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品质评价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精选推荐

实验报告——精选推荐

实验报告项目小结:为了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所学的常用的食品感官品质评价方法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使我们组成员对所学实验能熟练掌握。

以下是我们所作实验的实验结果:两种啤酒风味比较的感官检验报告项目小节:为了对趵突泉和燕京这两种啤酒进行比较,选出风味更好的一种,分别对两种啤酒进行评价,由七位品评员进行品尝,然后选出风味较好的一种,结论是趵突泉的风味更好一些。

目的:比较两种啤酒那种风味更好。

实验设计情况:由七名品评员进行评价。

感官检验方法:由七名品评员进行啤酒风味检验。

实验条件:啤酒再实验前进行购买,实验样品除啤酒外,其他一切都相同,品评在实验室进行,样品被用三位随机号码编号,用一次性纸杯进行盛放。

两种样品同时呈送给品评员,样品排列顺序及呈送顺序随机均衡。

统计方法:方向性差异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这两种啤酒之间存在差异。

最后结论:从实验结果看,趵突泉啤酒的风味更好一些。

味觉敏感度的感官检验报告项目小节:为确定蔗糖溶液的阈值范围,运用连续检验和成对比较实验进行检验,配置五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由品评员进行选择,选出能够感觉到的蔗糖溶液甜味最低的量,结论是在第一轮试验中,大部分选择了浓度为0.03的蔗糖溶液。

在第二轮实验中大部分选择了浓度为0.025的蔗糖溶液。

目的:味觉敏感度的测试,测出蔗糖溶液的阈值范围。

试验方法;实验总体设计情况,实验由13位品评员进行品评。

感官检验方法:由13位品评员对样品进行品尝,并选出能感觉到蔗糖溶液甜味的最小值。

实验条件:五种浓度的样品现场配置,样品进行随机编号,用一次性纸杯进行盛放,5种样品同时呈送给品评人员,样品顺序及呈送顺序均随机。

统计方法:连续检验和成对比较试验。

结果;大部分选择的是0.025的浓度为它的阈值。

2、实验项目:两种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甜度比较的感官检验报告。

项目小结:为了节约成本,对两个浓度的蔗糖溶液甜度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由12位未受过培训的品评人员进行品评,其中正确的回答有10个,不正确的有2个。

果汁感官评定实验报告(3篇)

果汁感官评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感官评定方法,对市售几种常见果汁的品质进行评价,了解消费者对不同果汁的感官偏好,以及果汁的品质特征对其感官评价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市售苹果汁、橙汁、葡萄汁、芒果汁各100ml。

2. 实验设备:透明玻璃杯、一次性纸杯、温度计、秒表、评分表。

3. 实验试剂:无。

三、实验方法1. 感官评定方法:采用三点检验法、九点检验法、定向成对检验法。

2. 三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分别品尝四个样品,判断每个样品是哪一种果汁。

3. 九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对每个样品的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1-9分,1分为最差,9分为最佳。

4. 定向成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两两配对,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分别品尝两杯样品,判断哪一杯样品更优。

四、实验步骤1. 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2. 邀请10名评价员进行感官评定,每位评价员先进行三点检验,然后进行九点检验,最后进行定向成对检验。

3. 收集每位评价员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三点检验结果:在三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识别率较高,其中苹果汁识别率最高,橙汁识别率最低。

2. 九点检验结果:在九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方面进行了评分。

结果显示,苹果汁在色泽、香气、口感持久性方面得分较高,橙汁在甜度、酸度方面得分较高。

3. 定向成对检验结果:在定向成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偏好程度较高。

其中,苹果汁和橙汁的偏好程度较高,葡萄汁和芒果汁的偏好程度较低。

六、结论1. 消费者对果汁的感官评价受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因素的影响。

2. 苹果汁在色泽、香气、口感持久性方面具有优势,橙汁在甜度、酸度方面具有优势。

食品品质分析实验报告

食品品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品质分析,评估其营养成分、安全性、卫生状况以及感官特性等,从而为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食品样品: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蔬菜、水果等。

- 标准试剂:酸碱指示剂、重金属检测剂、微生物检测剂等。

- 水分测定器、近红外光谱仪、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pH计、电子天平等。

2. 实验设备:- 磁共振成像仪(MRI)、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近红外光谱仪(NIR)、高光谱成像系统(HSI)等。

三、实验方法1. 水分含量测定:- 使用水分测定器对样品进行直接测定。

-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快速无损检测,建立水分含量模型。

2. 营养成分分析:- 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样品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

-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分析样品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成分。

3. 重金属含量检测:- 使用pH计检测样品的酸碱度。

- 使用重金属检测剂检测样品中的铅、汞等重金属含量。

4. 微生物检测:- 使用微生物培养方法检测样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数量。

- 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中的特定病原微生物。

5. 感官评价:- 组织感官评价小组对样品的外观、口感、香气等进行评价。

- 使用评分系统对样品进行量化评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分含量:- 通过水分测定器和近红外光谱仪检测,发现样品的水分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2. 营养成分:- 核磁共振波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3. 重金属含量:- pH计检测显示,样品的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 重金属检测剂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的铅、汞等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4. 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培养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数量符合国家标准。

-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未检测到特定病原微生物。

面包的品质鉴定实验报告

面包的品质鉴定实验报告

面包的品质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预期学习成果)1.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面包的制作原理;加深理解烘烤制品制备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和所需仪器设备;2.掌握面包的制作工艺、操作要点和品质鉴定方法;了解影响面包加工的技术因素,从工艺角度认识改善面包品质的基本思路;3.提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实验研究报告撰写能力;4.加深理解实验研究中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原理面粉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等成分组成的。

在面包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能吸水膨胀形成面筋质。

这种面筋质能随面团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膨胀而膨胀,并能阻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溢出,提高面团的保气能力,它是面包制品具有膨胀、松软特点的重要条件。

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淀粉中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供给酵母发酵所需要的能量。

面团中淀粉的转化作用,对酵母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酵母是一种生物膨胀剂,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

酵母对面包的发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要注意使用量。

如果用量过多,面团中产气量增多,面团内的气孔壁迅速变薄,短时间内面团持气性很好,但时间延长后,面团很快成熟过度,持气性变劣。

因此,酵母的用量要根据面筋品质和制品需要而定。

一般情况,鲜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3%-4%,干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1.5%-2%。

水是面包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主要作用有:水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吸水,形成面筋网络;水可以使面粉中的淀粉受热吸水而糊化;水可以促进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分解,帮助酵母生长繁殖。

盐可以增加面团中面筋质的密度,增强弹性,提高面筋的筋力,如果面团中缺少盐,醒发后面团会有下塌现象。

乳制品品尝实验报告(3篇)

乳制品品尝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乳制品作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其品种繁多,口感各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乳制品的品质和口感特点,本实验通过对不同乳制品的品尝,对各类乳制品进行感官评价,以期提高对乳制品的鉴赏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乳制品品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不同乳制品的口感、风味和品质特点。

3. 分析乳制品品质与口感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牛奶:纯牛奶、调制牛奶、酸奶、奶酪等。

2. 品尝器具:品尝杯、品尝勺、记录纸等。

3. 评价标准:口感、风味、品质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各种乳制品按照顺序摆放整齐,确保品尝时的感官不受干扰。

2. 品尝顺序:按照纯牛奶、调制牛奶、酸奶、奶酪的顺序进行品尝。

3. 品尝方法:a. 视觉:观察乳制品的颜色、质地、气泡等外观特征。

b. 嗅觉:轻轻摇晃杯子,闻取乳制品的气味。

c. 味觉:品尝乳制品的口感、酸度、甜度等。

d. 触觉:感受乳制品的质地、温度等。

4. 评价标准:a. 口感:乳制品的质地、口感、口感持久度等。

b. 风味:乳制品的香气、味道、口感层次等。

c. 品质:乳制品的新鲜度、营养价值、口感稳定性等。

五、实验过程1. 纯牛奶:观察其颜色为白色,质地细腻,无气泡。

品尝时口感顺滑,无异味,口感持久。

综合评价:口感、风味、品质均较好。

2. 调制牛奶:观察其颜色较纯牛奶略深,质地较纯牛奶略稠。

品尝时口感较纯牛奶略浓,酸度适中,口感持久。

综合评价:口感、风味、品质较好。

3. 酸奶:观察其颜色为淡黄色,质地较稠,有气泡。

品尝时口感酸爽,口感持久。

综合评价:口感、风味、品质较好。

4. 奶酪:观察其颜色为乳白色,质地较硬。

品尝时口感香浓,口感持久。

综合评价:口感、风味、品质较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口感:各类乳制品的口感各具特色,如纯牛奶口感顺滑,酸奶口感酸爽,奶酪口感香浓。

2. 风味:各类乳制品的风味丰富多样,如纯牛奶口感纯正,酸奶口感酸爽,奶酪口感香浓。

健康食品实验报告总结(3篇)

健康食品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健康食品因其低脂、低糖、高纤维等特点,成为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几种健康食品的营养成分、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为健康食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健康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评估健康食品的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

3. 探讨健康食品在市场上的发展前景。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低脂牛奶、全麦面包、水果沙拉、植物蛋白棒等健康食品。

2. 实验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健康食品的包装、标签、外观等,了解其营养成分和制作工艺。

(2)品尝法:邀请消费者品尝不同健康食品,评估其口感和风味。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购买意愿和满意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营养成分分析:(1)低脂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营养,降低血脂。

(2)全麦面包: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3)水果沙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4)植物蛋白棒: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等,有助于补充蛋白质、降低胆固醇。

2. 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1)低脂牛奶:口感醇厚,消费者普遍接受度高。

(2)全麦面包:口感略硬,部分消费者表示口感较差。

(3)水果沙拉:口感清爽,消费者普遍喜爱。

(4)植物蛋白棒:口感细腻,消费者普遍接受度高。

3. 问卷调查结果:(1)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度较高,普遍认为健康食品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2)消费者购买健康食品的主要原因是追求健康、预防疾病。

(3)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其口感和营养价值符合预期。

五、实验结论1. 健康食品在营养成分、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方面均表现良好,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较高,为健康食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市售火腿肠的品质分析实验报告

市售火腿肠的品质分析实验报告

市售火腿肠的品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对市售火腿肠进行品质分析,以评估其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为消费者选择合适的火腿肠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火腿肠是一种加工肉制品,由猪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调味品等原料制成。

本实验通过对市售火腿肠进行外观检查、质构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微生物检测,对火腿肠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估。

三、实验步骤1.外观检查:对市售火腿肠的形状、颜色、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描述。

2.质构分析:使用质构分析仪器对火腿肠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进行测试。

3.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火腿肠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盐分含量。

4.微生物检测:采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对火腿肠进行微生物检测。

四、实验结果1.外观检查:火腿肠的形状应规整,颜色均匀,无明显异味。

2.质构分析:火腿肠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应适中,不宜过软或过硬。

3.化学成分分析:市售火腿肠的蛋白质含量应在12%至20%之间,脂肪含量应在8%至20%之间,水分含量应在40%至50%之间,盐分含量应控制在2%至5%之间。

4.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应为阴性。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市售火腿肠的品质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市售火腿肠的外观形状和颜色大多符合标准要求,但对异味的判别还需进一步改进。

2.质构分析结果显示,火腿肠的质地需要适中,过软或过硬的火腿肠不符合消费者的口感需求。

3.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市售火腿肠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盐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但需要注意过高的脂肪和盐分含量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市售火腿肠的菌落总数符合标准要求,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检测结果阴性,说明火腿肠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良好的卫生控制。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市售火腿肠的品质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市售火腿肠的外观形状和颜色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2.火腿肠的质地需要适中,过软或过硬的火腿肠不符合消费者的口感需求。

食物鉴定实验报告

食物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通过感官、化学和物理方法鉴定食物品质的技能。

3. 提高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食物鉴定是指对食物的品质、成分、安全性等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过程。

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感官鉴定、化学鉴定和物理鉴定。

感官鉴定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器官对食物的外观、气味、口感、质地等进行评价;化学鉴定是利用化学试剂对食物中的成分进行检测;物理鉴定是利用物理方法对食物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粮食等。

2. 实验仪器:电子秤、温度计、显微镜、酸度计、电导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感官鉴定(1)外观鉴定:观察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新鲜程度等。

(2)气味鉴定:嗅闻食物的气味,判断是否正常。

(3)口感鉴定:品尝食物的口感,判断是否适宜。

2. 化学鉴定(1)酸碱度测定:使用酸度计测定食物的pH值,判断食物的酸碱度。

(2)蛋白质含量测定: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3)脂肪含量测定:使用索氏抽提法测定食物中的脂肪含量。

3. 物理鉴定(1)水分含量测定:使用烘干法测定食物中的水分含量。

(2)电导率测定:使用电导率仪测定食物的电导率,判断食物的新鲜程度。

(3)熔点测定:使用熔点仪测定食物的熔点,判断食物的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官鉴定结果通过对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粮食等食物的外观、气味、口感、质地等进行观察和品尝,发现食物的外观、气味、口感、质地等均符合正常范围。

2. 化学鉴定结果(1)酸碱度测定:大部分食物的pH值在5.0-7.0之间,符合正常范围。

(2)蛋白质含量测定: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等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符合正常范围。

(3)脂肪含量测定: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等食物的脂肪含量较高,符合正常范围。

3. 物理鉴定结果(1)水分含量测定: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水分含量较高,符合正常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品质评价
—火腿肠质地评价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的质地进行感官评价,用TA.XT Plus 物性测试仪测定进行猪肉香肠的质地测定。

通过实验了解感官检验方法—评分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食品评分检验的方法和质地的仪器测定方法、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学习食品物性测定仪器选择的方法。

二、样品及器具
1. 样品: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A、B、C、D。

2. 器具:一次性水杯,品评托盘、叉子、笔、抽纸、标签。

3. 仪器:物性测试仪(TA.XT Plus 质构仪)。

三、方法步骤
(一)仪器测定
用物性仪的P/100探头测定进行四种猪肉香肠质地分析(TPA测定);用A/WEG 探头测定四种猪肉香肠的硬度。

(二)感官评定
1. 评价组长按评分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猪肉香肠的“评分检验问卷” ;2四种猪肉香肠
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
3. 评价员在熟悉香肠产品的评价品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独立品评,主要评价
香肠的硬度、咀嚼性两个品质特性,并填写问卷表;
(三)数据处理
(1)对本组(21—30 号)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

(3)根据统计感官评价结果数据及仪器分析结果数据,分别进行主、客观质地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注:进行相关分析时,将感官分析数据按大小进行排序,否则不利于相关性的分析)。

四、实验结果报告
1. 检验目的:利用评分检验法对四种不同配方的猪肉香肠进行感官分析,并分析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的相关性。

2. 样品情况:四个不同配方制作的四种猪肉香肠。

3. 评价员数:每组10 名,共4 组。

4. 检验结果:第三组的结果如下表。

表1硬度评分检验数据表
表2咀嚼性评分检验数据表
表3硬度实验数据统计
表4咀嚼性实验数据统计
5对结果进行统计解释:
(1)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样品硬度之间的差异(见表 5)
表5样品硬度方差分析表
结果分析:评价员之间差异显著;四种样品硬度之间差异也显著
当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样之间有显著差异时,为了检验那几个试样之间有显著差 异,采用重范围实验法,即
求试样平均分:
A B C D
3.7
4.7 3.8
5.2 按大小顺序排列:
1位 2 位 3 位
4 位
D
B
C
A
5.2 4 .7 3.8
3.7
求试样平均分的标准误差:dE= ,VE/ n =「1.215 /10 =0.349
查斯图登斯化范围表,求斯图登斯化范围 rp, 计算显著差异最小范围R )=rp x 标准误差dE 。

(见表6 )
表6斯图登斯化范围表
4
1 位-3 位=5.2-3.8=1.4> 1.2
2 (R 3) 1 位-2 位=5.2-4.7=0.5v 1.01 (R 2)
即1位(D )与4位(A )和3位(C )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与2位(B )之间
没有显著性差异。

2 位-4 位=4 73.7=1 V 1.35 (R4)
2 位-
3 位=4.7-3.8=0.9< 1.22 (R3)
即2位(B)与3、4位(C A)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3 位-
4 位=3.8-3.7=0.1V 1.3
5 (R4)
即3位(C)与4位(A)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故对显著水平a =0.05,产品A、B、C之间没有显著差异,A和D C和D之间有显著差异。

(2)主、客观质地(硬度)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见表7、图1)
表7猪肉香肠硬度感官检验值与仪器测定值(TPA对照
香肠硬度感官检验值与仪器测定值的关系
图1仪器测定值(TPA)X
因而仪器测定值(TPA)不能代表感官检验值,二者的相关性较差。

表8猪肉香肠硬度感官检验值与仪器测定值(单刀)对照
因而仪器测定值(单刀)不能代表感官检验值,二者的相关性较差。

(3)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样品咀嚼性之间的差异(见表 9) 表9样品咀嚼性方差分析表
结果分析:10名评价员之间差异显著;四种样品咀嚼性之间差异也显著。

当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样之间有显著差异时,为了检验那几个试样之间有显著差 异,米用重范围实验法,即
求试样平均分: A B
C
D
15.3 14
12.9
15.3
按大小顺序排列:
1位 2 位 3 位
A 和D
B
C
15.3
14
12.9
求试样平均分的标准误差: dE= JVE/n =J 10 .94 / 10 =1.05
查斯图登斯化范围表,求斯图登斯化范围 rp,计算显著差异最小范围 R p =rp x 标准误差dE 。

(见表10)
香肠感官检验值与仪器测定的关系
Y 值 验 检 官 感
图2仪器测定值(单刀)
X
表10斯图登斯化范围表
1 位-3 位=15.3-12.9=2.4v 3.68 ( R 3) 1 位-
2 位=15.3-14=3.7〉3.05 ( R 2)
即1位(A 和D )与2位(B )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与3位(C )之间没有显 著性差异。

2 位-
3 位=14-12.9=1.1v 3.68 ( R 3) 即2位(B )与3位(C )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故对显著水平a =0.05,产品A 合D 与B 之间有显著差异。

B 和C 之间无显 著差异。

(4)主、客观质地(咀嚼性)评价结果的相关性(见表 11)
表11猪肉香肠咀嚼性感官检验值与仪器测定值对照
从图3可以看出,感官检验结果与仪器测定值有很大的差异,但二者各有优
劣,因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食品品质评价
香肠咀嚼性感官检验与仪器测定的关系
图3仪器测定值
X Y
值验检官感
(5)统计(见表12)
表12各样品得到好评的票数
6. 检验负责人:王婷
7. 检验日期和时间:2010年10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