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初高中衔接课程
高一化学初高中衔接课时课件

现在化学研究的分子结构:
乙醇分子
水分子
乙酸分子
蛋 白 质 分 子 的 结 构 片 段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几个时期。
1.古代化学主要是化学实用技术阶段。 2.十七世纪中叶,化学在实用技术方面发展成为
一门科学。 3.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揭示了自然物
质世界的一项根本规律,它使人们对物质的研 究深入到了微观领域。 4.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
1869年发现元 素周期律,把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纳 入一个统一的理论 体系。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化学科学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
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
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
使 制陶 用 冶金 火 酿酒
炼丹 古代化学
元素概念 燃烧学说 原子分子论 元素周期律
放射化学 量子化学 合成化学 高分子化学 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
……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研究手段: 试管烧杯
精密仪器
研究层面: 宏观
微观
交流 ·研讨
结合你的学习和刚才的介绍,你 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 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诺贝尔化学奖(近十年)
1993年 K.B. 穆利斯(美国人)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M. 史密斯(加拿大人)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
1994年 G.A. 欧拉(美国人)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 了杰出贡献
1995年 P.克鲁岑(德国人)、M. 莫利纳、F.S. 罗兰(美国人) 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 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
高中化学衔接课程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授课目标:
1. 复习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扎实基础;
2.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学术水平;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 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4. 溶液化学
5. 化学平衡
6. 酸碱与氧化还原反应
7.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述结合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3. 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深度;
4.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1. 本课时主要内容为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复习与拓展;
2. 通过导入实验,引发学生对元素特性的探究;
3. 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发现其中的规律;
4. 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的理解;
5. 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评估:
1. 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能力;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高中化学教程》
2. 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
3. 实验指导手册
4. 化学视频资源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掌握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 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 高中化学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指出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的一个新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阶段有着重要
的地位。
接着,简要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二、学习内容和要求(15分钟)
1. 教师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等;
2. 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实验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等。
三、学习方法(20分钟)
1. 教师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听课、作业、实验、阅读等;
2. 学生通过听讲、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探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
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小结或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了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他们在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高中衔接化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化学教案
主题: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扩展
学科:化学
年级:初高中
时间: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初中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酸碱中和等;
2.扩展高中化学知识,如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
3.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1.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并掌握基础知识;
2.扩展高中化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化学知识面;
3.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初中化学知识,讨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
2.介绍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键的重要性;
3.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条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二课时
1.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讨论不同类型的反应的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3.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型化学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及时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以小组合作和课后作业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1.化学知识的复习和扩展需要切实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教海新探2019・04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衙接□海南省僵州市思源高级中学曾惠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年级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浓厚,也有可观的学习效果,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高一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吃力。
化学成绩提不上来,给学生带来了困惑。
其主要因素在于教师处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不当。
高一年级,是初、高中化学衔接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好化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要求1•初中化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初中化学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学科体现基础性,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能从科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
对化学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了解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上能够更理智。
初中化学是入门的学科,以学科的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学习化学的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与技能。
2.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是初中化学课程的提升,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提(上接第21页)三、利用有效的方法、策略和手段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山区少数民族的孩子都能歌善舞,喜欢画画,擅长体育。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比如学习《咏柳》时先让学生画出刚刚发芽的柳树的样子,然后再让学生阅读古诗,根据理解对画面进行修改,还要着上颜色。
作者为什么要说“碧玉”?“万条”又是指些什么?为什么不是长出绿叶而是裁出?你最喜欢哪句话?说一说你看到这幅画面时的感受?这幅画面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谈谈你的看法?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也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初高中衔接化学导入教案

初高中衔接化学导入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打好
化学学科的基础,为高中化学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初高中化学学科差异和联系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初高中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教案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 讲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思考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第二步:学习
1. 通过PPT或讲解,向学生介绍初高中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学习内容、深度、复杂程度等方面。
2. 讲解初中化学知识在高中学习中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知识的连贯性。
第三步:实践
1.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初高中化学实验的不同之处。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初高中化学学科
之间的联系和延伸。
第四步:总结
1. 讲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初高中化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必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为以后的高中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布置:让学生整理初高中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并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化学
实验进行实践。
参考资料:
1. 《高中化学教程》
2.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备注: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学科学习,让他们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和兴趣。
2019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适用于新高一的学生暑假使用)

初三直升班初高中衔接教材化学前言(初高中衔接)初三化学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普及基本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一方面是做好基础教学工作,为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做好铺垫工作。
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上、教学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纷纷表示化学一下子变得好难。
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初中进入高中之前,对学生进行化学衔接教育,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改进化学学习方法,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
一.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的必要性在初中化学主要是普及化学基本知识,培养化学基本素养,教师引导学生主要能掌握物质“是什么”,教学方法主要是识记,以记忆为主,而高中的化学教学工作,开始探索“为什么”,能从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学生要能自己发现问题。
新的初三化学第九册(上下册)尽管已修改,强调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关联,同时也兼顾了知识的体系,突出了化学是实验学科的地位,然而与高中化学第一册在内容上,授课方法上均有差距。
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在高一年级把学生业已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持续下去,如何更好地把学生动手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强的优势,将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抓好,更好地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
二.初中和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教学目的(一)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摆脱依赖,迎接挑战1.掌握自学的金钥匙初中升入高中是个转折点,也是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从某种角度来说,初中的学习还是一个以记忆为主的熟能生巧的过程,而进入高中学生无论在思想、行为还是学习、思维以及理解力上都将实现一个飞跃,也即从初中的记忆为主向高中的归纳、理解为主的飞跃。
要实现这一飞跃,尽早掌握自学的钥匙是关键。
2.正确认识自己。
进入高一后将有一个不适应期,这时成绩不再是如初中总是在八九十分,一些同学的成绩可能会急剧下降,有些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会出现不及格现象。
在适应期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度过适应期,使学习成绩尽快稳步上升。
初高中化学实验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实验衔接教案
主题:金属氧化还原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金属在酸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3. 观察金属在酸中产生气体及变化颜色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时,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阳离子,酸中的氢离子接受电子转化为氢气。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 锌片、铜片;
2. 稀盐酸、稀硫酸;
3.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放入一小块锌片,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 观察锌片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及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取另一根试管,放入一小块铜片,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4. 观察铜片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及溶液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分析:
1.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溶液变为无色;
2. 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并溶液变为蓝绿色。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不同金属与不同酸反应时,会产生不同的气体及溶液颜色的变化。
这种化学反应对于金属的应用和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延伸:
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规律,探究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并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设计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