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
2020地球物理测井实习报告范文

地球物理测井实习报告范文
目录
第一章前言
实习背景
井场概况
第二章仪器设备
第三章实习内容及过程
第四章测井曲线绘制与解释
结束语
第一章前言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在钻孔中使用测量电、声、热、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以辨别地下岩石和流体性质的方法,是勘探和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
一、实习背景
本次实习是本科阶段重要实习,在大三的暑假进行,在炎热的酷暑中,我们不仅得到专业知识的实践,也经历酷暑的考验。
二、井场概况
本次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实习在中国地质大学现代钻探实践中心进行。
中国地质大学现代钻探实践中心位于学校东南角,教五楼以南、测试楼以东、南翼楼以西。
现代钻探实践中心钻塔高为17.5米,钻头为岩心钻。
根据塔高,该
1。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勘探1001班201011010122 2012-12-23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资料概况本次《地球物理测井》所分析的地层为鄂尔多斯本地的延组地层,该地层由于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地层遭受强烈风化剥蚀及河流下切作用给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造成很大困难,鉴于我们是初学者,赵老师为我们选择了比较容易的延井1和延井2中的1250.19(m)---1320.1(m)70米厚层段供我们分析。
(二)岩性定性划分及定量分析基本原理1.通过分析研究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微电极测井等地球物理测井曲线方法我初步将地层划分为两个较厚和一个较薄的砂岩层以及若干个泥岩层,分析过程如下:观察岩性测井系列中的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井径测井曲线以及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微电阻率测井曲线。
1 定性判断砂岩层(1)在A(1252.68(m)---1254.84(m))井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明显向左偏移即自然伽马值偏小,由于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中,砂岩显示出最低值,泥岩值相对较高,且该层段的微电阻率测井曲线中微电位和微梯度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我初步将该层段定性为砂岩。
(2)在B(1272(m)----1285(m))井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明显向左偏移,自然电位明显出现负异常即偏离泥岩基线(在淡水泥浆的砂泥岩剖面井中,一大段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SP曲线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以认为是渗透性岩层,纯砂岩井段出现最大的负异常,而且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多而负异常幅度下降),微电阻率测井曲线中微电勘探1001班 201011010122 2012-12-23位和微梯度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我初步将该层段定性为砂岩。
测井实训报告

测井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测井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石油勘探提供可靠的资料。
本次实训是在学校实验室中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利用测井技术获取地质数据,并进行数据解释和分析,从而了解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训过程1.测井工具实训中使用的测井工具有自流式电缆、多点测温仪、自适应声波测井仪、自适应中子探测器、自适应电阻率测井仪等。
这些工具可以判断地层结构和物性参数,为找到油气藏提供基础数据。
2.测井操作在完成测井前,需要将所有的测井工具连接好,并将其送入井中。
当测井工具通过井眼进入地下,它们会被记录下来。
通过软件可以实时查看记录的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3.数据处理和解释在测量结束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这个过程既需要利用专业知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场地条件。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考虑深度和时间之间的变化,以及不同工具之间的联合数据。
三、数据分析1.电阻率测井通过电阻率测井技术,我们可以获得地质层的电阻率,从而了解地层性质。
电阻率越大,层厚度越薄,成因属于沉积纪以后的河流、湖泊等环境,电阻率越小,层厚度越厚,成因属于大环境或海相环境。
我们常利用电阻率技术来解决砂岩和泥岩层问题,根据孔隙度平均数判断沉积岩中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质石灰岩等。
2.中子测井透射中子测井是专门针对测量石油田油、气藏的密度、成分以及含气性等方面而专门发展起来的技术方法。
通过中子测井技术,可以获取地质层中的孔隙度和含水率等信息。
孔隙度的大小与石油储层质量有关,含水率可以筛选出有效储层和无效储层。
3.声波测井其优点是对地层死石的灵敏度高,但对水及天然气亦有一定灵敏度,与中子测井的含水率数据相对比,可把进入孔隙的全部水、部分水及以前曾来过的水分离出来。
4.温度测井多点测温仪的应用,一般是针对井底温度场研究。
在石油地质工作中,多点测温仪可用于测定井眼内地温分布状况,通过温度变化位置可判断出地层参数的差异。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如重力场、磁场、电场、地震波等)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物质分布的技术。
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物理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等信息。
三、实验内容1. 重力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重力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重力仪测量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分布。
(3)实验步骤:① 将重力仪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重力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重力仪,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重力值。
③ 将记录的重力值绘制成曲线,分析重力异常分布。
2. 磁力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磁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磁力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磁力仪测量地面磁场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磁性矿物的分布。
(3)实验步骤:① 将磁力仪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磁场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磁力仪,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磁场值。
③ 将记录的磁场值绘制成曲线,分析磁场异常分布。
3. 电法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法勘探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电法勘探仪器测量地下电性差异,从而推断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和含水性。
(3)实验步骤:① 将电法勘探仪器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电流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电法勘探仪器,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电流值。
③ 将记录的电流值绘制成曲线,分析电流异常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力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重力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重力高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岩层的密度变化有关。
2. 磁力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磁场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磁场高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磁性矿物的分布有关。
3. 电法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电流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电流低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和含水性有关。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院系: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地质1401姓名:周天宇学号: 0130指导老师:赵军龙2016年11月9日1、课程实验的目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安排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使学生了解测井数据基本格式、测井曲线基本类型、学会用有关专业软件绘制测井综合曲线图;就实际资料开展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定性分析,从而为测井资料定量处理奠定基础。
2、课程实验主要内容常规测井曲线类型常规测井曲线类型包括:岩性测井系列(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测井),孔隙度测井系列(包括声波时差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系列(包括深中浅探测的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以及感应测井等)。
测井资料定性分析方法1.对于岩性分析,可以根据“表格1”来进行表格 1 主要岩石的岩性分析测井特征2.对于砂岩段的物性分析⑴声波时差测井值越大,密度测井值越小,中子测井值越大,则物性越好即砂岩的空隙度越发育;(2)如果AC、CNL、DEN变化幅度比较大,则该砂岩段物性不均匀;(3)如果下层物性比上层物性好,则该砂岩段为正韵律地层;(4)如果GR值与AC值增大,则此处为泥质夹层;如果AC值减小且AT值增大,则此处为物性夹层;如果GR值减小,AC值增大,AT 值增大,则此处含钙质夹层;(5)泥岩的声波时差约为280μs/m,泥质砂岩的声波时差约为177μs/m,渗透砂岩的声波时差为400-220μs/m。
3.含油气性分析在已找到物性较好的砂岩段进行分析,并结合深中浅感应测井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变化:一般来说,含油砂岩段的电阻率值会明显增大。
测井综合曲线图模板的生成及测井数据的加载图 1 DZ14井地层划分综合柱状图(1)打开软件后,选择新建并创建一个空白页;(2)在界面上右击,选择添加文本道(命名为:地层)、深度道、曲线道(对应CAL 、SP 、GR 、CNL 、DEN 、AC 、R4、AT10、AT30、AT90)、岩性柱,如果有需要可以选择添加岩性分析、物性分析、含油气性分析的文本道;(3)按照测井系列的分类,将属于同一测井系列测井曲线的拉到一起;(4)一般来说,从左到右分别是:地层,岩性测井系列,岩性分析文本道,深度,岩性柱,孔隙度测井系列,物性分析文本道电阻率测井系列,含油气性分析文本道;(5)双击曲线道,添加单位,更改左值和右值,更改曲线颜色和曲线粗细等参数;(6)双击表头空白处,进行表头设置和深度设置等;(7)然后从Excl 表格复制已有数据列:包括井深、数据等,然后粘贴到相应的道,并进行合适的调整;(8)整体调试好后,先进行岩性分析并根据岩性分析结果标出岩性柱;然后在砂岩段进行物性分析;最后在物性较好的砂岩段进行含油气性分析;(9)“图1”就是处理好并进行了解释的地层划分综合柱状图。
地球测井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报告报告内容:1.测井实验报告目的2.报告内容及处理过程3.报告感想与建议第一部分:测井实验报告目的1、熟悉认知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3、确定地层水电阻率4、确定地层孔隙度5、确定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6、计算泥浆电阻率、泥浆滤液电阻率7、确定束缚水电阻率和束缚水饱和度8、确定地层的含油性9、可动油气分析10、确定岩石渗透率第二部分:报告内容及处理过程1.地球物理测井的定义:测井是以岩石物理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相应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连续地测量岩石某种物性参数随井深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研究油气田、煤田、水文工程等方面的钻井地质剖面,划分油气层、煤层,确定油气储集特征、煤质等参数。
另外测井也可连续地观测井眼状态(井斜、井径)、地层产状等有关参数、检查套管质量、固井质量,为钻探、油气开发等工程服务。
测井是通过观测钻孔内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特征,来研究钻孔周围介质的性质和分布状态,从而解决各种地质、工程和有关科学技术问题。
测井是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是将电磁学、声学、核物理学、热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用于油气井或其他矿井的勘探中,依靠测量仪器获取的大量地层信息进行资源评价。
测井方法分类: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成像测井;工程测井;生产测井等。
通从过各种方法确定储层参数计算,岩性识别。
2.处理过程:(1)熟悉认知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曲线采用不同的判别方法,进而划分地层界面,划分渗透性地层,进而进行相关处理与解释。
(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分析实验用图3可以发现用自然点位、微测向、声波时差等发现自然电位、井径、自然伽马曲线于某些取值处曲线差异很大,如下三处所示:由上图判断渗透性地层,相关量为阿尔奇公式:mt wnwφR a b R S =在完全含水地层上R t =R o ,S w =1,于是aφR R mt w = (b 设为1),在油气地层上R t >R o ,S w <<1,由此引人视地层水电阻率R wa :a R mtwa Φ*=R 取m=2, a=1 注:水层: R wa =R w 油层: R wa >>R w(4)确定地层孔隙度于第一层DEN=2.5,CNL=15;第二层DEN=2.4,CNL=16;第三层DEN=2.4,CNL=15。
七个泉油田-测井专周实习报告

关于地球物理测井的实习(实训)报告一、前言1、实训目的在本次实训中,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掌握定性解释砂泥岩剖面储集层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测井曲线在典型的油、气、水层上的特征分析和总结,掌握快速定性解释油、气、水层的划分方法,并对现场资料进行解释训练。
在储集层和油、气、水层划分出来以后,读取代表该储层的主要测井曲线数值,然后计算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实现砂泥岩层的测井定量评价的目的,巩固已经学过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内容。
2、实训要求与任务(1)通过对测井曲线在砂泥岩剖面的响应特征分析,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等曲线来正确划分出储集层和非储集层。
(2)在掌握快速定性解释油、气、水层的划分方法基础上,对现场实测井资料图进行油、气、水层的识别,并在报告中给出相应的判别依据。
(3)掌握储层参数的读值原则,在此基础上对现场资料进行测井定量评价训练,计算出各储层的参数。
二、油田与层段的基本概况2.1 油田概况七个泉构造属于XXXX西部坳陷区尕斯断陷亚区小红山-阿哈堤-七个泉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七个泉油田为一南陡北缓的短轴状背斜构造,油藏无气顶气。
2.2 层段(K9-K10)概况本人负责层段K9-K10的测井解释,深度为1058m-1218m。
该层段均为E32中间标志层,主要由砂质泥岩构成,且为主要含油水层段。
三、主要内容本次实训每一小组负责一口井的测井曲线解释,我主要负责井1058m-1218m井段的测井曲线解释。
本井综合测井曲线由四道组成,如下图所示:、、第一道主要反映岩层的渗透性,第二道主要反映含油气水性质,第三道主要反映岩性,第四道主要反映岩层的孔隙度。
在训练过程中,借助以上四个测井曲线道先后经过三个阶段的解释工作,即:储集层定性识别训练,油、气、水层解释训练、砂泥岩地层测井定量评价训练。
具体内容如下:1、储集层定性识别(1)判别依据砂泥岩剖面储集层(砂岩)的典型特征是,一般自然电位有明显的异常。
测井解释实习报告

测井解释实习报告关于测井解释实习报告范文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设,我们学习并体会了一些基础的地球物理测井原理与应用技能。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测井方法及测井解释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可概括为:1、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2、对我们测井原理理论学习的巩固与加深3、此次课设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应用EXCEL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5、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6、学习掌握实际生产中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的过程和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XX井1920m-2120m测井曲线图资料来划分渗透层确定含油层位,其具体实践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工区井段岩性识别;2、工区井段储层识别;3、工区井段划分渗透层;4、对各层测井曲线正确取值读数;5、计算储层参数;6、计算含水饱和度确定油层;7、整理成果图、成果表;8、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如何用测井技术来服务与我们的石油工业作业。
特别是对于我们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的应用测井技术,更能够大大的提高我们的作业效率,指导我们的工作方向,而为后续作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下面,报告将对课设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作简要介绍。
1、岩性评价与识别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该工区主要为包括砂岩、泥岩及砂泥岩。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曲线来识别岩性。
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
根据图中的.测井曲线来划分岩性,首先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分开,由于该工区泥浆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正异常,微电极有负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下表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1、划分地层在此课设中,我们主要依据自然电位与自然伽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来划分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院系: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地质1401姓名:周天宇学号: 201411030130指导老师:赵军龙2016年11月9日1、课程实验的目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安排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使学生了解测井数据基本格式、测井曲线基本类型、学会用有关专业软件绘制测井综合曲线图;就实际资料开展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定性分析,从而为测井资料定量处理奠定基础。
2、课程实验主要内容2.1 常规测井曲线类型常规测井曲线类型包括:岩性测井系列(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测井),孔隙度测井系列(包括声波时差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系列(包括深中浅探测的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以及感应测井等)。
2.2 测井资料定性分析方法1.对于岩性分析,可以根据“表格1”来进行表格 1 主要岩石的岩性分析测井特征2.对于砂岩段的物性分析⑴声波时差测井值越大,密度测井值越小,中子测井值越大,则物性越好即砂岩的空隙度越发育;(2)如果AC、CNL、DEN变化幅度比较大,则该砂岩段物性不均匀;(3)如果下层物性比上层物性好,则该砂岩段为正韵律地层;(4)如果GR值与AC值增大,则此处为泥质夹层;如果AC值减小且AT值增大,则此处为物性夹层;如果GR值减小,AC值增大,AT 值增大,则此处含钙质夹层;(5)泥岩的声波时差约为280μs/m,泥质砂岩的声波时差约为177μs/m,渗透砂岩的声波时差为400-220μs/m。
3.含油气性分析在已找到物性较好的砂岩段进行分析,并结合深中浅感应测井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变化:一般来说,含油砂岩段的电阻率值会明显增大。
2.3 测井综合曲线图模板的生成及测井数据的加载1870图 1 DZ14井地层划分综合柱状图minmax minGR GR GR GR GR --=∆(1)打开软件后,选择新建并创建一个空白页;(2)在界面上右击,选择添加文本道(命名为:地层)、深度道、曲线道(对应CAL 、SP 、GR 、CNL 、DEN 、AC 、R4、AT10、AT30、AT90)、岩性柱,如果有需要可以选择添加岩性分析、物性分析、含油气性分析的文本道;(3)按照测井系列的分类,将属于同一测井系列测井曲线的拉到一起;(4)一般来说,从左到右分别是:地层,岩性测井系列,岩性分析文本道,深度,岩性柱,孔隙度测井系列,物性分析文本道电阻率测井系列,含油气性分析文本道;(5)双击曲线道,添加单位,更改左值和右值,更改曲线颜色和曲线粗细等参数;(6)双击表头空白处,进行表头设置和深度设置等;(7)然后从Excl 表格复制已有数据列:包括井深、数据等,然后粘贴到相应的道,并进行合适的调整;(8)整体调试好后,先进行岩性分析并根据岩性分析结果标出岩性柱;然后在砂岩段进行物性分析;最后在物性较好的砂岩段进行含油气性分析;(9)“图 1”就是处理好并进行了解释的地层划分综合柱状图。
2.4 目的层段岩性分析、物性分析及含油性分析2.4.1 岩性定性及定量分析(1)本区目的地层总深度为:1720.019m-1860.044m ,其中包括三段煤层,三段砂岩层和八段泥岩层。
①在1729.96m-1732.68m 为煤层第1段;1745.76m-1748.28m 为煤层第2段;1745.64m-1748.16m 为煤层第3段。
其在图上均表现为:GR 值明显降低(小于120API ),SP 值基本正常(约为60mV ),DEN 明显降低(小于 1.6g/cm 3),故判断为煤层。
②在1768.04m-1804.44m 处为含泥砂岩第1段,从图上整体来看,GR 比较低,SP 明显异常,CAL 较正常,故为含泥砂岩段;但其中GR 与SP 有突变,为泥岩夹层,深度约为:1798.32m-1800.36m 。
在1810.16m-1825.68m 处与1851.52m-1860.044m 处分别是含泥砂岩第2段和第3段。
其在图上均表现为SP 异常,CAL 无明显异常变化,GR 较低(但还是有些高,约大于120API )。
③剩下地层分别判断为含砂泥岩(共五段),泥岩(共两段),砂质泥岩(共一段)。
含泥砂岩在图上表现为CAL 异常不明显,GR 值较高,SP 在基线附近分布;泥岩在图上表现为CAL 明显异常,GR 值明显高,SP 分布在基线附近;砂纸泥岩在图上表现为SP 在基线附近分布,CAL 异常不明显,GR 偏低。
(2)分析表明,本区目的层泥质含量和自然伽马测井响应之间具有较好的统计关系,可以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泥质含量。
1212sh --=∆⨯c GR c V式中:ΔGR 表示自然伽马相对值;GR 表示计算深度点的实测自然伽马值,单位为API ;GR min 、GR max 表示计算井段的自然伽马最小值和最大值;V sh 表示泥质含量,单位为%;c 为希尔奇系数,此处地层取2.0。
注意要将泥质含量乘以100%,换成百分比形式。
①对于砂岩层,选取深度为1777.844m 处测井数值:GR 为32.4API ,AC 为242μs / m ,R4.0为132.8Ω.m ;在1830.644m 处取得GR max =163API,在1722.719m 处取得GR min =18API ;将数据带入公式,算得:自然伽马相对值为:△GR=0.0993, 泥质含量为:V sh =4.92%。
②对于泥岩层,选取深度为1754.069m 处测井数值:GR 为140API ,AC 为341.043μs /m ,R4.0为41.118Ω.m ;在1830.644m 处取得GR max =163API,在1722.719m 处取得GR min =18API ;将数据带入公式算得:自然伽马相对值为:△GR= 0.841, 泥质含量为:V sh =73.6%。
2.4.2 物性定性及定量分析(1)物性分析是针对砂岩层来进行的,所以此处结合岩性分析所得到的三段砂岩层进行岩石的空隙度、渗透率分析与计算。
①在砂岩第1段(深度为:1768.04m-1804.44m ),其在图上表现为:整体AC 值大于220μs/m ,CNL 值约为13%,DEN 值约为2g/cm 3,且曲线变化幅度不大,说明物性好且均一,为渗透性砂岩。
但中间有两处突变:第1处深度为1785.04m-1786.04m ,CNL 增大,DEN 减小,AC 增大,此处也为泥质夹层。
第2处深度为1798.32m-1800.36m ,CNL 增大,DEN 减小,AC 增大且GR 、CAL 增大,说明此处有泥质夹层;第1处相对于第2处,在图上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泥质夹层的厚度太小。
②在砂岩第2段(深度为:1810.16m-1825.68m ),其在图上表现为:CNL 值约为15%,DEN 值约为2.4g/cm 3,AC 值约为220μs/m ,说明物性较好;但曲线分布整体变化大,所以物性不均一,而且此段砂岩层上面物性比下面物性好,为反韵律砂岩层。
③在砂岩第3段(深度为:1851.52m-1860.044m ),其在图上表现为:CNL 值约为13%,DEN 值约为2.5g/cm 3,AC 值约为220μs/m ,说明物性较好。
(2)分析表明,本区目的层砂岩层孔隙度和声波时差响应之间具有较好的统计关系,可以利用声波时差曲线计算孔隙度(要进行泥质校正),在通过孔隙度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渗透W1S S O -=率。
砂岩的空隙度(%):Φ=(△t-△t ma )/(△t f -△t ma )-V sh *(△t sh -△t ma )/(△t f -△t ma ) 砂岩的渗透率(10-3μm 3):K=0.0029e0.7099Φ式中:Φ表示砂岩孔隙度值,单位为%;△t 表示声波时差值,单位为μs/m ;△t ma 为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大小为180μs/m ;△t f 为空隙中流体的声波时差,大小为620μs/m ;△t sh 为泥质的声波时差,大小为280μs/m ;Vsh 表示泥质含量,单位为%;K 表示砂岩的渗透率,单位为10-3μm 3。
注意要将孔隙度乘以100%,换成百分比形式;将渗透率乘以100,保证拟合良好。
物性分析是针对砂岩来说的,选取深度为1777.844m 处测井数值:GR 为32.4API ,AC 为242μs/m ,R4.0为132.8Ω.m 。
且经过岩性的定量计算,得到△GR=0.0993,Vsh=4.92%。
将数值分别代入孔隙度和砂岩的公式里面,算得:孔隙度为:Φ=12.972%; 渗透率为:K=0.318*10-3μm 3。
2.4.3 含油性定性及定量分析(1)含油性分析是针对砂岩层中物性好的地层来进行的,所以此处结合物性分析所得到的三段物性较好砂岩层与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石的含油、水饱和度的分析与计算。
①在1770.56m-1785.04m 处,此处砂岩渗透性好,且普通视电阻率测井值和感应测井值均明显增大,说明此处含油。
②在其余砂岩层,虽然物性较好,但图上的电阻率测井系列的曲线均不高,因此判断为含水砂岩层段。
(2)统计表明,本区可以利用电阻率测井和孔隙度测井联合预测储层含油饱和度。
主要依据阿尔奇公式预测含油饱和度。
nm W R abR S 1t w ⎪⎪⎭⎫ ⎝⎛=φ式中,S O 为含油饱和度,单位为%;Sw 为含水饱和度,单位为%;a 、b 为比例系数,m 和n 分别为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Rw 为地层水电阻率,单位为Ω.m 。
式中取a=b=1,m=n=2, Rw=0.10Ω.m 。
注意要将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乘以100%,换成百分比形式。
选取深度为1777.844m 处数据进行含油性分析:Rt=R4.0=132.8Ω.m ;GR=32.4API ;AC=242μs/m 。
经过计算得到此处的孔隙度为Φ=12.972%;渗透率为K=0.318*10-3μm 3;因此将数据带入,算得:含水饱和度:Sw=21.154%; 含油饱和度为:So=78.846%。
3、结论针对DZ14井做出的定性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定量计算得出的结果相近,所以对于本砂岩段剖面分析并做出以下结论:在1770.56m-1785.04m 为含油段(其下部为含水段),位于砂岩第1段内,上面为泥质盖层,下面为泥质夹层,阻碍了石油的运移从而使油得以储存。
含油高度约为14.48m ,泥质含量约为4.92%,孔隙度约为12.972%,渗透率约为0.318*10-3μm 3,含油饱和度约为78.846%,为含水油层。
综上所述:在1770.56m-1785.04m 处含油率较高,且物性发育良好,渗透率中等,保存良好,应当进行开采。
参考文献:赵军龙. 测井方法原理.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