,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公元1406-1420年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前后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

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在紫禁城对角线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形式美等都是罕见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水平的杰作。

2.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西藏的象征。

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是一座融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拉萨,是世界海拔的古代宫殿。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内最完整最宏伟的一座古建筑。

“布达拉”是普陀罗(普陀)的译音,意即菩萨住的宫殿。

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成此宫,现有建筑群为17世纪中叶五世****受清朝册封后开始兴建,经过历代****持续扩建而成。

布达拉宫缘山而上,依势迭砌,从平地直达山顶,几乎占了整座玛布山(红山)。

高117米,东西长360米,外观13层,实为9层,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殿宇巍峨,金顶辉煌,有佛堂、经堂、灵塔殿、习经室15000多间。

整个建筑系石木结构,方石垒砌,高大宽敞的殿堂墙上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壁画,室内陈设有几十万个用金、银、铜、玉和檀香木等雕铸的大小佛像,造型生动,集中体现了藏族人民高度的建筑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神庙。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

艺术概论之艺术作品赏析(三)

艺术概论之艺术作品赏析(三)

《红色娘子军》 中国经典芭蕾舞剧,1964年由中央歌剧舞剧院首次搬 上舞台。《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 讲述中国第二次革命时期,受尽折磨的妇女吴琼花成长为 卓越的革命烈士的传奇故事。该剧的舞蹈融入了传统的戏 曲和拳术的动作,更使芭蕾蕴涵了中国民间舞蹈的魅力, 其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和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音乐让观众 耳目一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 派,因此它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表现革命题材的芭蕾舞 剧”。该剧场面恢弘绚丽,情节震撼人心,人物形象鲜明 生动,加之海南岛独特的地域风情,使观众为之倾倒,可 以说是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
《茶馆》 中国话剧艺术的经典,三 幕话剧,剧本由著名的文学家 老舍先生创作完成。1958年3 月29日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 演,由焦菊隐、夏淳导演。 《茶馆》以高度的艺术概括, 浓郁的民族气派,浓重的历史 含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谱写 出一部史诗性的画卷。 话剧通过对裕泰茶馆的掌 柜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旗人常四爷、穷苦人康顺子及 他们周围几十个人的命运沉浮 的叙写,深刻反映了清朝末年、 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 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最黑暗 的年代里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 民的苦难生活,从而表现了 “埋葬旧时代,暗示光明的到 来”的主题。《茶馆》创造了 戏剧艺术民族化的典范,在国 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外 演出时它被国际友人称为“东 方来的奇迹”。
《天鹅湖》 经典芭蕾舞剧。最早 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共 有4幕,音乐作于1876年, 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 部舞剧。剧作取材于民间 传说,讲的是美丽的公主 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 的传奇爱情故事。群舞在 芭蕾舞剧中占有重要的位 置。 《天鹅湖》中群舞、 独舞和双人舞都比较有特 点,第2幕和第4幕的“天 鹅群舞”代表了芭蕾艺术 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一 个世纪以来最为人们所熟 知的舞蹈动作。世界各地 的芭蕾舞团都有不同版本 的《天鹅湖》上演。

电大《艺术学概论》表情艺术 作品赏析

电大《艺术学概论》表情艺术 作品赏析

表情艺术作品赏析(18分)本次任务建议完成实用艺术模块(第十二~十三章)学习后进行,满分18分。

请对著名中国音乐艺术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进行鉴赏。

播放静音加载完毕: 0%剩余时间 -28:16Picture-in-Picture赏析导引:作品创作者,或创作国家,作品内容概述,作品主要艺术特点。

请对著名中国音乐艺术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进行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艺术作品赏析与评价

艺术作品赏析与评价

艺术作品赏析与评价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形式、色彩、构图、主题等元素,传达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对于观赏者来说,赏析与评价艺术作品是一项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艺术作品的赏析与评价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

一、艺术作品赏析1. 观察与感受艺术作品赏析的第一步是仔细观察和感受作品。

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等元素,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一幅油画中,可以注意到画家运用了明暗对比来突出主题,色彩的运用带给人一种温暖或冷静的感觉。

通过观察和感受,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2. 解读与理解在赏析艺术作品时,需要对作品进行解读与理解。

这包括对作品所描绘的主题、情感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表达,通过解读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一幅抽象画中的形状和符号可能代表着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或个人情感的表达。

3. 文化与历史背景艺术作品的赏析也需要考虑到其所处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所差异。

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意图。

例如,一幅古代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元素和意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哲学观念。

二、艺术作品评价1. 独特性与创新性评价艺术作品时,需要考虑其独特性与创新性。

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创新的思想。

它们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同时也应该与其他作品有所区别。

例如,一幅摄影作品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角度,展现了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创意。

2. 技巧与表现力艺术作品的评价还需要考虑到艺术家的技巧和表现力。

艺术家通过对材料和媒介的运用,以及对形式和色彩的掌握,展现出自己的技巧和表现力。

评价艺术作品时,可以考虑作品的技巧是否精湛,表现力是否强烈。

例如,一幅雕塑作品通过精致的雕刻技巧和生动的表现力,展现出艺术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3. 主题与内涵艺术作品的评价还需要考虑到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作品分析艺术概论

作品分析艺术概论

作品分析艺术概论第一篇:作品分析艺术概论在塞尚的一生中,常常就一个题材画出多幅连作。

他曾相继画过五幅同为打牌题材的作品,其中以这幅两个人打牌的最为出色。

他在这幅画中以酒瓶为画面中轴线,使构图一分为二,两边形成对称均衡。

画中人物与环境色调相互交接,变化丰富造成体积的坚实感和稳定感。

画家为了避免形象的孤立,几乎不用连贯的轮廓线条,这样,人物就像桌子和背景那样,都仅仅是由一块块色彩组成,画中的一切结成一个整体。

塞尚在这里以“变调”代替了“造型”,即以各个色区的有节奏的变换代替了形象的塑造。

画家创造的色量使作品具有纪念碑一般的坚实感。

同时画家又用明显的笔触作为强调画面结构的手段,也使画面增加了永恒的生命感。

塞尚的人物画虽然无意描绘性格,但这幅画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却像它的情节动作一样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令人惊叹的是他在没有画出这两个人“骨架”的条件下画出了他们的性格。

由此可见,塞尚的色彩构成,不只是物理性质的,而是获得了精神性质的升华。

塞尚从他的素材中,抽出合乎造型的因素,经分析后再使之构成画面,表现在画面上的纯粹是形与色,别无其他意义。

对于塞尚来说,主题和题材也是构图本身,正如有人所说:“塞尚是将原来作为绘画手段的构图,如今变成绘画的目的。

”塞尚的“现代”意义便是这种与以往画家不同的作画态度。

塞尚曽划过多付玩纸牌者题材的画,画上人物多寡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幅上,共画了五个人)。

而最为著名的算是这之画两个人物的《玩纸牌者》。

在这幅画中,塞尚将两个沉浸于牌戏中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表现的平和敦厚,朴素亲切。

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然而画家却通过对形状的细心分析及通过诸多形式要素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

在这里,相对而坐得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

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

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画面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

该作品采用特写构图,对老农头像的面部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

作品面世后,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艺术家们评价《父亲》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

该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6、《最后的晚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

作者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早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

《最后的晚餐》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犹大、圣·约翰、小雅各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这幅画体现了画家精湛的创作技巧,它与祭坛画《岩间圣母》、肖像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一生的三大杰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7、《夜巡》荷兰现实主义油画名作,创作于1642年。

作者伦勃朗,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是最伟大的荷兰画家。

该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艺术家把富于戏剧性的历史画因素引入其中,对荷兰群像画的程式进行了大胆改造,它采用了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的中心,显得很突出,是激越、亢奋、追求动感的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

8、《马拉之死》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布面油彩,1793年创作。

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驱。

作品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马拉遇害的情景: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

马拉左手拿着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得比较单纯、色彩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以及莫大的悲痛之感。

9、《自由女神领导着人民》法国19世纪油画作品,作者德拉克洛瓦,于1830年创作。

这幅画是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作品,德拉克洛瓦也因其成为浪漫主义画派集大成者。

作品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画面描写了一次战斗的情景,处于中心位置的是一位被称为“自由女神”的妇女。

她上身赤裸,一手握枪,一手挥舞着象征共和的三色旗。

在这位妇女的引导下,群众穿过倒塌的街垒,踏着战友的血迹勇往直前。

这幅画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的融合,它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烈,极具感染力。

10、《日出·印象》法国印象派著名油画作品,1872年创作。

作者克劳德·莫奈,印象派画风的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得名就源自于《日出·印象》。

该画作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早晨,三只摇曳的小船在雾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

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

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

该作品突出体现了他追求最真实的光效和色彩,恰如其分地表达自然界的微妙变化的绘画风格。

11、《向日葵》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1888年8月创作于法国南方,是印象派后期的代表作品。

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伟大画家,与早期印象派相比,他不再注意对自然物中光影的表现,而更注重自我感情的抒发。

“向日葵”多用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涂抹技法来表现出一种浮雕感强烈的视觉效果,每朵花就像是燃烧的火焰,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像火苗一样布满整个画面。

同时,用对比强烈的大色块和粗犷的轮廓线表现形体和组织画面,浓厚的感情因素成为该画作的鲜明艺术特色。

12、《伏尔加河纤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作品,1873年创作。

作者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列宾的作品广泛描绘了俄国人民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他是19世纪末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伏尔加河纤夫》描绘了炎热的夏天,一群衣着破烂不堪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伐拖着一艘货船,艰难地走在伏尔加河畔的情景。

画中11个饱经风霜的纤夫有着不同的姿态和表情,沙滩上的几只破箩筐,更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

整幅作品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

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相当成功。

列宾是巡回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雕塑艺术1.《马踏匈奴》我国西汉石刻作品,创作于约公元前117年。

石刻由巨石雕凿而成,表现的是一匹威风凛凛的战马,迎风昂首,马的前蹄下蹬踏着一个战败的匈奴首领。

作品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马踏匈奴》外形轮廓准确有力,刀法朴实明快,形象生动传神,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也是汉代精湛石刻艺术的集中代表。

2.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历时400余年雕凿不绝,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米。

大佛是奉先寺的主尊,雕像高17. 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

“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腔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令人敬而不惧。

这尊佛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3.《掷铁饼者》古希腊雕塑作品,原作为青铜。

作者米隆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

《掷铁饼者》选取运动员投掷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虽然它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瞬间”,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

它的出现也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4.《米洛斯岛的维纳斯》《米洛斯岛的维纳斯》也被称为《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古希腊雕塑艺术,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阿芙洛蒂武是希腊中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

该作品中的女神腰肢匀称、妩媚,乳房丰腴起伏,肌肤柔软细腻而富有弹性。

该作品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的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手法阔大而简洁,人物端庄优美。

虽然她的双臂已经残缺,但并不影响她的整体美感,整个雕塑比例吻合“黄金分割律”,这个标准成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准则。

《米洛斯岛的维纳斯》是古希腊美术进入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

5.《晨》、《暮》、《昼》、《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大理石雕像,创作于1520至1534年。

作者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

《昼》与《夜》是位于尼摩尔公爵朱利亚诺·美第奇俊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雕像,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第奇陵墓前的则是《暮》与《晨》。

《晨》和《夜》为女性裸体。

它是成熟女性身体的再现,毫无柔嫩之气,在悲哀与折磨中保持了自己的静态之美。

《昼》和《暮》雕的则是健壮的男子,充满力量无法施展而不甘心的落寞神情。

作品人体的线条与四肢的姿势形成和谐的变化,四个人物形象也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象征着光阴的流逝。

6.《思想者》法国雕塑作品,青铜雕塑,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0至1900年。

罗丹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是旧时期古典主义和新时期现代艺术源流的传承者。

作品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领,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情绪。

他默默凝视着人们正在深受的苦难,实际上此中包含了艺术家自己极大的同情和悲痛之情。

这尊雕像最初名为《诗人》,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

(三)书法艺术《兰亭集序》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作品。

作者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集会,饮酒赋诗,羲之即兴挥毫为诗集作序,成就了今天最杰出的书法艺术作品。

《兰亭集序》全文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序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

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

王羲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有“书圣”美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