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公开课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公开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海公主的故事。
通过公主与人类的交往,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
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善良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海洋生物和人物性格特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引导他们理解主人公的善良品质,并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体会主人公的善良品质,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善良品质。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表演教学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投影仪。
2.生字词卡片。
3.角色扮演道具。
4.相关海洋生物图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朗读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主人公小公主的善良品质。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小公主的美好品质。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进行认读和组词。
28《海的女儿》(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泡沫、暖和、巫婆、版本”等10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泡沫、暖和、巫婆、丹麦”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会本课多音字“便、差、却”的用法。
(2)学会本课“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内容,体会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个美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的感人事迹。
这篇课文描绘了小人鱼美丽、善良、勇敢的形象,展现了她为了追求幸福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等方面仍需引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正确认读、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人鱼的无私奉献精神。
(3)学会“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2.难点:(1)理解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的决定。
(2)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复述《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
(2)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人鱼会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寻找答案。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讨论小人鱼为什么选择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化为泡沫。
4.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理解。
(2)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小人鱼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她的善良和勇敢。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化为泡沫的感人事迹。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寓意深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喜爱。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词、难句产生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故事中的寓意可能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幸福、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故事寓意的理解与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故事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大海的成语或故事。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海的女儿》。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述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生字词。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然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到位。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人鱼为什么选择化为泡沫?她这样做值得吗?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小人鱼的善良和勇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优秀教案

27 海的女儿备课素材文节选自《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通过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作者介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
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选读一:海的女儿在海的深处,水是那么蓝,又是那么清。
最深的地方是海王的宫殿。
海王同他的老母亲和6个美丽的女儿生活在一起。
6个女儿都没有腿,她们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因此她们又叫人鱼。
其中最小的人鱼最美丽。
小人鱼的奶奶给她讲了许多故事,最使她向往的是陆地上的情景:花儿能散发出香气,森林是绿色的,而且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儿”会唱得那么好听。
28.海的女儿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22部编)

教案:《海的女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海的女儿》这篇文章,了解故事的梗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海的女儿》,引导学生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
2. 教学重点: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3.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寓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播放《海的女儿》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角色和环境。
2. 教师简要介绍《海的女儿》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海的女儿》,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2.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探讨故事中的寓意。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讲解故事中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板书设计:《海的女儿》1. 故事情节2. 人物关系3. 寓意理解作业设计:1. 请根据《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绘制一幅插图。
2. 请写一篇关于《海的女儿》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海的女儿》,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关系,寓意理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7《海的女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一、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着一个鱼儿的故事展开,通过描述海洋生物之间的互助和友爱来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本文情节简单,语言生动,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2.认识生词:海草、水母、粉红、珊瑚。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他人、互助友爱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把握主要人物,掌握关键情节。
2.词语理解和解释。
难点1.学生对于一些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体验自然之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主题,并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和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然后集体朗读,师生一起分析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课文中涉及到的友爱和互助的情节,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次课文内容,考查学生对于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生词学习将本文中的生词进行解释和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生词的意思。
3.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本文中的主题和作者想表达的意义,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思考。
2. 构思作文让学生以《海的女儿》为题目,展开想象,构思自己的小故事,并进行书写。
3.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海的女儿》这篇课文时,对于海洋生物的认识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也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关爱自然,努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学设计第1篇】《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爱好。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一)谈话激趣,导进主题1.很兴奋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海的女儿》,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海的女儿是谁?(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板:品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读懂内容)师:学而不思则罔,老师补充一点,学了一篇故事,我们还要想一想,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
(板:理解道理)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先来一睹为快!播放视频。
(二)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大家拿起手中的阅读材料,尽情地朗读吧!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段尾标注共几句话。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边读边思考:①这个故事主要讲②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③我读了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三)交流分享深化感悟师:故事讲了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师:会不会有一些情节像经典镜头一样在脑中浮现?拿起材料,大声把你喜欢的镜头讲一讲。
小组讨论:(1)如果你是小人鱼你会告诉王子是你救了他吗?(2)小人鱼为什么最后没有听从姐姐们的话杀了王子?(3)小美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能获得幸福,自己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4)你喜欢这个结局吗?小人鱼最后变成了泡沫……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读了故事,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四)走近童话走近作者师: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矢、殿”等7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说出文中的奇妙之处。
3.能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美人鱼的铜像,谈话导入。
导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这个铜像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
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
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海的女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安徒生写的这篇童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其代表作品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等。
2.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海的女儿》这篇童话的故事梗概。
3.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认的字:矢shǐ车菊 宫殿diàn 抚fǔ摸 硫liú黄 鲸jīnɡ鱼 亲昵nì 恰qià恰(2)重点词语释义。
预设:可以采用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词义,再进行造句训练,加强理解。
5.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将发言归类,用几个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如奇异、美丽、神秘等。
(2)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先小组间进行交流,再回答问题。
争取引导学生总结出几个关键词。
(3)请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海底有一座海王的宫殿,宫殿里生活着一群美丽的海公主,其中最小的公主对海面上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海的女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
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魅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
课文字面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阅读一般没有什么障碍。
本设计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词语,并标记感动的词句,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使学生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在多元交流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由课内到课外,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美人鱼雕像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读课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观看动画片《海的女儿》。
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走进作者激趣导学1.导学: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吗?2.导思: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对号入座,把图片和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连一连。
课件出示:3.导学: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是谁吗?你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4.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5.导学: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安徒生的经典之作《海的女儿》。
相机板书:海的女儿。
6.质疑: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预设:海的女儿是谁?(相机引导:你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板书:品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相机引导: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书:读懂内容)相机补充: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
(板书:理解道理)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
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既梳理了文章内容,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而由学生熟知的童话故事连线,更是未有曲调先有情。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检查字词。
1.屏显词语一:港.口宴.会睫.毛婚.礼喜讯.挽.手神圣.仪.式旗帜.铺陈.垫.子永恒.抚.弄(1)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在学生读不准的时候相机出现加点字的读音。
(2)结合预习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屏显词语二:wǎn duòxī手挽.着手舵.手晨曦.(1)学生小组内朗读词语。
(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三)指生汇报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四)导学: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探讨几个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给学生理解故事道理的方法。
小组讨论:1.小人鱼为什么最后没有听从姐姐们的话杀了王子?2.小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能获得幸福,没有告诉王子是自己救了他,而自己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3.你喜欢这个结局吗?小人鱼最后变成了泡沫,她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读了故事,你想对主人公说什么?(五)汇报交流。
1.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第1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重点句子相机导学。
(1)预设交流重点语段一:她知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时,自己就会死去。
①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小人鱼,当你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你就会死去,就会变成海上的泡沫。
你心里会怎么想?③指导学生抓住小人鱼的心理朗读句子。
(2)预设交流重点语段二:“啊,我真是太幸福了!”他又转过身对小人鱼说,“我从来不敢奢望的最美好的事情,现在终于成为了现实。
你会为我的幸福而高兴吧,因为你是所有人中最喜欢我的啊!”①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指导学生抓住王子的语言感悟王子的兴奋和快乐。
指导学生学会从侧面描写中感悟小人鱼对王子的喜欢。
③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小人鱼,当你看到王子如此幸福快乐,你会怎么想?你会杀了他吗?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预设交流重点语段三:小人鱼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她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脸庞上吻了一下,再望了望天空,朝霞渐渐明亮起来了。
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
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
刀落下的地方,浪花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红光,好像一滴滴的鲜血从水中喷溅出来。
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
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①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②指导学生抓住“深情”“发抖”等关键词语及小人鱼的动作和心理畅谈感受。
③指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第2个问题。
①学生畅谈感受。
指导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
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要引导学生说清“值”或“不值”的原因。
3.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第3个问题。
①学生自主交流。
②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③交流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感悟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学习,在结合重点词句及写作方法的讨论交流中理解文本内容,感悟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三、拓展阅读 激趣导读1.导学: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2.出示拓展内容。
安徒生已经离去一百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假如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假如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假如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假如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假如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假如有人55岁了,还没有温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3.导学: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相机板书:走进经典。
4.导读:课后阅读《海的女儿》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对安徒生的评价,加深学生对安徒生的印象,将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丰厚内涵。
板书设计海的女儿⎩⎨⎧⎭⎬⎫品评人物读懂内容理解道理走进经典教学反思1.教学中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或思考问题,或在感动之处进行圈画批注,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爱好。
2.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感悟到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立足课本但又不囿于教材,以课内阅读教学为桥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由课内的片段阅读到激发学生读整本书,努力使课内外阅读形成合力,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7*海的女儿【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抓住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感受童话的奇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童话《海的女儿》。
2.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海的女儿是谁?(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怎样的人。
板书:品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书:读懂内容)设计意图: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读书后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她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3.预习反馈。
(1)字词检测。
出示生词,抽读。
相机正音“都(dū)城”。
(2)海的女儿指的是小人鱼。
(3)主要内容:王子要和公主结婚,小人鱼就要死去了。
姐姐们告诉小人鱼,只要用巫婆给的这把刀刺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脚上,小人鱼就可以恢复人鱼的原形,可以再活三百年。
小人鱼没有那么做,为了心爱的王子化为泡沫。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学习提示:默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人鱼美好的心灵?画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简单批注自己的理解或是体会,小组内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2.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点语段的预设:(1)小人鱼知道,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个夜晚——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点拨引导:小人鱼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着变哑之痛;为了王子,变人形,她承受着肉体之痛。
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全班配乐朗读。
(2)小人鱼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她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脸庞上吻了一下,再望了望天空,朝霞渐渐明亮起来了。
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
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
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点拨:小人鱼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化为泡沫;“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为泡沫。
最后“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她是在与自己深爱的人诀别。
①想象画面,感受小人鱼的不舍与善良。
②抽生读。
3.看着小人鱼纵身跳入海中,化为泡沫,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生:小人鱼,你真善良!生:小人鱼,你执着追求幸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只要曾经努力过便再也无悔。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人鱼当时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四、读写结合,感情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