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

识记五七至九年级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一、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文章的基本文体常识

一、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常识(一)记叙文1、写作目的:通过继续反映社会生活,通过写人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通过写精装物抒发感情。
2、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表达感受,表明观点,挖掘含义,揭示本质)和说明(对事物、环境、背景做简明介绍或解说)3、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方法:表现手法——人物肖像(外貌)、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景物)描写。
5、顺序或结构:顺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记叙。
倒叙——后发生的事情先说,先发生的事情后说。
插叙——记叙过程中插入某些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6、中心:通过写人记事反映中心(一般记叙文)或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联想借以揭示中心(散文)。
(二)说明文1、写作目的:介绍事物特点,解说事理本质。
2、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用一些描写,目的在于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作一些必要的描绘,更具体的说明事物。
3、方法: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喻、配插图。
4、顺序或结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时、空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
5、中心:即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三)议论文1、写作目的:阐明道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穿插记叙(以事实论据的形式出现交代议论对象的情况或交代议论的背景)3、要素: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持的见解或主张,应正确、鲜明(文中的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依据。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事实和道理)应充足确凿。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4、方法: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5、顺序或结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写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中心: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的一部分(文章中心尚包含写作目的等)。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⒈文章分类:
①体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②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⒊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问,反语,设问,对偶,反复,借代。
⒋赏析语言的角度:修辞,用词,哲理,情感。
⒌标题的作用:点明主旨,概括主要内容。
表层:交代线索,或新颖,或悬念,吸引读者。
双关
深层
⒍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性格
⒎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交代背景,揭示人物性格,预示命运,推动情节。
⒏关于修辞: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⒐诗歌赏析三步走:
①翻译(直译+意译)
②手法:互文,表现手法:想象,映衬,借景抒情,直抒胸怀,以小见大,蕴含哲理。
③情感
⒑顺叙
记叙的顺序倒叙
插叙:补充内容,表达中心。
⒒标题的含义:
表层(字面)
①双层含义
深层(象征义,中心)
②中心,情感
⒓说明文知识:
①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事物说明
②分类
事理说明
③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引用,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
公式:
④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
⑤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⑥结构
并列式总分
总分式分总
层递式总分总
⑦语言:准确,生动。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语文文体常识

一、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戏剧、小说、散文、诗歌二、一般文章体裁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表达方式有五种:1、记叙:(叙述)描述人物或叙述事件,写人或记事。
2、描写:描写人物或景物。
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描写景物的称为景物描写,也叫自然环境描写。
3、说明: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构造、功能或成因等4、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或看法。
5、抒情:抒发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1达方式。
2、分类:写人记叙文、记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记叙顺序: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5、记叙的人称:多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也有的文章用第二人称“你”、“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一般多是出现在一、三人称的叙述里,而且是站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叙述不受任何限制,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6、结构:(1)层次划分:①按时间、空间变化划分;②按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划分;③按选材角度的变化划分;④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⑤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划分。
(2)过渡、照应:使文章上下连贯,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完整,中心突出。
7、描写方法:(1)描写人物的方法: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的性格。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文体知识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文学文体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特定称谓
交际用语 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 求人原谅说“ 托人办事用“ 赞人见解用“ 老人年龄问“
”;等候客人用“ ”; ”;请人帮忙说“ ”; ”;请人指点用“ ”; ”;发表见解称“ ” ”;客人来到用“ ”;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 候”;
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 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 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发表见解称“拙见”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 临”;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 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 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请人改文用“斧 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
他人父母称: 令__尊__、_令_堂__ 。 自己父母称: _家_父__,_家__母_,家慈 他人兄妹称: 令__兄__、_令_妹__ 。 自己兄妹称: _家_兄__,_舍__弟_,舍妹 他人儿女称: _令_郎__,_令__爱_,。令嫒 自己儿女称: _犬_子__,_小__子_,小犬,小女 妻子之父母称:泰_山__、_ 泰。水
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的作品是《史记》。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四书五经”是指那些典籍? 4、《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 的言论和行动的典籍。 5、《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 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 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6、《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
婉约派 豪放派
江南三大名楼天下闻名,唐代诗人以此为题
材,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请用三大名楼的
名称填空: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描绘了王勃站滕在王_阁___上所见的如画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文体知识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角度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3、顺序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4、线索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线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情线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及其变化。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记叙文的中心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开头、结尾的文字往往能够点明文章的中心或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意义,从表达方式上看多是抒情和议论的句段。
另外,记叙文中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同时,过渡段往往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归纳中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意题目的提示。
一般说题目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
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就是中心意思的高度浓缩。
(2)抓住重点语段。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其中的重点段往往比较明确地揭示了中心。
这样的段落多在开头或结尾,也有的放在文章中间。
(3)注意议论、抒情等揭示中心的语句。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在写人叙事中,作者往往要流露出喜怒哀乐的情感,要表明自己爱憎好恶的态度及情感,这种态度大多可从议论、抒情的语句中显示出来。
(4)有些文章要注意弄清时代背景。
对于那些内容较深,有时代距离的文章,归纳中心时,要适当联系时代背景,弄清时代与人物或事件的关系后,才能正确归纳中心。
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
这种情况常有提示性词语出现。
2、按叙述的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划分。
3、按材料的性质划分。
4、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5、按人物活动划分。
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断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
当然,有的记叙文的段落常常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同时还兼有另一种方式。
段意(层意)归纳的几种方法: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
(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2、缩句法:可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结合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意思结合起来归纳。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阅读记叙文需要注意的几点: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要注意:(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2)想像、联想、各类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衬托来歌颂(也有少数批判)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往往采用象征手法,多有议论、抒情,且常为篇末点题。
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2)这种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是以文中的哪类物的形象的描写作为载体的,这类物的形象的描写的何种特点;(3)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小说文体知识识记一、识记、理解小说常识及方法运用1、概念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描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2、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描写中对于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的描写)的作用分析要侧重其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而环境描写则要注意分析其对烘托人物和中心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常用来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渲染某种氛围,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文章的中心等。
社会环境描写常用来反映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状况,为表达中心服务。
散文知识识记一、识记、理解散文常识及方法运用(一)明确概念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如何把握散文的写作对象?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
人物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
事件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
自然通过细致描写自然景观,突出景物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人生理想或情感意志如何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运用典故借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的相关事实或词句,简练叙述内容,集中表现作者情感。
融情于事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
如何体会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①把握对象即紧扣作者所采用的材料,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象等。
②把握特点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事件的内在意义、自然的特征规律等。
③把握线索叙事线索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
抒情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具体事物等。
④把握意义即深入理解蕴涵材料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等主题意义。
如何辨析散文语言的表达作用?①掌握散文语言的特点。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②联系内容,深入发掘。
说明文体知识识记识记、理解说明文体常识及方法运用1、对象特征事物说明内容中的形容词性修饰语句。
解题模式:指出说明方法+自身作用+说明了(中心句)下定义简明扼要科学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概念性内容。
举例子举了。
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列数据具体准确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把。
和。
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
分类别对事物的各个方面逐一说明,使事物特征揭示得更分明具体,全面有条理。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更详尽充分的说明事物特征。
画图表用图表形式说明事物,更浅显、明了的突出事物特征,使人一目了然。
摹状貌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摹,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3、说明语言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解释词义+分析句意+表达效果+语言特征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从古到今,按时间的发展变化说明事物各个阶段的特征。
程序也属于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确定立足点,以地理位置的转移说明事物在不同空间方位的特征。
逻辑顺序揭示事物内在原理,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从主要到次要等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特征。
议论文体知识识记识记、理解议论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观点、看法、评价、见解或所提出的意见、号召等,并运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事实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证明的一种文体。
2、论点作者的观点,回答“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统领全文论述内容的观点。
分论点中心论点的延伸、深化,证明中心论点某一方面问题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