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中不可避免要掌握各种文体的知识,特别是在七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文体知识的掌握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

一、记叙文记叙文一类文字的主要特征是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及经过。

记叙文常见的结构有:起承转合和时间顺序。

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及完整的事件结构,不可同时涉及两个以上不同时间段的事情。

2.情节必须合理,不可出现其他无关情节。

3.出现人物、地点、时间等描述,使人物、环境、事物得到具体的描述和表现。

4.时态讲述要统一,不可突兀地由一个时态跳到另一个时态。

5.文采和门道皆要具备。

二、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作者对某观点或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经过分析、比较、论证等手段,达到说服读者接受自己观点的目的。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有:总起、分论点、论证、引证、结尾等部分。

在写议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的立论观点和鲜明的主题。

2.充分的论证,支持立论观点,并回答反对意见。

3.较为适当的篇幅和分论点数量。

4.论证种类要多样化,结合实际进行讲述,让读者更能接受。

5.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写作风格独特。

三、说明文说明文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事物、道理等做出具体地或抽象的解释、说明或引导,使人得到确切、正确的认识。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有:概述、分述、例证、结尾等部分。

在写说明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论题和目标。

2.通过合理的分层结构和例证,使文章更易理解。

3.用明晰的表述,准确地表达其内容。

4.在不违反严谨性原则的情况下,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明了。

5.写作风格要求简明、朴素、生动。

四、散文散文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其与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并不约束,自由度较大。

散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本,更是表达作者生活、感受、思考、解释的一种手段。

散文常见的结构有:开篇点题、情感发泄、事物叙述、主体思考、结语等部分。

在写散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体现一种情感,用散文的形式抒发出作者的生活感受。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文:古文大致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

韵是一种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碑文。

散文,包括历史传记、议论文、杂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起源于战国末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工整,散文句混杂。

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剧,杂剧是表演。

散曲可分为诗和套曲两大类,其中诗由一首歌组成,套曲又叫套曲,由多首歌组成。

杂剧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由主语(人物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描写)、宾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等)组成。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第一部分文知1、常用修辞方法:比;人;夸;排比;偶;引用;;反;借代;比;屡次;反。

(1)比: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得详尽,使高妙的道理得浅易懂。

例 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房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人 (使事物拥有人的神、作、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 1:桃、杏、梨、你不我,我不你,都开了花赶趟儿。

(3)夸:揭穿事物的××本,烘托××气氛,加衬着力,引起者的烈共。

例1:白三千丈,愁似个。

例2:她没有端酒,就醉了。

(4)排比:可增言的气。

用来理,可把道理述得更密、更透;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得舒畅淋漓。

例1:漫漫路,有朝夕相的人,多少叮,多少呵,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相同、意称的一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或周边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言工整。

形式上音整平均、奏感,拥有音律美;内容上凝集中,概括力。

例 1:皆秋景,山山唯落。

——王《野望》例2:晴川阳,芳草萋萋洲。

——崔《黄楼》(6)引用:明文、叙文:既增了服力,又使文章充情画意,兴趣盎然。

在文中,作据能够增言服力,使更加充足。

例 1:唐代人李白曾写道“ 家玉笛暗声,散入春洛城。

”(7) :作用:,引起人注意,启人思虑。

用在一段的开或尾,除引起思虑外,有承上启下的渡作用;用在文中,能使深入,脉清楚。

例 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起作用,增必定( 否定 )气。

例 1:毛主席都是这样,我有什么能够傲的呢?例2:“ 道不是我公众造了人世界?”(9)借代:以代繁,以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详尽、生的收效。

例 1:大胡子凶神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公众一一。

例3:黄垂髫(借指老人和少儿),并怡然自。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文体:文章的体裁。

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章:篇幅不很长的作品。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可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第一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都是考点!

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都是考点!

抒情散文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 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 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答题规范: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设问:运用设 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7. 表达方式
记叙
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中考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尤其是把插 叙、倒叙作为考查重点)
描写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详见“8.常见的描写方法”)
3. 线索
时间线 地点线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 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活动地点为线索,先写“我 ”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人物线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 由。
(统编九上)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统编九下)鲁 迅的《孔乙己》。
5. 叙述顺序
定义: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叙述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是一 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不在一条线上,至少有2个故事)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以回忆“我”的母亲在“我”童年 时对“我”的教育为线索。
事件发展变 化线(明线)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或事物的来龙去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注
重情节的安排和时间顺序的组织,以描述事实真实性为要求。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描写人、物、景物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描写文注重细致
入微的描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物品、景物等产生直观感受。

3.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释或阐述事物的来龙去脉、原理、作用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
文体。

说明文通常采用分析、解释、举例等方法,使读者理解和掌握被说明的事物。

4.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论述某一问题或主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要有明确
的观点立场,使用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通过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来论证观点。

5. 诗歌:诗歌是一种具有韵律和格律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过押韵、节奏和对比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6.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自由写作方式和散文形式表达个人感受、思考和观
察的文体。

散文常常具有随笔性质,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7. 寓言:寓言是一种常以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为形象,通过谐趣、象征等手法,寓言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可以启迪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道理的思考。

这些是初中语文文体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不同文体的文本。

最全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最全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最全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1、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叫记叙文。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

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

力求*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称为说明文。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文体是文学作品在形式上特定的体裁或类别。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根据题材、情感、视角等不同要素进行分类。

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文体知识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初中语文常见的文体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主要以散漫的方式进行叙述和描写。

它可以真实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

散文常见的形式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1. 记叙文:记叙文主要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通过讲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来传达主题。

记叙文一般有引子、承接、高潮、尾声等部分。

例如:在那个夏天的一天,我独自站在窗前,遥望着远方的大海……2. 描写文:描写文以文字描绘人、物、景等具体事物的外貌特征、情感和细节。

描写文常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

例如:夜幕降临,在街道上点亮的路灯下,一位老人佝偻着背,边行走边无助地寻找着方向。

3. 议论文:议论文主要通过陈述观点和提出论据来进行讨论和辩论。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合理的论证结构和有力的论据支持。

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人应该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有人则主张人类可以逐渐征服自然。

二、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凝练的文体,主要通过韵律、节奏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联等。

1. 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歌形式,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或者七个字。

绝句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成诗歌篇章。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对联:对联是指上下两行对仗工整,既完整表达含义又韵律和谐的文字。

对联常常用在节日祝贺、门联等场合。

例如:春风送暖气象新,年年岁岁花相似。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戏剧分为话剧、昆曲、京剧等不同形式。

戏剧除了以文字交流外,还包括表演、舞台布景等要素。

例如:《茶馆》是现代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通过茶馆老板贾天祥的遭遇,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知识点汇总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常见的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常见的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寄情于事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它们的作用:1. 比喻将喻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
2.拟人将拟人化,赋予事物以人的
(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事物的特点。

3. 夸张将夸张来写,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
者予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使用排比增强文章语势和气势,增加感染力和说
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弦,语句整齐,互相映衬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富有感染力,强化什么内容
7. 设问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8. 反问加强语势强烈抒情
记叙文知识点
概念: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及人或物名)记叙的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或肖像
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2.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3.写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必要时外加补叙)
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顺叙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记叙文中人物的描写作用:对人、事、物、景作具体的形象刻画作用。

记叙文中景物或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抒发人物的感情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更具体情节更生动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何人或作者的思想
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点
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以客观、准
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说明文的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给下定义、引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作了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对事物进行分类说明,这一更好地说明了说明
对象的
打比方:将比方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
作比较:将与进行比较,说明了的特征。

引用:引用了(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
更好地说明的。

列数字:用哪些准确的数字加以说明,这样准确科学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特征。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更好地说明。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空间以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

时间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
逻辑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
5、主要-次要
6、概括-具体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考题形式有:
某个句子中的某一个词换为某一个词或把这个词删除,行不行?为什么?
答题模式为:不能或不行,这个词在这里是意思,它在句子中起到了
什么作用,如果换为后,意思就变为,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与科学性,所以不能换或删除。

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5、自己综合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都认为的公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
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举了例子,具体而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例子,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哪几者的对比,突出强调了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议论文中的记叙,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议论文中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议论文中的抒情,作用: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小说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和神态;
2、情节故事情节的作用:与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故事情节的来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完整、更具
有代表性)。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3、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

环境描写的种类:社会环境:提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小说的分类(按篇幅的长短):短篇中篇长篇
诗歌知识点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诗歌以表达方式为分:抒情诗――《沁园春•雪》
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词又称长短句。

戏剧知识点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散文知识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散文分为: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组织材料、结
构呈篇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