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蒙氏数学练习题(四)

合集下载

大班蒙氏数学《配对》教案精选

大班蒙氏数学《配对》教案精选

大班蒙氏数学《配对》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蒙氏数学教材第四章节《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详细内容围绕“配对”的概念展开,通过直观的教具操作,让学生理解配对的意义,掌握基本的配对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配对的概念,能够识别出相同和不同的物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配对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配对卡片、形状盒、水果模型等。

学具:学生每人一套配对卡片、形状盒、水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故事《小兔子的配对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配对卡片,讲解配对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演示形状盒、水果模型的配对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配对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配对卡片、形状盒、水果模型的配对任务。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配对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配对的概念2. 配对方法3. 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配对练习题。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中寻找配对的例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附录:课后配对练习题答案1. 形状配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2. 水果配对:苹果、香蕉、橙子、葡萄3. 图案配对:心形、星形、圆形、方形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针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配对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蒙氏数学教材第四章《配对与分类》,详细内容包括配对的基本概念、实物配对、图片配对以及数字配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配对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配对的概念,知道配对是将相同或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字配对,让幼儿理解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重点:实物配对、图片配对,让幼儿掌握配对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蒙氏教具中的配对卡片、数字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只相同的鞋子、两只相同的袜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配对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演示配对的方法,如将两只相同的鞋子放在一起。

讲解图片配对,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找出相同之处,进行配对。

引导幼儿进行数字配对,如将数字1和数字1放在一起,理解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配对卡片,让幼儿进行实物配对、图片配对和数字配对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4.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配对任务,如找出教室里的相同物品进行配对。

提问幼儿:“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配对的例子?”引导幼儿思考配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配对的概念2. 实物配对、图片配对、数字配对3. 配对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配对物品,并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个幼儿,帮助他们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2. 是否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30篇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30篇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30篇《大班蒙氏数学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蒙氏数学教案30篇!(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一数》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我将数学内容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1、背景图一幅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二、教师出示背景图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大班蒙氏数学的教案

大班蒙氏数学的教案

大班蒙氏数学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蒙氏数学教材第四章《数与数量》,详细内容包括:认识10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序关系,掌握数的组合与分解,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字,并理解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

2. 培养幼儿对数的组合与分解的认识,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的组合与分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数序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数数圈、水果模型等。

学具:幼儿用书、练习册、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水果模型,让幼儿进行“分水果”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数字卡片,讲解100以内数字的数序关系。

(2)利用计数棒,演示数的组合与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数数圈进行数数活动,巩固100以内数字的认识。

(2)分组进行数的组合与分解的练习,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分享。

4.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数字卡片:100以内数字的数序关系。

2. 计数棒:数的组合与分解。

3. 数数圈:数数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上的数数活动。

(2)观察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练习册答案:略。

(2)家庭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时计算价格、分配食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更多有趣的活动,提高幼儿对数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设计《配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蒙氏数学教材第四章《配对与分类》,详细内容包括配对的基本概念、配对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通过配对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配对的基本概念,理解配对的含义。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运用配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配对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配对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配对卡片、图片、水果、蔬菜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配对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图案,让幼儿尝试找到与之配对的图案。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配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配对的含义。

教师演示如何进行配对,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配对的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配对卡片,让幼儿进行两两配对,并在配对成功后进行分享。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图片、水果、蔬菜等,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完成配对任务。

六、板书设计1. 配对的概念2. 配对的方法和技巧3. 配对活动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配对画。

答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完成一幅具有创意的配对画。

2.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配对的方法,将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答案:幼儿将家里的物品按照颜色、形状、用途等进行配对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幼儿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更多有趣的配对活动,如拼图、连连看等。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配对的方法观察、思考问题,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大班蒙氏数学教案7篇

幼儿大班蒙氏数学教案7篇

幼儿大班蒙氏数学教案7篇幼儿大班蒙氏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

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

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课件、人民币、篮子等。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

”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一认、说一说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

(课件)纸币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几个数字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1元上的数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1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币。

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

(2)互动游戏a、师取钱,幼儿说。

b、老师说,幼儿取。

(三)游戏“凑钱”老师交待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买一批学习用品,可超市只有3、4、6、7、8、9元的物品,而人民币只有1、2、5元。

怎么办?1、小结:学会凑钱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蒙氏数学5答案

蒙氏数学5答案

蒙氏数学5答案【篇一:蒙氏数学1-8册内容】配对(3-4)求异同(5-6)归类(7-8)按规律排序(9-10)对应(11-12)认识长短(13-14)按长短排序(15-16)区别“1”和许多(17-18)比多少(19-20)3以内点数(21-22)4以内点数(23-24)5以内点数(25-26)圆形(27-28)正方形(29-30)图形分类(31-32)区别上下二、1-2页:配对3-4页:按一定特征分类5-6页:变得一样多7-8页:按大小排序8-9页:比较高矮11-12页:按高矮排序13-14页:对应15-16页:2的形成17-18页:3的形成19-20页:4的形成21-22页:5的形成23-24页;5以内按数取物25-26页:目测数群27-28页:认识长方形29-30页:感知三角形31-32页:认识前后、里外三、1-2页:物体对应3-4页:按粗细排序5-6页:10以内的点数7-8页:目测数群9-10页:6、7的形成11-12页:数物结合6、713-14页:8、9的形成15-16页:数物结合8、917-18页:10的形成19-20页:数物结合(10以内) 21-22页:数字标记 23-24页:描数字(一)25-26页:描数字(二)27-28页:序数1-529-30页:序数6-1031-32页:复习序数33-34页:10以内的倒着数35-36页:半圆形37-38页:椭圆形39-40页:梯形41-42页:复习几何图形43页:图形拼搭44页:图形分割45-46页:区别上、中、下47-48页:逻辑关系四、1-2页:按两种特征分类3-4页:比较宽窄5-6页:按规律排序7-8页:认识时间(一)9-10页:认识时间(二)11-12页:复习基数和序数13-14页:20以内点数15-16页:认读50以内的数17-18页:数物结合(一)19-20页:数物结合(二)21-22页:复习数物结合23-24页:20以内的倒着数25-26页:数的守恒(5以内) 27-28页:数的守恒(10以内)29-30页:认识单数、双数(一) 31-32页:认识单数、双数(二)33-34页:复习单数、双数35-36页:相邻数2-537-38页:相邻数6-939-40页:10以内数的等差关系 41-42页:平行四边形43-44页:图形分类45-46页:图形联想 47-48页:发现关系五、1-2页:多角度分类3-4页:多角度排序5-6页:测量(一)7-8页:测量(二)9-10页:认识“0”11-12页:5的分解、组合13-14页:5的加法15-16页:5的减法17-18页:复习5以内加法、减法 19-20页:6、7的分解、组合21-22页:6、7的加法23-24页:6、7的减法25-26页:复习6、7的加法、减法 27-28页:8、9的分解、组合29-30页:8、9的加法31-32页:8、9的减法33-34页:复习8、9的加法、减法 35-36页:10的分解、组合37-38页:10的加法39-40页:10的减法41-42页:复习10的加法、减法 43-44页:1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5-46页:多边形47-48页:面积守恒48-50页:正方形51-52页:长方形53-54页:球体55-56页:认识左右57-58页:认识货币(一)59-60页:认识货币(二)61-62页:简单规律63-64页:简单推理六、1-2页:感知过去、现在、将来3-4页:认识日历(一)5-6页:认识日历(二)7-8页:认识整点9-10页:认识半点11-12页:二等分13-14页:四等分15-16页:认读100以内的数 17-18页:按数群计数19-20页:感知数位21-22页:数与量的对应23-24页:写数字25-26页: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7-28页:学习20以内的加法(一) 29-30页:学习20以内的加法(二) 31-32页:学习20以内的减法(一) 33-34页:学习20以内的减法(二) 35-36页:加法、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37-38页:整10加、整10减39-40页:分类计数41-42页:简单统计43-44页:连加、连减45-46页:相同数相加(一) 47-48页:相同数相加(二) 48-50页:平均分配(一)51-52页:平均分配(二)53-54页:圆柱体55-56页:体积守恒57-58页:容积守恒59-60页:复习形和体61-62页:运用货币(一)63-64页:运用货币(二)七、(1-2)比较厚薄(3-4)赛跑(5-6)按特定的规律排序(7-8)长度守恒(9-10)图形的传递(11-12)写数字(一)(13-14)写数字(二)(15-16)符号球(17-18)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19-20)10以内的交换加(21-22)复习20以内的加法(23-24)复习20以内的减法(25-26)看图填算式(27-28)20以内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29-30)0在生活中的运用(31-32)有关0的加法和减法(33-34)认识20以内的相邻数(35-36)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37-38)区别基数和序数(39-40)按数群计算(41-42)估一估(一)(43-44)估一估(二)(45-46)50以内倒着数(47-48)图形的拼摆(49-50)奇妙的图案(51-52)图形的分合(53-54)相同和不同(55-56)认识疏密(57-58)量的推理(59-60)对应关系(61-62)逻辑关系(一)(63-64)逻辑关系(二)八、(1-2)简单的统计图(3-4)量的传递(5-6)认识时间(7-8)工具测量(9-10)简单的组合(11-12)等量代换(13-14)感知数位(15-16)写数字(一)(17-18)写数字(二)(19-20)按数取珠(一)(21-22)按数取珠(二)(23-24)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25-26)交换游戏(27-28)百以内的进位加法(一)(29-30)百以内的进位加法(二)(31-32)复习百以内的加法(33-34)百以内的不退位减法(35-36)百以内的退位减法(一)【篇二: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练习题模板】绩:()()()二、找出下列的单数、双数。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最新5篇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最新5篇

幼儿园大班蒙氏数学教案最新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数数110的概念,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其连续数数和逆向数数的能力。

3.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符号,并能运用基础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符号的认识与运用、基础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教学重点:数数110的概念、连续数数、数序、一一对应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色和蓝色数棒、金色数字卡片、串珠楼梯、加减法板等。

2. 学具:练习册、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小熊捡果子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小熊捡了多少个果子。

2. 例题讲解(15分钟)使用红色和蓝色数棒,演示数数110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通过金色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符号,讲解数序。

使用串珠楼梯,展示连续数数和逆向数数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操作加减法板,练习基础加法和减法。

发放练习册,让幼儿完成数数、数序、一一对应关系的练习。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分组讨论捡果子的情景,让幼儿互相交流数数的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用大字写出数字110,并用彩色粉笔标注数序。

2. 画出红色和蓝色数棒的简图,旁边标注对应的数字。

3. 画出加减法板,演示基础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练习册上的数数、数序、一一对应关系练习。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数数家里的物品,练习连续数数和逆向数数。

2. 答案:练习册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其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例如数楼梯、数车辆等。

开展家庭数学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数学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蒙氏数学中的数数110的概念、连续数、数序、数字符号、一一对应关系、基础加法和减法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