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合集下载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边缘化和忽视。

教育体制改革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社会价值观的快速变迁也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媒体文化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愈发凸显,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亟待重视和加强。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应该被重新认识和体现,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稳定、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现代科技、媒体文化、传承、弘扬、教育、重要性。

1. 引言1.1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重要性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缺位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议题。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和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弘扬面临重重挑战,其缺位现象日益凸显。

传统文化的缺失不仅导致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淡化和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所传承的道德伦理、家国情怀、敬老爱幼等价值观念,正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柱,缺乏足够的传承和弘扬必然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缺位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和宣传推广,才能有效弥补传统文化的缺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传统文化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起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文化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光彩,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文化的消失呢?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文化无法适应社会变革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文化习俗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就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例如,传统的手工艺制品因为对劳动力、时间的要求过高,生产效率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而流行于农村的拜神、祭祖等传统风俗则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减少等因素日趋式微。

二、文化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目前的全球化趋势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紧密,文化交融也随之加深。

然而,传统文化却面临着外部文化的冲击,无法适应外来文化的冲击,逐渐式微,甚至被取代。

例如,现代的娱乐方式,比如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对年轻人深有吸引力,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逐渐淡漠。

三、文化缺乏传承者文化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年事已高,传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将会失去它的生命力,并由于传承人的减少而濒临消失。

比如,“考雁录”等文化瑰宝将因为人们的忘却而不为人知。

四、文化未得到有效追溯保护作为文化的媒介之一,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文景观却未得到有效地保护。

城市化建设、经济开发、文化产品的商业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文化瑰宝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这种现象在一些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家尤为明显。

例如,大量的古建筑、文物遗址等因为这些不良影响而濒临消失。

综上所述,文化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唯有遵循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念,对文化资源加强保护,才能有助于我们保留文化瑰宝,传承文明礼仪,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文化正逐渐走向衰落。

下面列举十个例子,以说明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现象。

一、传统节日的衰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出现,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逐渐被淡忘。

例如,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已经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

二、传统服饰的流失传统服饰是一个民族独特文化的象征,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和现代时尚的流行,许多传统服饰逐渐被淘汰。

例如,中国的汉服和日本的和服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装束。

三、传统建筑的破坏许多传统建筑因为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需要,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传统建筑的破坏不仅丧失了历史遗迹,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落。

四、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许多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

学生们更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五、传统手工艺的衰退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技艺,但随着机械化生产和工业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淘汰。

例如,中国的刺绣和剪纸技艺正在逐渐失传。

六、传统音乐的消亡传统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和电子音乐的普及,许多传统音乐已经不再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传承。

七、传统美食的忘却传统美食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然而,随着快餐文化和西方饮食的流行,许多传统美食已经逐渐被遗忘。

例如,中国的传统糕点和饺子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首选。

八、传统医药的边缘化传统医药是一个民族独特的医学体系,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药物的进步,许多传统医药逐渐被边缘化。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九、传统婚俗的改变传统婚俗是一个民族独特的婚姻习俗,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许多传统婚俗已经被改变或废弃。

例如,中国的闹洞房和西方的白纱婚礼已经成为现代婚礼的常见形式。

民间文化呈衰落状态,民间传统文化流失

民间文化呈衰落状态,民间传统文化流失

民间文化呈衰落状态,民间传统文化流失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祖先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创造出了许多丰富多彩、又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已经渐渐地流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那些闪耀在我们前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民间文化的衰落与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现代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现代化,这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民间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一些传统的节日、民俗、民歌、手工艺等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被淘汰,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

二、文化遗产无人保护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的村庄或建筑群由于无人保护堕落,导致这些村庄或建筑群里面蕴含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而有一些文化遗产虽然受到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的保护,但却难以继承,这也实在是非常遗憾。

三、教育体制的改变一些年轻的人们从小就接受大量文化的启蒙和培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教育经验已经发生了改变。

很多中学和大学里的文化课要求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这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造成了不少的影响。

四、政府政策的不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文化保护,但在一些地区,政府部门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护,甚至因为经济发展而破坏了本土文化的传承。

为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政府方面加强保护政府可从制定优惠政策和积极推进本土文化宣传、鼓励民间组织保护本土文化等方式来加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

二、创造文化氛围提高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度,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既推广传统文化,也吸纳新鲜血液,进一步凸显本土文化内涵。

三、改进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中,应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课程,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科学、系统且深入的文化教育,扭转只注重基础知识的现状。

四、强化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者为本土文化宣传和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们可以帮助收集和整理本土文化信息,开展相关研究,为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消失?文化是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固有的精神财富,是一种丰富和多样的文明表现。

但是,有些文化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消失或逐渐消亡。

下面列举几个主要原因。

一、环境变迁环境的变迁是导致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球上环境的改变,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逐渐灭绝。

文化同样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农耕文化。

因为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文化也随之消失。

例如,一些热带地区的部落文化就因为城市化、森林砍伐等原因而逐渐消失。

二、政治压迫政治压迫是导致文化消失的另一个原因。

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里,一些独裁政府会压迫、禁止、毁坏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让少数民族丧失了保护自己文化的权利,导致其文化快速消失。

三、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导致文化消失的一个主要因素。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原本存在着的复杂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精神文化也随之迅速消失了。

比如,许多青年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祖先祭祀神明的方式和庆祝传统节日的日期。

四、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导致文化消失的另一个因素。

有一些文化以售卖手工艺品来获得收入。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有些地方的文艺品开始被生产线机器制造的替代品替代,导致一些手工艺品的传承变得困难。

这种情况会导致许多文化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导致文化流失。

五、青少年缺乏文化认同感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也是导致文化消失的一个原因。

当年轻一代不喜欢自己祖先的文化时,传承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年轻人接触的不是自己传统的文化,而是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所推广的普遍文化,也是因为老一辈无法向年轻人传递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尽管有时文化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维护和传承文化,尤其是那些面临消失危险的文化。

只有保护文化,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更加美丽。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冲击和影响。

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或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给我们的文化繁荣和传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教育不足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但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相比于其他科目,传统文化在学校里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被边缘化了。

有很多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并没有接受到充分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这也就导致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有所欠缺。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和思想。

这些新文化和思想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逐渐取代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

例如,年轻人更喜欢看电视、玩手机、上网而忽略了传统节日等传统文化元素的体验与感受。

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媒体的影响现代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对传统文化带来影响。

例如,不同的媒体平台上推荐的内容对人们的认知和接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眼球,而推出一些和传统文化内容无关的节目和新闻,这让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接触越来越少。

缺乏传承机构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些机构或组织来推动和支持。

在一些地区,缺乏传承机构成为了限制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大瓶颈。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文化批量和缺少传承机构支持的限制,导致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保护和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可能就会消失。

总结以上是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部分。

要想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机构建设,在大众媒体上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等,这些措施可以支持和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教学文案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教学文案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发展摘要: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却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是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而我们的国民,却没有意识到,只是盛赞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七彩斑斓。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但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2005年底,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韩国成功的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

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耻辱,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痛!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所谓“韩医”,其实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

等等类似的事件多不胜数。

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我们在这时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可惜,悔之晚矣,在我们痛呼时,是否在想想,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实行文化强国战略。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

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

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摘要】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有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混乱、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影响。

教育体制改革使传统文化教育受限,社会价值观念混乱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文化市场商业化使传统文化变为商品,快节奏生活方式无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外来文化影响使传统文化地位下降。

为解决问题,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有更广泛的影响和传承。

【关键词】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外来文化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1. 引言1.1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缺位。

这种缺位主要表现为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混乱、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日益式微。

教育体制改革是导致传统文化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大大减少。

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也让传统文化难以在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功利至上”、“物欲横流”的现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意义被忽视甚至抹杀。

文化市场的商业化也威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很难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而外来文化的涌入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导致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认识 发展
摘要: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却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是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而我们的国民,却没有意识到,只是盛赞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七彩斑斓。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但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2005年底,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韩国成功的
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

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耻辱,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痛!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所谓“韩医”,其实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

等等类似的事件多不胜数。

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我们在这时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可惜,悔之晚矣,在我们痛呼时,是否在想想,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实行文化强国战略。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

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

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
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

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

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

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

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
民族精神。

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

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没有认同感,不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

要问当代大学生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看法,听到的最多的词也许是“封建”、“糟粕”、“过时”等等;但再问,“你了解中国传统吗?”,“你看过四书五经吗?”,听到的大多回答也许是“不了解”、“没看过”:这不是很悲哀吗,明明不了解中的传统文化,却还人云亦云的说中国传统文化不好。

而曾几何时,韩国称雄围棋界,要知道,那是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遗产。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曾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

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不然,四大古文明不会只剩下中华文明。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

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

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

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

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

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看,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宋明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在发展,并适应各个时代社会形势的需求。

可是,在中国近现代,由于一些学者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国发展影响的片面偏激认识,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革命的浪潮中连同着封建地主一起被打到,被革了命。

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陈寅恪先生说过:“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波普尔曾针对那种妄图“彻底清洗社会这块布—创造一块社会的白板,然后在它上面画出崭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

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

”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

再次,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关系看。

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人类世界组成的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与发展,不能不对别的国家有所影响: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这样那样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

当代西方许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热,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因此,只有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

相反,一个国家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不仅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世界史上是有这种教训的。

其实,西方文化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东西,也有糟粕,不可“拣进篮里都是菜“,如”拜金主义“之类,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

西方文化也并不等于世界先进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先进文化是以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标志的。

因此,学习与引进外国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是全盘,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面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一面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关键在于人们用何种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