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合集下载

经济区非煤矿产开发利用方案(3篇)

经济区非煤矿产开发利用方案(3篇)

经济区非煤矿产开发利用方案为全面提高全区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矿山环境和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现根据《国务___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___》、《省人民__关于贯彻落实___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实施意见》和《省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方案》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市琅岐经济区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方案》。

矿产资源整合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___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推进矿山企业兼并、重组;联合;促进全区非煤矿山采矿权的合理布局,进一步转变矿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以及矿山环境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全区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矿产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矿产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采矿权人数量明显减少,矿山开采规模明显提高,矿业布局趋向合理;矿山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矿产资源的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二)矿产资源整合的主要任务按照布局合理、科学开采、充分利用、有效保护、注重环境、安全生产的要求,对采矿权设置不合理、达不到省定最小开采规模、生产技术落后、破坏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环境、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矿山企业或采矿权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优并劣、以大并小等措施进行整合,依法重新设立采矿权和办理相关证照,全面提高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水平。

矿产资源整合的对象、琅岐经济区矿种单一,可开发利用的仅有民用建筑石料和砖瓦用粘土两种,矿产储量有限,品质不高。

本次整合对象定为全区___家机砖厂、___家建筑石料厂。

矿产资源整合的原则(一)按照产权明晰、合法有序、运行规范的要求,依法维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

矿产资源的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方案(二)

矿产资源的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方案(二)

矿产资源的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方案一、实施背景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共伴生矿产。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主矿产的开采上,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不够充分,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随着产业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本方案旨在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探讨矿产资源的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

二、工作原理1. 资源禀赋共伴生矿产是指在同一矿区或同一矿床内,与主要矿产一同产出,但具有独立经济价值的矿产。

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需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开采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开发利用方案。

2. 开采条件在开发利用共伴生矿产时,需充分考虑开采条件。

对于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的共伴生矿产,可以通过研究改进采矿方法、降低采矿成本等措施来提高其开发利用的经济性。

3. 工艺流程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矿石破碎、磨矿、选矿等环节。

在选矿环节,需要根据共伴生矿产的矿物组成、性质等特点,选择合适的选矿方法和设备,以实现高效分离和富集。

此外,还可以通过研发新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提高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项目选址首先,需要对拟开发的共伴生矿产进行详细的资源调查和评价,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开采条件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项目选址。

2. 可行性研究在项目选址确定后,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

主要包括对共伴生矿产的资源量进行评估,对其开发利用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可能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将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3. 设计施工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制定具体的设计施工方案。

主要包括采矿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设备的选型和布局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一、背景介绍锑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战略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锑矿生产国之一,但锑矿资源开采利用方式还存在不足。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锑矿资源,需要制定全面的方案。

二、资源分析1. 锑矿分布情况:我国主要锑矿分布在湖南、广东、云南等省份,其中湖南省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

2. 锑矿品位:我国大部分锑矿品位较低,平均品位在0.5%左右。

3. 锑矿类型:我国主要锑矿类型有黄铁矾型、闪锌铅型、辉锑饮型等。

三、开发利用方案1. 技术路线(1)提高选别效率:采用浮选法进行选别,在前期进行适当的粗选和中选处理,以提高后续流程效率。

(2)改进冶金技术:采用氧化还原法进行冶金处理,提高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

(3)节能减排: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如余热回收、废水处理等,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市场开发(1)开拓国内市场:加强与下游企业合作,开拓锑合金、阻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市场。

(2)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扩大出口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3. 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生产、销售、财务等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2)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3)加强环保措施: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风险评估1. 市场风险:受全球经济波动、国内外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锑矿价格波动较大。

2. 技术风险:锑矿选别、冶金处理等技术难度较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和改进。

3. 环境风险:锑矿开采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需要加强环保管理。

五、总结制定全面的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锑矿资源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环境风险,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方案能够顺利执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矿产资源是指人类利用价值的地质物质,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编写是指按照开发利用目标和要求,结合地质、工程和环境等因素,编制符合国家和地方要求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过程。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的目的编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主要目的是:1. 确定矿产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和方向,明确开发规模和时间计划;2. 确定开发区域,进行地质勘查,评价资源量和质量,选择最佳开发方式和技术路线;3. 制定矿山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案,规划选矿、提炼等工艺流程;4. 确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投资和资金预算,制定项目实施计划;5. 考虑矿山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可持续发展。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写内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写内容包括:1. 开发目标和方向。

确定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品位、回收率等指标,制定总体开发目标和方向。

2. 勘查和评价。

对开发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和资源评价,确定资源量和质量,提出开发建议。

3. 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制定最佳的开发方式和技术路线,规划选矿、提炼等工艺流程,保证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经济评价和资金预算。

对矿山开发和资源利用进行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估,制定投资和资金预算,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资金安全。

5. 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

考虑矿山开发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可持续发展。

4. 结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是科学规划和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是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编写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切实保障人类健康和大自然的生命价值。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其开发利用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应运而生。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往往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强化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责任。

企业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将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降低污染排放。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原材料选择等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可以降低矿产资源的开发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全面考虑,合理规划矿山的布局、开采方式和采矿量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复绿生态复绿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湿地修复等方式,恢复矿山原有的生态环境。

生态复绿不仅可以减缓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最常见的生态复绿方式之一,可以恢复矿山原有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

2.草原恢复。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草原往往会遭受破坏。

草原恢复可以通过草种选择、施肥管理、畜牧管理等方式,恢复草原的生态功能,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

3.湿地修复。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源涵养、生态调节等功能。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非油气)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指南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非油气)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指南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非油气)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7.03•【文号】自然资办发〔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非油气)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指南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4〕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为贯彻落实矿业权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内容,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绿色开发,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部制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见附件),现予以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采矿权新立登记、采矿权扩大矿区范围变更、开采主矿种变更、开采方式变更的,应按照《编制指南》要求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以下简称开发利用方案)。

二、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工作由具有相应采矿权出让登记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可委托给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单位组织审查。

开发利用方案审查通过后,应将审查结果(专家审查意见、审查专家签字名单等)在门户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按照有关规定不予公开的除外。

三、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审查工作的管理,审查单位应明确审查程序、审查制度、审查人员及专业等,聚焦矿区范围科学合理设置、资源合理开采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把审查质量,提高审查效率。

四、自然资源部出让登记矿种的采矿权,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拟申请的采矿权矿区范围是否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禁止限制区域以及与其他矿业权重叠等情况协助核查。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提高核查效率,及时反馈核查意见。

五、采矿权申请人对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质量和有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涉及国家秘密的,应标注密级。

六、各地可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和审查要求;地热、矿泉水等流体矿产及海砂的开发利用方案可参照本《编制指南》另行制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各地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安全隐患等问题,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并保障矿工安全。

二、主要内容1.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保障。

2.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高效开发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推动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

鼓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

同时,积极推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矿产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力度,减少资源浪费。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要求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控制环境污染的发生。

同时,加强矿业生态修复工作,推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4.提高矿工安全保护措施加强矿工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建立健全矿工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同时,加强矿区的安全设施建设,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

5.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平台,集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信息,提供给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使用。

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透明度和信息共享,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和决策。

三、实施措施1.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和权力,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化管理。

2.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研发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引言: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长期以来,过度的开发利用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1.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与压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给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环境破坏与生态失衡: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方式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第二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的重要性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关乎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和后代子孙的生存。

2.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三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的方案1.科学规划与管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确定矿区范围和开发强度,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生态修复与绿色开采: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保护矿区的生态系统,同时推动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资源循环利用与节约使用: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的效果与意义1.经济效益: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社会效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生活水平。

3.生态效益: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能够修复矿区的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概述1.1 矿区位置XXXX有限责任公司锰矿位于XX县谷杖子乡雹神庙村北西0.7公里处,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0°07′00″;北纬41°01′37″。

矿区有土路通谷杖子和娘娘庙,从谷杖子和娘娘庙有公路可达XX、绥中、兴城、葫芦岛、朝阳等地,交通比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2 企业经济类型、隶属关系和法定代表人企业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隶属关系:行政区划隶属于XX县谷杖子乡雹神庙村管辖。

法人代表:毛银山。

1.3 设计依据方案设计主要依据为:1)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

2)《采矿手册》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3)《XX县兴胜锰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产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及其评审意见书和评审备案证明辽国土资储备字〔2009〕245号。

4)辽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辽国土资矿划字2010(0152)。

5)设计委托书。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4 设计目的及原则1.4.1 设计目的1) 原永申锰矿和新兴锰矿为矿业权独立的矿山,两矿相距20m,矿山生产环节多管理困难,两矿距离近生产又互相制约,因此两个矿山进行资源整合。

2)为采矿权人申请资源整合后的采矿许可证提供技术资料。

3)指导矿山生产,为矿山采矿提供技术依据;4)确定矿山开采方式、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5)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1.4.2 设计原则设计遵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矿山采矿提供依据。

1.5 矿山现状XX县兴胜锰矿有限责任公司由原XX县雹神庙村永申锰矿、新兴锰矿两个矿山整合而成,该区采锰业历史较早,新兴锰矿已开拓一条主斜井、两条盲斜井和一条通风斜井,构成了通风系统,矿山已开拓至260m中段而且对260m中段进行了局部开采;永申锰矿已开拓两条斜井、两条盲斜井和一条通风斜井,利用这些工程共开拓(363.88m、342.18m、320m)3个中段,320m中段以上采空。

两个矿区提升环节多管理复杂,矿山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而且增加了矿石成本;两个矿区相距20m,矿界之间的资源量不能开发,使宝贵的矿产资源白白浪费。

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两个矿区进行资源整合,从2009年12月至今矿山没有采矿活动,采矿权人一直办理资源整合相关手续,整合后的矿区范围于2010年12月2日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批复。

1.6需要说明的问题1)由于历史原因,原永申锰矿、新兴锰矿两个矿山5条斜井均建在矿区之外,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5条界外井设计不予利用。

2)矿山生产前先排尽五条界外井及相连的盲斜井井下积水和有害气体,并在井下和井上封闭,井下密闭必须设置观测孔和泄水孔。

3)原新兴锰矿开拓深部矿体是在已有采空区的下部,且采空区带状连成一片,老采空存在着顶板岩石不稳固和积水等安全隐患,因此生产单位要加强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坚持“有凝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加大井下排水能力,预防突然涌水造成淹井事故;4)矿山生产前必须搞清采空区范围,严禁设计巷道与不安全的或情况不明的旧巷及采空区贯通,利用旧巷道要加强支护,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2、矿产资源概况2.1 矿区自然地理矿区位于辽西低山区,海拔395-460m,相对高差65米,植被不发育。

区内无较大河流,仅有季节性小溪。

本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6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8.2℃。

XX县谷杖子乡经济以农业为主。

由于近年锰矿采矿业迅速发展,一定程度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地处中朝准地台(Ⅰ)燕山台褶带(Ⅱ)辽西台陷(Ⅲ)朝阳穹褶断束(Ⅳ)的南缘。

矿区地表出露的均为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蓟县系及古生界寒武系。

地层总体倾向南东,倾角20~35°。

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蓟县系:为铁岭组。

铁岭组(Jxt):出露于矿区西北部;由两层构成,由下至上分为Jxt1、Jxt2。

Jxt1:主要由条带状石灰岩层组成,厚22~45m。

Jxt2:为含锰岩系,由紫红、紫褐、紫黑色及绿灰色含锰碳酸岩、含锰粉砂岩、含锰页岩、泥质灰岩及锰矿饼群组成,厚约42m。

(2)寒武系:出露于矿区中部,为寒武系中、下统。

其中下寒武统共有5层,分别为Є1-1、Є1-2、Є1-3、Є1-4、Є1-5,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主要岩性如下所述:Є1-1:为碳酸盐质底砾岩,厚约5m。

Є1-2:下赭色岩系-砂岩、页岩,厚约5-10m。

Є1-3:下石灰岩夹层,厚约3-7m。

Є1-4:中赭色岩系-砂、页岩系,厚约10-19m。

Є1-5:上石灰岩夹层,厚约7-14m。

以微角度不整合于含锰岩系(Jxt2)之上。

其中下寒武统共有4层,分布于矿区的中东部。

主要岩性如下所述:Є2-6:上砂、页岩系厚约80-100m。

Є2-7:豆状石灰岩,厚约48m。

Є2-8:暗紫色砂岩、页岩。

厚约6m。

Є2-9:鲕粒状石灰岩。

(3) 白垩系:由酸性火山岩(K1y)组成,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和东南部。

岩性主要为石英粗面岩、流纹岩。

对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

矿体赋存在蓟县系铁岭组中部(Jxt2)含锰岩系的下部,共有下、中、上三个含矿层,其中下层矿和中层矿有工业价值;中层矿在下层矿之上3~6m。

上层矿常包括两小层,总厚度小于0.3m,工业意义不大。

矿层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倾向南东,倾角8~15°。

矿体为矿饼群状,大致发育在垂直距离2米范围内,矿饼呈似层状、扁豆体状。

下层矿厚0.36~1.08m,一般由少而大的矿饼组成;中层矿厚0.58~0.6米,由多而小的矿饼组成。

矿体产状与矿层产状基本一致。

矿床为海相沉积成因。

矿石自然类型为氧化锰矿石,呈致密块状或鲕状构造。

矿区内有四条较大构造。

分别为北东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F1:见于矿区中部,为平移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对矿体破坏不大。

F2:见于矿区西北部,走向北北东,倾向东南,为平移断层, 对矿体没有大的影响。

F3:见于矿区南侧,走向近东西,北倾,为逆断层,走向延长1500m,垂直断距约100m。

对本次储量计算区内的矿体没有影响。

走向近南北的断层,位于矿区的西部,走向近南北,西倾,对本次储量计算区内的矿体没有影响。

经探矿、采矿工程控制,断距较小,四条构造对矿体影响不大。

2.3 矿床地质本矿山处在朝阳瓦房子锰矿雹神庙勘探区。

矿体严格受含锰层位控制,矿体产状与地层一致,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20-35°。

局部产状受构造影响变大。

锰矿层赋存在蓟县系铁岭组中部(Jxt2)含锰岩系的下部;含锰岩系由含锰碳酸盐岩、粉砂质页岩及锰矿饼组成,层理发肓,厚42m。

含锰岩系共含三层锰矿,分下、中、上三个含矿层,各矿层之间垂距3-8m。

下层矿位于含锰岩系的下部,距含锰岩系底界仅2 m,中层矿在下层矿之上3-6m,上层矿在中层矿之上8-12 m;其中下层矿和中层矿有工业价值,上层矿由于矿体厚度小,工业意义不大。

矿体为矿饼群状(扁豆体状)。

这些矿饼断续出现,长10-20余米,其间断间距2-6m。

中层矿饼多而小,矿体厚度一般0.35-0.63m,平均厚0.56m 。

下层矿厚度一般0.36-0.74m,平均厚0.58m。

坑道内测量岩层产状:168°∠22°。

2.3.2 矿石质量本矿山中层矿平均品位 24.64%,下层矿平均品位 29.06%。

矿石自然类型为氧化锰。

矿石呈褐黑或红黑色,呈致密块状或鲕状构造。

主要矿石矿物为水锰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蛋白石、玉髓等。

除锰矿外,平均主要化学成分为(%):Fe13.3、SiO218.3、Al2O31.8、CaO5.6、MgO3.3、P0.09。

2.3.3 矿体围岩矿饼的围岩为页岩、粉砂岩、砂岩和碳酸盐岩,下层矿与中层矿之间的岩性以粉砂岩为主。

2.3.4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采用手选法选矿,天然原矿石可直接利用。

瓦房子锰矿已经有几十年的开采历史。

矿石加工采用重选、磁选或浮选效果均不佳,适宜手选。

为海相沉积矿床。

2.4 开采技术条件本矿山处于低山丘陵区,植被较差,地表无泾流。

矿层以上的寒武系灰岩层均为基岩含水层,主要有:底砾岩层(Є1-1)、下石灰岩层(Є1-3)、上石灰岩层(Є1-5)、豆状灰岩(Є2-7)及鲕状灰岩(Є2-9)等,其溶蚀现象不普遍,以含裂隙水为主,岩溶水次之。

各含水层间为页岩所隔,无水力联系,但本区断层较发育,遇断层时地下水会连通。

含锰岩系的含水较弱,除断层发育地区外,一般井内水量不大。

本矿山矿层分布于地下水位以下,就邻近矿山来看,由于该矿山附近矿山开采较深,本矿山水体向下渗透,所剩水量小,基本用于矿山凿岩。

矿山范围内的矿层埋藏深度相对不大、矿体适宜地下开采。

顶底板岩石较稳定,矿石主要物理性质:硬度系数f=8~16、抗压强度1100-1500Kp、松散系数1.67、松散粒度大于100mm者占50%、体重3.43t/m3。

矿区近50年来未发生破坏性地震,区域稳定性较好。

矿山处于山坡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矿山生产抽水量较小,对附近地下水位影响不大。

2.5 矿区资源量该矿评审备案资源量(333)82.90千吨(8.29万吨)。

资源量评审结果表2.6对地质工作的评述辽宁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施工工程公司通过搜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利用现有的采掘工程进度图,查明了采空区边界、测量了井下矿体的产状、厚度、形态、空间分布特征,探明了矿区内的地层、构造等,同时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了概略评价。

根据矿体为似层状、扁豆状,倾角较缓等特点,采用地质块段法,在矿体水平投影图上计算资源量,选择的公式和参数合理,资源量计算结果准确。

《XX县兴胜锰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产资源整合储量核实报告》已经过评审而且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报告及附图可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依据。

3、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3.1 开采对象及开采方式确定本次设计开采对象为:兴胜锰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内的锰矿体。

该矿开采历史较早,由于矿体厚度薄、埋藏深、均采用地下方式开采,此矿山采用斜井—盲斜井方式开拓而且形成了通风系统。

因此,本次设计沿用地下开采方式。

3.2 矿区范围XX县兴胜锰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于2010年12月2日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围成,矿区面积0.147km2,开采深度448m至230m。

矿区范围坐标表矿区资源量(333)8.29万吨,本次设计全部利用,利用率100%。

3.4 矿山规模及服务年限3.4.1 矿山生产规模根据矿山装备水平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设计该矿生产规模2.0万吨/年。

3.4.2 生产规模验证矿体为矿饼群状,矿饼断续出现,长10~20余米,中层矿平均厚度0.56m,下层矿平均厚度0.5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