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地基与基础工程包含的内容

地基与基础工程包含的内容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有点“沉甸甸”的话题——地基与基础工程。
这东西虽然听起来挺严肃的,但其实它就像是咱们盖房子的“内功”,不管你是想建一座摩天大楼还是一个小小的花园小屋,地基和基础工程可都是不能忽视的。
咱们就像盖房子之前得先把砖头搬到一起,搞好地基,才能让房子稳稳当当地矗立。
接下来,咱们就来好好“剖析”一下,这个地基与基础工程到底包括啥内容吧。
1. 地基的基本概念1.1 地基的定义先从头说起,地基就是承载房子或建筑物的那一部分土壤或者岩石。
你可以把地基想象成房子的“脚底板”,只有它稳稳的,咱们的房子才能站得牢。
要是地基不靠谱,那房子很可能就像盖在沙滩上的城堡,风一吹就可能倾斜。
1.2 地基的分类地基有好多种分类,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浅基础,它一般用于土壤承载力强的地方。
就像你家附近的土壤比较结实,建房子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基础,像是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等。
另一种是深基础,这种通常用在地面层的土壤承载力不够或者有些特殊的情况下。
比如你在河边或者泥泞的地方建房子,就得用深基础,比如桩基、钻孔灌注桩等,这样才能确保房子的稳固性。
2. 基础工程的主要内容2.1 勘察与设计盖房子之前,首先得搞清楚地基的情况。
这就好比你要买房子之前要先了解一下房子的周围环境。
勘察工作很重要,它能告诉你土壤的承载力如何,地质条件如何,这样才能为基础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设计师就像是医生,根据勘察的结果开“处方”,设计出适合的基础类型和结构。
2.2 施工过程接下来就是施工阶段了。
这就像你们做蛋糕之前要先准备好所有的材料,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来。
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基础的质量。
施工团队会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开挖地基、浇筑混凝土、打桩等等。
每一步都得仔细认真,不能马虎,这样才能确保房子的地基稳如泰山。
3.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3.1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地基和基础工程就像是建筑物的“安全帽”,为建筑物提供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地基?好嘞,咱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地基。
地基,就像是咱们的脚底,站得稳,才能走得远。
建筑物的地基是整个房子的支撑点,它直接承载着上面的重量。
想想看,如果脚下不稳,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别说建筑了,连咱们的日常生活都得提心吊胆。
所以,地基的重要性,那可真是不言而喻。
1.2 基础的角色而基础则是地基的“衣服”,它把地基的力量更好地分散到整个建筑上。
没有基础,地基就是一块孤零零的石头,没啥用。
所以,地基和基础就像一对好搭档,缺一不可。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坚固的建筑物,让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地住进去。
2. 施工工艺的重要性2.1 施工工艺的定义说到施工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把地基和基础做好的一套方法。
就像烹饪,做菜的步骤和火候都很重要。
如果你把菜肴烧糊了,那可就惨了。
建筑也是一样,施工工艺不能马虎,得按照标准来,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与耐用。
2.2 常见的施工工艺现在,咱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
比如,打桩、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等,这些都是咱们施工时常用的招数。
打桩就像在沙滩上扎帐篷,得扎得稳,才能挡住风雨;而基坑开挖就像挖洞,既要深又要宽,才能给地基腾出足够的“呼吸空间”。
这些工艺的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不容马虎。
3.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质量控制接下来,咱们得谈谈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质量控制可是重中之重。
就像我们买衣服,得看做工、材料,建筑也一样,得确保每个环节都靠谱。
检查混凝土的配比,确保沙子、水泥、石子搭配得当,别让“厨师”犯错。
若是一不小心,后期可就得受罪了。
3.2 安全问题另外,安全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施工现场就像战场,得时刻保持警惕。
工人们得穿好安全装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
万一发生意外,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大家都得齐心协力,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顺利,建筑才能安然无恙。
4. 结语总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可不是小事,得谨慎对待。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1. 地基。
-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 根据地基是否经过人工处理,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是指在基础建造时未经加固处理就能满足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则是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形成的地基。
2. 基础。
- 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 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独立基础常用于柱下,当柱子的荷载较大且地基承载力较高时适用;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墙下,能将墙的荷载较均匀地传给地基;筏形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它就像一个“筏子”一样把建筑物“托”起来;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整体空间刚度大,适用于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桩基础是通过桩将荷载传递到深层较坚硬的土层或岩石上,当浅层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采用。
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土的三相组成:土由固相(颗粒)、液相(水)和气相(空气)组成。
- 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密度ρ:单位体积土的质量,ρ = (m)/(V)(m为土的质量,V为土的体积)。
- 土粒比重G_s: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C时纯水的质量之比,G_s=(m_s)/(V_s)ρ_w(m_s为土粒质量,V_s为土粒体积,ρ_w为水的密度)。
- 土的含水量w: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w=(m_w)/(m_s)×100%(m_w为土中水的质量)。
- 其他物理性质指标:如孔隙比e、孔隙率n、饱和度S_r等,它们可以通过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计算得出,并且这些指标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2. 土的力学性质。
-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基础工程知识点总结

基础工程知识点总结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1. 地基。
- 定义: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层。
是建筑物的根基,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 分类。
- 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
例如,在土质较好的地区,坚实的土层如岩石层、砂土层等可直接作为天然地基。
- 人工地基: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如采用换土垫层法、强夯法等处理后的地基。
2. 基础。
- 定义: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
它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用: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将其扩散到地基中,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 分类。
- 按材料分类。
- 砖基础:适用于地基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多层砖混结构建筑。
具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但强度和耐久性相对较差。
- 混凝土基础:包括素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素混凝土基础适用于受压为主的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则可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拉力,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 毛石基础:用未加工的毛石和水泥砂浆砌筑而成,适用于山区等石材丰富的地区,抗压强度较高,但整体性较差。
- 按构造形式分类。
- 独立基础:常用于柱下,当柱的荷载较小时,采用独立基础可以减少基础之间的相互影响。
形式有阶梯形独立基础、锥形独立基础等。
-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为砖混结构,墙体承重时,常采用条形基础。
它沿着墙体方向连续设置,可将墙体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地基。
- 筏板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柱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
筏板基础是一块整体的钢筋混凝土板,可将建筑物的荷载均匀地分布到地基上。
- 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顶板、底板和纵横交错的隔墙组成的空间结构。
它的整体性好、刚度大,能有效地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常用于高层建筑或对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
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1. 土的三相组成。
- 土由固体颗粒(固相)、水(液相)和空气(气相)组成。
地基与基础 pdf

地基与基础pdf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地基是指建筑物所依托的地面或地表的一部分,它起着承载建筑物荷载、分散荷载和保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地基的类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是指地基的下沉程度相对较浅的基础,常见的有筏形基础、板桩基础、连续墙基础等。
浅基础适用于地层较为坚实、稳定的场地,负载能力较小的建筑物。
深基础是指地基的下沉程度相对较深的基础,常见的有桩基础、摩擦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等。
深基础适用于地层较为松软、不稳定或者需要承受较大荷载的场地,能够通过深入地下来获得更好的承载能力。
基础是指建筑物底部的结构,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上的一部分。
基础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承台基础、隔离基础、条形基础等。
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与基础的选择和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特点和建筑物的要求等因素。
地基与基础概述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可至于最低水位以上500mm。
(4)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 地面以下的非冻结土与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
冻线。 北京地区为0. 8 ~1. 0m,哈尔滨为2. 0m; 上海、南京地区为0. 12~0. 2m。 一般基础的埋深应在土层的冻结深度以下
天然地基(不用处理) 地基
人工地基(换填法、压实法、胶结法等)
1、天然地基
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要经过 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土层,称 之为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的土层分布及承载力大小由勘察 部门实测提供。
2、人工地基
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较好,但上 部荷载较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应对土体进行人工加固,这种经人工处理的土层, 称为人工地基。
(1)建筑物的特点及使用性质的影响
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随建筑高度增加而增大,一般情况, 其基础埋深是地上建筑物总高度的1/15~1/10。
(2)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基础底面应尽量选在常年未经扰动而且坚实平坦的土层 或岩石上,俗称“老土层”。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 0.5米。
(3)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一般宜将基础落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之上,这样
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深层密实 法、排水固结法、胶结法(注浆、深层搅拌、高压旋喷) 等。
1.3 基础的埋置深度
1.概念:基础的埋置深 度,从设计室外地面至 基础底面的深度。 (≮0.5米 )
2.分类(根据埋深不同) a.浅基础 (埋深≯ 5米) b.深基础 (埋深>5米)
基础埋深
3.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进行应力和应变计算。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地基是建筑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物理方式把建筑物与土质连接起来。
换句话说,地基是把建筑稳固在土壤中、抵御地质带来的重要措施。
而基础则是将建筑物支撑于地基之上,如砌筑、混凝土等等,抵抗建筑物的重量,抗拔力,以及抵抗外力。
建筑工程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石,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在建筑前对土壤进行分析,以此衡量地基的承载力,以此来决定建筑形式,同时避免建筑简陋而受到未来的破坏。
在建造地基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的防护技术,如抗溃性膨胀剂、抗滑技术等,使更加健康、牢固;同时,合理设计地基深度,根据地质层次分类,以保证地基更加牢固耐用。
基础处理,有十分重要,是将建筑物支撑于地基之上的重要工程,其基础得当也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坚固性的前提。
基础的类型有圆基、框基、桩基、带基等,选择正确的基础类型,可以减少搅拌土所带来的地基偏差、地震冲击等不良机制对建筑结构安全性、施工效率等的影响。
地基与基础不但在建筑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
以地基为例,可以运用数学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地基的受力特性,以及地基可能诱发的弯曲应力等;基础层将空中的地震波量化,可以用来监测地震的预测、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研究、地区的资源利用等多领域,让我们在面对灾害时能够更加有效的防范准备。
总之,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学、地质学、地震学等多学科的基本概念,其中地基与基础处理是确保每一DNA建筑物牢固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们也是进行深入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建筑结构与构造-基础结构

压实法加固地基
换土法加固地基
三、对地基和基础的要求
地基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 建筑物的场址首先应尽可能选在承载力高且分布 均匀的地段,如岩石类、碎石类、砂性土类等地段。 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承重构件,又是埋于地下的 隐蔽工程,易受潮,且很难观察、维修、加固和更换。 所以,在构造形式上必须使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与上 部结构相适应的耐久性。 基础工程应注意经济效果 基础工程约占建筑总造价的10%一40%,要使工 程总投资降低,首先要降低基础工程的投资。
上部结构 建筑物 基 地 础 基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均由其下的地层来 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 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 称为基础。
上部结构
基 础
地 基
建筑物三部分示意图
基础的基本组成
二、地基的分类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天然地基——是指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 力,不需经人工改善或加固便可直接承受建 筑物荷载的地基。岩石、碎石、砂石、粘性 土等,一般可视为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是指天然土层承载力较弱,缺 乏足够的稳定性,不能满足承受上部荷载的 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人工加固,以提高其承 载力和稳定性的地基,如淤泥、人工填土等。
5、连接不同埋深基础的影响
一幢建筑当荷载差异较大或需考虑基 础埋臵深度影响因素时,基础的埋深也不 同。深浅基础相交时,基础应做成踏步形 并逐渐由深及浅,踏步高不应大于500mm, 踏步长不小于2倍的踏步高,以此定出基础 的埋臵深度。
6、其它因素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当地面上有较多的硫酸、氢氧化钠、 硫酸钠等腐蚀液体作用时,基础埋臵深度 不宜小于1.5m,必要时,需对基础作防护 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基础沉降缝构造
基础沉降缝目的:为了消除基础不均匀沉降,应按要求设
计基础沉降缝。
沉降缝采用的做法: 1 双墙式(p195)
高层主体
2 悬挑式
裙房
设沉降缝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
a重锤夯实 b机械碾压 c灰土井桩 d振动冲水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
e换土垫层 f振动压实 g灰土密桩 h砂桩
压实法:用各种机械对土层进行夯打、碾压、振动来压实松散土的方法。 换土法:当地基土比较软弱或部分土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
地基的要求时,可将软弱土层全部挖去,换成其他较坚硬的土层。
一、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
(一)天然地基: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进行人工加固,可直 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地基土分类 : (1)岩石 : 根据 软、硬程度和风华程度分类 (2)碎石土 :粒径≧2mm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漂石、块
石、卵石、碎石、砾石)
承 载
粗力
减 小
数
(3)砂土 :粒径≧2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 粒径≦0.075mm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砾砂、
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
基础位于建筑物底最底部,是建筑物承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建筑物的安全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而地基虽然不是建筑物 的组成部分,但它直接支撑着整个建筑,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使用 起着保证作用。因此,基础本身应该具有足够的承担能力来承受 和传递整个建筑物的载荷,而地基则应该具有足够的地耐力和良 好的稳定性,并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均匀沉降。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3、冻结深度与基础埋深的关系
冻土线: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为冻土线。 地基土冻结后,有冻胀现象,房屋上拱,土层解冻,基础下沉。冻融叫错,建 筑不稳定,开裂、门窗开启困难等 粉砂,粉土和黏土中,基础埋深在冰冻线以下200mm
4、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等影响 ( 见下图)
浆砌毛石基础 优缺点 : 可以就地取材,耐久性、抗 冻性高,但砂浆和毛石结合不好, 整体性欠佳,故有振动的房间采用少。
三、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是指用水泥、砂子、石子加水拌合浇筑的基础。 (如下图)
优点:强度高、耐久性、整体性好、防水。混凝土基础标号为 C7.5~C15
毛石混凝土基础 是指在浇注混凝土时加入20%~30%的毛石,这种基础叫毛石混 凝土基础 。 优点:当混凝土基础体积过大时使用此基础,因此其优点是节省 混凝土,节约造价。
带形基础
独立式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梁板式基础
板式基础
联合基础
箱形基础
三、基础的类型
(二)按基础材料和基础的传力情况分类
刚性基础 指用砖、石、灰土、混凝土等抗压强度 大而抗弯、 抗剪强度小的材料做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 用于地基 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形民用建筑。(如下图) 刚性角: 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如下图)
柔性基础 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 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于地基承载力 较差、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 (如下图 )
三、基础的类型
(二)按基础的深浅分
浅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基、
壳体基础、岩层锚杆基础。
承台
深基础 主要为桩基。
一、砖基础
是指用砖砌筑的基础。(如下图) 优点 : 取材容易、价格较低、施工简便。 缺点:强度、耐久性、抗冻性差 大放角:砖基础的逐步放阶形式称为大放角。(如下图)
作用:增加基础底面的宽度,使上部荷载能均匀的传到地基上。
(一皮一级与二皮一级)
(二皮一级)
二、石基础
石基础有毛石基础和料石基础 毛石基础:是指用开采下来未经雕琢形成 的毛石和砂浆砌筑的基础 。 料石基础:是加工成一定规格的石材, 用砂浆砌筑的基础 施工做法:毛石灌浆基础 (p194)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 新建建筑物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 2 如新建建筑物基础深于原基础,采用L值
原有建筑
新建建筑
三、基础的类型
(一)按基础的形式分类 带形基础 基础为连续的带型,也叫条型基础。用于承重墙下。 独立式基础 呈独立的阶梯形、锥形、杯形。主要用于柱下 。 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形式。用于地基软弱、上部荷载较大、 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与地基有关 :埋深与地基 的特性有直接、密切关系 2、地下水位情况有关(见下图):
原因: 地下水的升降 →土层膨胀收缩→基础产生沉降 (a) 当地下水位线较低时:埋深争取埋在最高水位线以上 (b)当地下水位线较高时:基础底面埋在最低水位以下200mm,耐水基础材料
-----------------------------
桩基: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建筑物很高而地基土层很弱,地基承载力 不能满足 要求时,可采用桩基。
二、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 : 由室外设计地面
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浅基础:基础埋深≤5m (或基础埋深<基础宽度的4倍时
深基础:基础埋深>5m (或基础埋深≥基础宽度的4倍时)
规定: 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 不应小于500mm。
砂、中砂、细砂、粉砂) (4)粉土 :粒径≧ 0.075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 ,塑性指
IP ≦10的土 (5)黏性土: IP > 10的土 (6)人工填土 :素填、杂填(垃圾土)、冲填土
(二)人工地基: 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较好,但上部荷载很大 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可对土层进行加固,这种经人工处理 的土层,称为人工地基。
桩基
桩柱
(≥300mm)
a 按荷载传递方式 桩柱 (见P193)
摩擦桩 摩擦端承桩 端承桩
b 按桩的制作方法
桩柱
预制桩:把桩先预制好,然后用打桩机打入地基土层中。 灌注桩:在所设计的桩位上开孔,孔内放钢筋骨架,浇
灌混凝土。
爆扩桩:用机械成孔,用炸药扩大孔底,浇灌混凝土。(较少)
第二节 常用刚性基础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