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案例与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

部编版⼩学四年级语⽂下册第14课《母鸡》优秀教案14母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是⽼舍先⽣另⼀篇脍炙⼈⼝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苦,塑造了⼀位“伟⼤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的语⾔风格⽐较⼝语化,直⽩⾃然,散发着浓郁的⽣活⽓息,读起来令⼈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读⾃悟,体会母爱的伟⼤,并通过⽐较⽼舍两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风格,加强语⾔实践。

【与⽂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汤圆是中国传统⼩吃的代表之⼀,是由糯⽶粉等做的球状⾷品。

⼀般有馅料,煮熟带汤⾷⽤。

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的⾷物,历史⼗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种新奇⾷品,即⽤⿊芝⿇、猪油做馅、加⼊少许⽩砂糖,外⾯⽤糯⽶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甜可⼝,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汤圆煮在锅⾥⼜浮⼜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改称汤团。

然⽽,汤团象征合家团圆更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五元宵节必备美⾷。

⽽在南⽅某些地区,⼈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不是饺⼦。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巩固⼀、照样⼦,写词语。

颤颤巍巍:细声细⽓:⼆、根据词语,选择“恶”的正确读⾳填空。

恶:wùèě可恶()厌恶()恶⼼()恶狠狠()凶恶()⽆恶不作()三、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课⽂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

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2.趁⼈不防备的时候。

()3.戒备。

()四、在括号⾥填上适当的词语。

1.()是在院⾥,还是在院外,它()挺着脖⼉,表⽰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2.它伟⼤,()它是鸡母亲。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母鸡》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由讨厌到敬佩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方案一】引语:同学们,上周吴老师已经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了架子十足的白鹅、见识了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还到过老舍家观看了他那一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去看看老舍家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16、母鸡)【方案二:观看动画,激趣导入】引语:从刚才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母鸡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怎样的呢?(眼睛小、咯咯叫、会下蛋、爱炫耀、会孵小鸡……)同学们印象中的母鸡是xxx的,那么作家老舍印象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母鸡》,看看老舍是怎样描写母鸡的。

(播放视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出示母鸡图片,板书:16、母鸡)二、初读比较,感知内容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词。

请全班同学先来读一下。

如怨(yuàn)如诉、反抗(kàng)、欺侮(wǔ)、成绩(jì)、凄(qī)惨、慈(cí)爱、辛(xīn)苦、可恶(wù)、一撮(zuǒ)毛(1)“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谁可以用它造句呢?(如怨如诉——这篇文章像旋律优美如怨如诉的小夜曲,感动了许多人。

(2)抗kàng(反抗)吭háng(引吭高歌)(3)“欺侮”是什么意思?(欺凌侮辱)侮wǔ(欺侮)诲huì(教诲)(4)“凄惨”的“凄”字是什么部首?(冫两点水)看看“妻”字的写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局部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后半局部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祥、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喜爱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

难点:读重点句子,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小朋友。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母鸡读题二、导读、梳理要点1、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3、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3、找到作者对母鸡两种不同态度的句子,动笔用“~~”画一画。

据学生回答板书:讨厌――不敢讨厌4、学习1―3自然段△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是一只()的母鸡。

”学生品读、谈谈母鸡让作者讨厌的事例。

△结合第三段的夸张手法,进行说话训练,学一学夸张的表达:这道题太简单了,()。

去科技馆的路我太熟了,()。

5、同桌合作读4―10 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有什么作用?△当母亲后的母鸡,作者对它有了什么新的评价?△谈话,品读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相机进行想象说话:(1)母鸡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2)发现了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叫什么?(3)夜间有动静,它放声啼叫,叫什么?四、升华主题1、出示句子: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尝试模仿写作。

3. 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尝试模仿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动物,并引出本文的主题——母鸡。

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3. 深入阅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母鸡的描写方法,包括生活习性、外貌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深化对母鸡的认识。

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包括它们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问答、小组讨论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2. 作业: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描绘一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演示文稿:展示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拓展资料。

2. 图片展示:展示母鸡和其他动物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视频播放: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母鸡的生活习性介绍等。

4. 教学模型:展示动物模型或玩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母鸡》教学案例与分析

《母鸡》教学案例与分析

《母鸡》教学案例与分析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背景 (2)1.2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3)1.3 教学准备 (4)2. 教学案例内容分析 (5)2.1 文章概述 (7)2.2 文本内容解读 (7)2.3 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 (8)3. 教学方法与策略 (9)3.1 讲授法与探究法结合 (10)3.2 问题引导与讨论 (11)3.3 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 (12)3.4 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 (13)4. 教学流程设计 (14)4.1 导入阶段 (15)4.2 讲授与讨论环节 (15)4.3 应用与拓展环节 (17)4.4 总结与评价环节 (18)5. 教学实施与观察 (19)5.1 课堂实施情况记录 (20)5.2 学生参与度分析 (21)5.3 教学效果反馈 (22)6. 教学反思与评价 (23)6.1 教学成功之处 (25)6.2 教学存在问题 (26)6.3 改进建议 (27)1. 内容综述《母鸡》是爱萨克温特斯特莱恩创作的文学短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名为“海瑟尔”的年轻女孩在面对父亲的溺爱和母亲的漠视时,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的困境。

故事透过母鸡的视角,巧妙地将女孩的心理状态与动物行为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孩子内心世界细腻而动人的画面。

“母鸡”的题材并不罕见,却通过精心的人物刻画,对母爱、亲情、孤独、成长等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故事简练而有力,语言朴实却富有诗意,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海瑟尔和母鸡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上,引发了对家庭关系、亲子教育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复杂情感的思考。

1.1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背景在选择《母鸡》这一教学案例时,我们基于以下几个考虑点:首先,《母鸡》是中国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寓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价值。

该散文作品通过描绘鸡之美,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方式的观察以及对人伦关系的深刻思考,含有丰富的诗歌美学和哲理意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重点词语及生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利朗读。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前准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篇课文。

2.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节:课堂教学
1.导入:呈现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鸡的了解。

2.分段精读课文,学生跟读。

3.梳理重点词语,板书相关词语及解释。

4.进行生字解释、课文填充等活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母鸡》为主题,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感受到
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缺乏真实的了解,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都有待加强,需要多加注意学生
的朗读训练,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偏重了对课文内容的传递,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寓意方面还有待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教案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篇目。

课文以作者对母鸡的观察和思考为主线,描绘了母鸡的无私、勇敢和母爱。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母鸡的伟大和值得尊敬。

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动物类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去观察和思考。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感受母鸡的伟大和母爱,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鸡的伟大和母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

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母鸡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我会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母鸡。

我会展示一些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

呈现(10分钟)在这个环节,我会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朗读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我会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和学习。

操练(10分钟)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巩固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母鸡》教案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母鸡的特点和母鸡照顾小鸡的过程,通过作者对母鸡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母鸡的负责、勇敢和辛苦,使学生了解母鸡的生长过程和繁殖行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但学生在关爱动物、珍惜生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动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母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学生作文本。

七.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谈谈对母鸡的了解。

2.学生分享后,教师简要介绍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责任、勇敢和辛苦。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巩固(1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拓展(10分钟)1.学生写一篇关于母鸡的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鸡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母鸡》教学案例与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 and analysis of "He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母鸡》教学案例与分析
案例分析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口语化,京味隽永、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教学片断(一)
师:可是现在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因为老舍先生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鸡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大声读句子
师:自由读课文第5—8节,读读、圈圈、划划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学生自由读圈划词句理解(师巡视)
组织交流
生:“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从“挺着脖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只母鸡自从有了一曲鸡雏后非常小心,对自己的孩子很负责。

生:(对前面一个同学发言进行补充)“警戒”的意思是:警惕、戒备。

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这只母鸡“警惕、谨慎、警戒”是一位负责、慈爱的好妈妈。

生:“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我觉得这只母鸡非常“勇敢”,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而且把它们“赶出老远。

”(读句过程中强调“赶出老远。

”)
生:老师我有补充,课文前面提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但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连大公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它非常的勇敢。

(读句中凸现“连、也”这两个字)
生:这位鸡母亲“负责、慈爱、辛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是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自从有了鸡雏后,它连晚上休息时也变得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

生:而且它的叫声“顶尖锐、顶凄惨”(夸张强调“顶”的读法)
师:“顶”是什么意思?(适时发问)
生:顶——特别,到了极点。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句子,把这种“顶尖锐、顶凄惨”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这里把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每一个鸡雏都吃得胖胖的,而母鸡自己却瘦了不少,说明鸡妈妈很慈爱自己舍不得吃都省下来给自己的孩子吃。

……
师:(出示图片:鸡妈妈和一群雏鸡)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伟大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读第9自然段
分析:
课文的第5—8节通过对母鸡保护鸡雏的动作和神态的
细致描写,生动展示了一位母亲的形象。

引导学生围绕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

作为教师从旁协助在关键处或指导朗读,或引发思考,或提示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学片断(二)
补充拓展资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

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

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

(帮助学生理解老舍为什么对母鸡会有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并体会“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现在让我们在来听听母鸡的叫声,你又听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

(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操练)
组织交流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有危险,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保护你们。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宝贝儿快过来,妈妈发现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呀!”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人们啊快醒醒了,有黄鼠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
师:我们目睹了母鸡的坚强、无畏、无私和不辞辛苦。

在这其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性的光辉和力量令我们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

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了母鸡平凡后的伟大读出了感情)
分析:“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

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讴歌到“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通过文本细读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习过程中,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
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总评:
《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说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本,首先要让课本变成学生的读本。

要会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从会读课本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读课本,读出兴趣来,读出学习问题来,读出学习成果来。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认为,读书要“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唯其义。

”意思是说,翻阅读本,朗读其词,要用心思考和体会书中所讲的含义。

读书要读出含义,领会含义,读出含义来,这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点。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