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第1讲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物理答案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物理答案【篇一:2016《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物理第3章】s=txt>考纲解读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会分析实际问题.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会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例1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本身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或者说是指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而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一直运动下去,选项d正确.答案 ad 变式题组1.[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c.牛顿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出,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答案 a解析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即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观点错误,a项说法错误;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分析并推理,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b项说法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c项说法正确;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并通过科学推理,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继续运动下去,d项说法正确.2.[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答案 b解析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也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a项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项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c项错误.虽然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项错误.3.[对惯性的理解]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a处有一相对桌面静止的小球.由于列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车厢中的旅客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说明列车是减速且在向南拐弯的图是()答案 a解析由于列车原来做匀速运动,小球和列车保持相对静止,现在列车要减速,由于惯性小球必向前运动,c、d错;又因列车要向南拐弯,由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列车要受到向南的力的作用,即桌子受到向南的力的作用,所以小球相对桌面向北运动,a对,b错.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②③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①②③产生的效果不同.(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3例2 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拉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a错.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木箱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b错.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对.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d错.答案 c变式题组4.[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一物体静止于斜面上,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答案 b解析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平衡力的特点可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及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作用在斜面和物体上,因此它们是两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b对.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施加的,它的反作用力应作用在地球上,由此可知c错.对重力分解,其分力也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可能分解为对斜面的压力,d错.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如图2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a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图2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c.b对a的作用力小于a对b的作用力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a解析 a推b时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等,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选项a正确,b、c、d错误.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牵扯第三个物体.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转移研究对象考点三“转移研究对象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一定等大反向,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例3 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总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3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图3解析环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其受重力mg和杆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对杆有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故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篇二: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第1讲】ass=txt>1.质点(1)(2)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3.位移(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2)路程.[思维深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3)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 √ )1.[对质点的理解]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答案 d解析长江大桥虽长,但火车长度与之相比不能忽略,不符合“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选项a错误;既然是“旋转球”,就是要研究球的旋转的,如果把它看成质点,则掩盖了其旋转的特点,故不能把它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突出的是看清“挥动国旗的动作”,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突出它的“位置”,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船的大小与大海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故选项d正确.2.[对参考系的理解](多选)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 ac3.[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1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 d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抓住“三点”理解质点、参考系和位移1.质点的模型化:建立模型.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2.运动的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3.位移的矢量性:一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二是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考点二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速度(1)(4)2.平均速度3.瞬时速度(1)(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3)[思维深化]如果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请思考如何求解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 abd解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b均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d正确.5.[平均速度的求解]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vt着( ) 22245a.vb.c. 336答案 d解析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位移,求其和,得出总位移,再除以总时间.6.[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2a.0.10m/sc.4.0m/s答案 a解析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t0.040-b.100 m/s d.0.40 m/s用极限思想理解两种速度关系1.两种速度的关系(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2.关于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考点三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1.速度变化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2.加速度(1)[思维深化]1.以恒定的速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吗?为什么?答案有,因为速度的方向在变化.2.有加速度的物体一定加速运动吗?为什么?答案不一定,要看a与v的方向关系.7.[对加速度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篇三: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专题一】s=txt>1.x-t图象(1)(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x-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②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v-t图象(1)(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v-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3.a-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3)图1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答案 b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反映速度大小,在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甲图象斜率大于乙图象,说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b正确;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在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错误;由位移-时间图象看出在t=0.5小时时,甲在s=10km处,而乙在s=8km处,进一步得出在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d错误.图2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第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 d解析a.在第1秒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速度方向未改变,a错误.b.在第2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加速度方向未改变,b错误.c.在第2秒内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不为零,c错误.d.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质点的位移为零,故两时刻质点的位置相同,d正确.3.[两类图象的比较]如图3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 c解析在x-t图象中表示的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于甲、乙两车在0~t1时间内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故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b选项均错.在v-t图象中,t2时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相距最远,c选项正确.由图线可知,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故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误.图4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v+vb2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答案 a解析由v-t图象知,在0~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c 错x误.由va正确.如图所示,汽车t乙的v-t图象中,实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小于上方虚线与坐标轴所围v1+v2的面积,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b错误.v-t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乙2图线上各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均逐渐减小,故加速度的大小都逐渐减小,d错误.图象问题的三个提醒1.x-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v与t一一对应.2.x-t图象、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3.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情况都是直线运动.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1.分析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a=vb时,xa+x0xb,则能追上;若va=vb时,xa+x0=x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xa+x0xb,则不能追上.3[思维深化]如果是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a追匀速运动的物体b,当va=vb时,a、b相遇的情况有哪几种情形?答案 (1)若已超越则相遇两次.(2)若恰好追上,则相遇一次.(3)若没追上,则无法相遇.5.[对追及和相遇的理解](多选)如图5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s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m/s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s时距原点20m处相遇答案 bd解析由x-t图象可知,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比a晚出发2s,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t图象可知,b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要大,a、b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和相遇的位置,故a、b两物体在a物体出发后4s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m,综上所述,b、d选项正确.6.[对追及和相遇的理解]如图6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v-t图象,其中a、b两物体是从不同地点出发,a、c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6a.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t=4s时,a、b两物体相遇c.t=4s时,a、c两物体相遇d.t=2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答案 c解析在t=4s之前,a、b、c物体开始阶段速度方向均为正,方向相同;当t=4s时,a、b两物体发生的位移相同,但由于两物体不是同地出发,因此此时两者并没有相遇,而a、c两物体是同时同地出发,此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故此时两物体相遇;当t=2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此时应当为两者之间距离的一个极值,但由于初始状态不清,没有明确a、b谁在前,故有“相距最远”和“相距最近”两种可能,因此d错.追及与相遇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1.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各自位移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2.追及问题涉及两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关系,分析时要紧抓“一个图三个关系式”,即:过程示意图或v-t图象,速度关系式、时间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同时要关注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7.[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
【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章末限时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步步高》2014高考物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章末限时练(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答案 A2.北京时间2012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设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答案 A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和速度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而不是位置的变化,故选项A错误,B正确;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故选项C正确;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即速率,故选项D正确.3.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 .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答案 B解析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 =Δv Δt.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量也为零,但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故A 、C 选项错误;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 选项正确;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质点做往复运动或曲线运动,位移的方向与质点运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故D 选项错误.4. (2011·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5t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1 s 内的位移是5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 .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答案 D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对比题给关系式可得v 0=5 m/s ,a =2 m/s 2,则第1 s 内的位移是6 m ,A 错;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v =x 2t =5×2+12×2×222m/s =7 m/s ,B 错;Δx =aT 2=2 m ,C 错;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Δv =a Δt =2 m/s ,D 对.5. 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一秒内和离开最高点后的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x 1和x 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v 1和Δv 2,若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 ) A .x 1>x 2,Δv 1<Δv 2B .x 1<x 2,Δv 1<Δv 2C .x 1>x 2,Δv 1>Δv 2D .x 1<x 2,Δv 1>Δv 2答案 C 6. 一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设斜面全长为L ,滑块通过最初34L 所需时间为t ,则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所用时间为 ( )A.43t B.53t C.32t D .2t 答案 D解析 假设存在逆过程,即为初速度是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全过程分为位移为L 4和 34L 的两个阶段,位移之比恰好满足1∶3的关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其时间之比为1∶1,即t ′=2t .故选D.7. 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 ,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a 2等于2∶1B .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v 1∶v 2等于1∶1C .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 1∶x 2等于2∶1D .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1∶a 2不等于1∶2答案 BC解析 汽车由静止运动8 s ,又经4 s 停止,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相等,由v =at ,知a 1t 1=a 2t 2,a 1a 2=12,A 、D 错,又由v 2=2ax 知a 1x 1=a 2x 2,x 1x 2=a 2a 1=21,C 对,由v =v 2知,v 1∶v 2=1∶1,B 对.8.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 .t 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 图1C .t 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 .0到t 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答案 B9. 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某地在实施人工降雨时,竖直向上发射的气象火箭弹,先以2g 的加速度向上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0后,变为匀速运动,再经时间t 0后爆炸.下列关于其爆炸前运动的速度图象(v -t 图)和加速度图象(a -t 图)的描述,正确的是(以向上为正方向) ( )答案AC解析依题意可知,在0~t0时间内火箭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其v-t图线应该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线段,而a-t图线则是一条平行于横轴且在横轴上方的线段;在t0~2t0时间内火箭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其v-t图线应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段,而a-t图象则是一条与横轴重合的线段.10.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设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A.150 m B.75 m C.15 m D.7.5 m答案 A解析磕头虫向下运动末速度大小与向上运动初速度大小相等,向下运动过程中v21=2ah1,弹射过程中v21=2gh2;人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v22=2aH1,离地上升过程中v22=2gH2,代入数值得H2=150 m,故A正确.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8分)利用图2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 .秒表图2C .米尺 (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存在摩擦解析 (1)通过处理纸带求加速度,一定要知道长度,则要有米尺;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不需要秒表;重力加速度的值和物体的质量无关,故不需要天平.(2)加速度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阻力作用,据此说一条理由就行.12.(8分)如图3所示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图中所标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测得OA =7.05 cm 、AB =7.68 cm 、BC =8.33 cm 、CD =8.95 cm 、DE =9.61 cm 、EF =10.26 cm ,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______ s ,打点计时器打A 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答案 0.10 0.74 0.64解析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0.02×5) s= 0.10 s ,打点计时器打A 点时小车的速度v A =OB 2T =7.05+7.680.20×10-2 m/s =0.74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EF +DE +CD -BC -AB -OA9T =10.26+9.61+8.95-8.33-7.68-7.059×0.01×10-2 m/s 2=0.64 m/s 2. 13.(10分)A 、B 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向做匀速运动,A 在前,速度为v A =8 m/s ,B 在后,速度为v B =16 m/s ,当A 、B 两车相距x =20 m 时,B 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避免两车相撞,刹车后B 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a >1.6 m/s 2解析 如图所示,两物体相撞的条件为:同一时刻位置相同.设此时A 的位移为x A ,则B 的位移为x B =x A +x ,由运动学公式得: v B t -12at 2=v A t +x ①当B 车追上A 车时,若B 的速度等于A 的速度,则两车刚好相撞, v A =v B -at ②由①②得a =1.6 m/s 2故为避免两车相撞,B 车的加速度应大于1.6 m/s 2.14.(10分)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动,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4所示,求:(1)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 ; 图4 (2)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x .答案 (1)2 m/s 2(2)1 m解析 (1)由图象可知,物块下滑的加速度为 a =Δv Δt =2-01.5-0.5m/s 2=2 m/s 2. (2)由v -t 图象看出,物块的初速度为v 0=4 m/s沿斜面上滑的时间和加速度分别为t =0.5 s ,a ′=Δv ′Δt ′=0-v 0t=-8 m/s 2 故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x =v 0t +12a ′t 2=4×0.5 m-12×8×0.52 m =1 m 15.(12分)某人骑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正前方7 m 处以10 m/s 的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然后以大小为2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求此人需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答案 8 s解析 汽车刹车,经时间t 1停止,则0=v 0-at 1,故t 1=v 0a=5 s .设汽车在匀减速过程中被人追上,则x 人=x 车+7 m ,x 人=v 人t ,x 车=v 0t -12at 2, 联立以上三式,代入数据得,t 2-6t -7=0,解得t =7 s>t 1,故相遇前车已停下. 设人经过t 2追上汽车,则人追上汽车需满足的条件为: x 人′=x 车′+7 m ,x 人′=v 人t 2,x 车′=v 202a联立以上三式,代入数据解得t 2=8 s.16.(12分)2012年2月23日凌晨,第18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赛男子3米板决赛结束,中国选手包揽冠、亚军,其中奥运冠军何冲以总成绩553.35分成功卫冕.如图5所示是他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到达最高点时他的重心离台面的高度为 1 m ,当他下降到手触及水面时要伸直双臂做一个翻掌压水花的动作,这时他的重心离水面也 图5是1 m .设他静止站在台面上时重心距台面的高度为0.8 m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问:(1)他的起跳速度约是多大?(2)从起跳到入水(手掌触水)共需多长时间?答案 (1)2 m/s (2)0.97 s解析 运动员上升过程重心上升的高度h 1=0.2 m ;下降过程重心下降的高度h 2=3 m.(1)在上升的过程中,由v 2=2gh 1得运动员起跳速度v =2gh 1=2×10×0.2 m/s =2 m/s. (2)分段考虑:上升时间t 1=v g =210s =0.2 s 下降过程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 2=12gt 22得 t 2= 2h 2g = 2×310 s =0.77 s ,故总时间t =t 1+t 2=0.97 s.。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章学科素养提升

【例3】 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的总长度相等,高度也相同,a、b两球
由静止从顶端下滑,若球在图上转折点无能量损失,则
√A.a球后着地 B.b球后着地
C.两球同时落地D.两球着地时速度相同
思路追踪 答案 解析
审题关键点
思维路径
“总长度相同” (1)指出两球运动路程相同
“由静止从顶端下滑” (2)指出两球初速度相同
√C.滑块加速度为5 m/s2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析题破题能力的培养 【例2】 珠海航展现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两架“歼-10”飞机表演剪 刀对冲,上演精彩空中秀.质量为m的“歼-10”飞机表演后返回某机场, 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以速度v0着陆后 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1,运动时间为t1;随后在无阻力 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x.求第二个减 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3)指出两球末速率相等
“转折点无能量损失” (4)初末速率、路程均相等,可引伸到速率—
时间图象上比较时间长短
可知,当Δx、Δt都非常小,趋向于
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时,可由v
=Δx Δt
【例1】 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B,A、B 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 为d=1 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B,记录遮光条通 过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0.200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1 cm/s B.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2 cm/s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第1讲

考点一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位移(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思维深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2)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3)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4)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1.[对质点的理解]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答案D解析长江大桥虽长,但火车长度与之相比不能忽略,不符合“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选项A错误;既然是“旋转球”,就是要研究球的旋转的,如果把它看成质点,则掩盖了其旋转的特点,故不能把它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突出的是看清“挥动国旗的动作”,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突出它的“位置”,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船的大小与大海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故选项D正确.2.[对参考系的理解](多选)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C3.[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1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 D解析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 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 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 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 正确.抓住“三点”理解质点、参考系和位移1.质点的模型化:建立模型.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2.运动的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3.位移的矢量性:一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二是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考点二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v =Δx Δt. (3)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4)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平均速度(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Δx 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3.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3)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思维深化]如果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3+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请思考如何求解t =2 s 时的瞬时速度和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答案 由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公式可得t =2 s 时的速度为:v =6×22 m /s =24 m/s ;由x 与t 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1=Δx Δt =19-32m /s =8 m/s.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ABD解析 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 、B 均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D 正确.5.[平均速度的求解]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 2内的平均速度是v 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v B.23v C.43v D.56v 答案 D解析 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位移,求其和,得出总位移,再除以总时间.6.[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 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2A .0.10 m /sB .100 m/sC .4.0 m /sD .0.40 m/s答案 A解析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 m /s =0.10 m/s ,A 正确.用极限思想理解两种速度关系1.两种速度的关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2.关于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v =Δx Δt可知,当Δx 、Δt 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 时,可由v =Δx Δt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考点三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1.速度变化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2)定义式:Δv =v -v 0.(3)决定因素: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4)方向:由Δv 或a 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 (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 m来决定. (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思维深化]1.以恒定的速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吗?为什么?答案 有,因为速度的方向在变化.2.有加速度的物体一定加速运动吗?为什么?答案 不一定,要看a 与v 的方向关系.7.[对加速度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答案 B8.[加速度的求解]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45 m /s 2B .-2.45 m/s 2C .4.90 m /s 2D .-4.90 m/s 2答案 D解析 设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t 1=0.25 s 时的速度为v 1;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t 2=0.75 s 时的速度为v 2.由题意得v 1-v 2=2.45 m/s ,故a =v 2-v 1t 2-t 1=-2.450.75-0.25m /s 2=-4.90 m/s 2,D 正确.9.[加速度与速度关系的理解]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 A解析 “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则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减小”.10.[运动特点的分析]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 .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 B解析 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加;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不再是均匀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再增大,A 项错误,B 项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是向前运动,最终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C 项和D 项均错误.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三点提醒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3.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1.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 .控制变量法B .类比法C .理想模型法D .等效替代法答案 C解析 “质点”、“点电荷”等都是为了使研究问题变得简单而引入的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它们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模型法,所以C 正确.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答案 B解析 速度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多少,即Δv =v 2-v 1,而加速度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a =Δv Δt,由此可知,只有B 正确.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 答案 A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平均速度为v 1=Δx t 1,即为t 12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平均速度为v 2=Δx t 2,即为t 22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v 1变化到v 2所用的时间为Δt =t 1+t 22,所以加速度a =v 2-v 1Δ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A 正确. 4.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L =3.0 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 =3.0 s .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1)0.067 m/s 2 (2)0.6 m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L Δt 1=3.0×10-20.30m /s =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L Δt 2=3.0×10-20.10m /s =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0.067 m/s 2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v 1+v 22Δt =0.6 m 练出高分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矢量和标量没有严格的区别,同一个物理量可以是矢量,也可以是标量B .矢量都是有方向的C .时间、时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D .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答案 B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 s 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 .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的物体C .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 =Δx Δt,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 .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D解析 往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A 错;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B 错;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C 错;速度不变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D 对.3.如图1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 921千米,设计时速 350千米.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图1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B .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度,921千米是指位移C .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答案 D解析 因列车的大小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A 错;由时间、时刻、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率,921千米是指路程,B 错;由等时位移差公式x n -x m =(n -m )aT 2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 =57.5-32.55 m /s 2=5 m/s 2,C 错;由题意可知第4.5 s 末列车速度为57.5 m /s ,由加速度公式知v 0=80 m/s ,D 对.4.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正方向,今有一个足球停在坐标原点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5 m 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过7 m 停下,则上述过程足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 .12 m 、2 mB .12 m 、-2 mC .-2 m 、-2 mD .2 m 、2 m 答案 B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 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 ,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 )A.25 km/h B.34 km/hC.35 km/h D.38 km/h答案C6.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答案A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时刻、速度、速率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对;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的大小即速率,D正确.7.(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AC解析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平均速度等于零,A选项对;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B选项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选项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8.(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是9 km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 km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答案AD9.(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与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答案CD综合应用10.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答案A11.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辈传统的谋生渔场.9月16日12时休渔结束,我国派出海监编队到钓鱼岛海域护渔.如图2,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图2A.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C.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答案D解析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以钓鱼岛为参照物,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甲、乙两船的速度、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故选D.12.(多选)“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路程为零B.“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为零C.“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D.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不能把“神舟十号”飞船看做质点答案BD13.(多选)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答案ABC。
2022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物理第一章专题一

2022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物理第一章专题一物理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题组扣点·深度思考专题一基础知识题组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1.[对位移图象的理解]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则(C)正向匀速运动静止反向匀速A.15内汽车的位移为300mB.前10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2C.20末汽车的速度为-1m/D.前25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图1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题组扣点·深度思考2.[对速度图象的理解]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海盗快艇在0~66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海盗快艇在96末开始调头逃离C.海盗快艇在66末离商船最近D.海盗快艇在96~116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2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题组扣点·深度思考考点梳理1.某-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在该点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题组扣点课堂探究负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的方向..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题组扣点·深度思考规律方法题组3.[利用v-t图象分析追及问题]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则下列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能够追上另一辆的是(AC)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题组扣点·深度思考4.[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m/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人骑自行车以解法一用临界条件求解v车人某车某人vv0=6m/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1)当汽车的速度为v1=v0=6m/时,v1二者相距最远,所用时间为t1==2a1最远距离为Δ某=v0t1-at12=6m.21(2)两车距离最近时有v0t2=at222解得t2=4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汽车的速度为v=at2=12m/.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题组扣点·深度思考4.[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m/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人骑自行车以v0=6m/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解法二用图象法求解(1)汽车和自行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t=2时,二者相距最远.最远距离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1面积,即Δ某=某6某2m=6m.2(2)两车距离最近时,即两个v-t图线下方面积相等时,由图象得此时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汽车的速度为v=12m/.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题组扣点·深度思考4.[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m/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人骑自行车以v0=6m/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大?(2)当汽车与自行车距离最近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解法三用数学方法求解(1)由题意知自行车与汽车的位移之差为1Δ某=v0t-at2因二次项系数小于零,t当2-v0==2时有最大值,最大值12某-a211Δ某m=v0t-at2=6某2m-某3某22m22=6m.1(2)当Δ某=v0t-at2=0时两车相遇2解得t=4,汽车的速度为v=at=12m/.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题组扣点·深度思考方法提炼1.在分析追及与相遇问题时,可用以下方法:(1)临界条件法: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相距最远(最近).(2)图象法:画出某-t图象或v-t图象,然后利用图象进行分析求解.(3)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2.在追及问题中,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大于前者的速度;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3.在相遇问题中,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即相遇.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课堂探究·考点突破考点一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v-t图象和某-t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在2.二看“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某-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4.四看“面积”: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和t的乘积vt=某有意义,所以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某-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例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例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例如某-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6.六看“特殊点”: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课堂探究·考点突破【例1】如图3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D)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内的平均速度是2m/B.0~2内的位移大小是4m图3C.0~1内的运动方向与2~4内的运动方向相反D.0~1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2~4内加速度的大小解析v0+v10+2由题图可知在0~1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m/22=1m/;0~2内的位移大小为相应的“梯形”与横坐标轴包围的面积,在某=3m;在0~1与2~4速度都为正,方向相同;由图象的倾斜角度可知a0~1>a2~4.综上可知只有选项D正确.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课堂探究·考点突破1.某-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是某、v与t一一对应.2.某-t图象、v-t图象的形状由某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3.无论是某-t图象还是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情况都是直线运动.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课堂探究·考点突破【突破训练1】如图4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某-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图线3和图线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图线2和图线4中,t2、t4时刻都表示物体反向运动解析某-t图象和v-t图象都是用来描述直线运动的,图象并不是运动轨迹,A 项错误;某-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在t1时刻v1>v2,B项正确;v-t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在0~t3时间内图线3的位移小于图线4的位移,图线3的图4平均速度小于图线4的平均速度,C项错误;图线2中t2时刻表示物体反向运动,图线4中t4时刻不表示反向,只表示速度减小,D项错误.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课堂探究·考点突破考点二运动图象的应用1.用图象解题可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更清晰,而且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图象法则会使你豁然开朗.2.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物理过程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学式表达,还可以用物理图象描述.如果能够用物理图象描述,一般来说会更直观且容易理解.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课堂探究·考点突破【例2】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A.v=t2C.v>t2B.v=t2D.<v<tt(C)解析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为,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vv2表示的位移为:t.应有:t>,所以v>,所以选项C正确.22t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课堂探究·考点突破方法点拨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主要步骤与方法1.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所需求解的物理量,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所需的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2.根据题意,找出两物理量的制约关系,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3.由所作图象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课堂探究·考点突破【突破训练2】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5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5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课堂探究·考点突破考点三追及与相遇问题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某0.若vA=vB时,某A+某0<某B,则能追上;若vA=vB时,某A+某0=某B,则恰好不相撞;若vA=vB时,某A+某0>某B,则不能追上.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课堂探究·考点突破【例3】甲车以10m/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m/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解析(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该减速过程所用时间为t,则有v乙=v甲-at,解得t=12,此时甲、乙间距离为1v甲t-at2-v乙t=36m2(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1,v甲则有t1==20av甲10t1时间内,某甲=t1=某20m=100m22某乙=v乙t1=4某20m=80m某甲-某乙20此后乙车运动时间t2===54v乙故乙车追上甲车需t1+t2=25.题组扣点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培养高考模拟练出高分。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步步高全书学案第一章 第1讲

第1讲 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自测1(多选)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2018年印尼亚运会男子100米冠军苏炳添最后冲线的动作时可以把苏炳添看成质点B.研究女子50米步枪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可以将子弹看成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地面为参考系D.未起飞的舰载机以航母甲板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答案BCD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2.速度与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实际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自测2在伦敦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直跑道)和男子200 m决赛(弯曲跑道)中分别以9.63 s和19.32 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 m决赛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C.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D.100 m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76 m/s解析 200 m 比赛跑道是弯曲的,位移小于200 m,100 m 比赛跑道是直线,位移等于100 m,A 错;200 m 19.32 s ≈10.35 m/s 是平均速率,B 错;100 m9.63 s ≈10.38 m/s 是平均速度,C 对;最大速度由已知条件无法求出,D 错. 三、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m来决定.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自测3 (多选)(2018·深圳市高级中学综合测试)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汽车匀速率通过一座拱桥.因为汽车做的是曲线运动,所以加速度不为零 答案 BD解析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虽然速度还为零,但因其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加速度不为零,A 错误;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由a =ΔvΔt 可知,其加速度很大,B 正确;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虽然速度很大,若其速度不变化,则加速度为零,C 错误;汽车匀速率过拱桥时,汽车做曲线运动,汽车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其加速度不为零,D 正确.命题点一 质点、参考系和位移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2)参考系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2.三点注意(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例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1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 D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变式1(2018·陕西省铜川市模拟)下列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论述,正确的是()A.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指的是路程为800 mB.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指的是铅球的位移大小为4.50 mC.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硬币可以看做质点D.阅兵预演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地面上的观众是静止的答案 A命题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方法和技巧(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 (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例2 (2018·湖南省常德市期末检测)在某GPS 定位器上,显示了以下数据:航向267°,航速36 km/h,航程60 km,累计100 min,时间10∶29∶57,则此时瞬时速度和开机后平均速度为( ) A.3.6 m /s 、10 m/s B.10 m /s 、10 m/s C.3.6 m /s 、6 m/s D.10 m /s 、6 m/s答案 B解析 GPS 定位器上显示的航速为瞬时速度36 km /h =10 m/s,航程60 km,累计100 min,平均速度为60×103100×60m /s =10 m/s,故B 正确.变式2 (多选)骑自行车的人沿斜坡直线向下行驶,在第1 s 、第2 s 、第3 s 、第4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1 m 、2 m 、3 m 、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在第3、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5 m/s C.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AB变式3 (2019·河南省洛阳市期中)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 m,它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该质点在t =2 s 时的速度和t =2 s 到t =3 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12 m /s 39 m/s B.24 m /s 38 m/s C.12 m /s 19.5 m/s D.24 m /s 13 m/s 答案 B解析 由v =6t 2 (m /s)得,当t =2 s 时,v =24 m /s ;根据质点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 m 得:当t =2 s 时,x 2=21 m,t =3 s 时,x 3=59 m ;则质点在t =2 s 到t =3 s 时间内的位移Δx =x 3-x 2=38 m,平均速度v =Δx Δt =381 m /s =38 m/s,故选B. 拓展点 用平均速度法求解瞬时速度——极限思想的应用1.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 =Δx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2)公式a =ΔvΔt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2.注意(1)用v =ΔxΔt求瞬时速度时,求出的是粗略值,Δt (Δx )越小,求出的结果越接近真实值.(2)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表示物体在这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例3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 =3.0 cm 的遮光板,如图2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 )图2A.0.067 m /s 2B.0.67 m/s 2C.6.7 m/s 2D.不能计算出答案 A解析 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 1=d Δt 1=0.030.30m /s =0.10 m/s,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 2=d Δt 2=0.030.10 m /s =0.30 m/s,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 ≈0.067 m/s 2,选项A正确.变式4 (2019·湖北省荆州市质检)如图3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图3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 A命题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三个概念的比较2.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方法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 (1) 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或反向增加)a 增大,v 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慢例4 (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 /s,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可能运动情况为( )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答案 AD解析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a =v -v 0t =10-41 m /s 2=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 正确,B 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a =v -v 0t =-10-41m /s 2=-14 m/s 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 错误,D 正确.变式5 (2018·山东省济南一中阶段检测)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速度具有最大值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时,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D.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一定减小 答案 C解析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小,故A 、D 错误;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 =ΔvΔt ,可知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 错误;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时,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即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那么速度就会减小,故C 正确.变式6 (2018·云南省统一检测)一物体做加速度为-1 m /s 2的直线运动,t =0时速度为-5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速度为-5 m/s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B.加速度为-1 m/s 2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C.t =1 s 时物体的速度为-4 m/sD.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答案 D解析 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v =v 0+at ,当t =1 s 时物体速度为v 1=-5 m /s +(-1)×1 m/s =-6 m/s,故A 、B 、C 错误,D 正确.1.“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并且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关“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加速度也很小B.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C.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D.“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 答案 C解析 “嫦娥三号”在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但是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大,故选项A 错误;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玉兔号”月球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选项B错误;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嫦娥三号”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被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选项C正确;“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相对月球是静止的,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选项D错误.2.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甲=4 m/s2,a乙=-4 m/s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乙的加速度大小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同答案 B3.校运会400 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所示).关于这样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这样做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B.这样做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相同C.这样做目的是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间相同D.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答案 B解析校运会400 m比赛,其跑道是弯的,为了保证其路程均为400 m,终点在同一直线上,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故B正确.4.(多选)(2018·福建省南平市模拟)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AC解析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A选项对;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B选项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选项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5.如图2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图2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答案 C解析根据题图,汽车的速度大小变小,做的是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方向相同,所以与v1、v2的方向都相反,选项B、D错误,C正确.6.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进行导航,如图3所示是某人从杭州市民中心驾车去武林广场的手机导航的截屏画面,该地图提供了①、②、③三种驾车线路规划方案及相对应的数据,实际行驶中导航提示:“前方有测速,限速50千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3A.①②③三条线路方案的位移相等B.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可以被看成质点C.图中显示23分钟和6.9公里分别指的是时间间隔和路程D.导航提示的“限速50千米”指的是限制汽车的平均速度不超过50 km/h解析 因汽车起点与终点相同,故位移相同,选项A 正确;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汽车可以视为质点,选项B 正确;23分钟与6.9公里的含义分别是需要行驶的时间和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选项C 正确;限速50千米是指限制汽车的瞬时速度不超过50 km/h,选项D 错误.7.(2018·江西省六校第五次联考)下列有关速度、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是标量C.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则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答案 D解析 汽车上的速度计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A 错误;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平均速度是矢量,故B 错误;加速度的方向不变,速度的方向可能改变,比如平抛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一直是竖直向下的,但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C 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 正确.8.(多选)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已经开始挂弹飞行.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 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飞机的( )A.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C.速度增加越来越快,位移增加越来越慢D.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答案 BD解析 根据题意,飞机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飞机速度和位移都在增大,选项A 错误,B 正确;由于加速度减小,所以速度增加越来越慢,而速度增大,会使位移增加越来越快,选项C 错误,D 正确.9.(2018·四川省成都市调研)如图4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 形槽中由A 点释放,经B 点到达与A 点等高的C 点,设A 点的高度为1 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图4 A.23 3 m,233 m B.23 3 m,43 3 m C.43 3 m,23 3 m D.433 m,1 m解析 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则小球通过的路程为s =2l AB =2×1sin 60°m =43 3 m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小球的位移大小为x =l AC =2×1tan 60° m =23 3 m.选项C 正确.10.(2018·广东省广州市4月模拟)由同一位置同向先后开出甲、乙两汽车,甲先以初速度v 、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甲开出t 0时间后,以同样的加速度a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乙开出后,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 )A.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B.以速度at 0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速度v +at 0做匀速直线运动D.停在乙车前方距离为v t 0+12at 02的地方 答案 C解析 乙车开始运动时,甲车的速度为v 甲=v +at 0,则由于乙车的加速度与甲车相同,故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以速度v +at 0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两车的间距以Δx =v 甲Δt 的关系增加,故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11.(2019·山东省泰安市调研)某质点以20 m /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 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 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零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同答案 A12.一质点在x 轴上运动,在t 0=0时刻质点处于x 0=0位置,然后质点沿x 轴正方向运动,在t 1=2 s 时刻质点处于x 1=10 m 位置,此后质点沿x 轴负方向运动,在t 2=4 s 时刻质点处于x 2=-10 m 位置,求:(1)质点在0~4 s 内的平均速率;(2)后2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答案 (1)7.5 m/s (2)见解析解析 (1)质点在0~4 s 内通过的路程s =|x 1-x 0|+|x 2-x 1|=30 m,质点在0~4 s 内的平均速率为v =s t =304m/s =7.5 m/s.(2)后2 s 内质点通过的位移x =x 2-x 1=-10 m -10 m =-20 m平均速度v 1=-202m /s =-10 m/s,负号表示速度方向沿x 轴负方向 质点在0~4 s 内通过的位移x ′=x 2-x 0=-10 m,平均速度v 2=-104m /s =-2.5 m/s,负号表示速度方向沿x 轴负方向. 13.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 (g 取10 m/s 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1)一辆以72 km /h 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摩托车驾驶员被与碰撞前货车相同的速度撞飞,碰撞时间为2.1×10-3 s,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 、3 s,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答案 见解析解析 (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 Δv =v 2-v 1=-72 km /h -54 km/h=-20 m /s -15 m/s =-35 m/s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驾驶员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35 m/s 2.1×10-3 s≈-16 667 m/s 2=-1 666.7g 1 666.7g >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 1=|Δv 1|Δt 1,a 2=|Δv 2|Δt 2所以a 1∶a 2=|Δv 1|Δt 1∶|Δv 2|Δt 2=204∶153=1∶1.。
2012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物理第一章第1课时

【归纳提炼】 1.弹力方向的判断
(1)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 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自 身形变的方向相同.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 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 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 定弹力方向.
(3)几种接触弹力的方向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1课时 重力与弹力
一、力的认识
课前考点自清
1.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2)使物体发生 形变 .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 物体 而存在,没有“施力 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 不存在 的.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施力(受力)物体 同时也是受力(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 大小 ,又有 方向 , 力的运算遵循 平行四边形 定则或 三角形 定则.
答案 见解析
建模感悟 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 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 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利用假设法判断 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 体还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 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的平衡条 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加速度不同 .
【归纳提炼】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但不能认为重力就是地球对
物体的吸引力.
2.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除产生重力外,还要
图1
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万有引力是重力和
向心力两个力的合力,如图 1 所示.
步步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章 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75 m,则 C 正确,D 错误.
B . 0 ~ 10 s 、 10 s ~ 15 s 内 都在 做 加 速度 逐 渐 减 小 的变 速 运动
Ff ma
C
t
t
【解析指导】
x ——v-t 图中的面积 实线所包围的面积为x 虚线所包围的面积为
t
B. v 2 x
t
C. v 2 x
v t 2
t
D.
x 2x v t t
v tx 2
2x v t
课堂探究
【突破训练 3】 如图 7 所示,两物体由高度相同、路径不同的 光滑斜面由静止下滑,物体通过两条路径的长度相等,通过 C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且到达最低点 B、D 时两点的速度 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 AB 斜面运动时间较短 B.物体沿 ACD 斜面运动时间较短 C.物体沿两个光滑斜面运动时间相等 D.无法确定 解析 由于两斜面光滑, 且物体通过 C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 两物体到达斜面最低点的速度大小相等,而且两物体运动路 程相等,故可利用速度 —时间图象进行分析比较.从图中可 以看出,沿 ACD 运动时,起始阶段加速度较大,故其速度图 象起始阶段斜率较大,且二者末速度相等,为了保证最后速 度大小一样且包围的面积(路程 )一样,可以看到通过 AB 的时间 t1 大于通过 ACD 的时间 t2,所以沿 ACD 斜面运动时间较短,故 B 正确. 图7 ( B )
在v- t图象中,t2时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相距最远, C选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位移(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思维深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2)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3)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4)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1.[对质点的理解]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答案D解析长江大桥虽长,但火车长度与之相比不能忽略,不符合“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选项A错误;既然是“旋转球”,就是要研究球的旋转的,如果把它看成质点,则掩盖了其旋转的特点,故不能把它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突出的是看清“挥动国旗的动作”,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突出它的“位置”,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船的大小与大海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故选项D正确.2.[对参考系的理解](多选)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C3.[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1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 D解析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 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 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 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 正确.抓住“三点”理解质点、参考系和位移1.质点的模型化:建立模型.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2.运动的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3.位移的矢量性:一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二是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考点二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v =Δx Δt. (3)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4)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平均速度(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Δx 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3.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3)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思维深化]如果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3+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请思考如何求解t =2 s 时的瞬时速度和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答案 由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公式可得t =2 s 时的速度为:v =6×22 m /s =24 m/s ;由x 与t 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1=Δx Δt =19-32m /s =8 m/s.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ABD解析 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 、B 均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D 正确.5.[平均速度的求解]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 2内的平均速度是v 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v B.23v C.43v D.56v 答案 D解析 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位移,求其和,得出总位移,再除以总时间.6.[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 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2A .0.10 m /sB .100 m/sC .4.0 m /sD .0.40 m/s答案 A解析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 m /s =0.10 m/s ,A 正确.用极限思想理解两种速度关系1.两种速度的关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2.关于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v =Δx Δt可知,当Δx 、Δt 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 时,可由v =Δx Δt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考点三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1.速度变化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2)定义式:Δv =v -v 0.(3)决定因素: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4)方向:由Δv 或a 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 (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 m来决定. (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思维深化]1.以恒定的速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吗?为什么?答案 有,因为速度的方向在变化.2.有加速度的物体一定加速运动吗?为什么?答案 不一定,要看a 与v 的方向关系.7.[对加速度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答案 B8.[加速度的求解]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45 m /s 2B .-2.45 m/s 2C .4.90 m /s 2D .-4.90 m/s 2答案 D解析 设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t 1=0.25 s 时的速度为v 1;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t 2=0.75 s 时的速度为v 2.由题意得v 1-v 2=2.45 m/s ,故a =v 2-v 1t 2-t 1=-2.450.75-0.25m /s 2=-4.90 m/s 2,D 正确.9.[加速度与速度关系的理解]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 A解析 “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则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减小”.10.[运动特点的分析]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 .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 B解析 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加;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不再是均匀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再增大,A 项错误,B 项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是向前运动,最终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C 项和D 项均错误.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三点提醒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3.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1.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 .控制变量法B .类比法C .理想模型法D .等效替代法答案 C解析 “质点”、“点电荷”等都是为了使研究问题变得简单而引入的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它们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模型法,所以C 正确.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答案 B解析 速度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多少,即Δv =v 2-v 1,而加速度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a =Δv Δt,由此可知,只有B 正确.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 答案 A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平均速度为v 1=Δx t 1,即为t 12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平均速度为v 2=Δx t 2,即为t 22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v 1变化到v 2所用的时间为Δt =t 1+t 22,所以加速度a =v 2-v 1Δ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A 正确. 4.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L =3.0 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 =3.0 s .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1)0.067 m/s 2 (2)0.6 m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L Δt 1=3.0×10-20.30m /s =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L Δt 2=3.0×10-20.10m /s =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0.067 m/s 2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v 1+v 22Δt =0.6 m 练出高分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矢量和标量没有严格的区别,同一个物理量可以是矢量,也可以是标量B .矢量都是有方向的C .时间、时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D .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答案 B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 s 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 .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的物体C .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 =Δx Δt,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 .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D解析 往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A 错;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B 错;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C 错;速度不变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D 对.3.如图1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 921千米,设计时速 350千米.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图1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B .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度,921千米是指位移C .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答案 D解析 因列车的大小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A 错;由时间、时刻、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率,921千米是指路程,B 错;由等时位移差公式x n -x m =(n -m )aT 2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 =57.5-32.55 m /s 2=5 m/s 2,C 错;由题意可知第4.5 s 末列车速度为57.5 m /s ,由加速度公式知v 0=80 m/s ,D 对.4.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正方向,今有一个足球停在坐标原点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5 m 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过7 m 停下,则上述过程足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 .12 m 、2 mB .12 m 、-2 mC .-2 m 、-2 mD .2 m 、2 m 答案 B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 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 ,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 )A.25 km/h B.34 km/hC.35 km/h D.38 km/h答案C6.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答案A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时刻、速度、速率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对;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的大小即速率,D正确.7.(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AC解析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平均速度等于零,A选项对;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B选项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选项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8.(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是9 km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 km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答案AD9.(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与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答案CD综合应用10.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答案A11.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辈传统的谋生渔场.9月16日12时休渔结束,我国派出海监编队到钓鱼岛海域护渔.如图2,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图2A.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C.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