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重点介绍教学内容
【衔接课件】初高中化学衔接重点介绍课件162张(共162张PPT)

6.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SO2 ,SO3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3 + H2O= H2SO4
SO2 + H2O= H2SO3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3.单质 :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4.化合物 :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
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 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一、化学用语的学习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是特有的一种国际科技语言,很重要。
2、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3、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应规律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化实学验实—验—的学观习察化,学一的般手是段按照“反应前→反 应同投在2、中时入稀观还 稀 硫→察反要 硫 酸化 。 也实应积 酸 中学 实 是验后极 中 会是验学要”地的产以是习与的思现生实研化思顺维象气验究学考序。时体为化的相,例,,基学重结分如要而础的要合别:想铜的科手进在为放自学段行观在什然方。观察 稀么科 法察铜 硫会学 ,。、 酸看观锌 中到察分 却锌的别 无放 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 获酸3、得中化较 置学深 换实的 出验认 来操识,作:而中锌铜的的没“活有一动氢、性活二比泼、,氢三故强”不,能能置将换氢酸从 中的氢。
(完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完整)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概述初中和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顺利过渡和衔接初中和高中化学的研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
重要性顺利衔接初高中化学研究对学生的研究进程至关重要。
初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的培养,而高中的化学教学内容则更加深入和复杂。
如果学生在初中就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熟悉高中化学的研究方法和要求,那么他们在高中阶段的研究将更加轻松和流畅。
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简单策略:1. 温故知新: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帮助他们重新理解和巩固这些知识。
2. 探究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中化学的概念和原理。
3. 任务导向:设计一些与高中化学相关的任务,帮助学生自主研究和掌握新知识。
任务可以包括研究报告、小组讨论或问题解决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4. 强化基础: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及时复和强化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专门的复任务或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知识,为高中阶段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研究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高中化学的研究内容,并为他们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初高中化学衔接技巧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差异;
2. 掌握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中化学知识回顾;
2. 高中化学知识概述;
3.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技巧。
教学步骤:
1. 导入: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并谈谈初中和高中学习化学的不同之处。
2. 知识梳理:概述高中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强调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衔接。
3. 练习:设计一些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学习
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技巧,并尝试应用
到实际学习中。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衔接技巧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源:
1. 教材资料:提供相关的初高中化学知识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1. 考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测试题,考查学生对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技巧
的掌握情况;
2.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对学生掌握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反馈;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
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高一化学附练习及答案

初高中衔接——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本讲主要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高中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材第一讲

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
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
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课堂练习】(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2)元素符号的意义(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2.原子。
它由和构成。
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
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课堂练习】(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
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⑦氦原子⑧氩原子(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3.离子。
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Cl-等;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SO42-、NH4+、CO32-等等。
4.分子如:单原子分子Fe、双原子分子H2、多原子分子H2O,小分子、分子聚集体、高分子等。
化学初高中衔接课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连续性和发展性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转化3.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二、教学内容1.初中化学知识回顾: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2.高中化学知识导入: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3.初高中知识桥梁:共性和特性的对比,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教学方法1.复习串讲:通过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演绎初高中知识之间的关联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3.导入高中化学知识:原子结构、化学键等4.初高中知识对比与转化:共性与特性的分析,初高中知识的连接5.案例分析:案例实例分析初高中知识之间的关联6.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7.课堂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参与度、问题理解能力等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化学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六、课后拓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资料和实验,深入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2.参加科研竞赛:引导学生参加化学相关的科研竞赛,提升学术能力3.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或实践活动,巩固和拓展知识应用领域以上是一份化学初高中衔接课教案范本,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希望能够帮助您有效进行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教学。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回顾和深化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对化学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回顾: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 化学中的重要原理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溶解等。
3. 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过程:1. 复习和回顾: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回忆起所学过的知识。
2. 引导思考和讨论:提出一些化学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和讨论,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思绪,做好笔记。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敏捷,观察仔细。
2. 实验表现: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注意安全,实验数据准确记录。
3. 考试成绩:以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竞赛或科技创新比赛,锻炼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化学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拓展化学知识面。
3.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企业或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非死记硬背。
2. 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加强实践锻炼。
3. 需要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看成绩,更要看发展。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教案目标: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
一、初中化学知识点回顾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及结构2.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表的组织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5.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溶液的溶解度、物质的密度等二、初中到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1. 原子结构:高中将深入探讨原子的云层结构,电子轨道排布等2. 元素周期表:高中将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的性质,原子序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等3. 化学键:高中将进一步讨论化学键的特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4. 化学反应:高中化学将学习更多的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5.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在高中化学中将学习更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等三、实践与应用1. 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各种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2. 进行化学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四、课程安排1. 第一节课: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点,了解初中到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2. 第二至第四节课:学习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深入了解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内容3. 第五节课: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化学现象4. 第六至第七节课:学习化学计算和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5. 课程结尾: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点并展示成果五、作业安排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2.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3. 完成课后作业,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节课后,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关系,并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中。
同时,通过实践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和计算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 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 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 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 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 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 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
பைடு நூலகம்、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化实学验实—验—的学观习察化,学一的般手是段按照“反应前→反 应同投在2、中时入稀观还 稀 硫→察反要 硫 酸化 。 也实应积 酸 中学 实 是验后极 中 会是验学要”地的产以是习与的思现生实研化思顺维象气验究学考序。时体为化的相,例,,基学重结分如要而础的要合别:想铜的科手进在为放自学段行观在什然方。观察 稀么科 法察铜 硫会学 ,。、 酸看观锌 中到察分 却锌的别 无放 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 获酸3、得中化较 置学深 换实的 出验认 来操识,作:而中锌铜的的没“活有一动氢、性活二比泼、,氢三故强”不,能能置将换氢酸从 中的氢。
一、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1、认识元素周期表,找出1—20号元素并 写出它们的名称及化学符号。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1、认识元素周期表,找出1—20号元素并 写出它们的名称及化学符号。
2、按照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写出只有 1-20号元素的部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部分)
1
2
IA H 1氢 Li 3锂 Na 11钠 K 19钾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 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 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 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 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 上课认真听,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 • 作业要保质保量完成; • 多记多背,注重理解,多做练习,熟能生巧; • 善于总结,探索规律,勤学多问,敢于提问; • 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夯实基础,稳步提高。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道尔顿
1869年发现元 素周期律,把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纳 入一个统一的理论 体系。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化学科学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
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
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
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我国古代在化学发展方面的贡献
神舟六号返回舱号
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 中国。此照片由中国科学院 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提供, 照片中的每一个亮点代表一 个硅原子(放大180万倍)。
IIA Be 4铍 Mg 12镁 Ca 20钙
IIIA B 5硼 Al 13铝
IVA C 6碳 Si 14硅
VA N 7氮 P 15磷
VIA O 8氧 S 16硫
VIIA F 9氟 Cl
17氯
0 He 2氦 Ne 10氖 Ar 18氩
3
4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密度、溶解性、毒性等。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 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 热稳定性。
掌握化学性质时要知道与:金属、非金属、氧气、 氢气、酸、碱、盐、水等的反应。
它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并有巨大的探 索空间。已成为现代科学中的 “中心学科”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一、化学用语的学习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是特有的一种国际科技语言,很重要。
2、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3、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应规律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石 油 工 业
化学科学发展的几个 重要历史时期
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 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波义尔
1771年 建立燃 烧现象 的氧化 学说, 使近代 化学取 得了革 命性的 进展。
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1803年提出了原 子学说,为近代 化学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化学衔接重点介绍
化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炭 烧 烤 肉
钻木取火
自然界中的 溶洞
溶洞的形态为什么 会发生变化?
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探空气球和飞艇
气球、飞艇为什么会飞起来?
在制
实造
验它
室们
和用
工到
业了
上同
如一
古代
何种
铁器
制物
取质
它,
?是
什
么
?
古代冶铁图
现代炼铁高炉
煤 的 综 合 利 用
现在化学研究的分子结构:
乙醇分子
水分子
乙酸分子
蛋 白 质 分 子 的 结 构 片 段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几个时期。
1.古代化学主要是化学实用技术阶段。 2.十七世纪中叶,化学在实用技术方面发展成为
一门科学。 3.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揭示了自然物
质世界的一项根本规律,它使人们对物质的研 究深入到了微观领域。 4.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
使 制陶 用 冶金 火 酿酒
炼丹 古代化学
元素概念 燃烧学说 原子分子论 元素周期律
放射化学 量子化学 合成化学 高分子化学 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
……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研究手段: 试管烧杯
精密仪器
研究层面: 宏观
微观
小结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 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 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 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