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分离的方法有几种

合集下载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概述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是一种白细胞。

通过分离单个核细胞,可以进行多种分子生物学实验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介绍两种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
1.将外周血收集到 EDTA 管中。

2.将 3 毫升 Ficoll-Paque™ PLUS 加入到 15 毫升离心管中。

3.轻轻加入同等体积的外周血到离心管,保持液面平整。

4.以 400g 的速度离心 40 分钟。

在离心温度达到室温前离心室门不得
打开。

5.用温和的力度将上清液吸出到新的离心管中,并在 1200g 的速度下
洗涤 2-3 次。

6.已经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非抗凝血样上重悬。

此过程中加入生长
培养基以维持细胞质稳定。

磁性负选择法
1.将外周血收集到 EDTA 管中。

2.加入红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根据厂家指南染色。

3.加入磁性微珠混合液,使单个核细胞与微珠组合。

4.放入磁场中过滤掉未与微珠组合的细胞及其他血细胞。

5.经过多次洗涤和离心,单个核细胞可以在非抗凝血样上重悬。

此过程
中加入生长培养基以维持细胞质稳定。

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磁性负选择法是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两种有效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多种分子生物学实验和临床应用都非常有用。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实验二十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Separation of mononuclear cell in peripheral blood)免疫细胞是一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它包括T、B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粒细胞等,这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如细胞的大小、密度、表面电荷、黏附能力以及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等均存在差异,借助这些差异可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别。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主要有两种方法,即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分离法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硅胶(Percoll)分离法。

此处只介绍聚蔗糖-泛影葡胺分离法。

【实验原理】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常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

市售淋巴细胞分离液是由聚蔗糖(Ficoll)和泛影葡胺(Hypaque) 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0℃密度为1.077±0.001,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密度为1.050~1.077,而粒细胞和红细胞的密度为1.080~1.110。

将待分离的细胞悬液小心铺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上,经离心后单个核细胞悬浮于分离液上层界面,而红细胞与粒细胞沉于管底。

【主要试剂和器材】1.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为1.077±0.001。

2.5g/L台盼蓝。

3.250U/ml肝素溶液用Hank,s液配制。

4.Hank,s液。

5.注射器、刻度离心管、吸管、滴管、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

6.水平离心机、显微镜。

【操作方法】1.抽取静脉血2ml,注入含有0.2ml肝素溶液的无菌试管中摇匀,作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再加入等量Hank,s液混匀。

2.取2ml分层液置于离心管中,将稀释血液沿管壁缓缓叠加于分层液上,形成清晰界面。

稀释血液与分层液的容积比例以2∶1~3∶1为宜。

3.置水平离心机中,2000r/min离心20min。

4.离心后从离心管的底部到液面分为四层,依次为红细胞和粒细胞层、分层液层、单个核细胞层、血浆层(含血小板和破碎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报告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报告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掌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方法及相关技术。

二、实验原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是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分离出来。

具体步骤如下:1. 取外周血3ml,加入等体积的PBS缓冲液中,轻轻混合后放入无菌离心管中。

2. 将无菌离心管放入冰箱中静置30min。

3. 从冰箱取出后,将上清液吸取出来丢弃。

留下沉淀物。

4. 加入等体积的PBS缓冲液,轻轻混合后放入无菌离心管中。

5. 将无菌离心管放入密度梯度离心管中进行离心。

由于不同种类细胞密度不同,在经过密度梯度离心后会形成不同层次的沉淀物。

6. 取出沉淀物最上层液体,即为单个核细胞。

三、实验步骤1. 取外周血3ml,加入等体积的PBS缓冲液中,轻轻混合后放入无菌离心管中。

2. 将无菌离心管放入冰箱中静置30min。

3. 从冰箱取出后,将上清液吸取出来丢弃。

留下沉淀物。

4. 加入等体积的PBS缓冲液,轻轻混合后放入无菌离心管中。

5. 将无菌离心管放入密度梯度离心管中进行离心。

离心条件为2000rpm,20min。

6. 取出沉淀物最上层液体,即为单个核细胞。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后,得到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观察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完整、染色质均匀分布、核仁清晰。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2.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环境,并使用消毒好的器材和试剂。

3. 离心时应注意转速和时间的控制,以避免对细胞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并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地将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分离出来,得到了单个核细胞。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环境和离心条件的控制。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方法及相关技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人外周血NK细胞3种纯化方法的比较

人外周血NK细胞3种纯化方法的比较

人外周血N K细胞3种纯化方法的比较张彩 田志刚 王郡甫 刘金生 张建华 许晓群 孙江内 N K细胞是机体抵抗肿瘤生长和病毒感染的重要的免疫监视细胞。

近年来,关于N K细胞本质及其功能和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但国内N K细胞的研究大多是检测N K细胞毒活性和N K细胞数量,很少直接观察N K细胞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N K细胞分离纯化,是进行N K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基础和基本手段。

我们分别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单抗铺皿法(Panning)及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法对人外周血N K细胞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外周血非粘附单个核细胞的制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塑料粘附和尼龙毛柱去除B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即为以T细胞和N K细胞为主的细胞群。

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NK细胞〔1,2〕:先用10×PBS将Percoll原液渗透压调至285mOs/kg H2O(1mOs/kg H2O=1mmol/L),用p H 712的PBS将Percoll配成3715%~50%6个梯度或4215%~6617%7个梯度,每梯度相差215%。

将上述Percoll液按密度由高至低依此缓缓加于20ml分血管,将尼龙毛非粘附细胞轻轻铺于上层。

1800~2000r/min离心30~40min,吸取各梯度细胞计数,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3、CD56细胞表型。

单抗铺皿(P anning)法:无菌平皿用羊抗小鼠Ig G011mg/ml包被8h以上或过夜,用PBS/NCS 洗3次后,加入用CD3、CD4、CD8单抗标记的细胞悬液,室温或4℃平放40min,轻悬,使细胞重新分布,再放置40min。

分别收集非粘附细胞和粘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56+N K细胞所占比例。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CCDC)法:CD3、CD4、CD8单抗标记的细胞悬液用PBS洗3次,加新鲜正常兔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729)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通信作者:田志刚,250062(E2mail:TZG@)血清(1∶2稀释)100μl,37℃孵育1h,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活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56+N K细胞所占比例。

人外周血B、T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介绍

人外周血B、T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介绍

人外周血B、T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介绍
1.在短中管中加入适量淋巴细胞分离液。

2.取肝素抗凝静脉血与等量Hank's液或RPMI1640充分混匀,用滴管沿管壁缓慢叠加于分层液面上,注意保持清楚的界面。

水平离心2000rpm×20分钟。

3.离心后管内分为三层,上层为血浆和Hank's液,下层主要为红细胞和粒细胞。

中层为淋巴细胞分离液,在上、中层界面处有一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白色云雾层狭窄带,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此外,还含有血小板。

4.用毛细血管插到云雾层,吸取单个核细胞。

置入另一短中管中,加入5倍以上体积的Hank's液或RPMI1640,1500rpm×10分钟,洗涤细胞两次。

5.末次离心后,弃上清,加入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重悬细胞。

取一滴细胞悬液与一滴0.2%台盼兰染液混合,于血球计数板上,计数四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总数。

6.细胞活力检测:死的细胞可被染成兰色,活细胞不着色。

计数200个淋巴细胞。

计算出活细胞百分率。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
1 单个核细胞分离
单个核细胞是指人类外周血中的唯一细胞,在医疗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者需要以有效而可行的方式从其他细胞中单独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2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可用于快速识别和分离特定细胞类型的工具,是比较常见的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

它需要一种特殊的支架,可用来将原始血液的细胞在特定底物上悬浮,并將核细胞从其他细胞中区分出来,血液细胞由这种支架移动。

支架接受射流时,可引导其中的细胞以不同的方向流动,以便对它们进行特定的筛选分类。

最后,在特定的位置,需要的细胞可以独立收集,以便进行实验分析。

3 反应性空气层析
反应性空气层析是一种新兴的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使用反应性气体将血液中的细胞推向表面,然后由计算机识别特定的细胞类型,并将符合要求的细胞以单个状态分离出来。

它可以分离出仍保存临床意义的活性细胞,具有更大的整体分类准确度,还可以用来检测感染细胞和其他癌症标记物。

4 磁性粒子分离
磁性粒子分离是另外一种单个核细胞的分类方法。

它是通过一种
叫做磁性粒子的高度猝灭的物质,将其他类型的血细胞从外周血中分
离出来,以留下核细胞。

它可以用于血液细胞中比较罕见的细胞类型,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总而言之,流式细胞术、反应性空气层析和磁性粒子分离是分离
人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

上述方法都可以实现较高的分
离精度,为后续进行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探讨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探讨

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探讨韩亚萍刘源章莉莉刘婷李军黄祖瑚 2004-7-24 17:06:00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11月第1卷第9期【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不同分离方法对分离效果、贴壁能力以及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取肝素抗凝血,分别用羟乙基淀粉(hydrixyethylstarch,HES)自然沉降法、HES离心沉淀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三种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直接进行贴壁计数及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培养。

结果 HES自然沉降法、HES离心沉淀法、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PBMC回收率分别为86.4%、86.0%、85.1%。

结论羟乙基淀粉离心沉淀法可有效地分离PBMC。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淋巴细胞分离液单核细胞Study on the methods of separating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anYaping,Liu Yuan,Zhang Lili,et al.Depar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 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29.【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among three protocols o f isolating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through observing the re covery rate,t he adherent ability and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acˉtivity of t he isolated PBMCs.Methods Use three different isolation protocols,HES(hydrixy ethylstarch)sedimentation method,HES centrifugation method and Fi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to isolate PBMCs from healthy donors.Then compare these isolation protocols through observing the recovery rate of PBMCs,the number of plastic-adherent cells and the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proliferation.Resul ts The recovery rate of PBMCs is86.4%by HES sedimentation method,83.7%by HES c entrifugation and sedimentation method and85.1%by Fi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 ifugation[method] separately.Conclusion Our observation provide evidence that HEScentrifugation method could efficiently isolate PBMCs from human peripheral blood.Key words hetastarch ficoll monocyt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效果直接影响细胞培养结果,经典的Ficoll密度梯度常用于少量血液分离,而在血液较多时则须分成许多离心管,重复地开放操作增加了污染机会。

实验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

实验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
• 常 用 于 标 记 的 酶 有 辣 根 过 氧 化 物 酶 (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 和 碱 性 磷 酸 酶 ( Alkaline phosphatase, AP),它们与抗体结合不影响抗体活性, 这些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制成酶标抗体可保存较长 时间。
Enzyme-linked immunoabsobant assays
融合剂
• PEG: • 亲水性,使细胞表面极性降低,导致脂质
双分子层不稳定,引起细胞融合。 • 分子量:1500-2000
HAT选择性培养
HAT: 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 氨基碟呤(aminopterin,A) 胸腺嘧啶(thymidine, T)
细胞的DNA生物合成有两条途径:
• 1、熟悉酶联免疫检测手段的原理。 • 2、掌握双抗夹心ELISA的试验操作。
实验四
B淋巴细胞杂交
杂交瘤的目的 --- 制备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具有分泌抗体功能的B细胞难以在体外长期存活。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后的B细胞与在体外能 长期存活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过选择培养 获取杂交细胞,这种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Hybridoma)
• 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异核融合体:即杂交瘤细胞,既从 脾细胞获得了HGPRT和TK,从而利用培养液中的H和T合 成DNA,又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能 在HAT选择培养液中生存下来。
实验步骤: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处死小鼠,固定于解剖架上打开腹腔,取出脾脏。置 于120目的钢丝网中,将网移入盛有20ml生理盐水的 平皿中,用注射针芯轻轻压磨,使其成为单个细胞悬 液,吸取1ml细胞悬液(约5×106细胞), 与骨髓瘤 细胞SP2/0(5×105细胞)混合,离心后弃上清 •骨髓瘤细胞:脾细胞为1:10 •一个脾脏可获约108个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中除红细胞外,还有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通常是分离这些血细
胞的重要来源。

其分离方法有四种:自然沉降法、差异沉降法、氯化铵分离法、Ficoll分离法。

自然沉降法:
将无菌抗凝血放入试管中,在37℃水浴中静置,自然沉降1-2h,可见到红细胞下沉,并有明显分层,上层血浆中富含有大量的和淋巴细胞,下层主要为红细胞。

此方法简便但各层中
的细胞种类多,不纯。

血浆中虽以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但也含有血小板,大单核细胞和
少量红细胞。

下层虽以红细胞为主,但也有上述各种细胞,此法适用于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差异沉降法:
用6%的右旋糖酐或3%的明胶溶液无菌消毒后,分装于中试管中,由于这些物质能使红细胞
形成“串状”,比粒细胞、淋巴细胞沉降速度快,因而可使红细胞与白细胞、淋巴细胞分离开。

其方法如下:用6%的右旋糖酐溶液5-10ml,经抗凝血5ml加入上层中混合后静置于37℃水
浴中30-60min,即可见红细胞下沉,上层富含大量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下层为红细胞,使两
者易于分离开,取上层可用于粒细胞、淋巴细胞培养和实验,下层可用于红细胞培养和实验,经PBS洗3次后即可加入培养基培养,可用于天然白细胞干扰素的诱生和生产。

此法分离的细胞纯度也不高。

氯化铵分离法:
0.83%氯化铵(NH4CL)可使红细胞破裂,通常将分离获得的粒细胞。

淋巴细胞中混有的少
量的红细胞用0.83%氯化铵进行裂解,以排除红细胞的干扰。

另外,此法也适合大量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离制备,在天然白细胞干扰素诱生和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