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少阴病预后
伤寒论少阴病篇七版

原文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 汤。
❖ 提要:突出少阴温法运用
❖ 分析: “脉沉者
•本条据脉论证提出急温之的临床意义。 •脉沉者,沉微也 •以脉不沉到沉为肾阳急骤衰退
急温之” •以沉脉示四逆吐利等证必接踵而至
(要点、 •见微知箸,治中有防,防患于未然
难点) 2020/3/30
伤寒论
13
❖ 治法 急救回阳—四逆汤(甘草干姜汤与姜附汤合方) 姜附—助阳胜寒 甘草干姜—温养阳气
2020/3/30
伤寒论
18
原文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原文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 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主水,元阴元阳
寄偶其中
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奉,水火
相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行。诚然心主血脉,
血液须胃气化生,肾藏精亦赖后天脾胃化生精
微滋养和补充;肾主水亦须脾运化协助及能发
挥其各自的正常生理功能。
2020/3/30
伤寒论
3
二、少阴的病理
风寒直中少阴 太阳、太阴误治
心肾两虚 阴阳气血
脉微细 但欲寐
2020/3/30
伤寒论
5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原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提要:述少阴病提纲证
❖ 分析:
脉微—阳气虚衰无力推动
脉细—阴血不足,脉道不充
定义: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思维意识
欲寐
障碍
2020/3/30 机理:心肾阳虚,伤寒精论 气俱衰,神失所养。6
❖ 启发:
脉微细但欲寐足以揭示心肾两虚,阴阳气 血不足,故作为少阴病的提纲证。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为少阴二脏,心脏有一条大动脉出来、一条大静脉血管回来心脏,从心脏到肾脏血脉是相交的,心和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有一天脾脏有问题,太阴先受病,太阴病没好,如果脾脏没有好,让上下没有办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因而造血的功能就不行了。
心本身血就不足了,心血不足的时候,血脉很弱很细很微,所以少阴证出来第一个脉是很微很细的,吸收营养功能不够的时候,会表现在我们精神上面,精神的来源,精神很好,代表血气很旺,讲话细细的有气无力,精神不够,就是神不足,就是「但欲寐」,少阴病完全是又阴又寒,一旦吸收食物营养不够,生成血的能量不够了,所有内脏的功能都因之缓下来了,等于没有蠕动,整个不动停滞,如果说太阴病没好,进入少阴证,人就很虚弱。
二九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微脉是代表气很衰弱了,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但欲寐,是少阴的主证。
例:脉微细,且下焦寒到小便无法自禁,没有办法控制一直往外流,因为都没有蠕动了,膀胱口都开着,人的水是经过肾阳气化出来的,所以尿有点黄,现在他小便是白的,所以要用大剂的附子下去,现在西医连尿失禁都治不好,因为不知寒热也。
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证的时候是自利不渴,太阴、少阴、厥阴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的程度有深浅,如果自利不渴,就知道病在太阴,寒湿在上焦,所以他不会渴,如果自利而渴者,是少阴,寒在下焦,下焦肾虚的时候,会一直在下利小便,虚,故引水自救,所以会有口渴,病人会想喝水,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颜色整个变成淡白色,就是标准的少阴证,为什么?因为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寒的观念就是根本没有温度了,根本不气化了,蠕动整个停摆,膀胱像一块死肉没有用,他的小便根本是漏出来的,中医有分寒热,西医就没有分寒热,西医只管发烧。
伤寒论偶感——少阴病愈、可治、难治

伤寒论偶感——少阴病愈、可治、难治#伤寒论浅识#少阴病是比较特殊的,由于它涉及先天之本,医治不及时很可能有性命之危,少阴病最多的是阳虚阴盛,也有阴虚阳脱,肾司二便,大小便的异常,是最常见,小便色白清长,腹泻,手足逆冷,恶寒,和脉像要一致。
287.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脉紧,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脉紧是不一样的,之前学的太阳病脉紧可以是外感寒邪,可以结胸可以蓄血,少阳病也可以由弦变紧,少阴病脉紧是里有阴寒凝滞,如果脉紧要去,手足温,虽然是腹泻,说明阴寒凝滞要去,所以有下利,如果下利手足逆冷,这样就是阳气欲脱。
所以287条烦是由于阴去阳复,阴阳交错时有烦躁。
少阴中风,寸微尺脉沉,是和原来的脉相反,说明由于肾阳来复,表邪要去。
288.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卧,手足温者,可治。
289.少阴病,恶寒而,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
脉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阴七壮。
这几条都是说可以治疗的少阴病。
把握住这几个特点,利自止,手足温;自烦欲去衣被;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
实际上都表现为肾阳亏虚,但是没有枯竭。
反而出现阳气来复的现象。
少阴病想要好,23点-5点。
293.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热移膀胱,便血,这里应该是小便有血。
29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
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四肢冷,没有汗,不是太阳伤寒,而去发汗,必然会伤阴亡阳,伤阴就会动血,伤阳就会厥。
295.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296.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297.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298.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伤寒论——少阴病治则方药总论少阴病的性质...

伤寒论——少阴病治则方药总论少阴病的性质...伤寒论——少阴病治则方药总论少阴病的性质是全身性虚寒证。
主要脉证为“脉微细,但欲寐”。
由于阳气衰微,营血不足,所以脉细,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睡,似睡非睡昏沉迷糊状态。
治疗原则以扶阳育阴为主法。
寒化则扶阳,宜温补法;热化则育阴,宜兼清热法。
少阴兼表用温经发汗法;实热内结用急下存阴法。
一、少阴病本证1.少阴寒化证本证是少阴病过程中较多见的,其症状是: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治疗当以回阳救逆为急务,宜四逆汤。
若有身体痛,骨节痛者可选方“附子汤”,以祛寒化湿。
若有腹痛,小便不利,浮肿者可选“真武汤”,以培土利水,下利者可选“白通汤”。
a、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呕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脉微细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b、寒湿内侵,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者附子汤主之附子汤: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人参c、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目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生姜d、少阴病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2.少阴热化证以阴虚阳亢和阴虚火热相搏二种为主。
肾水亏于下,不能上济于心以制心火,导致心火独亢,心神不安,故心烦失眠;少阴阴液亏虚,不能濡润喉咙,则口燥咽干甚则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亏火旺之象。
a、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属阴虚阳亢,宜清热育阴的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b、下利、小便不利、咳嗽、呕吐、口渴、心烦不得眠,用猪芩汤滋阴清热,分利水气。
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二、少阴病兼证1.少阴病兼太阳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足冷、脉反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PPT(少阴病篇)

“下法”不绝对
少阴三急下证
• 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 大承气汤。
• 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纲要
2
少阴病提纲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2、足少阴肾经经络循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 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 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 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 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少阴的病理
少阴病为心肾阴阳虚衰之病变。
(1)病机:心肾阴阳虚衰,以阳虚为主。
释义:
微——微弱无力,似有似无——心肾阳虚,鼓动无力
脉
细——脉形细小如丝——阴虚血少,脉道不充
本证
3
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
少阴寒化证
四逆汤类方
•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 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色 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2)
•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逆冷,脉微欲绝,身反 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 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大附子 一枚 30g
普通附子 一枚 15g
真武汤证
•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 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伤寒论讲义课件:少阴病

• 手足寒,脉沉——阳虚内寒
• [治法]:灸法,取穴大椎,关元膈俞,湿阳通脉。
•
补阳化湿,通阳祛寒。
• [方药]:附子(重用,2枚)——温壮元阳,祛湿散寒。
•
人参——益气温中,以补元阳。
•
白术——燥土胜湿。
•
茯苓——健脾渗湿。
•
芍药——通络止痛。阴柔和营,引阳药入阴散寒。
桃花汤证
•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6) • [病机]:少阴病,下利证中寒湿凝滞(少阴虚寒)
附回阳这功,加葱白宣通上下阳气,来举陷止利。 •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 [病机]:服白通汤后发生药物格拒 • [治则]:破阴回阳,佐以咸寒苦降 • [方药]:白通加猪胆汁汤 • 白通汤中加咸寒苦降之人尿,猪胆汁,引阳入阴,从其病性。
真武汤证
• [病机]:少阴阳虚水泛
• [主证]:下利——阳虚不运,水湿内停,浸渍胃肠
• 腹痛——水寒在内,筋脉拘急
• 四肢沉重疼化不利。
• 或然证:咳——寒水射肺,肺寒气逆
•
呕——水寒犯胃,胃失和降
•
下利——水寒下迫大肠,其利更甚。
•
小便自利——阳虚肾关不固,不能制水。
•
另外还可见水肿,眩晕。
• [治法]:温阳镇水
• [方药]:真武汤
基础。
【原文】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 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 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 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324)
少阴病膈上阳虚寒饮与胸中痰实的辨证与治疗。
第一段:论述胸中有痰实的证治
• 2、通脉四逆汤
• 【原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 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少阴病(1)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加减法: • 面赤——加葱白,通阳下达;(以此解释白通汤证
有面赤) • 腹痛——加芍药,活血和络; • 干呕——加生姜,和胃降逆; • 咽痛——加桔梗,利咽开结; • 利止脉不出——加人参,益气生津,固脱复脉。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 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4)
[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 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本证与太阳伤寒的鉴别。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背恶寒,手足寒——阳虚不能温煦(背为阳之府, 背部恶寒是阳气衰,阴气盛的征象。四肢为诸阳之 末,阳虚不达四肢,所以手足寒)
以敛肺气; 小便利——去茯苓,不需利水; 下利甚——去芍药之苦泄,加干姜以温中(理中或者
四逆); 呕——加重生姜用量,温胃散水以降逆气
少阴病本证 – 少阴寒化证
临床运用: 耳原性眩晕,美尼尔氏病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用参芪真武汤
心衰早期或轻度阶段,临床伤多表现为上焦少阴 心气虚与心阳虚症侯,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深入下焦, 呈少阴肾气虚、肾阳虚的症侯。心衰的程度与阳气虚成 正比,早期阳气虚较轻,后期阳气虚较重。
《伤寒学》 少阴病篇
伤寒论教研室 方剑锋
概论 – 少阴的生理
手少阴心—主血脉,又藏神明,为一身之大主 足少阴肾—主藏精,内寄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 心火下蛰于肾而使肾不寒,肾水上济于心而制心
火亢,心肾交通,水火相济,生化不息,从而保 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少阴又与太阳相表里, 两者互依为用。
《少阴病篇七版》课件

发生有重要影响。
3
阴阳失调 ⚖️
阴阳失衡是少阴病的核
心病机。
证候特点
寒热错杂
少阴病可以表现为体内寒热错杂的症状。
脏腑受累
疾病可以波及多个脏腑器官,导致复杂的证候。
阴阳消长
阴阳之间的相互消长是少阴病的重要特点。
辨证要点
舌诊
脉诊
问诊
观察舌苔、舌质颜色和形态,
根据脉搏的节律、强度和变
持续观察和评估食疗和穴位治疗的疗效,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要点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少阴病的发生。
注意事项
避免暴饮暴食、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身心健康。
结束语
《少阴病篇七版》是探索中医学的宝贵资料,希望这份课件能帮助您更好地
理解和治疗少阴病相关疾病。
药物治疗
基本方剂
常用药物及其特点
《少阴病篇七版》中介绍了多种基本方剂,用于
熟悉常用药物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选择。
治疗少阴病的不同证候。
食疗与穴位治疗
1
食疗要点
采用特定的食物和食疗方法,帮助调理身体,促进病情好转。
2
穴位治疗
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改善疾病症状。
3
有效性评估
《少阴病篇七版》PPT课
件
欢迎来到《少阴病篇七版》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传统中医的宝贵知识,
了解少阴病的起源和发展。
简介
《少阴病篇七版。
病因病机
1
邪气侵袭
不同的邪气侵袭可以导
致不同类型的少阴病。
2
内外因素交互影响
外界环境和个体内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一、少阴病辨治规律
1 .少阴初期: 阴阳损伤轻微,正气渐旺,自和力增,或可愈。
感邪重,正伤难自复,转为少阴病盛期 2.少阴盛期:
少阴伤寒:太少两感--麻辛附/麻附草汤证 少阴寒化: 阴盛阳衰---四逆汤证
阴盛格阳---通脉四逆汤证 阴盛戴阳—白通汤证 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证
3.转归期:8) ➢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心烦而躁者,死。(白云阁藏本,原文
664) ➢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原文299) ➢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
寐者,死。 (原文300)
小结(共11条):
少阴病寒化证以阳气存亡为根本 阳气未亡/可治 阳亡阴竭/病危 阴阳离绝/死亡
伤寒论重阳气,留得一分阳气,存得一线生机 温病学重阴液,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都是从当时实践提出的观点
危重证的观察要点
按体温:手足温,反发热,欲去衣被,手足逆冷、四逆 诊脉象:脉紧反去,脉阳微阴浮,脉不至,脉微细沉 察呼吸:息高者死 测肢温: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观神志:躁烦、不烦而躁,复烦躁不得卧寐者 查小便: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植物神经紊乱,交感兴奋,副交感抑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消瘦、汗出、烦热失眠、心悸、脉 数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口燥咽干,渴欲饮水
肾上脉皮质功能减退,迷走-胰岛活动降低,能量代谢 增高
寒化:
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或紊乱; 对环境变化和有害刺激适应能力降低,能量代谢 不足,表现为神衰欲寐,下利清谷; 甲状腺功能降低,产热减少,恶寒肢冷; 心功能衰竭,微循环障碍,面色苍白,四肢厥逆, 脉微欲绝。
阳虚水泛---真武汤证 阳弱气郁---四逆散证 阳虚失固---桃花汤证 寒客咽喉---半夏散及汤证 少阴热化: 热客咽喉---桔梗汤,苦酒汤证/ 少阴三急下证---承气汤证 少阴水气---猪苓汤证 少阴动血---凉血散血(温病)
二、少阴热化与寒化病理探讨
热化:
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加强,呈易兴奋又 易疲劳的不稳定状态
少阴寒化病理是以全身功能减退为特征的一种机体反 应状态。
与现代医学危重症重视生命体征:T、P、R、BP、神志、 出入水量极相吻合
少阴病篇小结
心肾系人体生命中枢,少阴为病,多为危笃重证
刘渡舟: “原著思路清晰,章法宛然,其中阴阳对 偶,经脏对比,表里、寒热、虚实、营卫、气血互相对照, 彼此鉴别,层次分明,条理不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张 仲景辨证法思想和辨证沦治的理论和实践------既有病理, 又有证治,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前后呼应,对比鉴别, 不但辨证精细,而且治疗方法丰富,为抢救急重病奠定了 辨证论治的基础”
➢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 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原文292)
三、正衰危证
➢ 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原文295) ➢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原文296) ➢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原文297) ➢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一作吐利而躁逆者死。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一、正复病愈
➢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 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 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原文 287)
➢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原文290)
二、阳回可治
➢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 手足温者,可治。(原文288)
➢ 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 可治。(原文289)