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雷学锋个人简介
雷涛的文人风骨与翰墨情怀

文 / 宁文英雷涛的文人风骨与翰墨情怀书画他是一位文化学者,曾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他也是一位作家,著书立说几百万字,曾荣获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他还是一位切切实实的文艺行政长官,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九个春秋,后又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掌门人”十三年之久。
他,就是雷涛。
然而,鲜有人知晓,他还是一位文人气息浓厚的书法大家!1954年,雷涛出生在钟灵毓秀的武功县,这里曾是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亦是大汉忠臣苏武的故里、唐太宗李世民的诞生之地。
幼年的雷涛,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好学爱问,求知欲特强。
吃“公家饭”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决心将儿子这块璞玉打磨成光洁耀人的美玉。
他不止一次地告诫儿子:“肚子里要装墨水,墨水多了才能干事;字是人的门面,只有把字写好了,文章才耐看。
” 所以,从能认字开始,雷涛每天都把大量精力投入了读名著和习字上……以至于以出彩的文笔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将他送上了西北大学这座高等学府,又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以后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雷涛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官,阅读和书法都始终与他相伴。
读书,他读的是原著经典。
书法,他练习的是真草隶篆。
除此之外,雷涛的爱好还非常广泛,他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雷涛对历史、考古、民俗、音乐、器乐、演讲等领域也非常热衷。
也正是这些高深知识的积淀和姊妹艺术的滋养,使他的书法情感艺术,具备了浓郁的文人气息。
那自信果敢,不滞书法,是生命高度的陪伴临池翰墨几十个春秋的雷涛,已然有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书法继承固然很重要,但是创新和突破更重要。
不能把任何单个的古人当作楷模。
因为模仿的路子只要你钻进去,往往就很难走出来了。
而是应该广泛阅读,吸取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雷涛自己尤喜行书和行草,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张旭、黄庭坚、米芾、王铎和近代的于右任、郭沫若身上,并从中师化。
多维度的文化储备,使雷涛具备兼容博取、通旧求新的整合把握能力,作品呈现出既不失厚重,而又洒脱、流畅、飘逸、韵律生动的个性特征。
海哥风华书法展邀稿选登(15)(以收稿先后为序)

B
產
々
容
中
址
座
翟万益行书自作诗
纸本2018年
ii6
李刚田行书挥毫载酒七言联
纸本2018年
周俊杰草书王勃诗
纸本2018年
鲍贤伦
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 事、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 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名 誉院长。近年来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 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处举办个展。
m
士
S
上
R
1^
4 .
诒
搁 ls
M
罚
t冷t
您
坷说
如 殳
牡
*d
ISW 旳
恢
/ \
彳
A
*
-岳T
解 勺 滋
外务 八 如
^04^
% 驾
芹^
£
6
値仏
to
;i侈
直
I惜
.门
郑培亮隶书论语句
纸本2018年
樊利杰行书王维诗
纸本2018年
【】9
王焊祥
号稷山。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 员,中国国家画院硏究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助理、 主席团委员兼草书委员会主任,国书会执行会长,北京书 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助教,清华大 学美术学院客座专家。
陈秀卿
师从钱君陶、虞愚、罗丹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 五、六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艺委会副主任,福建 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刻字艺术研究会主任,厦门市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顾问,福建省女子书法委员会主任,福州大 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李刚田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通法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通法作者:***来源:《现代艺术》2020年第06期周广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博士,师从于侯开嘉、吕金光等先生。
自2010年开始学习山水画,先后师从白云乡、李兵等先生。
书法、绘画作品20余次入展且多次获奖。
学书、学画,人人路数不尽相同。
有的学书不画,有的学画不书,有的能书能画、书画双栖。
而余以为,能书能画、书画双栖,才是书画人永远的追求。
以书人画、以画人书,以书法之用笔经营绘画,以绘画之审美态度来研究书法,是我多年来的态度。
我之前对绘画很陌生,染习绘画不过十年,但近三十年的书法学习,锤炼了我的笔墨功夫,学绘画后,我还算用功,进步尚可。
2018年2月,由川大师兄王书峰推荐人当代水墨雪山画派代表人物李兵先生门下学习,先生鼓励我们书画结合,给我这个志于勤事绘画之人注人了活力。
先生平易近人,耐心待人,在其鼓励和指导下,少走了许多弯路,甚是幸运,对以书人画、以画入书亦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赵孟頻在《秀石疏林图卷》画作上题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每当读到此语,必会引出我们对书画同源的一些思考。
中国书画是同宗同源的,二者自产生伊始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历朝历代的书法家、画家多是书画双修,书画双栖的。
如古代的赵孟頻、王维、米芾、赵佶,近代的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均是一边画画一边练习书法,书画功底均是极其深厚。
反观当代画坛,连款都落不好的所谓“画家”大有人在,一些年轻画家不太注重对于书法文化的学习,甚至对书法不屑一顾,这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影响了其画作的品格,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我认为,对于书法的学习与研究,是中国画母性的根本问题,理解并把握了书法,对中国画而言是一个飞跃。
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哲学都是一致的,所以中国书法和绘画也就有了很多的一致:总的审美观念意趣是一致的;所用的工具材料是一致的;最基本的手段都是“線”即基本的笔法是一致的;墨法要求是一致的;款识的要求是一致的;作品总的章法要求也是一致的。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艺术境界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艺术境界作者:赵文华来源:《名家名作》2019年第05期张裕的父亲是我多年的文友,缘于他经常邀请我们圈内文友前往前墅龙窑采风。
最早听说张小伟夫妇是从徐朝夫老师的赞美言辞里,待见到张小伟本人后,觉得他不仅为人热情、诚恳,还见多识广、谦虚、善良,他的女儿张裕在这样良好家风的熏陶下,艺品艺德俱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裕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画硕士研究生。
1993年出生的她已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善画、善书、善制壶。
按理说,这样年轻有为的艺者,身上该有锋芒,可坐在我对面的她,除温文尔雅外,似乎更多的是谦和、沉稳。
张裕从不急功近利,她在南京的这几年,社交不广,却有多位挚友,他们不喜欢互相谬赞,喜欢相互切磋艺术。
他们都热衷于写生,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在真山真水中体悟有生命力的艺术思想,寻找传统的笔墨样式在实景中的印证和运用,也借此不断探索自己的笔墨语言,在写生及创作中做些笔墨语言以及题材上的新尝试。
绘画芝术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创作者心中各种思想、意念的表达。
张裕的画作风格不爱热闹,却活泼可人,在柔和的气氛中颇具中国水墨画的渲染效果。
她的作品《雁来红》《秋菊图》构图独特,在张扬中炫色,却又巧用素山石使画面和谐,有种颇具先锋意味的创意。
如果一位画家只能绘出一种艺术风格的作品,那么最多只能算个画匠。
为了寻求突破,她在潜心创新的同时,细研传统画作。
她的作品《白贤修竹》就让人观之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她在此作品中,用笔清新中不失老练,精工细作中不乏写意,表达出她内心的温婉与宁静。
张裕是轻声慢语的典型江南女子,由此她的书法有細腻、温顺的情调,笔墨清透虚灵,且又不失质朴酣畅。
她临帖时,喜欢强调最大限度地贴近古人当时的心境,以静心态、慢笔调追求“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境界。
陶刻是一项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
当今的陶刻艺术,已与书法艺术紧密地结合,以达到一种宁静高远、气韵生动的效果。
关于雷震的介绍

关于雷震的介绍
人物简介
字泽成,号慧海居士,别署清风堂主人。
2人物履历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主持雷震书法艺术工作室。
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首届风景名胜楹联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
作品先后获全国"黄山杯"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首届"祖国颂"书法篆刻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南民族书画艺术名家邀请展银奖。
有多篇书法理论文章和个人专题作品见诸于《青少年书法报》、《书法赏评》、《中国书画报》、《诗书画》等报刊。
1999年、2002年曾先后在香港、比利时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发行有《独立书斋啸晚风》雷震书法艺术专辑。
雷厉风行 虎虎生威——闲谈青年书法家雷虎其人其艺

愚与雷虎君相交十余载,为其人品与书品所折服,则始于其折取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桂冠之时。
起初细心观察其书迹,觉其在跌宕俊朗之外,实始终透056楷书《中庸·修身章》68cm×68cm出雍容与清雅之气。
其中之雍容,源于大量临习汉魏,以《曹全碑》《礼器碑》为基,以《泰山金刚经》养其气,从清伊秉绶处得其质,用笔稳健沉着,结体充实宽博,谨严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气势雄浑,格调高雅;而其中之清雅,则在于长期对二王体系书法之临摹。
南宫手札、子昂尺牍、羲献遗珠,皆为其心仪,尤其是对《大观帖》之研习,可谓用情颇深。
深究之时,方知其楷书具深厚之唐楷根基,点画精到,结字谨严,中宫紧守,收放有度。
然唐楷法度过分森严,与现时审美情趣相距甚远,故难为当代书家称道。
雷虎君为避其板滞,乃不受其法度所囿,以隋人写经笔法,更加鲁公沉雄之气而作十余厘米大字,其静穆雄浑、刚挺秀逸博得评委青睐,故此成为书坛翘楚。
而其行书作品,无论点画,亦或结体,大处宏观,小处微观,察之精微,澜之情,由此书臻精妙,艺事亨通。
因知雷虎君谦恭善学,吾信其厚积薄发,前程似锦。
翘首以盼!058060楷书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0cm×40cm雷 虎LEI HU笔名石安,号抚风堂主,1975年生,重庆市万州区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创评委委员,重庆市万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荣获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全国奖、重庆市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重庆市第六届书法篆刻展二等奖,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重庆新生代书法展、第二届青年书家提名展等。
当代艺术家“篆书匾额12品”,每一幅都附带自评!

当代艺术家“篆书匾额12品”,每一幅都附带自评!
陈振濂,号颐斋,1956年2月生于上海,浙江鄞县人。
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硕士研究生毕业。
197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获书法学硕士学位。
曾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浙江省委副主任委员、民盟杭州市委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书协副主席。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中国书画艺术与科技鉴定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院与浙江大学双博士生导师。
编者按:3月30日,“陈振濂艺术公众号”刊发了一组陈振濂先生近期创作的12件篆书横幅。
在这些作品中,从篆法到笔法,陈先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更为可贵的是,每件作品都附有先生的自评,特转发,相信会对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篆书爱好者有所补益。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
著名书法家雷跃武的艺术人生

著名书法家雷跃武的艺术人生雷跃武著名书法家,修竹斋主人,研究员,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文协分会主席、中国文协书法家分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学会副秘书长、国际艺委会委员、中国文化新闻报社副总编、《中国艺魂》杂志社编委、《世界文学艺术家大辞典》编委、中国书法研究院院士、研究员、中国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环保公益形象大使,北京环球联合国际文化艺术院书法导师、教授,齐白石嫡传弟子李立门生、访问学者。
经常应邀担任全国各类大赛评委,为政府、部队、学校及企业演讲、创作,为电影、佛教圣地、风景区等刻石题匾。
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安徽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深圳电视台、《中国文化新闻报》、《世界文艺》、《中国艺魂》、《中国名家》、《中国书画报》、《香港摄影报》等电视报刊专题报道。
雷跃武自幼酷爱书画,六岁起就坚持写字画画,十一岁时书写春联,至今坚持临池不辍。
习遍二王、颜、柳、欧、赵诸家书法精品,刻苦研习,加上天资聪慧,悟性过人,兼收并蓄,书风画意,探寻天地合一之幽境。
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尤以行书见长。
雷跃武近年来着重对书法的研究与创作,在他看来,作书法作品时不仅要掌握传统技法,还应把重心放在创新上,若只有传统而无创新,就会成为书奴。
因此他潜心钻研古代各家书体,融古今书法大家之精髓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将历代名家的书法特点进行穿插、渗透、叠合,提取其内在本质,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现代陌生的人性的新视觉构成艺术,树立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雷跃武还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创作理念:传承名家,创造陌生,诠释内核,延续感觉,吸其精华,再揉合自己的创新,因此他的书法不论是章法构局还是字体的笔墨构成,都给人以舒展、流畅的美感,在提、按、顿、挫中体现书家蓬勃向上的激情和一种构建在艺术创造层面的理性的自觉。
字体结构间那种顾盼留恋之姿势、对比呼应之趣、行云流水之畅之美、夺人视线的几何形体的借用等,都给人以“现代陌生的感觉,让人在解构中获得充足的视觉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家雷学锋个人简介
雷学锋,原名:雷金福,字求石,1943年生,吴昌硕故居(浙江省安吉鄣吴)人。
幼年受吴昌硕其家学的熏陶,开始学书,8岁为乡人写春联,勤奋学艺六十余年,学书从颜真卿入手,后学欧柳,打下基础。
原为安吉县昌硕学校校长、安吉县鄣吴中学教导主任;现为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吴昌硕故里书画会会员等。
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利用业余时间,对古代名迹多有涉猎,临汉隶、学昌硕,对米、王两家用力尤深。
其百米草书长卷作品被韩国友人收藏,先后多次在全国书法比展中获奖,并接受央视及各地媒体频繁采访。
70岁时,自费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一期名师书法班,得到李刚田、卢中南、张旭光、刘洪彪、张继等诸多名家的亲授,书艺进步很快,尤其行草书,将颜、昌硕笔意于炉,巧拙相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受到行家的认可,称其为“草书狂人”。
(白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