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物理高考二轮复习要点讲解:物体的内能和热力学定律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高中物理内能知识点

高中物理内能知识点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之和称之为物体的内能,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内能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内能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高中物理热量与热值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高中物理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热学专题优质课件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热学专题优质课件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热学专题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热力学第一定律2. 热力学第二定律3. 热力学第三定律4. 热传递与能量转换5. 热能与能源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掌握热传递与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了解热能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热能与能源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基本原理;热传递与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热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回顾(15分钟)学生回顾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基本内容,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3. 例题讲解(25分钟)例题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为p1、V1、T1,经过一等压过程,变为p2、V2、T2。

求气体体积变化的比例。

例题2:一热机效率为η,工作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Q1,放出的热量为Q2。

求热机输出的功率。

4. 随堂练习(15分钟)练习题1:一热力学系统经历一循环过程,吸收的热量为Q1,对外做功为W。

求该循环的效率。

练习题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为p1、V1、T1,经过一等温过程,变为p2、V2、T2。

求气体压强的变化比例。

5.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热能在能源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六、板书设计1. 热力学三大定律2. 热传递与能量转换3. 例题与练习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热力学系统经历一循环过程,吸收的热量为Q1,对外做功为W。

求该循环的效率。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为p1、V1、T1,经过一等温过程,变为p2、V2、T2。

求气体压强的变化比例。

高中物理《热力学定律》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热力学定律》知识梳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高中物理《热力学定律》知识梳理
【功和内能】
焦耳实验
内能
【热和内能】
【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这两种方式改变系统的内能是等效的
区别:做功是系统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发生转化;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物理学中,反映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两种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便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

能量耗散
系统的内能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学专题物体的内能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学专题物体的内能课件
12/8/2021
17、模块3-3试题⑴(4分)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
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C E (填入正确选项前
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1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
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
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之
间的势能增加
C.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此压强必然增大
E.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
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解见下页
F.1如2/8/20果21 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加
【解析】 A错误之处在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的运动的, 故失去容器后就会散开; D选项中没考虑气体的体积对压强的影响; F选项对气温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平均 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速率增大,对单个 分子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的增大,分子力做正功, 分子势能减少,即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少.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的增大,分子力做负功, 分子势能增加,即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12/8/2021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 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12/8/2021
31、⑴(6分)[物理─选修3-3] 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 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 摩擦,活塞上方存有少量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体, 由于虹吸现象,活塞上方液体逐渐 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外界的 温度保持不变.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D .(填入选项前的字 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增大 B.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增多 C.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保持不变 D.气体对外界做功等于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一编 核心专题突破 专题7 热学(选考) 专题七 热学(选考)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一编 核心专题突破 专题7 热学(选考) 专题七 热学(选考)
验定律列方程求解。
(2)若气体质量一定,p、V、T均发生变化,则选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列式求
解。
命题角度2关联气体问题
与活塞、液柱相联系的“两团气”问题,要注意寻找“两团气”之间的压强、
体积或位移关系,列出辅助方程,最后联立求解。
命题角度3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命题角度4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综合问题
温馨提示气体等压膨胀(压缩)时,气体对外界(外界对气体)做功W=pΔV。
0

可知当体积
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变少,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A错误;气体压强
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持续的、无规则撞击,压强增大并
不是因为分子间斥力增大,B错误;普通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
情况下才能看作理想气体,C错误;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大量气
体分子的速率呈现“中间多、两边少”的规律,温度变化时,大量分子的平均
板和冷热两端管等构成。高压氮气由喷嘴切向流入涡流室中,然后以螺旋
方式在环形管中向右旋转前进,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小的气体分子将聚集到
环形管中心部位,而分子热运动速率较大的气体分子将聚集到环形管边缘
部位。气流到达分离挡板处时,中心部位气流与分离挡板碰撞后反向,从A
端流出,边缘部位气流从B端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外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差大于重力沿汽缸壁的分力,故汽缸内气体缓慢地
将活塞往外推,最后汽缸水平,缸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汽缸、活塞都是绝热
的,故缸内气体与外界没有发生热传递,汽缸内气体压强作用将活塞往外推,
气体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气体内能减小,故缸内理
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减小,并不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知识点:热力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知识点:热力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知识点:热力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W+Q=ΔU
(3)符号法那么: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 取负值;物体内能添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增加,ΔU取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传导的方向性
热传递的进程是有方向性的,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罕见表述
①不能够使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惹起其他变化。

②不能够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惹起其他变化。

(3)永动机不能够制成
①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够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时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是不能够制形成的,它违犯了能量守恒定律。

②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够制成:没有冷凝器,只要单一热源,并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惹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

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够制成,它虽然不违犯能量守恒定律,但违犯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高考物理:热力学三大定律总结!

高考物理:热力学三大定律总结!

高考物理:热力学三大定律总结!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以及熵增表述: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小。

热力学第三定律通常表述为绝对零度时,所有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或者绝对零度(T=0)不可达到。

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自从焦耳以无以辩驳的精确实验结果证明机械能、电能、内能之间的转化满足守恒关系之后,人们就认为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的基本规律。

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U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Q与外界对它做功A的和。

(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

)符号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适用于物体对外做功,向外界散热和内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在使用:△E=-W+Q时,通常有如下规定:①外界对系统做功,A>0,即W为正值。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A<0,即W为负值。

③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④系统从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⑤系统内能增加,△U>0,即△U为正值⑥系统内能减少,△U<0,即△U为负值理解从三方面理解1.如果单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变化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度量,这时系统内能的增加(或减少)量△U就等于外界对物体(或物体对外界)所做功的数值,即△U=A2.如果单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变化可以用传递热量的多少来度量,这时系统内能的增加(或减少)量△U就等于外界吸收(或对外界放出)热量Q的数值,即△U=Q3.在做功和热传递同时存在的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则要由做功和所传递的热量共同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内能的增量△U就等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和外界对系统做功A之和。

物理高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二重点知识点总结重点一: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力为零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即E_k=mv²/2。

5. 势能与功:物体由于位置的变化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势能,而力对物体的作用导致了能量的转移和变换,称为功。

重点二:热学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压,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的增加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加上对外做功,即Q=ΔU+W。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熵不会自发地减小,热量只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4. 热传导和热辐射: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传递方式,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的方式传递。

5. 热工作原理:热力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收热量使工作物质膨胀,从而产生机械能。

重点三:电学1. 电荷和电流:电荷是基本粒子,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2. 电阻和电路: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

3. 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间的比值,即I=V/R。

4. 电功和电功率:电功是电流通过导线时所做的功,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电功,即P=IV。

5. 电场和电势差:电场是带电粒子周围的力场,电势差是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重点四:光学1. 反射和折射:反射是光线从光滑表面上的反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传播过程。

2. 光的衍射和干涉:光的衍射是光通过孔径或物体边缘时的弯曲现象,干涉是两束光相遇时产生的光强增强或减弱现象。

3.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同时不同波长的光会有不同程度的折射率变化,造成光的分散。

4. 光的偏振和多普勒效应:光的偏振是指光波沿特定方向振动,多普勒效应是光源或接收者相对运动时光的频率和波长的变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内能和热力学定律
一、温度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特点是多、快、乱、变,中间多,两头少,在热现象中,关心的是多个分子,
而不是单个分子。

(1)、分子的平均动能――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 m ~10
-26
kg v =10 5 m / s
(2)、温度: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是物体平均动能的标志 (3)、温度相同,平均动能就相同,不论物体组成、结构、种类和物态 (无论如何)
二、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什么有关?
(1)、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叫做分子势能。

(2)、微观――与相对位置有关, 宏观――与体积有关
(3)分子势能与距离的变化关系和图象(类似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三、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它与什么有关?
1、 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也叫热力学能
2、 与温度T 、体积V 和分子个数N 有关
3、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四、内能和机械能又什么区别?
r =10 r
1、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为零。

2、微观物体对应内能。

内能不可以为零。

3、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五、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2、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3、做多少功,改变多少内能
六、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外界向物体传递热量(吸热),物体的内能增加
2、物体向外界传递热量(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3、传递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

能量的转移
七、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
1、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用功的数值来度量
2、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用热量来度量。

能量的转化。

八、做功和热传递的等效性——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如:使物体升高温度,可以用热传递的方法,也可以用做功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如果事先不知道,我们无法知道它是通过哪种途径改变的内能。

1 cal=4.
2 J 1 J=0.24 cal
九、区分内能、热量和温度
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转移的内能,它只有在转移的过程中才有意义,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改变。

温度不同是热传递的条件(类比:云――雨――水)
例如:两物体温度不同相接触,热量从高温物体相低温物体传递,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十、理想气体:
(1)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分子势能为零;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3)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实际气体可以近似为理想气体。

练习
1、 物体平均速度大的物体的温度高(×)
2、 20℃的水和20℃的铜的平均动能相同(√)
3、 体积变大,内能变大(×)
4、 温度升高,所有的分子的平均动能都变大(×)
5、 同温度的水和氢气相比,氢气的平均速度大(√) 十一、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 1、表示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之间的关系
2、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持续对外做功(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不能制成)
【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
C.0℃的冰化为0℃的水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D.100℃的水变为100℃的水汽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解析:吸热后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融化为水或水沸腾时都需要吸热,而温度不变,这时吸热后物体内能的增加表现为分子势能的增加,所以A 不正确。

做功也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例如用力多次来回弯曲铁丝,弯曲点铁丝的温度会明显升高,这是做功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使温度上升,所以B 不正确。

冰化为水时要吸热,内能中的分子动能不变,但分子势能增加,因此内能增加,所以C 不正确。

水沸腾时要吸热,内能中的分子动能不变但分子势能增加,所以内能增大,D 正确。

例1、如图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

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则( )
A 、乙分子从a 到b 做加速运动,由b 到c 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从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从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D、乙分子从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分析:
乙分子从a到b、c、d的运动过程中,先是分子的引力作用,加速度的方向跟运动方向一致,所以加速运动,到达c位置时,分子力等于零,加速度也就等于零,运动的速度是最大。

从c再到d运动时,分子力为斥力,加速度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反,速度减小。

通过分子力做功情况判断两分子的势能如何变化。

(略)
例2、如图示,容器A、B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

A、B的底部带有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

原先A中水面比B中水面高,打开阀门K后,A中的水向B中流,最后达到平衡,这个过程中()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小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分析:设大气压为P,A、B活
塞的表面积分别为S1和S2,打开阀门后A容器中的水流到B容器中,A
容器中的水面下降h1,B容器中的水面上升h2,根据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及
水的流动体积不变的原理,可以推导出,大气压力对A、B两活塞做功的
代数和等于零。

但是水的重力势能发生了变化,水的重力势能变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减小的机械能将转化为水的内能。

例3、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以4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质量为1kg的木块后又从木块中穿出,木块从桌边滑出后着地点与桌边的水平距离为1.4m,已知桌面高为0.8m,取g=10m/s2,设子弹射穿木块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求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分析:运用能量守恒观点求解。

(略)
十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第一种表述:如果没有其他变化,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克劳修斯表述) (其他
变化――是指从单一热源吸热并把它用来做功以外的任何变化。

)
实质:热传递具有方向性,不可逆
2、第二种表述:如果没有其他变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

即第二类永动机不
可能制成。

(开尔文表述)
实质:机械能向内能转化有方向性
3、两种表述是等价的
4、第二类永动机――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

它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做功,而不引起其
他变化。

这种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虽然不违反机械能守恒定律,但违反了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方向性。

(注:单一热源指温度均匀且恒定的热源)
5、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