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掌握定性划分沙泥岩剖面储集层的基本方法,并应用阿尔奇公式,进行储层参数的计算,巩固已经学过的测井方法原理并学习综合解释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应用。
掌握测井专用软件及使用方法,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为今后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要求正确划分出储集层和非储集层,对砂泥岩剖面能区分开较明显的油水层。
进行测井曲线读数,简单地计算出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
能够利用测井解释软件FORWARD进行以下工作:(1)测井曲线出图;(2)储集层划分;(3)测井数据读取;(4)不同测井数据格式间的转换;(5)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储层参数等;(6)最终编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场地、用具与设备测井实验室或机房、计算机、Forward软件平台等。
四、实验内容1、测井曲线图的认识图1是某井的综合测井曲线图。
图中共有5道,第一道主要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SP、记录单位mv;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GR、记录单位API;井径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AL,记录单位in或cm;岩性密度测井曲线(光电吸收界面指数)――曲线符号为PE;第二道是深度道;通常的深度比例尺为1:200 或1:500第三道是反映含油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深中浅三条电阻率测井曲线,分别是:深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D、记录单位Ωm;浅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S、记录单位Ωm;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MSFL、记录单位Ωm;电阻率测井曲线通常为对数刻度。
第四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密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DEN或RHOB,记录单位g/cm3;中子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NL或PHIN,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声波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AC或DT,记录单位us/ft,有时为us/m。
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的刻度的特点是保证在含水砂岩层上两条曲线重迭,在含气层上,密度孔隙度大于中子孔隙度,在泥岩层上,中子孔隙度大于密度孔隙度;第五道是反映粘土矿物类型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的三条曲线:放射性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Th或THOR,记录单位是ppm;放射性铀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U或URAN,记录单位ppm;放射性钾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K或POTA,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勘探1001班201011010122 2012-12-23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资料概况本次《地球物理测井》所分析的地层为鄂尔多斯本地的延组地层,该地层由于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地层遭受强烈风化剥蚀及河流下切作用给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造成很大困难,鉴于我们是初学者,赵老师为我们选择了比较容易的延井1和延井2中的1250.19(m)---1320.1(m)70米厚层段供我们分析。
(二)岩性定性划分及定量分析基本原理1.通过分析研究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时差测井、微电极测井等地球物理测井曲线方法我初步将地层划分为两个较厚和一个较薄的砂岩层以及若干个泥岩层,分析过程如下:观察岩性测井系列中的自然电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井径测井曲线以及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微电阻率测井曲线。
1 定性判断砂岩层(1)在A(1252.68(m)---1254.84(m))井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明显向左偏移即自然伽马值偏小,由于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中,砂岩显示出最低值,泥岩值相对较高,且该层段的微电阻率测井曲线中微电位和微梯度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我初步将该层段定性为砂岩。
(2)在B(1272(m)----1285(m))井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明显向左偏移,自然电位明显出现负异常即偏离泥岩基线(在淡水泥浆的砂泥岩剖面井中,一大段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SP曲线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以认为是渗透性岩层,纯砂岩井段出现最大的负异常,而且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多而负异常幅度下降),微电阻率测井曲线中微电勘探1001班 201011010122 2012-12-23位和微梯度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我初步将该层段定性为砂岩。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实验报告院系: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地质1401姓名:周天宇学号: 0130指导老师:赵军龙2016年11月9日1、课程实验的目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安排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使学生了解测井数据基本格式、测井曲线基本类型、学会用有关专业软件绘制测井综合曲线图;就实际资料开展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定性分析,从而为测井资料定量处理奠定基础。
2、课程实验主要内容常规测井曲线类型常规测井曲线类型包括:岩性测井系列(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测井),孔隙度测井系列(包括声波时差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系列(包括深中浅探测的普通视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以及感应测井等)。
测井资料定性分析方法1.对于岩性分析,可以根据“表格1”来进行表格 1 主要岩石的岩性分析测井特征2.对于砂岩段的物性分析⑴声波时差测井值越大,密度测井值越小,中子测井值越大,则物性越好即砂岩的空隙度越发育;(2)如果AC、CNL、DEN变化幅度比较大,则该砂岩段物性不均匀;(3)如果下层物性比上层物性好,则该砂岩段为正韵律地层;(4)如果GR值与AC值增大,则此处为泥质夹层;如果AC值减小且AT值增大,则此处为物性夹层;如果GR值减小,AC值增大,AT 值增大,则此处含钙质夹层;(5)泥岩的声波时差约为280μs/m,泥质砂岩的声波时差约为177μs/m,渗透砂岩的声波时差为400-220μs/m。
3.含油气性分析在已找到物性较好的砂岩段进行分析,并结合深中浅感应测井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变化:一般来说,含油砂岩段的电阻率值会明显增大。
测井综合曲线图模板的生成及测井数据的加载图 1 DZ14井地层划分综合柱状图(1)打开软件后,选择新建并创建一个空白页;(2)在界面上右击,选择添加文本道(命名为:地层)、深度道、曲线道(对应CAL 、SP 、GR 、CNL 、DEN 、AC 、R4、AT10、AT30、AT90)、岩性柱,如果有需要可以选择添加岩性分析、物性分析、含油气性分析的文本道;(3)按照测井系列的分类,将属于同一测井系列测井曲线的拉到一起;(4)一般来说,从左到右分别是:地层,岩性测井系列,岩性分析文本道,深度,岩性柱,孔隙度测井系列,物性分析文本道电阻率测井系列,含油气性分析文本道;(5)双击曲线道,添加单位,更改左值和右值,更改曲线颜色和曲线粗细等参数;(6)双击表头空白处,进行表头设置和深度设置等;(7)然后从Excl 表格复制已有数据列:包括井深、数据等,然后粘贴到相应的道,并进行合适的调整;(8)整体调试好后,先进行岩性分析并根据岩性分析结果标出岩性柱;然后在砂岩段进行物性分析;最后在物性较好的砂岩段进行含油气性分析;(9)“图1”就是处理好并进行了解释的地层划分综合柱状图。
地球测井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报告报告内容:1.测井实验报告目的2.报告内容及处理过程3.报告感想与建议第一部分:测井实验报告目的1、熟悉认知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3、确定地层水电阻率4、确定地层孔隙度5、确定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6、计算泥浆电阻率、泥浆滤液电阻率7、确定束缚水电阻率和束缚水饱和度8、确定地层的含油性9、可动油气分析10、确定岩石渗透率第二部分:报告内容及处理过程1.地球物理测井的定义:测井是以岩石物理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相应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连续地测量岩石某种物性参数随井深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研究油气田、煤田、水文工程等方面的钻井地质剖面,划分油气层、煤层,确定油气储集特征、煤质等参数。
另外测井也可连续地观测井眼状态(井斜、井径)、地层产状等有关参数、检查套管质量、固井质量,为钻探、油气开发等工程服务。
测井是通过观测钻孔内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特征,来研究钻孔周围介质的性质和分布状态,从而解决各种地质、工程和有关科学技术问题。
测井是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是将电磁学、声学、核物理学、热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用于油气井或其他矿井的勘探中,依靠测量仪器获取的大量地层信息进行资源评价。
测井方法分类: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成像测井;工程测井;生产测井等。
通从过各种方法确定储层参数计算,岩性识别。
2.处理过程:(1)熟悉认知测井原始曲线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曲线采用不同的判别方法,进而划分地层界面,划分渗透性地层,进而进行相关处理与解释。
(2)判断渗透性地层、并确定渗透层的厚度分析实验用图3可以发现用自然点位、微测向、声波时差等发现自然电位、井径、自然伽马曲线于某些取值处曲线差异很大,如下三处所示:由上图判断渗透性地层,相关量为阿尔奇公式:mt wnwφR a b R S =在完全含水地层上R t =R o ,S w =1,于是aφR R mt w = (b 设为1),在油气地层上R t >R o ,S w <<1,由此引人视地层水电阻率R wa :a R mtwa Φ*=R 取m=2, a=1 注:水层: R wa =R w 油层: R wa >>R w(4)确定地层孔隙度于第一层DEN=2.5,CNL=15;第二层DEN=2.4,CNL=16;第三层DEN=2.4,CNL=15。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1.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来巩固我们所学的测井理论知识。
3.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C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
5.利用所学过的地质软件完成数据处理。
6.对得出的结果分析研究。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处理的单井资料来自于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的实际资料,地质环境属于侏罗系延安组地层。
此井在这里命名为榆林某井,这次的任务是1630m到1690m层段的分析。
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实际裸眼井测井曲线,能读出对应深度的测井曲线值。
岩性识别,应用测井解释原理,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曲线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物性评价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出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变化。
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是含油层还是含水层。
通过《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如何利用测井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石油工业作业。
特别对于我们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的应用测井技术,更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作业效率,指导我们工作的方向,而为后续作业打好坚实基础。
下面,我就如何简单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岩性划分、物性评价和含油气性评价相关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
1.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由太古界,中下元古界变质岩、结晶岩组成,盆地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拗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近海平面、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五个主要发展演化阶段。
经过这五个发展阶段,盆地形成一个多结构体系、多旋回演化、多沉积类型的大型沉积盆地,并形成多套含油气组合,目前发现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四套含油气层。
延安组属侏罗系地层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煤层较为发育。
延安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延1~延10等10个层组。
地球物理课程设计报告样本综述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专业地质学班级姓名学号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对某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划分与评价、储层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
获得常规测井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某油田裸眼井和套管井实际测井资料。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三、基本原理:(一)岩性划分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
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
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1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
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
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
主要岩石测井特征例如对淡水泥浆井,地层剖面由砂岩、粉砂岩、煤层和泥岩四种岩石组成。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1. 引言地球物理测井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涉及到地球物理学、地层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可以为石油勘探提供关键的地下信息,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油气层的储集和分布情况。
本文将设计一个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旨在讲解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井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解释方法;•掌握地球物理测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3. 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地球物理测井概述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定义、发展历史、分类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地球物理测井的相关背景知识。
3.2 地球物理测井仪器和工具介绍地球物理测井仪器和工具的组成、功能和测量原理,同时讲解地球物理测井中常用的工具和测量方法。
3.3 测井数据处理和解释讲解如何获取、处理和解释测井数据,包括测井曲线的理解和分析、数据质量控制、图像处理等方面。
3.4 地球物理测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介绍地球物理测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储层描述、油气储量估算、探井和井间比较等。
4.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讲授采用讲授的方式,全面深入地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适当引入相关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4.2 实验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井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地球物理测井的理解。
4.3 互动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物理测井的知识。
5.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课堂测试采用课堂测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地球物理测井原理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5.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具体分析实验结果,并对数据和曲线进行处理和解释。
地球物理测井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上机实验报告书学院:能源学院班级:10061023班姓名:祝方宸学号:1006092326一、实验的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上机实验,使学生对测井解释软件Ciflog有初步理解和认识,掌握测井资料综合处理与解释的一般流程,了解利用测井解释软件进行测井资料处理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实际测井资料的处理,使学生对测井的基本方法、原理以及解释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A.ciflog1.ciflog介绍CIFLog是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首先确立研发的十大关键装备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大型软件装备。
CIFLog创出多项世界第一:首个基于Java-NetBeans前沿计算机技术建立的三代测井处理解释系统;首个可同时在Windows、Linux和Unix三大操作系统下高效运行的大型测井软件;首个系统提供火山岩、碳酸盐岩、低阻碎屑岩和水淹层等复杂储层评价方法,并将全系列裸眼测井评价与套后测井评价集成为一体的软件。
该软件能提供包括元素俘获能谱在内的所有高端测井资料的处理,对全部国产高端成像测井装备处理解释提供支持。
项目组遵循“边开发、边应用”原则,CIFLog先后在大庆、辽河等国内主力油田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安装1100多套,形成了年处理上万井次的规模。
据CIFLog开发项目组组长、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测井所所长李宁介绍,测井回答的基本问题就是储层在哪、储层中是油还是水、是否工业油流。
此前,从第一代只能在工作机上运行的测井软件,到第二代可以在微机上运行的测井软件,相关高端产品一直被斯伦贝谢、哈里波顿、阿特拉斯等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
中石油上世纪90年代开发出第一代测井软件,并在其13家油田公司及中石化、中海油得到成功应用。
而此次推出的CIFLog,是直接从第一代跨越到第三代。
2. ciflog使用方法CIFLog平台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数据操作部分: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 导入和导出 、数据拷贝、数据管理 为下一步的资料解释与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方法原理》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姓名:年月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 运用所学测井知识对某油田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手工)定性和(计算机)定量分析。
2.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识别。
3.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划分,用声波速度、密度及中子曲线进行储层物性评价。
4. 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储层电阻率值。
并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5. 上述岩性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定量分析程序要求学生用所学C语言独立编写。
三、基本原理“四性”关系及其研究方法:1.岩性评价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
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
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a.定性分析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要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
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
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在应用表中总结的特征时不能等量齐观,而应针对某一具体岩性找到有别于其他岩性的一两种特征。
表1 主要岩石的测井特征在对淡水泥浆井,地层剖面由砂岩、粉砂岩、煤层和泥岩四种岩石组成。
如果测井资料有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密度和电阻率曲线,则可按下列步骤区分它们:(1)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区分开: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微电极有正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2)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微电极测井曲线区分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异常幅度大于粉砂岩的曲线异常幅度,在微电极测井曲线砂岩异常幅度差大于粉砂岩异常幅度差。
(3)利用电阻率和密度曲线可区分泥岩和煤层,煤层为高阻,泥岩为低阻;泥岩密度测井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看则很低。
b .定量计算储集层的岩性评价的定量解释主要是指确定储集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还可以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
在定量计算方面主要是计算泥质含量和粘土含量。
泥质含量是指岩石中颗粒很细的细粉砂(小于0.1mm)与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sh 表示;当需要把泥质区分为细粉砂和湿粘土时,则要计算岩石的粘土含量,它表示岩石中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clay 表示。
本次课程设计中用的是:自然伽马确定泥质含量 除钾盐层外,沉积岩放射性的强弱与岩石中含泥质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
岩石含泥质越多,自然放射性就越强。
一般常用的经验方程如下:V sh =2GCUR •△GR- 12GCUR- 1△GR = GR - GR minGR max - GR min式中Vsh 为地层泥质含量;△GR 为自然伽马相对值;GR 为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R min 为目的层段自然伽马测井读数最小值,即纯砂岩层段的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R max 为目的层段自然伽马测井读数最大值,即纯泥岩层段的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CUR 为经验系数,与底层的地质时代有关,可按地层时代在较广泛的地区由岩心分析资料求得。
通常,对第三纪地层GCUR =3.7,老地层GCUR =2.0。
2.物性评价物性是指是指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
一般常用孔隙度测井曲线来判断物性,包括声波时差AC 、密度测井DEN ,中子测井CNL 等。
储层物性反映的是储层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油区的丰度和储量。
应用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储层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孔渗关系等进行储层的评价分类。
测井计算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甚至颗粒分选系数等,显然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泥质含量低、粒度大而均匀则储层物性好,相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泥质含量高、粒度细或颗粒不均匀则储层物性差。
A. 孔隙度孔隙度是反映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储量、产能计算及测井解释不可缺少的参数之一。
目前,用测井资料求取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油气储量计算和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需要。
本次课程设计用的是:声波时差测井定量计算孔隙度 含水纯地层:Φ=Φs=tma△-tf △tma△-t △含泥Φ=Φs-SHtma△-tf △tma△-tsh △B. 渗透率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储层性质和生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受岩石颗粒粗细、孔隙弯曲度、孔喉半径、流体性质、粘土分布形式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测井响应与渗透率关系非常复杂,各影响因素之间尚无精确的理论关系,所以只能估计渗透率。
本次课程设计估计渗透率的公式:PERM=0.6021*e (21.88*POR)3.含油气性评价含油性是指还油的多少,其研究主要根据已有的岩心资料、试油资料、测井资料。
储集层的含油性是指岩层孔隙中是否含油气以及油气含量大小。
地质上对岩心含油级别的描述分为饱含油、含油、微含油、油斑及油迹,其含油性依次降低。
应用测井资料可对储集层的含油性作定性判断,更多的是通过定量计算饱和度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通常计算的饱和度参数有:地层含水饱和度S w ,束缚水饱和度S wb ,可动水饱和度S wm ;含油气饱和度Sh 或含油饱和度S o ,含气饱和度S g ,残余油饱和度S or ,可动油饱和度S om 以及冲洗带可动油体积V om =φS om 和残余油体积V or =φS or 。
应用这些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本次课程设计运用阿尔奇公式来计算地层的含水饱和度以判断含油气情况。
1000()(1)t w n w m n n mW w t R R abR a b bF I S R R S S R φφ======-,其中Sw 为含水饱和度;a 为与岩性有关的比例系数,一般为0.6~1.5;m 为岩石胶结指数,常取2左右;b 为与岩性有关的常数,常取1;n 为饱和度指数,常取2;Rw 为地层水电阻率;Rt 为地层含油时的电阻率;Φ为岩石孔隙度。
虽然阿尔奇公式本来是对具有粒间孔隙的纯地层得出的,但实际上,它们可用于绝大多数常见储集层。
在目前常用的测井解释关系式中,只有阿尔奇公式最具有综合性质,它是连接孔隙度测井和电阻率测井两大类测井方法的桥梁,因而成为测井资料综合定量解释的最基本解释关系式。
4.电性评价电性是指一切测井响应特征,测井曲线的质量和来源地可靠度成为首要条件。
通过研究分析关键井的测井响应曲线,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录井资料、试油资料等,建立关键井的“四性”关系,从而就未取心的井开展电性,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研究。
四、实例分析本次课程设计是利用赵老师的测井资料,利用CARB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图件,对该井的储集层进行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含油饱和性评价。
本课程设计对1250m到1320m段进行分析评价。
成果图如下:(见下页)1.岩性评价a.定性划分岩性①1252.65m-1255.10m井段:SP曲线偏离泥岩基线出现负异常,GR值为低值,微电极RNL﹥RMN,用微电极划分薄层,故这一井段为薄层渗透性岩层。
②1272.65m-1283.95m井段:SP曲线偏离泥岩基线出现明显负异常,GR值为低值,微电极RNL﹥RMN,可运用SP曲线半幅值法划分岩性剖面,也可根据微电极分离处确定界限位置。
③1290.95m-1312.35m井段:SP曲线偏离泥岩基线出现明显负异常,GR值为低值,微电极RNL﹥RMN,可运用SP曲线半幅值法划分岩性剖面,也可根据微电极分离处确定界限位置。
b.定量计算泥质含量经验方程如下:V sh =2GCUR •△GR- 12GCUR- 1△GR = GR - GR minGR max - GR min① 1252.65m-1255.10m 井段:GR=2.213,代入上式,得出Vsh=0.17117 ② 1272.65m-1283.95m 井段:GR=1.466,代入上式,得出Vsh=0.058346 ③ 1290.95m-1312.35m 井段:GR=1.359,代入上式,得出Vsh=0.0443982.物性评价a.定性评价孔隙度测井系列曲线主要有:声波时差测井,密度和中子测井。
从声波时差曲线中可以看出:上述划分的砂岩段中的曲线幅度较为稳定,泥岩井段严重坍塌,出现“周波跳跃”现象。
对于渗透率,一般认为孔隙度大的井段渗透率也相应较好。
b.定量计算对储集层的物性评价是通过对相应砂岩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本课程设计运用的公式:ma sh mash f ma f mat t t t V t t t t φ∆-∆∆-∆=-∙∆-∆∆-∆,K=0.6021*e (21.88*Φ)①1252.65m-1255.10m 井段:△t=240.948,代入公式得,Φ=0.180083,K=30.96549 ②1272.65m-1283.95m 井段:△t=236.378,代入公式得,Φ=0.17226,K=26.09449 ③1290.95m-1312.35m 井段:△t=240.948,代入公式得,Φ=0.173777,K=26.975143.含油气性评价含油气评价主要是根据已给数据的电阻率曲线形态及相关数据分析其含油性好坏,计算含油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
a.定性评价从所绘曲线定性评价各个目的层段含油气性时,主要是观察电阻率曲线形态,一般电阻率越大含油性越好。
b.定量计算计算含油饱和度主要是利用阿尔奇公式:1()w nw mtabRSRφ=、So = 1- S w①1252.65m-1255.10m井段:Rt=22.479,代入公式得,So=0.476213,但由于该层段为薄层,测得的电阻率受围岩影响较大,故该数据不准确。
②1272.65m-1283.95m井段:Rt=15.057,代入公式得,So=0.330947③1290.95m-1312.35m井段:Rt=18.148,代入公式得,So=0.395902四、结果分析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到:该井段储集层主要为砂岩层;其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集层;含油饱和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