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叙文的文体常识及常考题型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D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及常考题型(1)

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及常考题型(1)

记叙文阅读知识清单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

(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高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常见题型

高考语文记叙文知识点及常见题型

记叙文知识点及常见题型一、概括文章内容:时间﹢地点+人+事二、线索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二、常见叙述方式(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再继续原来的叙述2、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倒叙:1、强调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三、记叙文重点句、词的分析1、关键句:①点明题旨②描写、议论、抒情③总结全文④引用⑤起承转合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特点2、作用:结构 A承上启下、过渡 B总领下文 C总结上文 D设伏笔 E 铺垫内容 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Eg: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3、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修辞手法;、在文中作用 3 语言风格、从用语、词准确传神巧妙、蕴含哲理四、概括文章主旨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的感情概括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表达…抒发…赞美…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六、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描写作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概括题:要求考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某一段落的主要内容。

2.人物形象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形象特征。

3.情节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情节或某一段落的情节,包括情节的概
括、情节的作用等。

4.语言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或某一段落的语言特点,包括
语言的修辞、表达方式等。

5.情感态度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6.写作手法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包括叙述方式、描写方
式等。

7.主题思想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思想。

8.创意写作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扩写、缩写、
续写等。

以上是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考题型,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语文记叙文文体类知识必备(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文体类知识必备(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

记叙文文体类知识必备(建议背诵)一、散文1.散文(叙事散文)的六要素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散文按照所写内容通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八年前,即1917年(事情发生在1917年,文章写作在1925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和“我”;起因——“我”去北京读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车站送别,展现深沉的父爱;结果——怀念父亲。

2.文章的线索3.写作手法(1)常用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5种: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①描写②抒情①议论①叙述(顺序)(3)常见表现手法4.叙述人称及作用二、小说1.小说的三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三要素中占主要地位。

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格特征。

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

(2)情节。

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3)环境。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与所处的时代、位置的各种关系,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

自然环境是环绕在人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

2.人物形象的塑造[详见“一、散文”“3.写作手法”“(2)表达方式”的“①描写”]。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常见题型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常见题型

记叙文相关文体知识及常见题型1.标题的作用◆使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交代写作对象,交代写作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点明中心,暗示中心。

◆是文章的线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的作用不等于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面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方面分析。

2.开头段落的作用◆结构上: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

◆内容上:开篇点题,点明主旨,交代(环境、人物、背景等),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其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中间段落的作用◆结构上: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内容上:概括了内容,突出人物品质(特点、情感等)。

4.结尾段落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写出了,画龙点睛,言有尽,意无穷◆其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思考。

5.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插叙:△插叙部分写了,丰富了文章内容。

△补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使文章结构紧凑,波澜有致,跌宕起伏。

◆倒叙:△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呆板6.记叙的线索◆线索的种类:人物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明暗两线◆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主旨突出。

7.记叙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便于直抒胸臆,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便于情感的交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作用:叙述角度灵活自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客观的反映生活。

8.赏析语言◆第一步:找准赏析角度◆第二步:分析内容(生动形象地、贴切传神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

◆第三步:分析人物情感及文章主旨表现了。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总结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总结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表层义: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内容深层义:结合文章主旨体会2、题目的作用(好处):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①交代文章描写对象;②暗示文章主旨;③点明线索;④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运用修辞,富有哲理,引起思考: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X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X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X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开头段:结构--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开门见山; 开篇点题,为下文埋下伏笔。

内容--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

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渲染样的气氛;奠定样的情感基调;中间段:结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内容--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完整版)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

(完整版)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

记叙文基本知识1、词句段赏析(含义、作用)2、标题分析(含义、作用)3、梳理情节,概括内容。

4、分析人物形象。

5、提炼主旨。

6、结合实际谈看法。

记叙文常考知识点及题型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

三、表现手法。

四、描写方法。

(重点:环境描写)五、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重点:插叙的作用)六、标题的含义七、标题的作用八、开头段的作用九、中间段的作用十、结尾段的作用十一、赏析句子十二、赏析词语十三、概括主要内容。

十四、梳理文章情节。

十五、概括人物性格。

十六、提炼行文线索。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是形象鲜明突出,使说理形象化、同宿易懂。

虚化的事物具体化。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3、夸张:突出强调某一事物或感受,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丰富语言内容,增强气势,加强语气,(抒情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使语句简练工整,音韵和谐。

6、反复: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7、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8、反问:发人深省,其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强烈地表达……的感情。

9、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包括:象征、想象、对比,衬托、伏笔、铺垫、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前后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等。

(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1、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了……2、象征:化抽象为具体,意蕴深刻,委婉含蓄。

3、铺垫、伏笔: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使文章结构紧凑巧妙。

4、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巧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隽永优美,耐人寻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文体常识及常考题型(课外阅读必背)
一、文体常识
(一)记叙文的概念及特点
1、记叙的定义:记叙是记叙文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用来叙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2、记叙文的定义:一般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体。

3、记叙文的特点: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通过具体的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
1、线索的定义: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是文章的“纲”,体现了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时间、地点、某物、某人、某事、情感都可做文章线索,有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2、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串起文章的各个部分/情节。

(三)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定义: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定义:把事情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1)造成悬念,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使文章叙述有波澜,结构更紧凑,更生动灵活。

3、插叙定义: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二是插进对有关人或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作用:(1)补充交代了的背景(或原因),为后文写作铺垫。

(2)插入了这一情节,烘托了主要事件,突出了文章中心。

4、补叙定义: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补充交代了,进一步突出了文章中心。

(四)记叙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我”
作用:是一种直接面对读者的叙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了文章与读者的距离。

2、第二人称:“你”
作用:一般用于书信,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情感,也兼具第一人称的作用。

3、第三人称:“他”
作用:使作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使作者更客观地看待、讲述故事,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冷静的分析事物。

(五)表达技巧的专用名词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修辞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借代、对偶、对比等。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夸张、
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烘托、设置悬念、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白描、渲染、多角度感官、直抒胸臆等。

4、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承上启下、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由远及近、层层铺垫、
线索、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二、记叙文常考题型
1、赏析修辞技巧类
(1)指出并解释修辞:运用了(修辞名称),(根据原文解释修辞)。

(2)分析修辞的效果:(效果词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描写对象)的特点。

(3)分析修辞背后的作者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被描写对象)的之情。

2、品析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解释词语三步走:1、表层含义(指)
2、深层含义(文中指)
3、作者感情(表达了作者)
(2)词语作用类:1、词语的深层含义角度
2、词语的写作技巧角度(有技巧,必赏析)
3、词语对上下文的结构作用角度(照应、呼应前文的)
3、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八字口诀:“吸读线象,概括心情”
·原则:有技巧,必赏析
(1)标题生动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标题是文章的线索,串起了文章的各个情节。

(3)标题象征了,含蓄表达了。

(4)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内容。

(5)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6)标题暗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每条得分点应根据具体文章情况进行结合。

4、特殊语段作用类
开头: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埋伏笔/开篇点题/点明主旨内容上:交代了,表现了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中间: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为下文写作铺垫内容上: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句子含义,深挖句子的隐含信息
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呼应)开头、前文、题目,首尾呼应/扣题/深化主题/点明情感内容上: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句子含义,深挖句子的隐含信息
5、概括内容,梳理情节类
(1)写人叙事类: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2)写景状物类:本文描写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6、人物细节描写作用类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运用了,通过“”等一系列词语,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谁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状态(或情形、心情),表现了(谁)(什么样)的性格。

7、评价分析人物形象类
评价人物的主要依据:(1)人物的直接描写(人物言行)
(2)人物的身份
(3)人物的侧面描写
格式(1)评价词(同义词合并),评价依据(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同上分条罗列(根据分值答题),
(3),
8、环境描写作用类
四大角度词:环境、人物、情节、主旨
(1)描写了的景色,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暗示了的社会环境。

(2)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衬托了人物的性格。

(3)为下文写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照应了下文。

(4)暗示了的社会主题,寄托了人物的情感。

(5)如果有其他结构作用,应该指出。

9、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1)更好的表现了的主题,增强了文章感染力,引发读者共鸣。

(2)表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揭示了道理,升华主题。

10、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类
文章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表现了(揭示了)的深刻道理(主题内容),表达作者。

11、赏析表达技巧类
本文采用的手法,表现了(批判了或赞扬了)的精神(或现象),表达了作者。

12、联系实际,感悟评说类
(1)结合文章,用简练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
(2)联系生活具体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举例说明)
(3)重申或升华自己的观点(只要/只有这样,才能)三、做题步骤
·先审题,再读文章(主要审清楚题型和分值,构造好答题步骤)
·将题目在文章中找到位置(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找全,找对,找准)
·组织答案(格式:答题步骤的灵活运用 + 文章得分点)
注意:答案要层次化、重点化、主旨化
若遇到变形题或综合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灵活变换答题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