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

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现代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研究”实施方案无锡市“现代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研究”课题组一、课题界定现代:即现时代,是传统与未来的过渡与连接,是能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时期。
可以是对传统的继承与改造,也可以对未来的预期与准备。
对教育来说,现时代是新课程实施的时代,现时代的特征是以新课程实施与推进为主要背景的。
新课程背景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课程实践背景,新课程实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深化的过程。
二是指新课程理念背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价值观、学习观、课程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是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班集体及班集体建设:在本课题中专指中小学班集体。
班集体是以教学班为组织基础,在教育者的引领下,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生文化心理共同体,是一个独特的具有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且不断成长发展的学生主体。
班集体建设,则是在教育者指导下,班级集体成员通过确立共同愿景和发展目标,变革班级制度和管理方式,丰富共同活动的内容,优化集体的人际关系,在促进每个成员发展的同时,使班集体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成长的教育主体的过程。
创新及实践创新:人类学家伍兹把创新作为文化变迁过程,经济学家熊彼德等人认为创新是把新函数引入生产的过程。
实践创新是指在实践中首次尝试在新理念引领下的新体制、新举措、新方法,并促使实践发生有效转变的过程。
创新绝非凌空奇想,创新需要虚心学习前人(及他人)的先进成果,是一种继承、延续基础上的发展。
实践创新的操作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对原有状态和方法的新拓展,二是对现实变化和问题的新方法。
(包括对原有实践研究中关注不够的集体学习活动的有效性问题可进行创新实践,对原有实践研究中从组织管理学角度思考班集体建设向从群体心理学角度思考班集体建设问题转换进行实践创新,对面临的教学、行政班并存的班集体建设进行实践创新等等。
)现代班集体建设实践创新:本课题拟在现代教育理念引领下,在新课程实施推进为主的背景下,综合运用现代集体教育学、组织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型组织、道德学习论以及儿童个性社会化等理论,并努力以原有班集体建设的优良传统及相应实践为基础,通过理念、机制、结构、方法、文化及工艺创新等途径,积极探索并构建起现代班集体建设的应用性理论体系及多样化班集体建设实践操作方式。
202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指南

202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指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____年度课题指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此类课题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久远性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为主题,以教育理论重大创新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实际问题为重点,组织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攻关,形成标志性效果,代表教育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水平,为教育教育实践做出突出贡献。
研究者应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效果,运用适切的研究技术和方法,立论有据,论证有力,结论可信,对策可行,成为板书力作,效果要求出版40万字以上的专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的学术优秀论文,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发生积极的影响。
1.当代社会变化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研究要点:(1)社会变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革新溯源;(2)农村教育革新的社会环境分析;(3)教育政策变化对农村家庭教育消费的影响分析;(4)教育革新对农村学校发展的影响分析;(5)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6)教育革新对农村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分析;(7)当代农村教育(学校)革新的典型案例分析;(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2.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创新研究研究要点:(1)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社会环境研究;(2)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3)我国当前各级各类教育考试和评价制度的现状与改革研究;(4)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公平和质量规范研究;(5)各级各类教育考试与评价的技术支撑和保证条件研究。
3.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使用效益研究研究要点:(1)高校资产评估与折旧研究;(2)高校预算管理改革研究;(3)高校防范和化解融资风险研究;(4)高校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研究;(5)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与效益评价研究;(6)高校资金平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

三、预期课题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主
要
阶
段
成
果
确定课题研究制度、课题奖励制度
文字制度
2009.5主体是城一小所有教师和学生。实验中我们既会考虑学生在本实验中发展状况,又会考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状态,使师生和谐、快乐的健康成长,满足新教育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的建设理念。
4.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评价方案。建立本课题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坚持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根据不同的子课题性质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重视表现展示评定,展览式评定等方法的尝试运用。
本课题的核心成员都参与过国家级子课题、省级课题的多项研究,在研究中潜心揣摩,积极进行研究活动,都有多篇论文、研究报告等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获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有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此外,我们还做好了以下工作:
1.邀请课题研究指导专家组对本课题研究的建设与实施提出指导意见,并参与课题方案论证与调整。(专家组组长:朱永新成员:许新海王一军尤培亚苗长广崔美虹、施国良)
施彩萍
周理刚
王蕴芬
沈卫华
龚燕江
姚雁珏
邵军
罗健康
蒋丽华
阶段研究经验小结文章,建立完善网上专栏研究经验文章
论文随笔
2009.5~2011.6
积极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逐步产生一些校本课程开发产品
校本教材
2009.5~2011.6
江苏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儿童精神分析思想的研究类型:青年专项课题主持人:郗浩丽所在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一、问题的提出“自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以来,精神分析运动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循着内部和外部两条路径。
内部发展路径的逻辑线索是驱力模式、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分别对应着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外部发展路径指精神分析从外部学科汲取养分,相结合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学派、存在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解释学精神分析以及后现代精神分析等。
”1在当今精神分析思想的主要流派中,对我国读者来说最不熟悉的当属客体关系理论。
因为二战后心理学的重心移向美国,而我国心理学界也由解放后的学苏转向开放后的学美,以至多年来我国关注于对古典精神分析、美国的自我心理学及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对欧洲精神分析发展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英国客体关系学派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最近几年国内开始出现对客体关系理论以及个别重要人物(如:克莱因)的介绍和研究。
儿童精神分析学又称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是对弗洛伊德以成人为对象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儿童精神分析学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奠基人物是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和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之后出现了许多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如:温尼科特、玛勒、斯皮茨、雅各布森等。
儿童精神分析发展的起源其实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对小汉斯的治疗,但弗洛伊德的治疗是从病理学的角度展开的,治疗过程是通过小汉斯父亲的转述,医患双方未进行直接的接触。
自从哈特曼将精神分析纳入普通心理学的范畴,由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病理学转向普通心理学,对儿童的精神分析也融入了发展心理学的轨道,安娜·弗洛伊德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克莱因从客体关系的角度分别开始了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她们的工作使亲子关系第一次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们关注的核心。
江苏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江苏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和谐”理念下的田野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分类项目第七条“幼儿教育改革研究”中有关要求,结合我园研究现状,我们将原课题名称由《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田野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改为在十一五期间进行《和谐理念下的田野课程可持续发展研究》,借助于“和谐”理念,不断推进田野课程内外部各要素的完善与统一,更富于操作性。
该研究形成基于以下几点意见:1、“和谐”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也是对现代教育的重要要求,是对中国传统和合理念的吸纳与融合。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促进教育各要素之间形成和谐系统,推动幼儿身心获得和谐发展,促进幼儿个体发展达到自身的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和谐教育”理念的提出体现全面科学的教育功能观、和谐共振的教育过程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与整合优化的教育方法观、融洽互动的家园社共育观等,对幼儿园进行课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十五研究期间,我园进行了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田野课程的实践研究》的深入探索,初步形成了园本课程—田野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框架。
该课题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但在研究结束后,我们发现十五田野课程研究仍遗留下一些问题与困惑:如田野课程理念仍需渗透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田野课程各个要素尤其是目标、评价等体系还仍需进一步进行完善。
田野课程需要与0-3岁婴幼儿阶段教育相联结,使婴儿期与学前期形成一贯性,促进0-6岁婴幼儿自然、和谐、全面发展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十一五的课程需要借鉴“和谐”理念着力去进行解决、发展、完善,推动田野课程的持续性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和谐理念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或现象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使该事物能表现出最美好的外显形态;二是该事物作用于其他事物时,能引起后者产生积极的反映。
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附件1、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大众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陈风华盐城市文峰中学2、普通中学学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乔宗富盐城市第四中学3、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张杰生盐城市第一小学4、小学数学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吉明峰盐城市实验小学5、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邹施凯东台市实验初中6、普通高中校园“乐学”文化建设的研究孟根荣东台市安丰中学7、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模式研究谢谦云江苏省东台中学8、小学科学“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雷富平东台市实验小学9、农村小学寄宿学生人本化管理的研究周震宇东台市唐洋小学10、小班化教育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唐春涛大丰市第三小学11、中等职业学校实训管理科学化研究王端祥建湖县职教中心12、小班模式下初中数学活动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吕书华射阳县第二中学13、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资源挖掘与利用的研究裴义蕾射阳明达幼儿园14、小学语文综合化学习的研究王永林射阳县实验小学15、海盐文化与建立开放、深厚、智慧的校园文化研究王立昌盐城市第二小学16、城市小学“学习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卞恩鸿亭湖区迎宾路小学17、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严安明盐城解放路实验学校18、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生作业设计研究陈俊滨海通榆中心小学19、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曹勇兵阜宁高等师范学校20、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陈明礼盐城师范学院附件2、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传承“坚苦自立”校训之实践研究朱庆辉东台市第一中学2、连环画创作与幼儿审美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王琳东师附小幼儿园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吴学录江苏省东台中学4、小学活动式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程晓琳东台市实验小学5、区域推进职教发展构建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实践研究辛维渤响水县职教中心6、构建小学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潘竹玲响水中心小学7、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金素响水县运河中学8、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言意互转”的实践研究李建国盐城市第二小学9、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乡土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潘时杰盐都区中兴小学10、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能的实践与研究邹政华盐都区鞍湖小学1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良性互动的教育机制研究徐正洲盐城市第二小学12、高等师范学校语文案例教学研究周梅香阜宁高等师范学校13、学校品牌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管建祥阜宁高等师范学校14、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朱文会阜宁高等师范学校15、盐城市普通高中教育科研现状研究高卫东盐城市盐阜中学16、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孙正磊盐城市文峰中学17、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钱锦华盐城市文峰中学18、探究知识生长点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网络的实践研究董秀珍盐城市文峰中学19、促进小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不断优化的实践与研究王咏梅盐城市实验小学20、小学阶段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周燕盐城市实验小学21、低年级“快乐写话”的实践与研究任晓静盐城市实验小学22、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与情意教育的研究吴军盐城市实验小学23、小学生课间交际引导策略的研究汤凤盐城市实验小学24、小学英语“描述型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邰霞盐城市第一小学25、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读写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徐敏盐城市第一小学26、小学生亲子读写的实践策略研究戴玉兰盐城市第一小学27、小学语文优化课外学习任务设计的研究左海电盐城市第一小学28、城镇小学书香校园构建模式的实践研究陈学琴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29、小学数学课堂寻找预设与生成平衡的研究李浪滨海县实验小学3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研究左海露滨海县实验小学31、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德育研究邢美全盐南职业中学32、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研究陈华盐城市第四中学33、中职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柏琳盐城高级职业学校34、构建校长室、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年级工委多元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朱斌江苏省盐城中学35、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与研究张祖润东台师范附小36、苏北地区农村小学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研究李道富东台市安丰小学37、理性思维培养与中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研究胥照芳东台中学38、体验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沈晓梅东台师范附小39、小学班集体建设中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钱云霞东台市实验小学40、关于初中生多元发展性评价的研究顾加宏东台市第三中学41、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文化自觉的研究崔小春东台市三仓小学42、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实践的研究魏国生东台职业教育中心43、小学诗意语文教学实践之研究沈海霞东台师范附小44、幼儿教育中教学具资源多元开发的研究王美珠东师附小幼儿园45、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吉云兰东台师范附小46、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黄惠忠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47、股份制学校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研究陆江春射阳县第二中学48、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探讨与研究周永琴射阳县实验小学49、文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刘德海射阳县盘湾中学50、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许永霞射阳县盘湾小学51、新课改下情感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茆亚明射阳县第二中学52、留守幼儿的生存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孔凡梅射阳县幼儿园53、小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董兴无射阳县小学54、小学生数学学习多元化评价的研究鲁燕射阳县小学55、生活语文实践与研究王凤宝射阳县射阳港学校56小学低年级作文启蒙训练的实践与研究汤其虎射阳外国语学校57、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有效运行模式的研究张大勇射阳县职业中学58、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薛峰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59、小学语文考试评价与改革研究俞成标射阳县实验小学60、人本理念下初中精细化管理实践的个案研究徐寿亮射阳县外国语学校61、新课程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的研究江卫国射阳县第二中学6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研究徐红奇射阳县洋马小学63、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研究陈克祥射阳县解放路小学64、农村小学寄宿生优化管理的研究李建华射阳县盘湾小学65、多媒体技术在职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陈福洲盐南职业中学66、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叶亮亮滨海县五汛第二小学67、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及优化策略的研究刘剑划滨海县东坎小学68、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李如怀滨海县东坎小学69、“说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项仁训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70、以“书香莲韵”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蔡青荣滨海县樊集中心小学71、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探索梁加强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72、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现象与教育策略的研究陈涌滨海县界牌中学73、生命视野中小学生态课堂研究吴栋岭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74、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王开必建湖县冈西实验小学75、小学语文课堂生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曹成阜宁县实验小学76、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陆其红阜宁县东沟中学77、小学学科教学中导学方案应用的研究管洪才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78、学校环境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董宏亮亭湖区伍佑中学79、城市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聂德宏亭湖区迎宾路小学80、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陈红芳大丰市第三小学。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课题指南说明:本年度课题依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围绕当前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工作,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为主旨,研究当前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注重学科体系、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
国家重点课题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此类课题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鼓励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攻关。
申报者应有承担省部级课题的经验,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团队优势互补,研究方法适切,研究技术先进,研究成果要出版30万字左右的专著,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他课题采用匿名评审方式,此类课题围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主题,探索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思路理念、标准条件、体制机制、实践模式和经验案例,研究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问题,突出“小、精、实、新”特点,深化、细化、量化,研究成果要公开发表和产生实际效用。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1.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2.区域内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4. 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迁研究5.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6.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7.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研究8.高等教育发展性评价研究9.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研究10.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二、一般课题(一)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1.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研究2.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3.现代教育思潮和教育流派研究4.现代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5.现代教育的民生意义研究6.现代师生关系研究7.教育家办学的长效机制研究8.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9.影响中国教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二)教育发展战略10.建设教育强国(省、市、县)的战略研究11.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研究12.国家和区域性发展战略中的教育要素研究13.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发展有效模式研究14.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15.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三)教育经济与管理16.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状况调查研究17.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政策研究18.学生事务分类管理研究19.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研究20. 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21. 边境国门学校现状调查研究2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23.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效益研究24.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25.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向研究26.分省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特点比较研究27. 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研究28. 国家学力评价研究29. 校长和教师能力标准研究30.区域教育满意度调查与对策研究31.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研究32.大众传媒反映的教育舆情研究33.教育科研的社会服务研究(四)基础教育34.各学段的有机衔接研究35. 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科教学思想创新研究36.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37.教师发展对转变教师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38.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39.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研究40. 薄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实践模式研究41.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办学模式研究42.城乡学生学业成绩差异调查研究43. 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调查研究44.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研究45.特殊儿童学习质量状况调查46.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学习模式改革实践的系统评估(五)高等教育47. 高考制度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48.西部高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研究49.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50.大学考试、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效性研究51.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52.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研究53.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行为模式特征分析54.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55.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56.国际性金融危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57.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研究(六)职业教育58.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59.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保障研究60.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61.涉农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研究62.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改革研究63.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64.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65.学生职业性向测试分析66.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67.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研究68.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9.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七)德育70.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71.增强学生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72.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研究73.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74.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75.和谐校园建设研究76.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77.公益型校外学生活动场所的使用效益评估78.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状况调查(八)教育心理79.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80.有效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研究81.教师胜任力研究82.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预技能研究83.超常儿童潜能开发研究84.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85.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研究86.影响教学改革的重要心理学成果研究(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87.学生体育成绩考核标准研究88.“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89.普通学校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教体结合经验研究90.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研究9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研究92.学生身体健康管理研究93.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发展研究94.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素质标准研究95.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96.学生营养配餐研究97.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医学干预研究98.学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十)教育技术与传播99. 数字化教学方式变革研究100.校长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101.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研究102.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在线学习模式研究103.信息教育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分析104.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与监管体系研究105. 学校教学技术装备使用效益的系统评估(十一)成人与社会教育106.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107.成人适宜学习方式研究108.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109.成人教育院校转型发展研究110.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研究111.推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典型案例研究112. 社会家教市场现状调查研究113.教育文化产业调查研究114.教育社团组织研究(十二)民族教育115.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研究116.加快民族中等教育发展研究117.民族院校建设和发展研究118.民族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19.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十三)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120.世界主要国家近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121.国际区域性教育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122.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研究123.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效益研究124.国外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研究125.教育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共享机制研究126.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与中国教育统计衔接研究127.国外对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中期课题小组成果报告

创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策略科技活动提供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时机外,还鼓励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成为创造性的智力探索者,能够独立追求学问。
创新思维的启发策略创新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活动,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方式,需要有观察、记忆、想象。
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情况,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奠基性阶段。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利用丰富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时机。
3. 创新人格的培养策略与创新技能的培养相比,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看,在科技活动应该把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作为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志向,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反映,形成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以一定要素为核心,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识、经验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着激励和保证作用。
三个要素与创新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科技活动中,营造创新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自身体验时机,提高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聆听,希望多提珍贵意见。
祝大家在新的学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下一步计划对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资源案例进行整理,形成案例集。
撰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策略方面的论文,并在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
撰写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正相关的研究报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撰写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教学实录,既教师开发出的校本科技课教材。
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汇报《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的中期成果,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标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于2009年8月正式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附件1、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1、大众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陈风华盐城市文峰中学
2、普通中学学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乔宗富盐城市第四中学
3、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张杰生盐城市第一小学
4、小学数学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吉明峰盐城市实验小学
5、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邹施凯东台市实验初中
6、普通高中校园“乐学”文化建设的研究
孟根荣东台市安丰中学
7、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模式研究
谢谦云江苏省东台中学
8、小学科学“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雷富平东台市实验小学
9、农村小学寄宿学生人本化管理的研究
周震宇东台市唐洋小学
10、小班化教育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唐春涛大丰市第三小学11、中等职业学校实训管理科学化研究
王端祥建湖县职教中心12、小班模式下初中数学活动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吕书华射阳县第二中学13、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民间艺术资源挖掘与利用的研究
裴义蕾射阳明达幼儿园14、小学语文综合化学习的研究
王永林射阳县实验小学15、海盐文化与建立开放、深厚、智慧的校园文化研究
王立昌盐城市第二小学16、城市小学“学习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卞恩鸿亭湖区迎宾路小学17、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严安明盐城解放路实验学校18、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陈俊滨海通榆中心小学19、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曹勇兵阜宁高等师范学校20、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陈明礼盐城师范学院
附件2、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1、传承“坚苦自立”校训之实践研究
朱庆辉东台市第一中学2、连环画创作与幼儿审美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
王琳东师附小幼儿园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
吴学录江苏省东台中学4、小学活动式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程晓琳东台市实验小学5、区域推进职教发展构建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实践研究
辛维渤响水县职教中心6、构建小学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潘竹玲响水中心小学7、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尤金素响水县运河中学8、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言意互转”的实践研究
李建国盐城市第二小学9、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乡土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潘时杰盐都区中兴小学10、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能的实践与研究
邹政华盐都区鞍湖小学
1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良性互动的教育机制研究
徐正洲盐城市第二小学
12、高等师范学校语文案例教学研究
周梅香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13、学校品牌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
管建祥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14、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文会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15、盐城市普通高中教育科研现状研究
高卫东盐城市盐阜中学
16、新课标下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孙正磊盐城市文峰中学
17、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钱锦华盐城市文峰中学
18、探究知识生长点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网络的实践研究
董秀珍盐城市文峰中学
19、促进小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不断优化的实践与研究
王咏梅盐城市实验小学
20、小学阶段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
周燕盐城市实验小学
21、低年级“快乐写话”的实践与研究
任晓静盐城市实验小学
22、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与情意教育的研究
吴军盐城市实验小学23、小学生课间交际引导策略的研究
汤凤盐城市实验小学24、小学英语“描述型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邰霞盐城市第一小学25、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读写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徐敏盐城市第一小学26、小学生亲子读写的实践策略研究
戴玉兰盐城市第一小学27、小学语文优化课外学习任务设计的研究
左海电盐城市第一小学28、城镇小学书香校园构建模式的实践研究
陈学琴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29、小学数学课堂寻找预设与生成平衡的研究
李浪滨海县实验小学3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研究
左海露滨海县实验小学31、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德育研究
邢美全盐南职业中学32、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研究
陈华盐城市第四中学
33、中职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柏琳盐城高级职业学校
34、构建校长室、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年级工委多元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
朱斌江苏省盐城中学
35、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与研究
张祖润东台师范附小
36、苏北地区农村小学德育课程的地方资源开发研究
李道富东台市安丰小学
37、理性思维培养与中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研究
胥照芳东台中学
38、体验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沈晓梅东台师范附小
39、小学班集体建设中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
钱云霞东台市实验小学
40、关于初中生多元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顾加宏东台市第三中学
41、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文化自觉的研究
崔小春东台市三仓小学
42、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实践的研究
魏国生东台职业教育中心
43、小学诗意语文教学实践之研究
沈海霞东台师范附小
44、幼儿教育中教学具资源多元开发的研究
王美珠东师附小幼儿园45、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吉云兰东台师范附小46、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黄惠忠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47、股份制学校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研究
陆江春射阳县第二中学48、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探讨与研究
周永琴射阳县实验小学49、文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
刘德海射阳县盘湾中学50、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许永霞射阳县盘湾小学51、新课改下情感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
茆亚明射阳县第二中学52、留守幼儿的生存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
孔凡梅射阳县幼儿园53、小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
董兴无射阳县小学
54、小学生数学学习多元化评价的研究
鲁燕射阳县小学
55、生活语文实践与研究
王凤宝射阳县射阳港学校56小学低年级作文启蒙训练的实践与研究
汤其虎射阳外国语学校57、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有效运行模式的研究
张大勇射阳县职业中学58、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薛峰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59、小学语文考试评价与改革研究
俞成标射阳县实验小学60、人本理念下初中精细化管理实践的个案研究
徐寿亮射阳县外国语学校61、新课程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的研究
江卫国射阳县第二中学6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徐红奇射阳县洋马小学63、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研究
陈克祥射阳县解放路小学64、农村小学寄宿生优化管理的研究
李建华射阳县盘湾小学65、多媒体技术在职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福洲盐南职业中学
66、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
叶亮亮滨海县五汛第二小学67、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及优化策略的研究
刘剑划滨海县东坎小学68、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李如怀滨海县东坎小学69、“说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项仁训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70、以“书香莲韵”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蔡青荣滨海县樊集中心小学71、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梁加强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72、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现象与教育策略的研究
陈涌滨海县界牌中学73、生命视野中小学生态课堂研究
吴栋岭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74、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王开必建湖县冈西实验小学75、小学语文课堂生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曹成阜宁县实验小学76、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陆其红阜宁县东沟中学
77、小学学科教学中导学方案应用的研究
管洪才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
78、学校环境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董宏亮亭湖区伍佑中学
79、城市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聂德宏亭湖区迎宾路小学
80、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陈红芳大丰市第三小学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