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

7.开国大典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将军穿着海军zhì fú( ),扶着轮船的lán ɡān( ),远眺河流与大海的jiāo huì( )处。
2.jù lí( )lónɡ zhònɡ( )的开国大典开始还有几分钟。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一盏.(zhǎn zàn)旗帜.(zhìzì)坦.克(dnǎtǎn)隆.隆( lóng léng)三、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音、字、词。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敬仰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丁字形的广场(汇集聚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四、选择正确的选项。
1.找出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
()A.依恋.(liàn)哺.育(bǔ)收敛.(liǎn)悄.然无声(qiǎo)B.诺.言(nuò) 堤.(dī)岸凌.晨(línɡ) 系.(jì)着绳子C.歼.灭(jiān) 明晃晃..(huǎnɡ) 拘束.(shù) 蒙.(ménɡ)骗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股‘红流’”指的是两支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队伍。
B.“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表面上指群众的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C.“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画像一( )坦克一( )书信一( )宝库一( )兰花一( )绿洲一( )大炮一( )范文六、我会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仿写句子)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七、感知内容。
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年月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赞颂了,表达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9题;共54分)1. (6分) (2018一上·长兴期末) 看拼音写字词。
huílái shuǐniúdāo shān huǒhǎ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wǒ men lín zhōnɡniǎo bái yītiān sh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2. (4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枣树眼馋缓慢惊讶猜测监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恍然大悟逐个扎针聪明司马光跌倒3. (8分)辨字组词镜________ 展________ 晾________ 瓦________境________ 碾________ 掠________ 瓷________4. (8分) (2020六上·泉州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________,减之一分则________,素之一忽则________,黛之一忽则________。
(2)春天最美是________。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________的天空,染上________的红晕,飘着________的彩云。
(3)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________汪洋。
潜龙________,鳞爪________。
乳虎________,百兽震惶。
鹰隼________,风尘________。
(4)品味古诗词,我们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情实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的孤寂;有“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的思念;有“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有“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担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9题;共54分)1. (6分)给下面的字注音。
他挣________扎着爬起来。
野马挣________脱了缰绳逃走了。
2. (4分)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________(2)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
________3. (8分)比一比,再组词。
耍________ 绒________ 钓________ 瓣________ 睡________要________ 线________ 钩________ 辫________ 锤________4. (8分)照课文《长城》填空后回答问题。
远看长城,________,在________蜿蜒________。
从________到________,有________。
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
第一句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把长城比作________介绍了长城的长。
第二句用________反映了长城的长。
5. (4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歌声________的容貌________的舞姿________的江水________的唱腔________的姑娘6. (6分)发挥你的才干,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饥肠________滚________烂________不________与众________7. (6分)比一比,再组词。
渴________ 纷________ 沿________ 话________喝________ 粉________ 没________ 活________8. (3分)读拼音写字词。
yítàng qī zi xī han tuōfùqián bè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iāo jídīng zhǔdǎo tāshìyán chóu x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9分)仿照课文句子,我们也来说说秋天的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9题;共54分)1. (6分)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①青蛙把zhěng gè________农田里的害虫都xiāo miè________得干干净净。
②妈妈在fǎng zhī________厂工作,无论工作zěn me________忙碌,都会chōu kòng________照料行动不方便的奶奶。
2. (4分)按意思写词语。
①心事重重,烦闷不快的样子。
________②缺少钱。
________③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强烈、迫切。
________③教导。
________④辨不清是非,让人很难理解。
________⑤面色发黄,身体瘦弱,形容不健康的样子。
________⑥赠送,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
________3. (8分)我的字很漂亮。
之习义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8分)按原文填空:爸爸的微笑________,脸色变得________。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________就________。
哪儿________,它就在哪儿很快地________,长出________。
________风沙还是雨雪,________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
”5. (4分)给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使意思不变。
(1)地球上出现第一种恐龙后,它的后代慢慢繁衍成一个形状、姿态不尽相同,各有特色的庞大家族。
________ (2)听到哥哥考上清华大学的消息后,全家人都高兴到了极点。
________(3)白鹅在吃饭时非常镇静、不慌不忙,就像在饭馆里吃饭一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同步练习(部分有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开.国大典。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打开B.写C.开办D.创造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句中的“直奔”能表达()A.人们强烈的感情。
B.人们走的速度快。
C.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
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句中的“一齐”说明了()A.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B.人们的自觉性很高。
C.会场的严肃性。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句话中的“光明”实际上指()A.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B.新中国成立,使全国永远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5.国庆佳节,同学自创一副对联,请为他补全对联,最佳..的一项是()上联:祖国山______水秀下联:中华人杰地______A.川灵B.川广C.清广D.清灵6.“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句中的“一齐”说明了()A.人们对领袖的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B.人们的自觉性很高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B.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C.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D.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励..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二、填空题8.根据课文《开国大典》的内容填空。
(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________举行典礼。
毛泽东主席宣布:“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按照________的顺序叙述,着重描写了开国大典的五个场面:①_________;①升国旗;①_________;①_________;①群众游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______________》,国旗是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共5套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7.开国大典一、看拼音,写词语。
jiǎn yuèjù líqízhìzhèng wěi bào zhà()(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悦()栏()距()阅()拦()拒()织()坦()爆()帜()担()瀑()三、选词填空。
渐渐慢慢徐徐1.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2.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3.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矗立肃立挺立4.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5.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6.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瞻仰”是指________地看,请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张老师走进教室,向四周( )了一遍,听组长汇报作业( )的情况后,开始上课,他先让我们快速( )了一遍课文,接着让我们( )了与课文相关的一段视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五、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A提出; B选,选举; C全; D.往上托,往上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有选举.权。
()(3)我知道上课时想发言先举.手的纪律。
()(4)举.例子可使问题更容易理解。
()扎:A.刺;B.钻(进去);C驻扎(5)明明不小心被钉子扎.了手。
()(6)我们安营扎.赛,开发北大荒。
六、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7 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7 开国大典课时1一、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首都.(dōu dū)飘拂.(fúfó)直奔.(bēn bèn)电钮.(liǔ niǔ)差.不多(chā chà)乘.车(chén chénɡ)二、看拼音,写汉字。
xié shāng huì jí bào fā sù jìng jiǎn yuè()()()()()三、根据词意写词语。
1.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时举行的隆重的典礼。
()2.恭敬而庄严地站着。
()3.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4.恭敬地看。
()四、选词填空。
宣读宣布宣告1.这庄严的(),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2.毛泽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缩句)2.同学们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扩句)3.工程师们核对并设计了图纸,开始施工。
(修改病句)六、将句子补充完整,再说出句子运用的修辞。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
()2.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七、读课文第二段,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乐队奏国歌。
()升国旗,鸣礼炮。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课时2一、课文理解。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找出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________ 飘拂(fú fó)________ 差不多(chāchà)________ 直奔(bēn bèn)________ 电钮(liǔniǔ)________ 乘车(chén chéng)________ 2.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新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________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________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________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________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________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________接着升国旗。
________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3.比一比组词语。
杆________ 防________ 拂________ 场________竿________ 仿________ 佛________ 扬________4.按课文《开国大典》内容填空。
这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________起来。
这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起来。
5.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随着风飘扬。
________②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气势猛,力量强。
________③怀着敬意观看。
________④首长通过一定仪式检验视察部队或群众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l3.比一比组词语。
杆________
防________
拂________
场________
竿________
仿________
佛________
扬________
4.按课文《开国大典》内容填空。
这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________起来。
这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起来。
5.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随着风飘扬。
________
②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气势猛,力量强。
________
③怀着敬意观看。
________
④首长通过一定仪式检验视察部队或群众队伍。
___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
________八方 ________山倒海 水到________成
长________内外 大江________北 五________六色
7.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典:①标准、法则;②典故;③典礼。
A 雷锋永远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________
B 开国大典的每一声炮响,全场都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________
C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将相和”这个典故的由来。
________
融:①融化;②融合;③流通。
D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________
E 冰雪消融 , 春回大地。
________
F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________
8.选词填空。
宣告 宣布 宣传 宣读
(1) 毛主席庄严地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
(2) 毛主席在群众—阵又一阵的掌声中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3)这庄严的________,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9.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新排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________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________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________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________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________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________接着升国旗。
________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二、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起初是全场______,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______的欢呼。
(1)文段选自________。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A________肃静寂静安静
B________宣告宣布宣读
C________热情热烈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程序。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A .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
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
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
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
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
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
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
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
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翡翠 ________的交响曲
________的山野 ________的柿子 ________的水墨画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①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________
②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
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________
③指边唱歌,边跳舞。
形容尽情欢乐。
________
④谁一眼望不到边。
形容十分辽阔。
________
(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
(各一句)
比喻句: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
排比句:________。
(4)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5)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6)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