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实验报告 感官科学

合集下载

大麦感官检验实验报告

大麦感官检验实验报告

大麦感官检验实验报告引言感官检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食品质量的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感官评价的方法对大麦进行检验,以评估其外观、味道和口感特征。

通过感官检验结果,为大麦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 大麦样品- 纯净水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大麦样品清洗干净去除杂质。

2. 煮熟大麦- 在一锅水中加入适量的纯净水,将大麦放入煮沸的水中。

- 以100摄氏度煮沸大麦,然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 分配样品- 将煮熟的大麦均匀分配到每个评委的容器中。

4. 开始感官评价- 请评委依次观察、闻取、品尝大麦样品。

- 打分标准:外观(颜色、大小、形状)、味道(咸甜、口感)、口感(软硬、粘滑)。

实验结果外观评价大麦样品的外观特征如下表所示:样品编号颜色大小(cm)形状-1 黄色0.5 大圆形2 黄色0.3 大圆形3 白色0.4 小圆形4 黄色0.3 小圆形5 黄色0.6 大圆形味道评价大麦样品的味道特征如下表所示:样品编号咸甜味酸甜味苦甜味甘甜味-1 42 1 52 3 2 1 43 2 3 2 34 4 2 2 45 5 1 1 5口感评价大麦样品的口感特征如下表所示:样品编号软硬口感粘滑口感-1 4 22 3 13 3 44 4 35 5 2讨论与总结本次大麦感官检验实验中,评委对大麦的外观、味道和口感进行了评估。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大麦样品的外观以黄色为主,形状以圆形为主。

在味道方面,大麦样品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咸甜味和甘甜味。

在口感方面,大麦样品的硬度和粘滑口感各有差异。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大麦样品的外观、味道和口感特征。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大麦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进一步进行更多的感官评价或结合其他分析方法来全面评估大麦的品质。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样品数量和不同工艺处理的大麦样品,来更深入地研究大麦的感官特征和品质变化。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大麦,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感官实验报告 感官科学

感官实验报告 感官科学

感官描述词的评价实验目的1、培训评价员,使其能对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即能从强度和程度上对其进行说明或标明。

2、整理描绘词汇并评价产品实验原理感官描述分析是三大类感官评价方法之一,需要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方面参与,对食品的各项感觉因素(外观、气味、风味、口感、质地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区别和描述。

定性是描述产品的感官特性,如外观、气味、风味、口感、质地等。

定量是测定感官特性的强弱程度。

以数值表示每一描述词的强度,选择合适的描述词表达组分,充分理解被喜欢描述词的含义。

实验材料一次性纸杯以及主要食品名称及来源(见表1)样品名称来源可可脂含量样品1 好时(牛奶巧克力)好时食品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18%样品2 乐天(黑巧克力)乐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30%样品3 金帝(醇浓黑巧克力)中粮金帝食品(深圳)有限公司≥29%样品4 MM豆(牛奶巧克力豆)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样品5 德芙(香浓黑巧克力)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38%样品6 麦丽素(牛奶巧克力)江苏梁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样品7 怡口莲(巧克力味夹心太妃糖)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表1食品名称及来源测试对象主要是食工1001的学生主要信息见表2N 平均年龄标准差男 6 20.67 0.943女20 20.55 0.686合计26 20.58 0.758表2测试对象的分布情况实验准备将7种巧克力分成35份,同时准备35份饮料备用,巧克力太腻时漱口。

实验过程同学开始品尝样品,在对每个样品品尝时,用数字将感觉到的相关的食品描绘词汇的强度表现出来,并填写到表中的相应位置。

实验数据记录表3 实际所述及的次数棕褐色有光泽可可香甜味酸味细腻醇厚感滑润感苦样品1 26 26 26 26 3 26 26 26 19 样品2 25 26 23 26 7 26 26 26 23 样品3 26 26 25 26 7 26 26 26 20 样品4 9 26 18 26 6 25 23 24 13 样品5 26 26 26 26 8 26 26 26 23 样品6 26 26 24 26 4 22 25 23 10 样品7 26 22 18 26 1 20 24 23 4 合计164 178 160 182 36 171 176 174 112表4 实际所得强度棕褐色有光泽可可香甜味酸味细腻醇厚感滑润感苦样品1 87 63 88 101 4 94 90 89 34 样品2 113 97 56 78 12 90 95 88 60 样品3 96 79 59 90 10 83 71 84 39 样品4 22 78 33 106 7 46 45 51 16 样品5 119 88 91 71 11 105 108 104 71 样品6 78 82 49 103 5 36 45 40 10 样品7 42 44 28 106 1 43 60 50 5 合计557 531 404 655 50 497 514 506 235实验数据处理实际所述及的次数图实际所得的强度图巧克力词汇的评价:几何平均值法棕褐色有光泽可可香甜味酸味细腻醇厚感滑润感苦I 0.612 0.584 0.444 0.719 0.055 0.546 0,565 0.556 0.258F 0.901 0.978 0.879 1.000 0.198 0.940 0,967 0.956 0.615M 0.743 0.756 0.625 0.879 0.104 0.716 0.739 0.729 0.3983 2 7 1 9 645 8备注:F:描述词实际被述及的次数占该描述词所有可能被述及总次数(产品数×评价员数)的百分率I:实际给出的一个描述词的强度和占该描述词最大可能所得强度(强度标度最大值×产品数×评价员数)的百分率M=IF实验总结由实际所述及的图可看出基本所有的词汇都有使用,但是相比较可看出“酸味”一词使用次数相对较少。

科学感官小实验报告

科学感官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味觉是人体感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我们能够品尝到各种美味的食物。

然而,味觉的感知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味觉的敏感性以及不同因素对味觉感知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味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2. 探究不同因素对味觉感知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对感官科学的兴趣。

三、实验材料1. 实验组:A组(正常味觉)、B组(轻度味觉减退)、C组(重度味觉减退)2. 实验物品:纯净水、柠檬汁、醋、白糖、盐、辣椒粉、酒精、塑料杯、味蕾检测卡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组分为A、B、C三组,每组人数相同。

2. 分别向三组实验者发放味蕾检测卡,让他们自行检测自己的味觉状况。

3. 向每组实验者分别提供以下物品:纯净水、柠檬汁、醋、白糖、盐、辣椒粉、酒精,并让他们分别品尝。

4. 记录每组实验者对各种物品的味觉感知程度,包括酸、甜、苦、咸、辣等。

5.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不同因素对味觉感知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A:正常味觉组。

在品尝各种物品时,A组实验者能够准确地感知到酸、甜、苦、咸、辣等味道,且对各种味道的敏感度较高。

2. 实验组B:轻度味觉减退组。

在品尝各种物品时,B组实验者对酸、苦、辣等味道的感知能力较弱,但对甜、咸味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好。

3. 实验组C:重度味觉减退组。

在品尝各种物品时,C组实验者对酸、苦、辣、甜、咸等味道的感知能力均较弱,甚至无法感知到某些味道。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味觉的感知能力受到遗传、年龄、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不同的味道对味觉感知的影响不同,酸、苦、辣等味道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而甜、咸味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好。

3. 味觉的敏感性可以通过锻炼和训练得到提高。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探究味觉的奇妙之旅,让我们更加了解味觉的基本原理和感知过程。

同时,实验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感官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感官体验。

感官评价实验报告

感官评价实验报告

感官评价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感官评价实验,探究参与者对特定刺激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感官评价是一种客观的研究方法,可用于测量人们对某些刺激的感知和情感反应。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实验设计2.1 参与者招募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健康成年参与者,其中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25岁,没有已知的感官缺陷或神经系统疾病。

2.2 实验材料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视觉和听觉刺激,包括图像和声音。

2.3 实验步骤实验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对不同刺激的感官评价。

2.3.1 视觉刺激评价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图像,并根据他们对图像的感觉和情感进行评价。

每个图像的展示时间为5秒,参与者需要在图像消失后立即进行评价。

2.3.2 听觉刺激评价参与者被要求听一系列声音,并对声音的特点和情感进行评价。

每个声音的播放时间为10秒,参与者需要在声音停止后立即进行评价。

3. 实验结果3.1 视觉刺激评价结果参与者对每个图像的感官评价结果被记录下来,包括对图像的情感反应和感官体验。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大多数参与者对明亮的图像有积极的评价,而对暗淡的图像则有消极的评价。

同时,在图像中出现具有情感价值的物体时,参与者的情感反应更加明显。

3.2 听觉刺激评价结果参与者对每个声音的感官评价结果被记录下来,包括对声音的情感反应和感官体验。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参与者对高音调和悦耳的声音有积极的评价,而对低音调和刺耳的声音有消极的评价。

此外,声音的节奏和音量也对参与者的评价有显著影响。

4.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感官评价受到刺激的特征和情感价值的影响。

明亮的图像和悦耳的声音往往引发积极的情感反应,而暗淡的图像和刺耳的声音则引发消极的情感反应。

这与人们对于美感的普遍认知相一致。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参与者的个体差异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感官检验实验报告

感官检验实验报告

感官检验实验报告感官检验实验报告引言:感官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感官的刺激,我们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妙。

然而,每个人的感官能力却有所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感官的工作原理和个体间的差异,我们进行了一项感官检验实验。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涉及视觉、听觉和味觉感官。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多个测试项目,以全面评估被试者的感官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实验采用盲法设计,被试者在未知实验目的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实验结果:1. 视觉感官测试在视觉感官测试中,被试者需要辨别不同颜色的方块。

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者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各种颜色,但也有少数被试者在辨别红色和绿色方块时出现了困难。

这可能与个体的色盲或色弱有关。

2. 听觉感官测试听觉感官测试要求被试者辨别不同频率的音调。

结果显示,在高频和低频音调的辨别上,被试者的表现较为一致。

然而,在中频音调的辨别上,个体间的差异较大。

这可能与个体的听力敏感度和音调辨别能力有关。

3. 味觉感官测试味觉感官测试包括了苦、甜、酸、咸四种基本味觉的辨别。

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者对于苦味和咸味的辨别能力较强,而对于甜味和酸味的辨别能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这可能与个体的味蕾敏感度和味觉记忆有关。

讨论:通过本次感官检验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个体在感官敏感度和辨别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与个体的生理特征、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经验有关。

例如,色盲或色弱可能与个体的遗传因素相关,而听力敏感度可能受到噪音暴露的影响。

另外,个体对于味觉的辨别能力可能受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味觉记忆的影响。

结论:感官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每个人的感官能力都是独特的。

通过对感官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感官特点,并为个体提供更合适的感官体验。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感官差异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干预来提高感官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总结:感官检验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个体感官能力的窗口。

感官检验法实验报告

感官检验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感官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食品感官检验的操作技能。

3. 提高对食品品质的感官评价能力。

二、实验原理感官检验法是利用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外观、色泽、气味、滋味、质地等方面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直观等特点,是食品质量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品种、不同品质的茶叶、水果、蔬菜、肉类等食品样品。

2. 实验仪器:感官检验室、标准光源、温度计、嗅觉检验器、味觉检验器、触觉检验器等。

四、实验步骤1. 视觉检验(1)观察样品的外观、色泽、形态、大小、完整性等。

(2)将样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判断其品质。

(3)记录观察结果。

2. 嗅觉检验(1)取少量样品,轻轻摇晃,使香气充分释放。

(2)用鼻子轻轻嗅闻,注意香气、气味、异味等。

(3)将样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判断其品质。

(4)记录观察结果。

3. 味觉检验(1)取少量样品,用舌尖轻轻品尝,注意滋味、口感、酸碱度等。

(2)将样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判断其品质。

(3)记录观察结果。

4. 触觉检验(1)用手轻轻触摸样品,注意质地、弹性、硬度等。

(2)将样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判断其品质。

(3)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视觉检验:样品外观、色泽、形态、大小、完整性等方面与标准样品基本一致,符合标准要求。

2. 嗅觉检验:样品香气浓郁,无明显异味,符合标准要求。

3. 味觉检验:样品滋味纯正,口感适中,符合标准要求。

4. 触觉检验:样品质地细腻,弹性好,符合标准要求。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感官检验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食品品质评价方法。

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器官对食品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判断食品的品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感官检验时,要保持环境安静、光线充足,避免外界干扰。

2. 在进行嗅觉检验时,要避免浓烈气味的干扰,如烟、酒等。

感官观察实验报告

感官观察实验报告

When your destiny wants you to grow up, it will always arrange some people or things that make you uncomfortable to stimulate you.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感官观察实验报告通过感官观察实验,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感官观察实验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定向成对检验,确证消费者对两种产品之间的差别的认识和偏好。

通过三点检验,确证消费者从三种产品品尝出相同产品的能力。

通过九点检验,了解消费者对不同产品喜好程度。

【实验原理】1.定向成对检验概念:定向成对检验又称配对检验法。

此法以随机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断两个样品间是否存在某种差异及其差异力向(A口某些特征强度的顺序)的一种评价方法。

试验方法:把A、B两个样品同时呈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结果分析:查阅两点检验法差异检验表差异识别:判断两个样品间是否存在差异。

嗜好检验:即要求评定最喜欢哪个样品。

2.三点检验法概念:三点检验法是同时提供3个样品,其中2个是相同的,要求评价员区别出有差别的那个样品。

结果分析:统计有效评价的正解数,与三点检验法检验表相应的某显著性水平的数比较,若大于或等于表中的数,则说明在该显著性水平上,2个样品间有差异。

3.九点检验法概念:九点检验法是一种评分检验法,要求评价员把样品的品质特性以数字标度形式来品评的一种检验称为评分法。

在评分法中,所使用的数字标度为等距标度或比率标度。

它不同于其它方法的是所谓的绝对性判断,即根据评价员各自的鉴定标准进行判断。

它出现的粗糙评分现象可由增加评价员人数来克服。

本法可以同时鉴评一种或多种产品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的强度及其差异,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尤其用于鉴评新产品,评比评优等。

检验前,首先确定所使用的标度类型,使评价员对每一个评分点阶代表的意义有共同的认识。

感官检验的实验报告

感官检验的实验报告

感官检验的实验报告引言感官检验是一种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式来评估和检测产品质量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感官检验对不同品牌咖啡的香气、味道和口感进行评价,从而比较它们的质量差异。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品牌的咖啡作为实验材料:A品牌、B品牌和C品牌。

每种咖啡样品准备5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过程1. 将每杯咖啡样品分别倒入标有编号的杯子中,并随机排列。

2. 实验员按照编号依次嗅闻、品尝和评价每杯咖啡样品。

对于每个感官指标(香气、味道和口感),使用10分制进行评分。

10分表示非常好,1分表示非常差。

3. 记录每个样品的评分结果。

3. 统计分析对每个品牌的咖啡样品的香气、味道和口感评分进行均值计算,并绘制柱状图,以便比较不同品牌咖啡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品牌香气评分味道评分口感评分:: :: :: ::A品牌8 9 7B品牌7 6 8C品牌9 7 9根据上表可见,A品牌的咖啡在香气和味道方面都表现出色,而C品牌的咖啡在口感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B品牌的咖啡在三个指标上评分都处于中等水平。

结论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A品牌的咖啡在香气和味道方面表现出色,是我们最推荐的品牌。

2. C品牌的咖啡在口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喜欢口感浓郁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

3. B品牌的咖啡在这次实验中评分较低,可能不适合对咖啡有较高要求的人群。

总的来说,感官检验的实验结果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品牌咖啡的质量差异。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做出理性的选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消费者还是应该在购买咖啡前尽可能多地尝试和比较不同品牌,以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咖啡。

参考文献暂无致谢感谢实验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感谢参与本次实验的同学们提供的评价和支持。

(字数:5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官描述词的评价
实验目的
1、培训评价员,使其能对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即能从强度和程度上对其进行说明或标明。

2、整理描绘词汇并评价产品
实验原理
感官描述分析是三大类感官评价方法之一,需要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方面参与,对食品的各项感觉因素(外观、气味、风味、口感、质地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区别和描述。

定性是描述产品的感官特性,如外观、气味、风味、口感、质地等。

定量是测定感官特性的强弱程度。

以数值表示每一描述词的强度,选择合适的描述词表达组分,充分理解被喜欢描述词的含义。

实验材料
一次性纸杯以及主要食品名称及来源(见表1)
样品名称来源可可脂含量
样品1 好时(牛奶巧克力)好时食品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

≥18%
样品2 乐天(黑巧克力)乐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30%样品3 金帝(醇浓黑巧克力)中粮金帝食品(深圳)有限公司≥29%样品4 MM豆(牛奶巧克力豆)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
样品5 德芙(香浓黑巧克力)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38%样品6 麦丽素(牛奶巧克力)江苏梁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样品7 怡口莲(巧克力味夹心太
妃糖)
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
表1食品名称及来源
测试对象主要是食工1001的学生主要信息见表2
N 平均年龄标准差
男 6 20.67 0.943
女20 20.55 0.686
合计26 20.58 0.758
表2测试对象的分布情况
实验准备
将7种巧克力分成35份,同时准备35份饮料备用,巧克力太腻时漱口。

实验过程
同学开始品尝样品,在对每个样品品尝时,用数字将感觉到的相关的食品描绘词汇的强度表现出来,并填写到表中的相应位置。

实验数据记录
表3 实际所述及的次数
棕褐色有光

可可

甜味酸味细腻
醇厚

滑润


样品1 26 26 26 26 3 26 26 26 19 样品2 25 26 23 26 7 26 26 26 23 样品3 26 26 25 26 7 26 26 26 20 样品4 9 26 18 26 6 25 23 24 13 样品5 26 26 26 26 8 26 26 26 23 样品6 26 26 24 26 4 22 25 23 10 样品7 26 22 18 26 1 20 24 23 4 合计164 178 160 182 36 171 176 174 112
表4 实际所得强度
棕褐色有光

可可

甜味酸味细腻
醇厚

滑润


样品1 87 63 88 101 4 94 90 89 34 样品2 113 97 56 78 12 90 95 88 60 样品3 96 79 59 90 10 83 71 84 39 样品4 22 78 33 106 7 46 45 51 16 样品5 119 88 91 71 11 105 108 104 71 样品6 78 82 49 103 5 36 45 40 10 样品7 42 44 28 106 1 43 60 50 5 合计557 531 404 655 50 497 514 506 235
实验数据处理
实际所述及的次数图
实际所得的强度图
巧克力词汇的评价:几何平均值法
棕褐色有光

可可

甜味酸味细腻
醇厚

滑润


I 0.612 0.584 0.444 0.719 0.055 0.546 0,565 0.556 0.258
F 0.901 0.978 0.879 1.000 0.198 0.940 0,967 0.956 0.615
M 0.743 0.756 0.625 0.879 0.104 0.716 0.739 0.729 0.398
3 2 7 1 9 6
4
5 8
备注:F:描述词实际被述及的次数占该描述词所有可能被述及总次数(产品数×评价员数)的百分率
I:实际给出的一个描述词的强度和占该描述词最大可能所得强度(强度标度最大
值×产品数×评价员数)的百分率
M=I
F
实验总结
由实际所述及的图可看出基本所有的词汇都有使用,但是相比较可看出“酸味”一词使用次数相对较少。

同时通过实际所得的强度而言,“酸味”和“苦
味”强度较弱。

最终通过几何平均值法,得到9个描述词的M值大小排序,删去相对较低的描述词即“酸味”和“苦”。

综上所述,最后可获得巧克力的描述词即“棕褐色”、“有光泽”、“可可香”、“甜味”、“细腻”、“醇厚感”以及“滑润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