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光阀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278)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278)

氦氖激光器
扩束器
准直镜
偏振分光棱镜
观察屏
液晶光阀
成像透镜
写入图象
写入光
交流驱动电压
向列型液晶的正光学性质
光轴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
学号:PB04210278 姓名:高通
试验目的:本实验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情况下,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 测量其相关曲
线,理解并解释相关现象.
试验原理:
1)试验装置图:
2)偏振分光棱镜
激光由棱镜左侧入射后,在右侧透射的光为
p分量光(经过镀膜后使投射光中没有s分量),
p光全透过,而s光全部反射.在实验中偏光分束棱镜既起到起偏器作用又起到检偏器的作用.
3)液晶的双折射特性:如图
试验过程:
f=1.02kHz时原始数据:
10
20
30
40
50
60
如图所示,在几个用竖线对应到横坐标的几个点,红线和黑线相遇,在现象上的反
映就是出现边缘增强图像,几个横坐标与观察到边缘增强的电压吻合的很好。

在那三个点的两边,红线和黑线的高低都是不一样的,就是说在那三个点发生了反
转,在现象上的表现就是边缘增强两边的图像应该是反向的。

观察的结果确实如此。

液晶光开关实验报告(3篇)

液晶光开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晶光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电光特性。

2. 通过实验测量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并从中得到液晶的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3. 探究驱动电压周期变化对液晶光开关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液晶是一种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会改变排列方向,从而影响光线的传播。

液晶光开关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光的透过。

TN(扭曲向列)型液晶光开关是最常用的液晶光开关之一。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1. 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夹有液晶层,其中液晶分子在未加电压时呈扭曲排列,使得入射光发生偏振。

2. 当施加电压后,液晶分子排列方向改变,扭曲消失,光线的偏振状态也随之改变。

3. 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可以调节光线的透过情况,从而实现光开关的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仪一台2. 液晶片一块3. 可变电压电源一台4. 光强计一台5. 记录仪一台6.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将液晶片放置在实验仪中,并调整光路,使光线垂直照射到液晶片上。

2. 连接可变电压电源,设置初始电压为0V。

3. 使用光强计测量透过液晶片的光强,记录数据。

4. 逐渐增加电压,每次增加0.5V,重复步骤3,记录数据。

5. 绘制电光特性曲线,分析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6. 改变驱动电压的周期,重复实验,观察液晶光开关性能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光特性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光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曲线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关系,表明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

图1 电光特性曲线2. 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根据电光特性曲线,确定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阈值电压为液晶光开关开始工作的电压,关断电压为液晶光开关完全关闭的电压。

3. 驱动电压周期变化对性能的影响:改变驱动电压的周期,观察液晶光开关性能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电压周期变化对液晶光开关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测量,并得到了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液晶光阀

液晶光阀

光寻址液晶光阀特性研究●实验目的:1.加深对液晶的电光效应的理解。

2.掌握利用LCD液晶光阀的响应曲线进行图像反转和图像边缘增强的工作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1. 偏振分光棱镜的的工作原理如右图1所示,棱镜是在光学玻璃棱镜的体对角面上镀制多层介质膜,再将两块棱镜的分光面胶合起来,并在通光面上镀制增透膜,以降低光通过棱镜时的反射损耗。

对于折射率不同的两种材料的交界面, 图1可以找到一个入射角,使之满足布儒斯特角条件,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激光由棱镜左侧入射后,在右侧透射的光为p分量光(经过镀膜后使投射光中没有s分量),在侧面反射的光为s分量光。

偏光分束镜的膜系设计要求, 必须选择折射率满足一定的关系的膜料和基底材料,使p光全透过,而s光全部反射.在实验中偏光分束棱镜既起到起偏器作用又起到检偏器的作用.2. 液晶光阀液晶光阀分为投射式的液晶光阀和反射式的液晶光阀;本实验中使用的是反射式的液晶光阀,先解释几个名词⑴液晶:液晶的分子为有机分子,大多为棒状,即它的长度尺寸为直径尺寸的 5 倍以上。

由于分子结构的这种对称性,使得分子集合体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形成分子相互平行排列,以使系统自由能最小。

但是,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不可能脱离固体容器的盛载,但固体容器表面往往给液晶带来干扰,破坏液晶整体一致的排列性,而变成一微米至数十微米取向不同的小畴。

所以在制作液晶器件时,一定要在基板上附上液晶取向膜,以保持液晶整体的排列。

⑵取向膜:液晶器件的玻璃基板最表层上都要有一层取向膜,其作用是使液晶沿预定方向取向。

这一层膜虽薄,约在 50 ~ 150 纳米之间,但却是液晶器件的关键部分。

液晶内部的取向通常服从表面的取向,如果不服从就会产生畸变,使体系能量增高。

所以研究表面取向成为研究液晶器件的最重要部分⑶方向矢:液晶器件的玻璃基板最表层上的取向膜的方向液晶光阀中的关键部分就是液晶,其物理特性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其结构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称为中间态或中间相. 呈现出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因而称为液晶。

液晶光阀实验报告

液晶光阀实验报告

液晶光阀实验报告液晶光阀实验报告引言:液晶光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学技术领域的装置,它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来调节光的透过程度。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并研究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基于液晶分子的排列变化。

液晶分子具有两种排列状态: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

当液晶分子平行排列时,光可以透过液晶层,而当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时,光会被液晶层完全阻挡。

液晶光阀由液晶层、电极和控制电路组成。

控制电路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当电压施加在液晶层上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形变,从而改变光的透过程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液晶光阀、电源、光源、光探测器等。

2. 将液晶光阀连接至电源和光源,并进行初始化设置。

3. 调节电源的电压,观察液晶光阀的光透过程度的变化。

4. 使用光探测器测量透过液晶光阀的光强度,并记录数据。

5. 改变电压的大小,重复步骤3和4,以获得更多数据。

6. 分析数据,绘制光强度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液晶光阀的电压,观察到了光透过程度的变化。

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晶分子发生形变,从而使光的透过程度减小。

当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液晶分子会完全垂直排列,此时光被完全阻挡。

通过测量光强度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一条曲线。

该曲线呈现出光强度随电压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这说明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五、实验应用:液晶光阀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光电显示技术。

液晶光阀可以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来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

这使得液晶显示屏成为了现代电子产品中最常见的显示技术之一。

此外,液晶光阀还可以用于光学仪器中的光调制。

通过改变液晶光阀的电压,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调制和控制。

这在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液晶光阀

液晶光阀

数据分析:1.液晶光电开关的光电特性:由实验数据得图一:图一:实验所测光电开关水平时的光电特性曲线图一显示了电开关水平时的光电特性,该曲线在1V-2V之间下降很快,而在其他区间基本水平,说明开关的透光率的改变主要发生在1V-2V之间。

从图一可以读出:阈值电压:1.11V;关断电压:1.80V2.液晶光电开关的相应时间特性:3.由实验数据得:平均上升时间:32.0ms平均下降时间:31.3ms可见平均上升时间与平均下降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

4.光电开关的视角特性由实验数据的图二,图三,图四:图二实验所测光电开关的最大透射率与角度的关系曲线图三实验所测光电开关的最小透射率与角度的关系曲线图四实验所测光电开关的对比度与角度的关系曲线图二显示出最大透射率与角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在0度角附近水平透射率达到最大。

在±20度附近垂直透射率达到最大。

图三显示出最小透射率与角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测量范围内水平投射率变化很小,始终在0-5%的范围内变动;垂直透射率变化很大,变化区间约在5%-80%内;在±60度附近达到极大值,在0度附近达到极小值。

图四显示出对比度与角度的关系,可以看出水平对比度在测量范围内始终处在比较高的范围内,在±75度时最小,在0度附近最大;垂直对比度变化幅度很大,变化区间约在1-24内;在0度附近达到极大值,随角度向两极变化递减,从图中读出垂直分辨率在-75度-- -31度,33度-75度内小于2,在该范围内图像时模糊的。

误差分析:该实验涉及误差较小,主要因为多是定性分析,且计数只有电压和透光率两个量。

电压由仪器调整,误差很小;测量透光率时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光线没有正入射接收器,该误差可以通过调整光路准直使零度时透光率最大消除。

液晶光阀报告

液晶光阀报告

光寻址液晶光阀特性研究07级物理三班闫寒 PB07203145实验内容:1.按照要求调节并检验光路.2.驱动电压为零,写入光为零时,找到光强最小时的取向角,并绘出取向角ψ与输出光强的关系曲线.输出光强由电流表的读数定义. 定义:驱动电压为零,写入光为零时输出光强最小时的ψ定义为零.3.取光强分别为全暗、全明、中间值,它们分别对应图片中的不透光部分、透光部分、边缘部分,分别测出在f=1kHz的情况下驱动电压和输出光强曲.①.写入光为零,测量LCLV输出光强与驱动电压的关系.②.写入光全明(白色照明灯压为8.64伏),测量LCLV输出光强与驱动电压的关系.③.写入光为中间值(白色照明灯压为旋钮逆时针旋到最小),测量LCLV输出光强与驱动电压的关系.将①②③的数据在一张图中绘出并分析.将实验现象加以描述并解释.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具体要点是:出现正像、反转像、边缘增强像(边缘像亮其他为暗背景,边缘像暗其他为背景)的次数,正像、反转像、边缘增强像所对应的电压的范围、取向角大小等各种参数值.注意事项:1.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表读数时,要定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否则会使误差增大.2.观察图像时,电压调节一定要缓慢,因为有可能在很小的电压范围内出现很多现象.3.本次实验要调节缓慢,必须有耐心.4.本次实验室相干光实验,只要光路中有尘埃,划痕或油污,就会发生衍射,使得到的光线不均匀.所以要正确使用光学元件,不要用手接触镜头,光学器件光滑表面等.数据处理:1.取向角与输出光强的关系:有实验测得,输出光强最低点对应的 为332.5°,取该角度为零后,测量数据如下:绘出曲线图如下:051015202530L i g h t s t r e n g t h /10-6A可以看出,该曲线大概成一正弦曲线的形状,符合理论上的结论. 2. LVLC 输出光强与驱动电压的关系 在频率为1kHz 的情况下,测得数据如下: (1)写入光为暗时的情况:绘出曲线图如下:0510152025303540voltage/vL i g h t s t r e n g t h /10-6A(2)写入光为亮时的情况:绘出曲线图如下:246851015202530L i g h t s t r e n g t h /10-6Avoltage/v(3)写入光为半亮时的情况:绘出曲线图如下:51015202530L i g h t s t r e n g t h /10-6Avoltage/v(4)三种情况综合考虑:0510152025303540voltage/vL i g h t s t r e n g t h /10-6A结论:由绘出的图线可以看到:1) 有无写入光对曲线的形状影响很大.2) 写入光全明的曲线更加趋于平坦,随着写入光光强的减小,曲线起伏加大,向无写入光的曲线形状靠拢.3) 写入光对应曲线的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分别对应下一步操作的正像和反转像.3. 观察正像,反转像及边缘增强现象:取 为40°将驱动电压从0V 逐渐调大的过程中,现象如下表:结论:1.以上的电压范围并不是准确值,由于实验现象中图像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分界线.2.一共出现三次反转像,三次正像(其中第三次不是十分清晰),与第二步中的结论项符合.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由于电表示数不稳定,造成读数不够精确.2.在有些范围内测量数据不够密集,而读数变化很大,因而造成曲线图的精确性并不高.3.激光是高度相干光,光学器件上的污渍尘埃等会对光学现象造成影响.4.外界光源的影响虽然比较小,但仍然存在.实验总结本次实验研究了液晶光阀的一些特性,通过测量不同写入光强下LCLV输出光强与驱动电压的关系,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对光学现象的观察,对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以及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思考题:1.液晶光阀的驱动电压用的是交流电,能用直流电吗?说出原因. 不能用直流电,因为长时间的电压作用会改变液晶分子原有的自由形态,是液晶受损.使用交流电,可是液晶光阀在平均电压为零的条件下工作,延长使用寿命.2.本实验使用的是光寻址液晶光阀,你知道电寻址液晶光阀有哪些应用?举一、二例说明.电寻址液晶光阀与光寻址液晶光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由电来调制.因此,在大屏幕的投影显示,光电混合图像处理上有很好的应用.。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实验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实验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实验液晶光阀控制器的故障及排除方法:1.现象:调节振幅、灯压、频率等电位器,液晶光阀控制器的数显表数值不变化。

原因:液晶光阀控制器插件松动或电位器坏。

排除方法:打开控制器的箱盖,将各个对应的插件重新插紧。

如电位器坏,即更换。

2.现象:光强为零时,液晶光阀控制器上数显表有很大的显示数值;脉冲频率电位器调不到1KHz;灯压值不在正常值范围。

原因:控制上述值的模块没有归零。

排除方法:打开控制器的箱盖,调节与其相对应控制模块,将上述值归零(有些调不到零,但可以调到最小值,可以满足实验的需求)。

3.现象:液晶光阀控制器上的按键失灵。

原因:实验过程中,按键频繁切换,尤其是光强读数键,按的次数过多。

排除方法:A.更换按键弹簧。

B.分解液晶光阀控制器功能,用新设计的电路来代替光强键的功能。

设计新电路的方法及步骤如下:(1).激光器的功率在7—10mW,万用表电压、电流档分别测量由光强仪采集到的电压、电流值(均为直流),最大值均为0.3mA、0.3mV。

(2).确定是使用光强仪采集到的最大电流还是电压,来作为新电路的电流源或电压源。

(3).如选择光强仪采集到的最大电流作为电流源,计算电路参数。

(4).考虑到余量,按照最大电流0.5mA计算,可以拿一个量程为0.5mA的直流电流表,并接在光强采集仪的两端。

(5).如没有恰好0.5mA量程的电流表,如量程只有0.1mA的直流电流表,先用数字万用表测该电流表指针满偏时的内阻,内阻为2.275KΩ。

(6).计算电路参数,电路图如下:Is为光强仪采集到的电流。

(7).算出电阻R的参数为0.569 KΩ, 将其与电流表和光强仪并联。

(8).为了更好的保护直流电流表,可以用电位器来代替固定电阻值,电位器的最大阻值要大于0.569 KΩ,在调节电位器时电阻值不能小于0.569 KΩ。

注意:A.实验过程中,激光束没有扩束不能直接照在液晶光阀的表面上,否则液晶光阀的表面上会出现盲点,液晶光阀损毁。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

液晶光阀特性研究实验目的:本实验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出发, 测量其相关曲线,理解并解释相关现象.实验原理:1. 偏振分光棱镜的的工作原理2. 液晶光阀对于液晶排列与x 轴(竖直向上)方向一致的指向矢n ,我们假定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与x 成θ角,而沿z 方向(水平向右)入射的的电场矢量为0E 的线偏振光,设z=0时的电矢量在x 、y 方向上的分量为x E 、y E ,则进行到z 时的入射线偏振光的状态,可用下式表示。

δδθθθθ22022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E E E E E y x y x =-+ (1) 式中:z n n )(2//⊥-=λπδ从(1)式可知,当0=θ和2/πθ=时,则Ey =0和x E =0 ,,即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不发生变化;当4/πθ=时,式(1)变成δδ22022sin 2cos 2EE E E E y x yx =-+ (2)液晶光阀的结构实验光路图1.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X: 取向角ψ Y: 输出光强采用的是2 point FFT Smoothing2.对于图片的不同位置,f=1kHz 的情况下驱动电压和输出光强曲线 ①.写入光为零,测量LCLV 输出光强与驱动电压的关系。

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X: 驱动电压 Y: 输出光强采用的是3 point FFT Smoothing②.写入光全明(白色照明灯压为8.64伏),测量LCLV 输出光强与驱动电压的关系。

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X: 驱动电压 Y: 输出光强采用的是2 point FFT Smoothing③.写入光为中间值(白色照明灯压为旋钮逆时针旋到最小),测量LCLV 输出光强与驱动电压的关系。

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X: 驱动电压 Y: 输出光强采用的是3 point FFT Smoothing将①②③的数据在一张图中绘出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X: 驱动电压 Y: 输出光强采用的是2 point FFT Smoothing 黑:①,红:②,绿:③结论:当写入光越强,输出光强达到最大值所需的驱动电压越小解释:当写入光更强时,光导电阻急剧下降的就更厉害,于是液晶层上电压增大得更多,使得达到最大值所需的驱动电压就越小3.记录随电压变化和取向角变化,像变化的实验现象 取向角 0=ψ正像电压值(v) 0.91, 2.52, 4.21 反像电压值(v) 1.85, 3.20边缘像电压值(v) 1.36, 2.30, 2.82, 3.80取向角 10=ψ正像电压值(v) 0.90, 3.38 反像电压值(v) 1.83边缘像电压值(v) 0.85, 1.22, 2.40, 6.75取向角 20=ψ正像电压值(v) 0.73, 2.88反像电压值(v) 1.66边缘像电压值(v) 1.00, 2.12, 4.41ψ取向角=30正像电压值(v) 2.51反像电压值(v) 1.02边缘像电压值(v) 0.92 1.35, 2.07, 4.23ψ取向角40=正像电压值(v) 1.40, 2.75反像电压值(v) 0.90, 1.86边缘像电压值(v) 1.64, 2.23, 6.76思考题:1.液晶光阀的驱动电压用的是交流电,能用直流电吗?说出原因.答:不行,因为若用直流电,液晶取向就固定了,可能发生干涉衍射现象,影响我们实验的观察,所以应选用交流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晶光阀图像变换实验日期:2014.3.20 指导老师:王海燕摘要:本实验测量了液晶光阀分别在写入光电压0V、5V时的工作曲线,确定出液晶光阀进行图像变换出现正像、负像、边缘增强、边缘减弱时对应的驱动电压,并在电压范围内观察四种图样,利用图像实时变换的反转得到实时相减。

用液晶光阀观察了单缝的频谱,空间滤波,用光学模拟的方法再现了计算全息图。

关键词:液晶光阀、图像实时变换、空间滤波、计算全息一、引言空间光调制器是一种对光波的空间分布进行调制的器件,液晶光阀是利用液晶对光的调制特性而制作的一种光寻址空间光调制器。

它是开展信息与激光技术领域科研工作的高新技术光电子器件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光信息处理、光学互联及光计算、图像波长变换、光信息贮存、图像的假彩色编码、文字与图像的相关识别、计算机终端、光模拟军事训练、机器人视觉等领域。

由于液晶光阀写入光和读出光互相独立,可以方便地把非相干光转换为相干光,因此在相干光实时处理系统中,液晶光阀是必不可少的器件。

同时液晶光阀还可以增大读出光的能量,实现弱图像的能量放大,因此它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屏幕、高亮度的投影显示中。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理解图像反转、衍射、成像等现象,掌握利用液晶光阀实现非相干光和相干光图像转换的方法,了解基本的计算全息的知识。

二实验原理1.液晶光阀的工作原理(1)正性扭曲——向列相液晶盒液晶的分子轴在外场的作用下将有一定的取向,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从而控制液晶对光的透过特性。

本实验采用正性扭曲——向列相液晶盒,各分子的长轴方向都平行于基片表面,但两基片上的分子长轴方向有一定的夹角。

其中,液晶盒基片经过了表面取向处理,使得盒内液晶分子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下,两基片间的分子长轴将逐渐从一个基片处的方向“均匀”地过渡到另一个基片处的方向,形成均匀的扭曲排列,且基片间的分子长轴都平行于基片表面,(2)混合场效应液晶光阀是利用液晶的混合场效应来实现对读出光的调制的。

混合场效应是扭曲-向列相效应和电控双折射效应的结合。

利用扭曲-向列相排列使液晶光阀处于“关闭”状态,利用外场的电控双折射效应获得光阀的“开启”状态。

(2) 液晶光阀本实验选用的反射式交流Cds 液晶光阀,其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光阻挡层、介质镜、隔绝层等都很薄,交流电阻很小,因此外电压主要落在光导体和向列液晶上。

在写入图像的暗区,光导层的电阻很大,外电压主要降在光导层上,液晶层上的电压降很小,不足以产生明显的电光效应,扭曲效应仍是主要的,反射光强近似为零。

在写入图像的亮区,光导层的电阻变小,电压降变小,液晶层上的电压降变大,从而引起电光效应,输出光成为椭圆偏振光,液晶由此产生双折射,改变了读出光的偏振态,从而得到一副与写入图像相应的读出图像,实现了图像的非相干-相干转换。

2.图像实时变换原理(1) 图像实时反转和微分的工作原理以白光源作为写入光源,激光器输出为读出光源,在傅立叶变换透镜的焦点处放置光电探测器来接收输出光,用激光功率计读出输出光的光强。

固定液晶光阀的驱动频率、偏转角和写入光强,调节液晶光阀的驱动电压,测量读出光的输出光强,就可以得到液晶光阀的输出光强和驱动电压的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液晶光阀的工作曲线。

实验光路图如图2所示(其中,是激光扩束准直系统,L 3是成像物镜,L 4是傅里叶变换透镜,PBS是偏振分光镜).当写入光强为零时,所测得的工作曲线对应0透过率;当写入光强不为零时,得到100%透图1 液晶光阀结构示意图图2 实验光路图过率的工作曲线。

将0透过率和100透过率的工作曲线置于同一幅图中比较,可清楚地看到出现正负图像的原理:在某电压范围内,100透过率的输出光强较强,而0透过率的输出光强较弱。

那么,在这电压范围内应输出物体的实像;反之,则应输出物体的负像;在正像向负像反转的驱动电压处,应得到边缘增强的微分像;在负像向正像发生反转的驱动电压处,应得到边缘减弱的微分像。

(2)图像实时相减两图像经过实时想减后可以突出二者的差别。

实现图像实时相减的原理基于液晶光阀可以输出物体的负像。

例如:例如:读出光通过物“T ”字后,在观察屏上呈“T ”字像,当液晶光阀在负像工作点时,写入光通过物“一”字后,在观察屏上可以观察到“一”字的负像。

两幅图像在观察屏上的合成图像是二者的相减像。

(3)傅里叶变换由光波的衍射理论可知,在满足夫琅和费近似条件下,观察平面上的光场分布正比于孔径平面上透射光场分布的傅里叶变换。

通常发生夫琅和费衍射的距离很远,不便于观察。

如在孔径后放置一透镜,则借助透镜的相位调制作用,在单色平面波照明下,在透镜的后焦面上可以观察到孔径的夫琅和费衍射图样,也就是孔径的傅里叶变换频谱。

因此也将透镜的后焦面称为傅里叶变换频谱面。

3.空间滤波设空域的三个函数(,)f x y ,(,)h x y ,(,)g x h 的傅里叶变换分别为(,)x y F f f ,(,)x y H f f ,(,)x y G f f ,其中(,)f x y 为输入信号,且有(,)(,)(,)x y x y x y G f f F f f H f f ,(,)x y H f f 使输入信号的频谱转换为(,)x y G f f ,这种改变频谱成分的操作称为空间频率滤波,简称空间滤波。

(,)x y H f f 称为空间滤波器。

4.计算全息计算全息就是计算机制全息图。

计算全息图的制作和再现过程主要分为:抽样,计算,编码,成图,再现。

再现,即采用光学模拟方法再现计算全息图。

实验中对已有的全息片进行再现,由于编码时被记录的是物波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所以观察时要在傅里叶变换频谱面是观察全息片所成的频谱图。

三实验装置及内容1、实验装置:He-Ne激光器,激光电源、激光功率计、光电探测器、液晶光阀、扩束透镜、准直透镜(f=300mm)、光阑、成像物镜(f=50mm)、偏振分光镜(PBS)、傅氏透镜(f=300mm))、照明白光源(额定电压为12V)、系统控制器、CCD摄像头及显示器、数字存储示波器、观察屏、数码相机、直流稳压电源、可变狭缝、物体透明片、计算全息透明片、正交网格透明片。

2、实验内容按照等高共轴原则调好实验光路,分别在写入电压为0和5V下测量工作曲线,即输出光强随驱动电压变化的曲线。

找出正像、负像、边缘增强和边缘减弱的大致电压范围,拍摄对应图像。

根据正像、负像的特点,对图案进行实时相减。

观察单缝的频谱。

对全息片进行再现。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写入电压为0V和5.0V时,测量液晶光阀输出光强随驱动电压的数据如附表所示。

曲线如图3。

图3 液晶光阀的工作曲线由正负像输出的原理可知,在驱动电压0.2-1.12V、1.8-2.25V、2.83V以上时出现正像,1.12-1.8V、2.25-2.83V出现负像,在1.12V与2.25V时出现边缘增强,1.8V、2.83V 时出现边缘减弱。

(c) 负像 1.78V (d) 边缘减弱 1.90V图4 实拍各类型图像2. 图像的实时相减 在写入电压为5.0V 的情况下,调节驱动电压为1.91V 时,得到图像的时时相减图像图 5 图像的实时相减 产生图像的原理基于液晶光阀可以输出物体的负像,“T ”图样呈正像,而“一”图像呈现负像,实时图像实时相减,得到“|”。

4.观察单缝频谱图调节单缝(正交网格)与物镜以及物镜与光阀的距离使得所成像清晰。

通过CCD 摄像头得到单缝(正交网格)的频谱图如图6图7所示:(a) 正像 3.11V (b) 边缘增强 2.14V图6 单缝的频谱图7网格的频谱1、狭缝的傅里叶变换设狭缝的宽度为a,长度为d,当d ≫a 时,可以将狭缝看成无限长,若狭缝被垂直入射的单色平面波(单位强度)照射,则得到一维函数形式的狭缝的振幅为1,/2(,)(/)0,x a E x y rect x a else⎧<⎪==⎨⎪⎩ 它的傅里叶变换为{}(,)()sin ()y x F E x y a f c af δ=计算得到的狭缝频谱,等同于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图像。

2、正交网格的频谱{}222(,)(,)1{sin ()sin ()sin ()sin ()sin [()]1sin ()sin ()sin [()]x y x y y x T x y F t x y a L a c Lf c Lf c Lf c c L f d d da c Lf c c L f d d==+-+- 由上面公式计算得到的频谱图与实验测得的频谱图相似。

3、正交网格经竖直狭缝滤波后得到频谱如图8。

正交网格经竖直狭缝滤波后,能把竖直方向的频谱滤掉,只剩下水平方向的频谱。

图8 滤波后图像4、 已有全息片的再现对实验已有全息片再现得到频谱图如图9所示:图9 全息片再现频谱图五、结论通过测量液晶光阀的工作曲线,确定出液晶作为光阀进行图像变换出现正像、负像、边缘增强、边缘减弱时对应的驱动电压,并观察了在不同驱动电压下对物所成的四种典型的图像,且其分别所处的电压值与对工作曲线分析所得电压值基本相当。

边缘增强现象不明显,可能是初始关闭状态为完全关上。

观察了图像的实时相减,再现了计算全息片,效果较好。

由此可知,液晶光阀确可利用液晶对光的调制特性而形成具有实时功能的空间光调制器。

六、参考文献:《近代物理实验》,熊俊主编,北师大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