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二)》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生长: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是小儿裸体的重量。
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腹围: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人对某以部分或某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为注意力。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低体重: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消瘦: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矮身材:小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体重过重: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遗尿症:正常小儿自2~3岁起已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儿童保健:是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性防治医学。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儿科护理学(第四章)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三、婴儿期保健
4个月以内, 鼓励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应选配方奶粉。4个月后开始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 由一种到多种, 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添加辅助食品时应注意观察婴儿的食欲及消化功能, 防止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
(一)合理喂养
(1)卫生: 每日早晚应给婴儿部分擦洗。(2)衣着: 婴儿衣服应简单、宽松,以便于穿脱和四肢活动,且应少接缝,以避免摩擦皮肤。衣服不宜用纽扣,宜用带子代替,以免婴儿误食或误吸。(3)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婴儿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婴儿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6个月前每天睡15~20小时,1岁时每天睡15~16小时。睡觉时,通常侧卧是最安全和舒适的。侧卧时要注意两侧经常更换,以免面部或头部变形。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六、学龄期保健
做好智力开发与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展心理、生理卫生教育, 避免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的发生。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六、学龄期保健
学龄儿童不适应上学是此期的常见问题, 表现为焦虑、恐惧或拒绝上学。家长一定要查明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同时, 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 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生活。
(二)日常护理
第一节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三、婴儿期保健
婴儿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 为保证婴儿健康成长, 必须切实按照计划免疫程序, 为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 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同时, 要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及时纠正, 以预防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症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意外事故是婴儿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包括异物吸入、窒息、中毒、烧伤和烫伤、溺水、跌伤等, 应注意防护。
初级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小儿保健

初级护师-基础知识-儿科护理学-小儿保健[单选题]1.小儿开始协调注视物体的年龄为A.第3~4周B.第1个月C.第2个月D.第3个月E.第4~5个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江南博哥):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只有在15~20cm范围内视觉才最清晰,第2个月起可协调地注视物体,并可使头跟随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转动90°,有初步头眼协调。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感觉运动发育”知识点[单选题]2.小儿第二个生长高峰是A.出生~3岁B.2岁C.出生后前3个月D.6岁至青春期E.青春期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出生后以最初2年生长最快,尤其是头3个月,出现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第2年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又猛然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体重、身长)”知识点[单选题]3.2岁正常小儿平均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男婴出生体重为(3.33±0.3)kg,女婴为为(3.24±0.3)kg,第1个月可增长600~1000g;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13kg),2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每年稳步增长约2kg。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体重、身长)”知识点[单选题]4.小儿出生后身高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A.婴儿期B.青春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幼儿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身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2个生长高峰。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50cm,1岁时75cm,2岁时86~87cm。
掌握“基础知识-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知识点[单选题]5.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A.体重B.身长C.出牙早迟D.囟门闭合情况E.头围与胸围比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体重是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坐高反映头和脊柱的长度;胸围反映胸廓、肌肉和肺的发育程度。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疾病护理的学科,涵盖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保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对于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儿科护理学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儿童疾病的常规知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理特点、儿科护理技能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下面将介绍儿科护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定义生长发育是指人从胚胎开始到成年过程中,身体、器官和系统不断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规律性,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着生长发育的差异,因此,在儿童的护理过程中,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为儿童提供恰当的护理。
2.儿童生长发育里程碑儿童生长发育的里程碑是指各个年龄段中比较重要的体征及其发育关系。
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儿童的生长发育关键期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新生儿期:指出生后头两周的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吮吸、反射动作、传导感觉等。
(2)婴儿期:指从生后1个月到1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抬头、翻身、入睡及智力功能的发育等。
(3)幼儿期:指从1岁到3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行走、语言的发育等。
(4)学龄期:指从3岁到6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智力、人际交往、交通安全等。
(5)青春期:指12岁到18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性征、性别认同、情感及社会行为的发育等。
二、儿童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1)呼吸频率:儿童的呼吸频率比成人高。
(2)呼吸道狭窄:儿童的呼吸道比成人的呼吸道更狭窄,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呼吸肌肉发育不完全:儿童的胸郭比成人短小,呼吸肌肉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4)鼻和咽部的位置:儿童的鼻和咽部的位置较低,比成人容易吸入异物。
2.心血管系统(1)心率:儿童的心率比成人快,特别是新生儿的心率更快。
(2)心脏大小:儿童的心脏相对成人而言较小,因此,对于心脏疾病患者,需要准确掌握儿童的心脏位置和大小。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小儿保健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小儿保健[单选题]1.需要皮内注射的疫苗是A.卡介苗B.百白破混合疫苗C.乙肝疫苗D.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E.麻疹减毒活疫苗正确答案:A参(江南博哥)考解析:卡介苗是需皮内注射的疫苗。
掌握“专业知识-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计划免疫”知识点[单选题]2.免疫成分含量最高的是A.婴儿配方奶B.初乳C.过渡乳D.成熟乳E•晚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初乳是指产后4天内分泌的乳汁,量少,内含脂肪较少而以免疫球蛋白为主的蛋白质多。
掌握“专业知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知识点[单选题]3.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患肠道感染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A.IgAB.IgGC.s1gAD.IgE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患肠道感染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S1gA等免疫成分,对预防肠道和全身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掌握“专业知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知识点[单选题]4.母乳喂养儿童肠道主要的细菌是A.肠链球菌B.双歧杆菌C.金葡菌D.大肠杆菌E.嗜酸杆菌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新生儿哺乳后结肠和直肠有细菌繁殖,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儿则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掌握“专业知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知识点[单选题]5.初乳中含量较多的免疫因子是A.IgGB.IgDC.sIgΛD.IgME.IgE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母乳中含丰富的免疫因子,有效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增强婴儿免疫力,尤以母初乳SIgA为高。
掌握“专业知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知识点[单选题]6.晚乳是指A.3个月以后的母乳B.14日〜9个月的母乳C.6个月后的母乳D.10个月以后的母乳E.5〜14日的乳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产后4日以内的乳汁称为初乳;5〜14日的乳汁为过渡乳;14日〜9个月的乳汁为成熟乳;10个月以后的乳汁为晚乳。
掌握“专业知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知识点[单选题]7.小儿母乳喂养错误的A.第一次哺乳应该在产房开始B.按需哺乳C.定时哺乳D.每次哺乳时以吃饱为准E.每次应将一侧乳房吸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小儿哺乳原则为按需哺乳。
儿科护理学

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2.生长: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
3.发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成熟,为质的改变。
4.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液体的总重量,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5.计划免疫: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过程。
6.光照疗法: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
7.新生儿: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内的婴儿。
8.围生期: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9.高危新生儿: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0正常足月儿:胎龄≥37周至<42周,出生体重≥2500克和≤4000克,身长在47㎝以上,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11.脱水热:室温过高足月儿散热后,如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
12.适中温度: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与体重和出生日龄密切相关。
13.新生儿窒息:婴儿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1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因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所致新生儿窒息。
15.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
16.新生儿败血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17.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人体进食后,产热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这种刺激能量代谢的作用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8.营养不良:因喂养不当或疾病引起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取障碍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1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21.肺炎:由不同致病源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22.支气管哮喘: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
儿科护理学儿童保健PPT课件

四、意外伤害预防
• 溺水与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农村房前屋后的水缸、粪缸均应加盖 –儿童不可去无安全措施的池塘、江河玩水或游泳 –绝不可将婴幼儿单独留在澡盆中 –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学龄前儿童接送工作 –儿童骑车时佩戴摩托车头盔或自行车头盔 –坐汽车时,系上安全带,不坐第一排
• 思考题
– 除胎儿期外,其他各期儿童保健主要从哪几个方面 考虑
–正确指导家长选择适合其孩子的玩具、游戏或体格 锻炼方法
–指导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处理
儿童保健的定义
• 属预防医学范畴,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 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和促进儿 童正常发育.
一、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 胎儿期 • 新生儿期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期 • 学龄期 • 青春期
对机械和电器装置感兴趣
三、意外伤害预防
• 窒息与异物进入机体
–窒息的原因 –异物进入机体的可能 –预防措施
• 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应有预见性 • 婴儿与母亲分床睡,婴儿床上无杂物 • 儿童在进餐时成人切勿惊吓、逗乐、责骂儿童 • 培养儿童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 不给婴幼儿过小、锐利、有毒的硬物或食品
第三章 儿童保健 Child Health Care
• 识记
–复述各年龄期儿童的特点 –说出计划免疫、疫苗的定义 –识别主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免疫制剂 –说出我国计划免疫程序的具体内容
• 理解
–举例说明儿童游戏的功能 –举例说明常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并列出相
应的预防措施
• 运用
–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查阅资料,为儿童制定合适的 保健要点
四、意外伤害预防
• 中毒的预防措施
–保证儿童食物的清洁和新鲜 –教育儿童勿随便采集植物及野果,避免食用有毒的植物 –口服药物及日常使用的剧毒物品应放置在儿童拿不到的
儿科护理学

儿科总结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
7、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8、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9、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10、补授法:指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
11、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母乳的方法。
12、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13、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14、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15、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慢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6、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7、呼吸暂停:如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伴有心率减慢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18、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
19、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20、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21、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22、闭锁肺: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
23、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
主讲教师
周正秀(副主任护师)
泸医附院新生儿科
第三章 儿 童 保 健
目的要求
1、掌握我国1岁内小儿必须完成的预防接种。 2、熟悉各年龄期的保健重点、计划免疫的相
关概念、小儿各种预防接种的免疫程序。 3、了解儿童保健的范围与任务、意外事故的
预防措施。
重点、难点
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要点 2、计划免疫
一)、基本概念
1.计划免疫: 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情况制
定的免疫过程。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免疫方式有两种: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2.主动免疫: 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
抗体,从而获得主动免疫力,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持续时间长约1-5年,是预防接种的主要内容。
(三)、婴儿期保健
一)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 选择配方奶粉、 添加辅食
二)日常护理 清洁、衣着、睡眠、 训练大小便
(三)、婴儿期保健
三)预防疾病和意外 计划免疫、体检等
四)早期教育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感、知觉发育。
(三)、婴儿期保健
五)体格锻炼 空气浴 日光浴 水浴(或游泳) 被动体操
(四)、幼儿期保健
二、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
(一)、胎儿期保健
一)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 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保证充足的营养 四)预防产伤和产时感染
(二)、新生儿期保健
1.家庭访视次数: ①出院后1‾2天 ②生后5‾7天
③生后10‾14天 ④生后27‾28天
(二)、新生儿期保健
2.家庭访视内容: (1)了解基本情况 (2)详细全面体格检查 (3)指导日常护理 (4)预防疾病和意外 (5)早期教育
五)体格锻炼
(七)、青春期保健
一)合理营养 增加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的摄入
二)日常护理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青春期保健
三)教育 法制、品德、生理、心理、 卫生、性知识教育
四)预防疾病和意外 每年体检1次
五)体格锻炼
儿童游戏及体格锻炼(自学) 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意外事故: 窒息与异物进入 中毒 溺水与交通事故 外伤
主要内容
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 小儿计划免疫 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儿童保健学的范围和任务
(一)儿童保健学的范围 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期生长 发育,营养保健,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生命统 计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实质上属于预防医学范畴
(二)儿童保健学的任务 1.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 2.防治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减少发病率 3. 降低小儿死亡率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 2.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
(1)一般禁忌证
① 急性传染病
② 严重慢性病
③ 消耗性疾病
④ 活动性肺结核
⑤ 化脓性皮肤病者 ⑥ 过敏者
⑦ 有癫病或惊厥史的小儿等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婴儿死亡率:在国际上是反映一个国家 或地区妇幼卫生和经济水平的指标。
1984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以50‰的儿童死亡率为 第三世界到2000年达到的指标。
据WHO统计1980-1984年全世界婴儿死亡率为 80.8 ‰ 。
非洲 拉丁美洲 东亚 南亚 欧洲 日本 中国 (‰) 116.4 62.9 38.1 108.7 16.2 7.4 41
初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2~3天到
2个月内 2、3、4月龄
各1次 3、4、5月龄
各1次
8月龄以上
复种 7岁、12岁 复查阴性时
4岁
接种途径 皮内注射
口服
1.5岁~2岁、 皮下注射 7岁各1次
7岁
皮下注射
第1天、1月、6月 周岁复查 肌内注射 龄
小儿各种预防接种实施程序表
病名 接种方法 接种部位 初种次数 初种年龄
一)合理营养 食物多样 三餐两点制
二)日常护理 睡眠充足、口腔保健、训练大小便
(四)、幼儿期保健
三)预防疾病和意外 加强免疫接种 生长发育监测 防各种意外
四)早期教育 培养良好习惯、品德教育
五)体格锻炼
(五)、学龄前期保健
一)合理营养 二)日常护理
睡眠充足、锻炼自理能力 三)预防疾病和意外
每年1‾2次体检、加强免疫接 种
注意事项
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 麻疹
百白破
乙型肝炎
ID
PO
IH
IH
IM
左上臂三 角肌上缘
上臂外侧 上臂外侧 上臂三角肌
1
3(间隔1 月) 1
3(间隔4—
3
6月)
生后2—3
2月
天至2个月
3月
内
4月
8月以上 3月
易感儿
4月
5月
2月以上应 做结核菌 素试验阴 性者
冷开水送服 服后1h内禁热 开水
出生时 1月 6月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护性措施 2、安全教育 3、立法 4、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好发的意外事故
进行有目的的预防措施。如:窒息 为1-3月婴儿常见的意外事故。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64名两岁以下(多为不满 3个月)儿童因同床睡眠而致窒息死亡。
四、小儿计划免疫
一)、基本概念 二)、常用免疫制剂 三)、计划免疫程序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五)、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
(五)、学龄前期保健
四)早期教育 培养独立能力 培养学习习惯 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五)体格锻炼 坚持户外活动
(六)、学龄期保健
一)合理营养 二)日常护理
培养正确的姿势 注意用眼和口腔卫生 三)预防疾病和意外 每年1次体检 防传染病、近视、龋齿
(六)、学龄期保健
四)教育 培养良好的性情和品格, 培养良好的学习、卫生、生活习惯
二)、常用免疫制剂
2.被动免疫制剂: 特异性免疫血清 丙种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等。
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 1岁内婴幼
儿必须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 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疫苗、麻 疹疫苗、和乙肝疫苗等5种疫苗的接种。
三)、计划免疫程序
免疫源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 减毒活疫苗 百、白、破
混合制剂 麻疹减毒 活疫苗 乙肝疫苗
一)、基本概念
3.被动免疫: 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
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 免疫力。
有效时间仅3周左右。 一般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
二)、常用免疫制剂
1.主动免疫制剂: (1)灭活疫苗: 霍乱、伤寒、百日
咳、乙脑和甲型肝炎疫苗等。 (2)减毒活疫苗:卡介苗、麻疹疫
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风疹和 腮腺炎疫苗等。 (3)类毒素: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